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城九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入学考试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数千年的中国思想发展史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从根本上把客观世界当作镜子来反观自己、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的努力,而总是看见把人的内心当作平静的湖水,认为真正的本心是“虚静”“无事”“空中
国人更多地用镜子来比喻人心而不是外界对象,镜子的作用不是用来认识自我,而是用来反映世界、“玄
览”万物、呈现宇宙本体的,即是说,镜子(人心)本身是看不见的,在镜子里看见的都是外界事物;人
们从镜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镜子的存在,但却不能把握那独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镜子实体的形象。
进入现代,我们热烈地讨论“自由人性”和“独立人格”,但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时代思潮如果不涉
及“人之镜”的根本颠倒,终将只是过眼烟云。所谓根本的颠倒是指:不再仅仅把人心看作被动而平静地
反映外界的“明镜”,而是要能动地从外部世界中去获得自我的“确证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通过“洞
喻”,以理性贯通人性和对象世界,认为人只要运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观自身,对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
忆”(洞中囚徒回转头,发现了真实事物),就能触及并把握客观的世界本体。从这里产生了西方哲学源远
流长的“反思”学说。
“反思”(reflexion),也就是反映、反射,它与中国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那种反省不同,不是直
接检查自己干净的心地上沾染了哪些灰尘,而是从对象上回过头来思索自己的本性。中国传统的反省是以
人的“心性”为出发点的,人心被假定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静一色的,但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视
觉上的一个“盲点”。西方的反思则是从对象出发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认知的,这就使得人不断地从外面
转回头,不是为了“返本归原”,而是要对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
这种从外向内不断深入的过程表明,人先要认识对象,然后才能认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心性有真正
的“自我意识这样形成的自我意识,就会不再只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而是要从旁边
来看看这个“自己”或“我”的真实内涵,从而客观地认识和把握这个“我”的丰富的可能性,这才能使
自己的人格立体化。
我们中国人通常认为,自我反省是属于伦理道德和“天地良心”方面的事。一个人做错了事,我们叫
他“好好反省一下”,殊不知,真正的反思正是对自己内心是否本来就“干净”、对社会习俗是否本来就合
理的一种怀疑和探求。
一个人,光是强调自己做事的动机是好的,主观道德上是高尚的,或像孟夫子所说的“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惟义所在”,哪怕干下了多么残酷的事,也觉得自己“光明磊落”,这种人很难说有什么自我意识。
因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镜子,一心以为对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来的那个样子——只要他心里没有“私心
“宇宙即是我心”,这是闭着眼睛就可以断言的梦话。
(摘编自邓晓芒《镜子的故事》,有删改)
材料二:
关公的形象显出某种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适合于概念化、“脸谱化”的。人们喜爱关公,除了外表
上的美和英勇无敌外,更多的是对他所体现的仁义道德的敬重。至于关公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的复杂的
思想感情,人们倒是不太关心。尽管他的思想感情理应是《三国演义》中最复杂、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但
在书中却恰好总是以白描手法一笔带过。
相反,阿喀琉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形象则是重彩浓墨、精雕细刻,诗人荷马对这些细节如此感
兴趣,几乎可说是沉溺于其中而津津乐道。他写竞技赛车,写饮宴,写山羊背和肥嫩的小猪腿的烧烤过程,
写营帐里垫席的颜色、衾被的柔软。光是写阿喀琉斯的盾牌就花了整整一页篇幅;上面描绘着大地、海洋、
日月星辰;一座城池在举行婚礼,还有一座城池正在进行攻防战;有和平的田野,耕者与耕牛,起伏的麦
浪和葡萄园;有伴着音乐的跳舞者,蜿蜒的河流,以及牧牛和猎狮的场面……而这一切,最终都是为了突
现出人物的完整性格,烘托出与性格相适合的强烈气氛。
关公和阿喀琉斯的形象之所以会有这样明显的区别,正说明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对于“人”的概念是
完全不同的。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观世界的镜子,那么他在描绘一个人物形象时,必然会把这个人的内
心世界看作不动、不变或“以不变应万变”的,也必然对各种细节尽量加以简化、抽象化、白描化,以免
模糊了镜子本身的单纯明彻;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镜子,那就可以放手对各种各样色彩丰富的外
部细节加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并坚信这些描绘最终都是对人心的描绘,且只有尽可能生动而毫
不遗漏地表现出这些细节,人心才会完整地呈现出其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关公的形象可以用“忠、义、仁、勇”几个抽象的道德概念概括无余,他的童年、他的
教育、他的内心世界,都是你不熟悉而且也不必知道的;阿喀琉斯的形象却是一言难尽,尽管他一半是“神
的儿子“,又是王子,他却比曾经“逃难江湖”的关云长更接近凡人、更真实、更具有鲜明的“性格
(摘编自邓晓芒《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哲学中的“反思”学说,源于柏拉图著名“洞喻”理论中对理性之光的阐释,认为人应通过客观对
象审视本心。
B.在作者看来,“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与“吾日三省吾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思,不能真正地认
识自我本性。
C.《三国演义》没有描绘关公的内心世界,而是极力地表现其忠义仁勇等传统道德,关公的形象被概念
化、“脸谱化”。
D.关公和阿喀琉斯,都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受人喜爱的英雄形象,前者像道德楷模,后者则更像现实
生活中的平凡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强调“人之镜”的根本颠倒,并不是否定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认知思维,而是启示人们在更深层面
增强自我认识。
B.探究外界对象需要具有主动性,但中国人常把人心当作镜子,抹杀了认识自我的能动性,所以中国
人往往迷失自我。
C.不反省自己内心是否本来干净,却单纯认为外部世界是自己反映出来的样子,就有可能做了错事反
而认为是高尚的。
D.诗人荷马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进行精雕细琢、浓墨重彩地描绘,多方面多层次地烘托了阿喀
琉斯的英雄形象。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镜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马克思认为,人到世间来没有携带镜子,人通过劳动生产才能在他的产品上体现他的真正本质。
B.《百合花》中的小战士不是“高大全”形象,而是在典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性格弱点的人物。
C.《祝福》中祥林嫂惨死在祝福声中,作者通过复杂的社会关系暴露人性弱点,揭示悲剧性根源。
D.《复活》通过描写聂赫留朵夫解救玛丝洛娃时内心的痛苦挣扎,呈现其从忏悔走向复活的心路。
4.两则材料均出自当代哲学家邓晓芒的著作《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请简要说明这两则
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5.李斯作《谏逐客书》,针对秦王驱逐客卿的政令发表意见,意在劝说君王收回成命。文章暗合了材料的
观点,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子(节选)
石钟山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前,从没见过爷爷奶奶,甚至在父母嘴里都没听过关于爷爷奶奶的片言只字。可别
人却有爷爷奶奶,比如王大头、朱革子等人,①从我记事起,他们的爷爷奶奶就生活在家里,似乎与生俱
来他们就是一家人。上幼儿园时.朱革子的爷爷和奶奶还成双入对她每天接送他。刚上小学那一年,朱革
子在外面打碎了人家一块窗子上的玻璃,人家找上门来时,朱革子他爹从树上折了一根柳树条要抽朱革子,
我见到他爷爷死死地抱住朱革子的爹,把朱革子隔在身后,气喘吁吁地说:要打你就打我吧,不就是块玻
璃嘛,我去赔人家就是了。我眼见着朱革子他爹挥舞柳树枝的那条手臂垂落下去。
从那一次开始,我就非常羡慕朱革子,因为他有爷爷奶奶。
有一次,趁父亲心情较好的时候,我问父亲:别人家都有爷爷奶奶,我怎么没有?我问这话时,正是
某天吃晚饭时,记得二哥在桌子下踢了我一脚。当时我不明就里,拿眼睛瞪了二哥几眼,他却没看我,匆
匆扒拉几口饭,便离开了饭桌。父亲似乎没有看我一眼,他把酒杯里还剩一半的酒一口倒进嘴里,喉咙里
发出咕噜一声响,之前心情还算好的父亲,似乎不好了,脸阴着,眉头疙瘩似的拧在一起。
记得那天晚上,父亲背着手,望着窗外,许久,动都不动一下。②母亲的目光在我身上扫了几个来回,
我在母亲的目光中读到了叫复杂的东西,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总之.那晚,家里的气氛很凝重。从那以
后,我没敢再提爷爷奶奶的话题。
直到我上了小学二年级,记得是一个夏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两位老人,确切地说是一
男一女两位老人。我们那会儿,一般会把这个年龄的老人称为爷爷、奶奶。我进门时,两位老人一起把目
光集中在我的脸上,那位奶奶坐在沙发上的身子似乎欠起来一些,想站起来,目光又瞥到正站在窗前背对
着他们的父亲,最后终于没站起来,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投在我身上的目光是火热的。因为不知家里发生了
什么,我像一只老鼠似的钻回到了我和二哥住的房间,把门留了一条缝,暗中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许久,我听见父亲长长叹息了一声说:跟我去招待所吧,家里孩子多,没地方住。另两个人没说什么,
就听见他们移动身子的声音,然后就是门响。
从那天开始,我知道,那一对老人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但他们和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又不太一样,父亲
似乎对他们很疏远,一点儿也不像一家人。
③过了几天,听二哥说,爷爷奶奶搬到院外去住了,在一条胡同里,有一片平房,是父亲为爷爷奶奶
租下来的。我还看到.父亲肩上扛了米袋,手里提着面袋,在那条胡同口出入过。那会儿,大姐下乡,大
哥刚参军不久。家里只剩下二姐二哥和我三个孩子,其实凑合一下,完全有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但不知父
亲为何为爷爷奶奶租了一处房子,而不让他们住到家里来。
我晚上睡不着,曾和住在上铺的二哥探讨过这样的话题。二哥刚上初中,总把自己当成大人模样,对
我问他的许多问题,总是嗤之以鼻,果然,那天也是同样以不耐烦的口气对我说: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
家的不一样。
我在放学的路上,途经爷爷奶奶居住的那条胡同口,每天放学时分,都会见到爷爷奶奶。两人小心地
站在胡同口,爷爷的腰佝偻着,奶奶立在爷爷的身旁,两人看见我的那一刻,爷爷用手背擦擦眼睛,奶奶
抿着嘴,小声地叫道:三儿。爷爷也把缺了门牙的嘴咧开一条缝。因为父亲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我一时拿
捏不好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况且,我就和爷爷奶奶在家里见过几次面,别说有感情,连熟悉都算不上。面
对爷爷奶奶的热情,我只能快步,逃也似的过了马路,一直走到军区大门前时,才回头向马路对面望过去,
见爷爷奶奶仍立在原地,奶奶还用一只手搭了凉棚向我这里张望着。
他们不仅对我这样,对二哥二姐也一样热情。有两次我看见二哥途经爷爷奶奶面前时,还停了下来,
离爷爷奶奶很近地站着,我不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见奶奶伸出手在二哥的脸上摸了一把。二哥离开爷爷
奶奶时,还挥舞了几次手臂,一步三回头的样子。
晚上,我冲上铺的二哥问:今天爷爷和奶奶跟你说了什么?
二哥身子没有动,也没有说话,静了好半晌,才鼻子不通气似的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咋说,也是咱
们的爷爷奶奶。
我对二哥故作高深的回答很不满意,伸出脚朝上铺踹了两下。
二姐那会儿上小学五年级,有天放学我看见她照着镜子正朝头发上扎红头绳,那条红头绳很显眼,鲜
艳得有点刺眼,映得二姐的一张小脸也红扑扑的。二姐见我望着她,她转过身子,把那条红头绳在手里抖
了抖说:你知道这是谁送给我的吗?——是奶奶送给我的。二姐的话让我心里咯喳一下,瞪大眼睛说:你
见到爷爷奶奶了?二姐抿着嘴一边笑一边说:爷爷奶奶每天等在胡同口,一放学就看到了。
二哥和二姐都见了爷爷奶奶,就我像胆小的老鼠一样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④再一次见到爷爷奶奶时,
我大胆地走过去,显然,这有点出乎爷爷奶奶的意料。爷爷还把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奶奶又揉了揉眼睛,
伸出手在我头上摩擦了一下,颤了声说了句:三儿……我看见奶奶湿了眼睛,眼泪含在眼圈里。爷爷也咧
着嘴,热气从缺牙的嘴里呼出来,黏稠着扑在我的脸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讲述了别人家爷爷奶奶疼爱孙子的故事,与“我”家的家庭状况形成对比,为后文的情
节发展做铺垫。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方式进行叙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给读者展现出两代父子之间的
亲情关系。
C.对于“我怎么没有爷爷奶奶”的问题,二哥想要阻止“我”又怕被父亲发现,而父亲没有看“我”,是因
为根本无法回答。
D.小说未明确指出写作背景,却通过,下乡”“军区大院”等词暗示了当时的特殊背景,这似乎也是,父子”
关系尴尬的缘由。
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似乎与生俱来”强调了“我”作为孩子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懵懂认知。
B.句子②母亲的目光既有对“我”的责怪,又透露出母亲对父亲的父子关系的无奈和难受。
C.句子③中“听二哥说”可见二哥一直关注着爷爷奶奶,并经常去他们住的地方。
D.句子④中“我”的“大胆”与前文形成照应,反映出“我”对爷爷奶奶态度的改善。
8.二哥曾对我说过两句话:一句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一句是“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
奶奶”。请分析这两句话透露出来的二哥的心态。(4分)
9.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这一特殊的小说叙述方式,请结合小说谈谈这一叙述方式所起到的艺术效果。(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荡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
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薛臣鹿京冯
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
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荡公即位。君子日:
“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日:,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
乎!”
(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
材料二: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
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日:“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
术者日:“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日:“殷道亲亲
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目:“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
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
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
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日:“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
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
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
(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
材料三:
太史公日:《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陶之时,修行仁义,欲为
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
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
[注]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问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表达祈使语气,与《师说》“其可怪也欤”中的“其”意思不同。
B.争,争夺,与《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中的“争”意思不同。
C.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用法相同。
D.“褒之也,与《屈原列传》“王甚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殛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并且让自己的儿
子到郑国去住。
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又后
悔了这个决定。
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回
自己的封地。
D.《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得
到一些人的称赞。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
(2)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
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中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
料简要说明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①
苏轼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②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林赖王生③。
[注]①辛未年苏轼从杭州升调京城,张弼(字乘道)送他到润州。②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赘成百
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汉贤士王生设法成就廷尉张释之的好名声。此处王生指张弼等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词人劝友人归隐,“归去”与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意思不同。
B.词人表示无论“江南”还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体现他随遇而安的心境。
C.词人离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听到吴越一带农作物丰收的消息。
D.下阕因事用典,连用几个相关典故表达了词人为人处世态度,含蓄而贴切。
16.词评家认为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阑干”最早指用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后来引申为纵横交错的样子,常出现在
古代诗文中,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
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声凄清的环境。
(3)刚刚退休的陈校长创作了一幅书画作品,画面是一群鸥鸟在水面上翻飞。略一沉吟,他在画作的空白
处题上前人的成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一九四八年冬天,我到了北京,街头巷尾,每听到吆喝:“哎——萝卜,赛
梨来—辣来换……”声音高亮打远。看来在北京做小买卖的,都得有条好嗓子。卖“萝卜赛梨”的,萝卜都
是一个一个挑选过的,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切下去,咔嚓嚓地响。
我在张家口沙岭子劳动,曾参加过收心里美萝卜。张家口土质于萝卜相宜,心里美皆甚大。收萝卜时
是可以随便吃的。和我一起收萝卜的农业工人起出一个萝卜,看一看,不怎么样的,随手就扔进了大堆。
一看,这个不错,往地下一扔,叭嚓,裂成了几瓣,“行!”于是各拿一块啃起来,甜,脆,多汁,难可名
状。他们说:“吃萝卜,讲究吃'棒打萝卜”
18.下列句子中的“讲究”与文中加点的“讲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屋里的家具和玻璃镜,都亮闪闪的,布置得挺讲究。
B.后来听了他二人攀谈,方晓得其中还有这许多讲究。
C.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作出决策,都要讲究实事求是。
D.他们走至院中,听见几个人讲究。探春从纱窗一看,只见迎春在看书,若有不闻之状。
19.下列各项对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美萝卜,是北京特色”中“心里美萝卜”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哎一萝卜,赛梨来—辣来换……”中破折号和省略号都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行!”是由一个字构成的感叹句,其中的感叹号增强了对萝卜品质的赞叹。
D.“甜,脆,多汁”中使用逗号隔开三个词语,表达简洁有力,突出了萝卜的特点。
20.恰当使用拟声词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文中画线句中拟声词是如何增强表达效果的?请结合文句简
要分析。(4分)
(-)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物联网把人或各种物品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
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或者提供相应服务。通俗地说,
它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系统一般分为感控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①,通过传感器、
射频识别(RFID)等设备感知环境和物体的信息;网络层将感控层收集的数据通过各种通信协议和网络技
术进行传输;处理层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应用层则根据处理层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为用户提供具体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应用层的核心技术包括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应用系统、物联网可视
化等,它们使物体具有服务和创新的能力,是建立物联网的目的和意义。
②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教育、环境、医疗、安全等领域。例如,
工业物联网可通过在工厂中部署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优化和管
理,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农业物联网可通过在农田中安装土壤、气象、水质等传感
器,③,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6分)
22.请根据材料内容,给“物联网”下定义。要求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9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站在山脚下,有人在山底骂我,我很生气。我爬到半山腰,有人在山底骂我,我听不清,以为他在
和我打招呼。等我到了山顶,有人在山底骂我,我耳边只有呼呼风声,眼前尽是迷人风景。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丰城九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入学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三国演义》没有描绘关公的内心
世界”错。原文是“尽管他的思想感情理应是《三国演义》中最复杂、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但
在书中却恰好总是以白描手法一笔带过”,“一笔带过”说明描写了关公的内心世界,只是比较
简单。故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抹杀了认识自我的能动性”
说法绝对化。原文“人们从镜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镜子的存在,但却不能把握那独立于一切
外界事物的镜子实体的形象”,但不能就此认为完全抹杀了认知自我的能动性。故选B。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描写聂赫留朵夫解救玛丝
洛娃时内心的痛苦挣扎,呈现其从忏悔走向复活的心路”,没有体现从“外部视角”反观自我,
不能作论据支撑“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镜子”这一观点。故选Do
4.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观点和材料的关系:①材料一从中西方对人的不同认知中,提
出了以客观世界为镜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的观点;②材料二则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论证,通过
借助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塑造的阿喀琉斯形象比关公形象更丰满,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
5.①援引秦国逐渐壮大的客观历史,引导秦王意识到客卿的重要,暗合材料“以客观对象为
镜”的观点;②分析秦王尽享当下外来珠宝美人却排斥外来人才的矛盾,引导秦王反思驱逐客
卿的错误,切合材料“理性地反观自身心性”的观点;③揭示驱逐客卿对于秦国未来发展和秦
王壮志实现的危害,引导秦王认识到重用客卿方能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契合材料“贯通人性
与对象世界方能真正把握客观世界”的观点。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力。C."是因为根本无法回答”错
误,从原文“父亲似乎没有看我一眼,他把酒杯里还剩一半的酒一口倒进嘴里,喉咙里发出咕
噜一声响”来看,父亲不回答我是由于父亲内心的复杂情感,对于这个敏感问题的回避,或者
是对于“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突然和意外,使他一时无法应对。另外,父亲的心情由之前的“还
算好”变得“不好了”,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不想或不能面对这个问题,因而父亲不想回答,也怕
“我”追问下去。故选C。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B.“有
对,我,的责怪”错,从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可以看出我提的“爷爷奶奶”的问题勾起了父亲心中
关于他和爷爷奶奶间关系的回忆和思考,使得他心情很不好。“我在母亲的目光中读到了叫,复
杂,的东西,这种复杂里应该有对父亲的亲子关系的无奈和难过,有不知如何劝说父亲的不知
所措,有面对孩子的问题不知回答的无奈。作为疼爱孩子的母亲,不可能因为孩子不明就里
而提了一个合理的问题而责怪他。故选B。
8.①“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透露出二哥对爷爷奶奶的不理解、不满和失望。②“咋
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透露出二哥对爷爷奶奶的理解和对祖孙亲情的珍视与无奈。
9.①儿童视角,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家庭关系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了
小说的真实感和可信度。②儿童视角让小说中的情感表达更加纯真、直接,凸显了家庭关系
中的亲情和冲突,使得小说情感更加真挚动人这种真实外露的情感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
儿童视角使得“我”对爷爷奶奶的认知仅限于表面现象,不能深入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因而
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和探究。④以儿童视角来书写特殊的一段历史,削弱了这段历史的沉重
感,既便于读者接受,也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历史。
10.BD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
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大夫之灵”作“以”的宾语,故应在B
处断开;“得保首领以没”中“以”表修饰,“得保首领”作“没”的状语,“没”后D处应断开;“与
夷,,作,,问,,的宾语,,,问与夷,,为动宾结构,故应在G处断开。故选BDG。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其%表示祈使语气,
应该;/表反问语气,难道。句意: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难道值得奇怪吗?B.“争”,争夺;
/争着。句意: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C.“用法相同”错。“美”,赞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句意: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D.“之”,都是代词,他。句意:表彰他。/怀王很信任他。故选C。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
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错,“安车大驾”是指太后自己去世后;太后在宴会上只是暗示景帝
以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也并非答应传位给梁王,只是答应了照顾梁王。故选B。
13.(1)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
秋》以此指责宋宣公。(“法”,效法;“道”,制度;“所以”,用来;“非”,指责。)
(2)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
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败于泓”,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泓败”;“多”,赞扬;“阙”,
同少O)
14.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
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的
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宣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宋穆公生病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荡公嘱托给他,说:“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
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
将用什么话回答呢?请您侍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孔父回
答说:“群臣愿意侍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
事务,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了先君的提拔,哪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发扬光
大先君的美德,难道能不急于办理吗?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于是命令公子冯到郑国去住。
八月初五,宋穆公死。荡公即位。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能了解人了。立了兄弟穆公,他
的儿子却仍然享受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诗经•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
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就是从这方面说的吧!”
(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
材料二:
听说梁王向西入京师朝见,拜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都陪坐在太后面前,一起说
着贴心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这个
道理是一样的。我去世之后,就把梁孝王托付给你。”景帝跪在座席上抬起身子说:“是。”宴
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
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栗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说:“殷商
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所以传位于其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所以传位于其子。”景帝诜
“你们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齐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
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
弟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返回来传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
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
说:,君子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臣等请求谒见太后说明这个道理。”袁盎等
人入宫谒见太后说:“太后说栗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
子。”袁盎等人就把宋宣公不立应当继位的嫡子而发生祸乱,祸乱延续了五代而不断绝,不克
制小的事情便会贻害大义的情况告诉太后。太后听了,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兴
了,随即让梁王返回封国。梁王听说这种意见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们来,于是派人
来杀袁盎。
(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
材料三:
太史公说:《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国
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襄公在位时,修行仁义,一心想当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
于是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
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
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
(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
1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意思不同”错,两个“归去”都是归
隐之意,意思相同。故选A。
16.杭州百姓感念苏轼,为他建造生祠,苏轼不赞成,认为治绩应归功于乡贤。
17.(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2)谢公宿处今尚在深水荡漾清猿啼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8.C解机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和文中加点的,讲究”
都是动词,是“讲求,注重”的意思。A.为形容词,意思是“对生活等方面要求高,追求精美”;
B.为名词,意思是“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D.为动词,意思是“议论”。故选C。
1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B.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省略号
表示省略内容,二者作用不同。故选B。
20.“当当”摹写手指弹萝卜的声音,表现了萝卜瓷实的特点;“咔嚓嚓”摹写刀切萝卜的声音,
表现了萝卜鲜脆的特点;两个拟声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形象,让读者如闻其声。
21.①感控层负责采集(物理世界的)数据②物联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信日立新员工入职安全
- 市值管理之道
- 学宪法讲宪法课件
- 泰康人寿职场规划
- 行政助理工作计划格式5篇
- 防火消防安全课件26
- 小学毕业晚会主持稿
- 教师实习心得(15篇)
- 给老婆的保证书(汇编15篇)
- 读《丰碑》有感15篇
- 南方中证500ETF介绍课件
-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人间生活》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护理质控分析整改措施(共5篇)
- 金属矿山安全教育课件
- 托盘演示教学课件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清版)
- 2023年高考数学求定义域专题练习(附答案)
- 农产品品牌与营销课件
- 苏科版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节《生命更美好》教案(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