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舒城一中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经历阶段相对较多B.裸岩上的演替速度较快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D.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人为因素比较关键2.下列生物的呼吸作用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A.变形虫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C.豌豆叶肉细胞 D.酵母菌3.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据图可判断此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的差异(图中A、a)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则可通过分裂产生两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由此图可推知正常情况下,该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可含8条染色体4.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可简写成()A.A~P~P~P B.A~P一P一PC.A-P~P~P D.A-P-P-P5.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B.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D.可暂时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6.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细胞C.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小组欲以成年兔为实验材料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实验如下:①选取生理状况、体重相同的兔若干,并等分为甲、乙、丙、丁4组,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②实验处理:甲组手术切除甲状腺,乙为X,丙为Y,丁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③分析现象,作出结论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若乙组是甲组的对照组,X处理方法是_______;若丁组是丙组的对照组,Y处理方法为________。(2)实验中的因变量可以用测定兔子的______为观测指标。要想进一步检测甲状腺的功能,可以根据________,通过服用放射性碘来检验。(3)观察用Y方法处理的丙组兔,发现饥饿感明显增强,原因可能是_____,因此饥饿感增强。8.(10分)某科研小组研究草原上甲、乙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有____________。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是因为这两种动物____________。要使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填编号)。①有较多的个体迁出调查区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调查区③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④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2)据图分析,在调查期间,甲动物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第___________年乙动物种群密度最小,造成4~6年曲线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9.(10分)生长素和乙烯对菠萝开花的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乙烯是植物气体激素,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对菠萝而言,乙烯还具有促进开花的作用。乙烯利是________,具有和乙烯相同的生理作用。

(2)乙烯的生成作为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____的合成,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__。(3)Zn在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时起重要作用。若土壤中Zn元素供应不足,蛋氨酸形成乙烯速率将会____。10.(10分)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能够使人及时意识到危险,提高生存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诱发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沿传入通路抵达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痛觉。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人体的肢体关节每天都在摩擦,如果没有自身分泌脑啡肽,光是关节摩擦的疼痛就让我们无法自由行动。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痛觉形成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电位从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即产生______________(填“动作”或“静息”)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2)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结合后,使得膜电位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______________,实现镇痛。(3)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但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将其列为危害性巨大的毒品之一。请推测海洛因具有镇痛作用的可能原因(至少写出两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请推测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I、IV、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丁表示四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由图中___________组成(填图中文字编号)。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2)图中A过程受阻或者是血浆中__________减少等情况都会导致组织水肿。(3)图中的B过程是重吸收,其中水的重吸收量主要受到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调节,Na+重吸收量主要受到_________(填激素名称)调节。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弃耕农田发生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经历阶段相对较少,A错误;B、裸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其演替速度较慢,B错误;C、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C错误;D、人类的许多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人为因素比较关键,D正确。故选D。2、B【解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而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详解】A、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其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呼吸作用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C、豌豆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生物,其有氧呼吸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C错误;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有氧呼吸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D错误。故选B。3、B【解析】分析题意和图示可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左侧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a,由于动物细胞基因型AABb,所以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不可能是在减I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所致。【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B、由于动物细胞基因型AABb,故该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的差异不可能是交叉互换所致,B错误;C、若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可以形成2种精细胞(AB和aB),C正确;D、该动物是二倍体,其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B。4、C【解析】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其由磷酸、核糖和腺嘌呤组成,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腺苷。【详解】ATP是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中包含一个普通化学键和两个特殊化学键,其结构简式为A-P~P~P,C正确,ABD错误。故选C。5、A【解析】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详解】A、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其通过反馈调节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A错误;B、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C、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D、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D正确。故选A。6、C【解析】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将细菌吞入细胞内,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将细菌水解,并将细菌的抗原暴露在吞噬细胞的表面。【详解】A、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选择,A错误;B、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B错误;C、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正确;D、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不仅仅存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和处理,D错误。【点睛】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便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2).等量一定浓度的溶于生理盐水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3).耗氧量(4).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元素(5).细胞代谢加快,对能量的需要增大【解析】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处理为甲组手术切除甲状腺,乙为X,丙为Y,丁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若甲、乙对照的话,乙组是甲组的对照组,因甲组对小白鼠进行了手术和切除甲状腺两种处理,因此乙组对小白鼠也进行同样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X应该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若丙、丁对照的话,由于丁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则Y应该为用等量一定浓度的溶于生理盐水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据此分析答题。【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乙组是甲组的对照组,X处理方法是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若丁组是丙组的对照组,Y处的处理方法为等量一定浓度的溶于生理盐水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2)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代谢率,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耗氧量来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元素,因此可以通过服用放射性碘来进一步检测甲状腺的功能。(3)丙组兔用等量一定浓度的溶于生理盐水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其细胞代谢加快,细胞对能量的需要增大,因此饥饿感增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能够根据实验的基本原则分析实验处理,判断X、Y代表的含义,并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8、(1).迁出率和迁入率(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3).③④(4).增长型(5).8(6).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或传染病等)【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图示分析可知,甲种群的R值一直保持不变且大于1的水平上,甲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型增长曲线;乙种群的R值在0~4年先增大后减小且一直大于等于1的水平上,因此乙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第4年以后R值一直减小且小于1,到第8年时恢复到1的水平上,因此4~8年间种群数量一直减少,到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种群密度最小。【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出生和死亡、标志物对生物体没有影响,故选③④。(2)据图分析,在调查期间,甲动物的R大于1,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故甲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种群曲线由于4~8年间R值一直减小且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减小,因此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种群密度最小,造成4~6年曲线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食物减少、天敌增多、气候的改变或传染病发生等。【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特别是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特点以及影响种群曲线变化的环境因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图中R值的变化与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9、①.促进果实成熟②.植物体各个部位③.植物生长调节剂④.生长素⑤.反馈调节⑥.下降【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是植物激素,由于植物细胞没有分解这类化合物的酶,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效果稳定的特点。【详解】(1)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的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据图分析,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量的增多反而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这种调节机制称负反馈调节。(3)若土壤中Zn元素供应不足,会导致色氨酸合成酶量减少,从而使生长素合成减少,对乙烯合成的促进作用减弱,最终使蛋氨酸形成乙烯速率下降。【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乙烯的作用和对题干信息的提取。10、(1)①.外正内负②.内正外负③.动作④.局部电流(2)①.受体②.超极化(无法形成动作电位)③.释放递质(3)①.海洛因具备和脑啡肽相同的作用,和受体结合后抑制痛觉递质的释放②.海洛因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或抑制脑啡肽的回收(4)海洛因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减少或脑啡肽受体减少,对感觉神经元释放致痛递质的抑制作用减弱,若不吸食海洛因,疼痛的感觉就会增加【解析】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1)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痛觉形成过程中,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收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电位从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产生了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小问2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使得膜电位超极化,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实现镇痛作用。【小问3详解】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收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若兴奋不能传到大脑皮层则不会产生疼痛。据此推测,海洛因具备和脑啡肽相同的作用,和受体结合后抑制痛觉递质的释放或者海洛因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或抑制脑啡肽的回收,从而具有镇痛作用。【小问4详解】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