山东省乐陵市张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山东省乐陵市张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山东省乐陵市张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山东省乐陵市张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阶段性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迄今为止,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其活动遗迹、遗物。数十万年前,古人类就在不同地区生存、发展。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2、某班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古人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即通过已知的遗存研究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下列探究中有一处错误,其出现在()3、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下来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复原头像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C.北京人牙齿化石D.历史学家的著述4、考古出土的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从这些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①掌握了钻孔技术②靠采集为生③会缝制衣服④有爱美意识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5、由右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B.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都位于沿海地区C.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D.图中所示的古人类基本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6、比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请你指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②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③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④会磨制石器⑤可能已懂得人工取火A.①②⑤B.①④C.②③⑤D.②④7、在“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110万—80万年、具有直立人体质特征的“郧县人”3号完整头骨化石,以及数十片打制而成的刮削器、石核、石片等。以下古人类中与“郧县人”有着最为相似特征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约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遗址B.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C.北京人会制作石器D.北京人已经会种植粟9、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作工具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10、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1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1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人()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14、泰安大汶口遗址第一次发掘的133座墓葬中,其中有一座墓葬随葬118件器物,一座墓葬随葬210件,其余的131座中多数随葬品在10件以下。这种差异反映了当时()A.人类逐渐由迁徙到定居B.社会等级分化较为明显C.中国已经进入阶级社会D.人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15、中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原始农耕时代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格局。这一格局主要指()A.以水稻为主B.以小麦为主C.以粟为主D.南稻北粟16、右图所示是河南省伊川县白元镇土门遗址出土的彩陶碗。器表施有黑陶衣,其上用彩色颜料绘制叶子、弧线、点、几何形图案等。据此可知,该遗址()A.处于旧石器时代B.反映了大汶口文化的特征C.有仰韶文化特征D.反映了半坡人的生产生活17、右图所示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前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了该原始居民生活在()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18、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人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9、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这表明半坡人()A.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C.过着以交换为主的经商生活D.过着以制造为主的工业生活20、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共同的生产、生活特征包括()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饲养家畜③种植粟④过定居生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21、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现象不包括()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私有制度产生C.成员共享劳动成果D.社会贫富分化22、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阶段性B.渐进性C.连续性D.多元性23、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有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这表明当时()A.社会的阶级分化明显B.进入奴隶制国家C.出现了社会分工D.生产力水平落后24、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城内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陶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物。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据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断()。A.中国进入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B.黄河中游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C.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成熟文字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确立25.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二、材料解析题(50分)26、(共22分)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是由几千年前形成的农业格局造成的。【采集到种植】材料一(1)图1、图2的发现说明了什么?(4分)【穴居到定居】材料二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参观某原始居民遗址时写下的诗句(2)依据材料二,推测诗句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分)诗句中描绘的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2分)郭沫若参观完这一遗址后的遗憾是什么?(2分)材料三(3)材料三中图3、图4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4分)写出这两种房屋各自的优点。(4分)(4)从食物的采集到种植,从穴居到建筑房屋,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4分)27、(共28分)七年级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进行了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良渚古城】材料一在良渚,我们并没有发现青铜器和文字,但是发现了玉琮、玉璧、玉钺等玉礼器。此外,良渚古城显然已经进入了国家形态,只有出现一个强大的权力中心,才可能组织修建城墙、水坝等超级工程。……事实上在良渚发现古城和水坝以后,不断有国外的考古学家到良渚参观。在这些超级工程面前,他们无不感叹:如果这都不算文明,那什么算文明!——《在良渚探索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专访良渚古城发现者、著名考古学家刘斌》《四川日报》2023年12月12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发展出了早期文明的证据。(4分)【陶寺古城】材料二谈到陶寺文明的特质,一是海纳百川。陶寺遗址出土有玉璧、玉琮,而璧与琮显然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类;陶寺文化早期一些墓葬中,随葬玉环的中孔形状呈现桃形或梨形,而这种独特的形态却是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玉环的特征;陶寺文化大双耳罐应该是甘青地区齐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这些具有远距离周边文化因素的文物,体现了陶寺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融合性和包容性……——《高江涛:从陶寺考古中探寻中华早期文明》,《光明日报》2024年7月6日(2)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哪里?(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陶寺所代表的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中的地位。(4分)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远古传说】材料三(3)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