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解析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解析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解析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解析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

专题21课外文言文阅读(难点)

,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初级阶段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多个省市的《中

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查内容是这样表述的: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常见文言实

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文言句式,理解古诗文句子的意思,翻译文言语

句。课内文言文,只要学生肯下工夫,多读多记一般都能解决问题,而课外文言文阅读则是

课内文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顺利解答。

1.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

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

助题目答题。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文字内链一点击实体词"target="_blank”>字词

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

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

“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

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

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考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

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

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

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

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

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

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

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

的调整。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

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一一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

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

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一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

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专题知识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日:“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

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日:“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

友①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蕖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

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日:“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

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③,镂④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日:

“敬受教哉!”

(《说苑•建本》,有改动)

①教友:能从中获得教益的朋友。②集(Qing):矫正弓弩的器具。③括而羽之:在箭

的尾部装上羽毛。④镂(zu):箭头,用作动词,指装上箭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2)毁仁恶士:

(3)弗揉自直:(4)其入不益深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谓子路日:“汝何好?”

(2)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3.请结合相关内容,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4.孔子劝说子路与邹忌劝说齐王有什么异同?

1.【答案】(1)规劝;(2)厌恶;(3)不;(4)更加。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思是:好比君王如果没

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由此可判断:谏:规劝。(2)句意思是:违背仁德专行

恶事的人,由此可判断:恶:厌恶。(3)意思是: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由此可判断:弗:

不。(4)意思是: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由此可判断:益:更加。

2.【答案】(1)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

(2)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

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1)重点词:谓,对。汝,你。何,什么。好,爱好。(2)重点词:受,接受。重,

多。

3.【答案】示例:孔子劝学(或子路受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题目的能力。文章中孔子以箭头与未经加工的竹子比较作喻,

深入浅出地说明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要的道理,劝说子路注重学习。

可以从孔子劝诫子路学习的角度拟为:孔子劝学;也可以从子路接受孔子劝告的角度拟为:

子路受教。

4.【答案】邹忌劝说齐王是从小事入手,以家事喻国事;孔子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

从''人君”"士”“狂马”“操弓”“木”等多方面类比,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多重比喻中,从不

同角度和侧面阐述道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

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蕖;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

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可知,孔子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从“人君”“士”

“狂马”“操弓”“木”等多方面类比,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多重比喻中,从不同角度和侧面阐

述道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说明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同样重

要的道理。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由己及君,

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故两文相同之处是都运

用了类比的方法,不同点是孔子是多方面多角度类比,邹忌是用日常小事类比。

【参考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

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

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

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蕖。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

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

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

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禀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

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

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二、阅读回答问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

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日:“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

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

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节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B.家甚知其子同“智”,聪明

C.乃以其子妻之嫁

D.胡可伐攻打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3.简要概括邻人之父被“疑”、关其思被“戮”的原因,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答案】B

【解析】B.句意:他全家的人都认为他儿子特别聪明。知,认为……很聪明。故选B。

2.【答案】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

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

是: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与自己关系亲密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

国,占领了它。“胡君闻之”是第一层意思,胡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

郑”是第二层意思,是胡君听说这件事后的反应。“郑人袭胡”是第三层意思,是郑人的作

为。“取之”是第四层意思,交代郑人袭胡的后果。故断句为: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

郑/郑人袭胡/取之。

3.【答案】邻人之父被疑是因为告诉富人他家墙坏了如果不修筑会被盗。关其思被戮因

为建议郑武公伐胡。

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就会主观臆测。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对人不可以

持偏见。

【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其邻人之父亦云亡其财”可知,邻人

之父被疑是因为告诉富人他家墙坏了如果不修筑会被盗。根据“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

关其思”可知,关其思被戮因为建议郑武公伐胡。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联系文本内容可

知,邻人之父与其子提出了相同的建议,结果是邻人之父被怀疑,其子被家人认为很聪明。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人不可以有偏见,只要是正确的意见,都要听取。还要尊重基本的事

实,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关其思提出攻打胡国的建议是正确的,却因此被杀,郑武公

是以此来掩人耳目。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当我们认为自己的建议是正确的时候,还需要考虑

自己的身份与对方的真实意图。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为天下雨毁坏了墙。他儿子说:“不修好将会被盗。”邻居家

的老者也这么说。晚上果然丢了很多财物,他全家的人都认为他儿子特别聪明却怀疑邻居家

的老者。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就问大臣们说:“我

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

“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

主与自己关系亲密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这两个人的(认知)说法

都是正确的,然而重的被杀死,轻的被怀疑,所以认识事理并不难,如何处理这种认识就难

了。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③。临刑,从容谓吏日:“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而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惟其义尽(2)从容谓吏曰

(3)吾事毕矣

2.把下面的句子用“/”划一处停顿。

见闻者无不流涕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1.【答案】只要对……说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要尽了人臣的责任。

惟:只要;(2)句意:他不慌不忙地对执刑的官吏说。谓……目:对……说;(3)句意:我

的事都已经做完了。毕:完成。

2.【答案】见闻者/无不流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

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

泪的。“见闻者”是句子的主语,因此停顿划分为:见闻者/无不流涕。

3.【答案】(文天祥)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

然后受刑而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市人,集市上(围观)的人;孰,哪里;为,是;再,

两次。

4.【答案】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

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句子意思,解析出文天祥的相

关行为即可。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

思是说: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从文中

第一段“过市,意气扬扬自若”“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可知,他临死前毫不畏

惧,从容赴死,正是这句话中“威武不能屈”的具体表现。

【参考译文】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

“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要尽了人臣的责任,这是达成了仁德的原因。读古

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

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开[时,

他不慌不忙地对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两次,然后受刑而死。不久,

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

心流泪的。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巴尝在江淮间攻略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

年劫掠,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

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②非常。机弥重之,

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辞厉:言辞激切。③定交:结为朋友。

1.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1)尝在江淮间攻略商旅联系课文法: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2)机弥重之查阅字典法:《古代汉语词典》“弥”的义项:①遍布,满。

②更加。③缝合,补救。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弥”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

2.用“/”为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3.翻译句子。

(1)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

(2)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

4.《世说新语》从内容上分为36类1130贝上请你根据选文内容,结合下列提示,推断

本文被列在哪一类,并说说这样推断的理由。

A.“方正”(指人的品行正直不阿)B.“雅量”(指人的宽广胸怀)

C.“容止”(指人的仪容举止)D.“自新”(指改过从善、重新做人)

1.【答案】曾经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曾在长江、淮河上劫掠商贾游客。联

系课文“尝贻余核舟一”意思是: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尝,曾经。(2)

句意为:陆机越发器重他。由此可知,弥:更加,故选②。

2.【答案】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

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

戴渊原本就神采出众,即使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显得洒脱异常。既,原本;虽,即使,

“既神姿锋颖”对他原本的评价,故从“颖”后面断开,“虽处鄙事”与“神气犹异”之间,

表示承认“处鄙事”的事实,暂让一步,得出对他的评价“神气犹异”,故从“事”后面断

开,故断句: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3.【答案】Q)陆机在船舱里远远地对他说:“你的才能如此不俗,也做抢劫这种事吗?

(2)戴渊便哭泣流泪,丢掉宝剑归顺了陆机,言辞非常激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

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于,在;遥谓之

日,远远地对他说;卿,你,对人的尊称;亦,也。(2)泣涕,哭泣流泪;投,丢掉;归,

归顺。

4.【答案】D.这则故事主要讲述戴渊在陆机的帮助引领下,悔过自新,弃暗投明,从

“不治行检"到''仕至征西将军”,所以应列在“自新”类。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记叙了“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后来

遇到了陆机那样的良师益友,帮助他辨明是非、弃暗投明。戴渊知错就改,“投剑归机”,经

陆机推荐,戴渊“仕至征西将军”。戴渊从“不治行检”到到后来“仕至征西将军”,这是他

改过从善、重新做人的表现,由此解析应列在“自新”类。故选D。

【参考译文】戴渊年轻时,任侠气盛,不检行为,曾在长江、淮河上劫掠商贾游客。陆

机休假后回洛阳,携带的行李物品很多,戴渊指使一些少年抢劫。戴渊当时在岸上,坐在胡

床上指挥手下行动,面面俱到。戴渊原本就神采出众,即使干这种偷鸣摸狗的事情,也显得

洒脱异常。陆机在船舱里,隔着很远对他说:“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

戴渊听罢哭了,丢掉佩剑归附了陆机。戴渊言辞慷慨,非同一般,陆机越发器重他,两人结

为好友,陆机给他写了推荐信。渡江以后,戴渊官至征西将军。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②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后宁州尝

献虎魄④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⑧,上大说,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

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⑥谏,即时遣出。

时财帛皆在外府⑦,内无私藏。宋台⑧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曲脚床,银涂钉,上不许,

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⑨,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

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时徐羡之住西州,尝幸

羡之,便步出西掖门,羽仪⑩络绎追随,已出西明门矣。诸子旦问起居,入门脱公服,止著

裙帽,如家人之礼。……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者焉。

(选自《宋书•卷三》)

补充注释:①上:皇上,指宋武帝刘裕。②舆:车。③纨绮:丝绸,指身着丽服的歌儿

舞女。④虎魄:即“琥珀”,可作装饰品。⑤金创:指刀枪等物所造成的外伤。⑥谢晦:宋

代大臣。⑦外府:国库。⑧宋台:指刘欲封宋王,遂有王府。⑨诸主出适:诸主,指各位公

主;出适,出嫁。⑩羽仪:指皇帝出行的仪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2)上大说

(3)宋台既建(4)诸子旦问起居

2.下列选项中,与“以之废事”的“以”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晦谏,即时遣出。

(2)内外奉禁,莫不节俭。

4.宋武帝因何把虎魄捣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你认为宋武帝“光有天下,克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1.【答案】(1)指代乐器(2)同“悦。高兴(3)……之后,(已经)(4)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1)

句译为:后宫也不设歌舞之类。丝竹:指代乐器;(2)句译为:皇上得了此枕非常高兴。说:

同“悦”,高兴;(3)句译为:宋王府已经建立。既:……之后,已经;(4)句译为:儿子

们早上起来请安。旦:早晨。

2.【答案】D

【解析】例文中“以之废事”的“以”是“因为”的意思;A.因为;B.因为;C.因为;

D.认为;故选D。

3.【答案】(1)谢晦(因此)进行劝谏,皇上马上就放她出宫。

(2)宫内宫外,都遵守规定,没有人不节俭的。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

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

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

语:谏,劝谏;即时,马上;遣,派,打发。整句译为:谢晦(因此)进行劝谏,皇上马上

就放她出宫。(2)重点词语:内外,宫内宫外;奉,遵守;莫,没有。整句译为:宫内宫外,

都遵守规定,没有人不节俭的。

4.【答案】因为“虎魄”可以为将士治疗刀枪伤,况且他本人崇尚节俭,不注重这些奢

侈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原文内容解析。宋武帝因何把虎魄捣碎,

有两方面原因:从“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

可看出宋武帝崇尚节俭,内心不看重奢侈品;从“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说,命捣

碎分付诸将”可知“虎魄”可以为将士治疗刀枪伤,所以皇上把虎魄捣碎给各位将领治金创。

5.【答案】生活俭朴;关心将士;虚心听取建议(积极纳谏);对子女教育有方。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结合原文从性格、品德、能力等角度解析。”上清简寡欲,

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看出他生活节俭;从“时将北征,

以虎魄治金创,上大说,命捣碎分付诸将"看出,他体恤将士;从“平关中,得姚兴从女,

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看出他善于纳谏,有错就改;从“诸子旦问起居,

入门脱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礼”看出他教子有方。

【参考译文】宋武帝刘裕清心寡欲,注重法度,不曾讲究装饰排场,后宫也不设歌舞之

类。宁州曾经贡献琥珀枕,非常好看,当时将要北伐,因为琥珀可以治疗刀枪之伤,皇上得

了此枕非常高兴,令人把它捣碎分给将领们。平定关中时,俘获了姚兴的侄女,非常宠爱她,

因此而影响了军政大事。谢晦提出批评,皇上马上就放她出宫。

当时财物都在国库,而宫内没有什么私藏。宋王府建立,办事部门奏请在东西堂放置式

样比较好看的曲脚床,钉子涂银,皇上不准,结果使用直脚床,用铁钉。各位公主出嫁,送

的钱不过二十万,没有锦绣金玉。里里外外都遵守规定,节俭从事。皇上生性喜欢随便,常

穿着木拖鞋,喜欢去神虎门外转悠,随从不过十来个人。当时徐羡之住在西州,皇上常去他

那儿,走出西掖门,仪仗队在后面紧追,可他早已走出西明门了。儿子们早上起来请安,进

门都脱掉官服,穿便服,行家人礼。……所以皇上能拥有天下,终于成就宏大的事业。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荣本齐桓公后,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篓①无

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

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政,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逸匿山谷,虽常饥困

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帝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

赐钱十万,入使拔太子。每朝会,辑冷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日:“得生几晚!”会

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日:“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闵,扬卅从事皋弘。”帝

目:“俞②,往,女③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闵、弘为议郎。三十年,拜为太常。

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日:“但自苦气力,何时

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目:“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哉!”

(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有删节)

(注)①篓:贫穷。②俞:文言叹词,表示允许。③女:同“汝”,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负(2)而(3)会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贫篓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2)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桓荣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1.【答案】负:驮、背而:然而会:正赶上、适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1)负土成坟:背土堆成

坟丘。负:驮、背。(2)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虽然常常饥饿困乏也不停止讲习讨论。而:

然而。(3)会博士缺,帝欲用荣:正遇上欧阳博士空缺,帝想任桓荣为博士。会:正赶上、

适逢。

2.【答案】(1)桓荣家中贫困,没有钱财,常常靠被人雇佣,出卖劳力来补给自己,但

勤学不倦,十五年不曾回家。

(2)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被任用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贫霎无资:家中贫困,

没有钱财;常:常常;客佣:为人做佣工;以自给:来养自己;不窥家园:没有回家看一看。

(2)但:只是;自苦气力:白费气力;何时:什么时候;复施用:再次被任用。

3.【答案】①勤劳好学。桓荣年轻时家境贫寒,他靠出卖劳力来补给自己、刻苦求学。

②尊师重教。桓荣的老师去世后,他亲自为老师筑坟,后教授学生。③谦虚礼让。博士职位

空缺,皇帝想用桓荣,桓荣叩头推辞并举荐他人。④坚韧不拔。天下大乱时,桓荣抱着经书

和弟子们逃避躲藏到山谷中,饥饿困顿之下仍讲习不停。(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解析能力。可根据文段相关内容解析桓荣的优秀品质。从第①段

“贫篓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知,桓荣年轻时家境贫寒,他靠出卖劳力来补给自己、刻苦求

学。可见他:勤劳好学。从第①段”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

百人”知,桓荣的老师去世后,他亲自为老师筑坟,后教授学生。可见他是个尊师重教的人。

从第②段''会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日:‘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闵,扬卅

从事皋弘J”知,博士职位空缺,皇帝想用桓荣,桓荣叩头推辞并举荐他人。可见他是个懂

得谦虚礼让的人。从第②段“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知,天下

大乱时,桓荣抱着经书和弟子们逃避躲藏到山谷中,饥饿困顿之下仍讲习不停。可见他是个

坚韧不拔的人。综上解析,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桓荣,原本是齐桓公的后人,年少时到长安求

学,为博士九江人朱普做事。桓荣贫穷如洗毫无资财,常常为他人做佣工来养自己,精力充

沛,十五年没有回故乡。到王莽篡位时才回来。正赶上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奔丧,背土堆

成坟丘,后来就留下来教书,弟子有数百人。王莽失败后,天下大乱。桓荣抱着他的经书同

弟子们一起逃到山谷中躲藏起来,虽然常常饥饿困乏也不停止讲习讨论,后来客居江淮一带

授徒。

建武十九年,桓荣年六十多岁,才在大司徒府任职。帝召见桓荣,让他解说《尚书》,

十分欣赏他。桓荣被拜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世宗便让桓荣在

公卿之前讲述经书。帝大加称赞,说:''得到您差点晚了!”正遇上欧阳博士空缺,帝想任桓

荣为博士。桓荣叩头推辞说:“我的经术肤浅,不如我的同学郎中彭阂、扬州从事皋弘。”帝

说:''好,你去请他们吧,你能协调这一官职。”于是拜桓荣为博士,举荐的彭阂、皋弘为议

郎。建武三十年,桓荣被拜为太常。

桓荣当初遭受社会动乱,与同族人桓元卿同处于饥饿困顿之中,可是桓荣还是读书不停,

元卿讥笑桓荣说:“你只是白费力气自讨苦吃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桓荣笑着没有回

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像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想得到学习竟能

获得如此的好处啊!”

七、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日:“令吏养之!"晏子曰:

“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日:

“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J'公日:

“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选自《晏子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景公游于寿宫/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睹长年负薪者/负势竞上

C.面有饥色/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令吏养之/水陆草木之花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

3.结合选文谈谈,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游:游玩/交往;B.负:背,用

背载物/凭借;C.色:脸色/脸色;D.之:代词,指代他/助词,的;故选C。

2.【答案】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

寡之无室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

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

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G)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

一般要停顿。“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意思是:

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

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其中,“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为第一层意思,“见贤以乐贤”与“见不肖以哀”句式对称,中间需要断;“今请求老弱之不

养”为第二层意思,且省略了主语,所以“今”前面需要断;最后,“老弱之不养”与“鳏

寡之无室者”为两类人,中间需要断。故断句为: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

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

3.【答案】晏子由一个面黄肌瘦的老人引至老弱、鳏寡的供养安置问题,关注民生、劝

谏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

“令吏养之”“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治国之本也”可知,本来

景公没有关注民生,只是让当地官吏照看老人,但是晏子巧妙引导到治国根本上,可见晏子

是一个善于劝谏、足智多谋的人;根据''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

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可知,晏子向景公献策,

安置贫困孤寡老人,可见晏子关注民生、心地善良。

【参考译文】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

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

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

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

“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

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

有人养活,丧妻丧夫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守仁①

王公守仁至苍梧②时,诸蛮闻公先声,皆股栗听命。而公顾益韬晦,以明年七月至南宁,

使人约降苏、受③。受阳诺而阴持两端,拥众万人投降,实来观衅④。公遣门客龙光往谕意,

受众露刃如雪环之数十里呼声震天,光坐胡床;宣朝廷威德与军门宽厚不杀之意,辞恳声厉,

光貌清古⑤,鼻多髭,颇类王公。受故尝物色公貌,窃疑公潜来,誓不敢负。议遂定,然犹

以精兵二千自卫,投见有日矣。而公所爱指挥王佐、门客岑伯、高雅知公无杀苏、受意,使

人言苏、受:须纳万金丐命⑥。苏、受大悔,恚言:“督府诳我!且仓卒安得万金?有反而

已!”守仁有侍儿,年十四矣,知佐等谋(边批:强将手下不畜弱兵。)公大惊,达旦不寐,

我必不杀若等。”受疑惧未决,言:“来见时必陈兵卫。”公许之⑦,须尽易以田州人,不易即

不见。”公不得已,又许之。苏、受入军门,郡人大恐,公数之,苏、受不免甲而杖,杖人

又田州人也,诸蛮成帖。

(选自明•冯梦龙编《智囊全集》,凤凰出版社,有删改)

(注释)①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王守仁来此之前接连平定南赣、

宁王朱宸濠之乱,功勋卓著,为广西田州少数民族首领,此前朝廷多次对其武力围剿未果。

④观衅:侦查敌方漏洞寻找机会。⑤清古:清雅古朴。⑥丐命:请求饶命。⑦祗候:官职名。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受众露刃如雪环之数十里呼声震天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皆股栗听命(2)而公顾益韬晦

(3)使人言苏、受(4)苏、受大悔,恚言

3.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受阳诺而阴持两端而形貌映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B.军门宽厚不杀之意辍耕之陇上《陈涉世家》

C.然犹以精兵二千自卫必以情《曹刿论战》

D.又许之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句话。

咸俯首献款,誓不敢负,议遂定。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王公守仁”中的“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我与城北徐公美”与“公等遇雨”的

“公”也表示此意。

B.“毋信谗言,我必不杀若等”中的“若”是第二人称代词,类似的词还有“余”“汝”

“女”“尔”“乃”等。

C.“门客”指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比如《儒林外史》中的娄老爹就是

杜府中的一位门客。

D.“杖”指扶着走路的棍子,后泛指棍棒,如“竹杖芒鞋轻胜马”。

6.《智囊全集》全书共收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

和谋略创造历史。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王守仁的智慧和谋略?

1.【答案】受众露刃如雪/环之数十里/呼声震天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本句的意思是:王受的部众个个露出兵刃,刀光闪闪如同白雪,绵长数十里,喊声震天。“露

刃如雪”是比喻句,其后可断开,“环之数十里”“呼声震天”是说的两方面,中间可以断开,

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两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受众露刃如雪/环之数十里/呼声震天

2.【答案】(1)大腿(2)更加(3)告诉(4)恼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

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句意为:都大腿打颤俯首听命。

股:大腿。(2)句意为:而王守仁也更加的谦虚谨慎。益:更加。(3)句意为:派人告诉卢

苏和王受。言:告诉。(4)句意为:详细地告诉他实情。恚:恼怒。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

递进;B.之:助词,的/动词,到,往;C.以:介词,用/介词,按照,依照;D.许:动词,

都是“答应”的意思;故选D。

4.【答案】(苏、受等人)都低下头来,献上钱财,发誓不敢辜负(王公谕意),于是和

议达成。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

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咸:

都。誓:发誓。遂:于是。定:达成。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余”是第一人称,所以不和“若”类似;故选

Bo

6.【答案】王守仁的智慧和谋略体现在:王守仁初到广西,并未贸然出手剿匪,休养因

接连平乱而疲敝的军队,王守仁便放弃武力剿匪,甚至作很多让步,王守仁让原本是苏、受

手下的田州人来打不脱铠甲的苏、受,其实是用这种表面上的惩罚来保全双方的面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解析。根据“而公顾益韬晦,以明

年七月至南宁,使人约降苏、受”“公许之”等句子,可以看出王守仁因朝廷之前多次武力

未果,初到广西,并未贸然出手剿匪,而是韬光养晦,改为招降,甚至作很多让步;根据

“苏、受不免甲而杖,杖人又田州人也,由是安然受杖而出,诸蛮咸帖”可以知道,施杖刑

时,王守仁让原本是苏、受手下的田州人来打不脱铠甲的苏、受,其实是用这种表面上的惩

罚来保全双方的面子。这些都体现了王守仁的智慧和谋略。

【参考译文】王守仁来到苍梧后,当地夷人听说王守仁的名声,都大腿打颤俯首听命,

而王守仁也更加的谦虚谨慎,第二年七月,王守仁前往南宁,先派人招降卢苏、王受二人,

王受表面接受,内心却另有打算,带领两万人马,名为投降,实则想侦查漏洞寻找机会叛乱。

王守仁派门客龙光接见王受,王受的部众个个露出兵刃,刀光闪闪如同白雪,绵长数十里,

喊声震天。龙光却全然不把这些威胁看在眼里,他舒适的靠坐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

亦称交椅或交床),要王受及一干夷人头领上前,跪听朝廷安抚不杀的诏书。龙光意态从容,

但声音激越,措词严厉,再加上龙光面貌清瘦又蓄着一撮胡子,长相颇像王守仁。王受曾向

人打听王守仁的长相,以为龙光就是王守仁,都低下头来,献上钱财,发誓不敢辜负(王公

谕意),于是和议达成。然而,和议虽已达成一段时日了,王受还是有些疑心,带着二千名

精兵护卫,来到南宁,多日求见王守仁不成。王守仁喜欢的指挥王佐、门客岑伯、高雅两人,

虽明知王守仁根本无意杀卢苏、王受,却派人告诉卢苏和王受必须献万金才能保住一命。卢

苏和王受一听悔恨交加,恼怒地说:“大人欺骗我,何况一时间哪里能筹得万金保命?不如

干脆造反了!”王守仁有一名侍儿,年约十四岁,无意中得知王佐等人阴谋,趁夜偷溜进守

仁卧室向他禀报。王守仁大吃一惊,急得一夜未睡,派人告诉卢苏和王受说:“不要听信谣

言,只要你们投降,我一定信守承诺,绝不杀你们。”王受表示不放心,见面时仍将带兵前

来,王守仁答应王受的要求,王受又说:“王公身旁的护卫一定要全换成田州本地人担任,

否则所有协议作罢。”王守仁不得已也答应。当卢苏、王受入城时,带着很多士兵,百姓大

为恐慌,王守仁下令:“凡是身怀武器者,一律鞭刑一百。”卢苏、王受本人也因携带武器而

受鞭刑,由于执行者是苏、受手下的田州人,而且他们又无须卸甲受刑,根本打不痛,所以

苏、受也就欣然受罚,这才真正安抚了夷人。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敞奉使契丹

刘敞®奉使契丹②,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③千里,欲

夸示险远。敞质译人④目:“自松亭趋柳河,甚径⑤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目:“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

契丹不能识,问敞。敞封:“此所谓驳⑥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通《山海经》《管子》书晓

之,契丹益叹服。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改)

[注释]①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②契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与宋朝

长期处于对峙状态。③殆:将近。④译人:翻译的人。⑤径:直。⑥驳:传说中的猛兽名。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欲夸示险远欲:(2)译相顾骇愧顾:一

(3)如马而食虎豹食:(4)契丹益叹服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B.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C.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D.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

(1)刘敞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

(2)敞目:“此所谓驳也。”

4.请分别简述译人“骇愧”及契丹“益叹服”的原因。

1.【答案】想要看吃(把……作为食物)更加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句意: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欲:想要。(2)

句意: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顾:看。(3)句意: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食:吃。

(4)句意:契丹更加佩服他,益:更加。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

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

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的意思是:但是通好以

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通好以来”做状语,“是”是代词,指这样。

其后应断开。故断句为: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故选C。

3.【答案】(1)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

(2)刘敞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驳。”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

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使:出使;素:向来;知:熟悉;径:路。(2)句中重点词

有:谓:说。

4.【答案】①译人本想夸耀显示路途险远,没想到刘敞对山川道路如此熟悉,因而感到

“骇愧”。②刘敞不仅对地理环境熟悉,而且有丰富的学识,因而使契丹“益叹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

文章的叙述思路,结合关键语句概述回答。根据文中“敞质译人日:'自松亭趋柳河,甚径

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可知,译人本想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

没想到刘敞对地理环境如此熟悉。“益叹服”的原因“为说其音声形状,且通《山海经》、《管

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刘敞不仅对山川道路熟悉,而且精通会很多知识,博览群书,

有丰富的学识。

【参考译文】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

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

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

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

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

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驳。”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

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公①生而精伟,读书尚义气。至正壬辰②,四方蠹③起,兵蔓于鄱。公倡义旅保闾用④,

民赖以安焉。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谷,剽劫

为民害,官捕之,久不获。下令购重赏,有能致者给之。公因缉其踪,纠有胆勇者数辈,往

觇@其巢。寇觉,鼓其党舞戟出拒,公婴⑥其锋,三战却⑦之,遂逐北。寇蹶⑧,生缚之,械

送有司,上功幕府,以前赏给,却而不受。议奏爵其劳,公辞谢日:“特为民除其蠹耳,岂

希利禄耶?”竟拂衣而归。同郡刘某往拜之曰:“兹不共戴天之仇,微公之计,不能殄⑨也。”

献白金为寿。公笑曰:“官赏且不受,宁受私谢乎?为士者固当除残去暴.况在交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