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要点四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新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一、“水的行星”
L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71%的表面覆盖着水。
2.水圈
⑴概念: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
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⑵组成:
水圈
‘海洋水:是主要的,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仔且成: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
v陆地水J冰川: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
〔纬度高山地区
、大气水:大气层中也有少量的水,基本上以水汽的形态存在
3.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
下水。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的含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动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⑶发生范围:陆地、海洋、大气之间。
(4)热量参与:吸收或释放热量。
(5)状态变化:固、液、气三态转化。
2.水循环的类型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类型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A蒸发一B降水
AC水汽地表径流
海陆间循环
1输送水下渗fG地下径流
I蒸发一
陆地内循环—D降水
F植物蒸腾一
[特别提醒]
⑴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⑵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⑶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人类赖以
生存的水资源。
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4.在水循环驱动下,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
难点突破L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陆地与陆地上空
海洋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域之间
主要环
,一水汽输送
节
宁塔再*植腾物一管父蹩
及示意湖泊海洋
图
最重要的类型,又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称大循环,使陆地补给陆地水的水
特点环,是海陆间循环的
水得到补充,水资量很小
近十倍
源得以再生
长江流域的水循塔里木河流域的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
典例
环水循环水循环
①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地理意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义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地理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
的影响
难点突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
影响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
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
力口,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
地表径流减少
城市绿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内涝灾害
人工增雨:增大降雨量,缓解旱情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
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
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
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不利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
影响
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
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
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
荒漠化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新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
1.概念: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影响因素
⑴太阳辐射:最主要的热源。
⑵洋流:寒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也受影响。
3.水平分布规律
⑴季节差异: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⑵空间差异:
纬度差异: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
不同海区
洋流影响: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水温,
的水温
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4.垂直分布规律
(1)总体趋势: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趋势。
'表层区:水温基本趋向于均匀分布
(2)变化差异1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5.与人类的关系
(1)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
⑵海水温度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
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2.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
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3.影响因素
⑴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⑵寒暖流。
(3)河流淡水注入。
4.海水盐度垂向变化
纬度差异
总体趋势
中、低纬度海区高纬度海区
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盐
表层盐度较高,随
跃层随着深度变化显著;表层盐度较低,随深
深度的增加,盐度
到一定深度,又近似均匀度的增加,盐度升高
降低
分布
5.海水盐度变化,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三、海水的密度
1.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压力等。
2.分布规律
⑴水平方向: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
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向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低纬度海区垂向变化较大,
高纬度海区垂向变化很小。
难点突破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情况下,
表层水温最高
垂直分太阳辐射、海水
1000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
布深度
大,1000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
较小
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
水平分太阳辐射(纬度
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
布变化)、洋流
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季节分太阳辐射(季节
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布变化)
难点突破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影响因素
随纬度呈现双峰分布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
格局:副热带海域海水量,因而盐度最高;赤道海域虽然温度
总体
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
分布
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度并不高;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
降低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
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缺少陆地
最高
红海径流注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
海域
少
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
最低
波罗的海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大量陆地径流注
海域
入;海域封闭,与周围海水交换少
难点突破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影响因素
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温度、盐度、深度
水平分布
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压力)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低纬度海区,表层密度变化不大,随着
垂直分布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到一定深度之
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高纬度海区,
海水密度在垂向上变化很小
难点突破4.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和深度的相互关系
⑴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
⑵在冰点温度⑶5%盐度的海水冰点温度为-1.91℃)以上,温度越高,
海水密度越小。
(3)随着深度增大,压力增大,故深层海水一般比浅层海水密度大。
⑷对于表层海水来说,海水密度主要受盐度和温度的影响。波罗的海的
海水盐度最低,海水密度也最小;红海海水盐度最高,海水密度也最大。
⑸一般来说,在大河的入海口,海水的盐度较低,密度也较小,但密度
也可能因为河水裹挟泥沙而增大。
第二课时海水的运动
一、波浪
1.波浪
(1)动力: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
⑵风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风浪。
,风浪离开源地向远处继续传播的海浪
(3)涌浪,
、在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继续存在的海浪
2.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1)有利影响<
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2)不利影响
: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巨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
二、潮汐
1.概念: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对人类的影响
⑴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
⑵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等,都与
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三、洋流
1.概念:又称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
水运动。
2.分类
⑴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或由低纬流向高纬。
⑵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或由高纬流向低纬。
3.影响
⑴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
义。
⑵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
难点突破1、波浪、潮汐运动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运
运动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动
波浪最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形成①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
的。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要动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海
量越大洋能资源;②波浪造成的颠
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
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③巨
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
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
破坏
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白天为潮,夜晚为汐。在潮汐
①潮汐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
涨落的每一周期内,水位涨到
量;②海港工程、航运交通、
最高时为高潮,水位降到最低
潮汐军事活动,近海环境研究与
时为低潮。从低潮到高潮过程
污染治理等,都与潮汐现象
中,水位逐渐上升叫涨潮,从
密切相关
高潮到低潮过程中,水位逐渐
下降,叫落潮
难点突破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具体表现实例
全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
球
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
气影
水分平衡持续降低
候响
大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
暖流增温增湿
陆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沿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
寒流降温减湿
用LLI漠形成的影响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
岛寒流交汇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
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
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
海洋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冷海水)交汇
生物为鱼类提供饵料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
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
表层形成著名渔场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
海洋航行
流交汇区形成海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航运不利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新课标要求:说明主要海洋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应用前景。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
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
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类型:约有20万种,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
和工业原料
Q彳余<
,提取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
、药物等
(二)海洋矿产资源
1.海洋油气资源
(1)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2)我国:沿海大陆架广阔,油气储量可观。
2.可燃冰
⑴分布: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
⑵形成: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三)海洋空间资源
1.运输空间: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2.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3.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
突出。
2.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难点突破L大陆架渔场的形成
⑴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
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
物是鱼类的饵料,这些浮游生物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⑵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
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
体。
⑶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
通常是渔场所在地。
难点突破2.渔场的形成条件
形成区域条件
沿海大陆
阳光充足,可照射海底,利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架
大河入海
有机盐类大量汇入,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口
洋流交汇寒暖流交汇,利于喜冷和喜暖鱼类的汇集,另外,使海水
处上泛,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
上升补偿
洋流补偿上升,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饵料
流
难点突破3.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
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
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
⑴交通运输方面包括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航海运河、海底隧道、海上
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⑵生产空间有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陆、海洋牧
场等。
⑶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主要是海底电缆。
⑷储藏空间方面,有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⑸文化娱乐设施空间包括海洋公园、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等。
难点突破4.海洋空间特点
海洋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
要抵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
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
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
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难点突破5.海洋环境问题一一海洋生态破坏和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
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
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⑴海洋生态破坏:
①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
降,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②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陆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
生态系统。
⑵海洋污染:
难点突破6.海上石油泄漏的清污方法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但这种化学物质不宜在近
分散
岸或渔场周围使用
沉降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但这会危害海底生物
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
吸收
只能在静水环境中进行
围栏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需要静水环境中进行
放任大洋的原油泄漏通常让其自然分解
燃烧油层厚达2mm即可用燃烧法清除
难点突破7.海洋环境保护
⑴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的行为。
⑵加强污染源控制,防治海洋环境的污染。
⑶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4)海洋开发要合理规划布局。
⑸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章末回顾与测评/(知能盘点,综合验收;段段落实,步步攀升)
水圈:地球上的水呈固态、迄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
“水的
之中,形成各种水体
地行星”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球(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水
上<循V主要环节:蒸发、水汽揄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环水
的循<‘促进水体不断更新
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水环地理意义<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塑造地表形态
,概念;反映海水的逊程度
(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逋
分布规律水平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海水的温度VI季节差异: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亘于冬季
影响因素:型通射、洋流等
地.对人类的影响:调节大气温度;海水温度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球'概念: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八上(水平方向;赤道附近稍低,副热带海区较高,高纬度海区偏低
上性
二t垂直方向: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盐跃层变化显著;到一定深度,
的质海水的盐展规律]又近似均匀分布一
水
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入海径流等
影响:海水盐度变化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因素:遍度、盐度和压力等
海水的密度I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I分布规律[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埴大
'形成:风力作用产生
/有利影响:塑造也崖地貌;海洋能资源
波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购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二手车交易买卖合同协议书
- 施工咨询服务合同样本
- 体育教练员技能及训练方法题库
- 环保行业绿色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策略
- 植物病理学病原体识别与防治题库
- 直埋施工方案
- 美容美发行业线上线下营销策略推广方案
- 电力行业智能化电网运行与保护方案
- 网络游戏游戏体验提升及运营策略改进计划方案
- 2023.05.06-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高处作业吊篮工程部分)
- 2024年上海奉贤区社区工作者及事业单位招聘17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小儿疼痛与镇痛的管理
- 钢结构(钢网架)安全技术交底
- (正式版)JTT 1497-2024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 MH-T 4019-2012民用航空图编绘规范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 宫颈病变规范化治疗流程
- 高二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成果
- 贷款审批通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