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20):古代的冠笄礼俗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20):古代的冠笄礼俗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20):古代的冠笄礼俗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20):古代的冠笄礼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的冠笄礼俗冠笄礼,是古代汉族传统的成人礼。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女子成年,要行笄礼。一古代男子的冠礼《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20岁成年,行冠礼,亦称加冠礼。冠礼源于原始社会的成丁礼,到周朝演变成冠礼。刘向《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古时候,少儿都留长发,行冠礼时,把长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谓之加冠。20岁男子,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又称为弱冠。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常常提早行冠礼,传说周文王12岁而冠,成王15岁而冠。后世亦有变化,民间自15岁至20岁行冠礼,各地不一。清朝中期以后,常常移至娶妻前数日或一日举行。古人非常重视冠礼。《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举行冠礼,首先要用占筮的方式挑选吉日,选定出席冠礼的来宾。行冠礼前,冠者必须斋戒,沐浴更衣,以表达对成长的期待、对礼仪的敬畏,借此营造仪式的神圣感和庄重氛围。冠礼,在家庙中举行,一般由父亲主持。如果父亲已去世,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的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面前完成冠礼。冠礼最重要的程序是,由一位德高望重的主宾给受冠者加冠。一般加三次:首加缁布冠,用黑麻布做成的帽子;次加皮弁冠,用几块白鹿皮缀合制成的帽子;三加爵弁冠,这种冠前小后大,红中带黑,多用极细的葛布或丝帛做成。第三次加冠,加的是官员帮助国君祭祀时的服饰,表示有了参加祭祀的权利。这是一般士人的冠礼。若是诸侯,其冠则为四加,即在士冠礼三加的基础上再加玄冕;若是天子,其冠则为五加,即在诸侯冠礼四加的基础上再加衮冕。每次加冠,主宾都要向受冠者致祝词,受冠者要向父母、主宾表示感谢。《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行冠礼后,再由主宾给受冠者取字,这是冠礼的又一重要内容。通常取字称“伯某甫”,“伯”或为“仲、叔、季”,视排行而定。取字以后,受冠者脱下加冠时所穿戴的衣帽,换上玄色的礼服、礼帽,内往见兄弟姊妹,外拜见在乡和退休乡居的官员及族长、乡先生等。这些拜见,都是要表明受冠者已是成人,可以出仕做官、居家立业、生儿育女了。

冠礼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至清末。但仪式有简化的趋势,如秦汉以后,某些地区加冠次数有一加、二加的情况;宋朝以后,某些地区不宴请宾客,仅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进行。清末民初,由于西学东渐,冠礼逐渐没落而消失。二古代女子的笄礼《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女子15岁成年,行笄礼,亦称插笄礼。笄,即簪子。插笄,即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用一块黑布包住,用簪插定发髻。自周朝起,贵族女子在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15岁,所以古代女子15岁称为及笄。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可以至20岁行笄礼。古代笄礼的程序与冠礼大致相同。行笄礼前,要用占筮的方式确定日期和参加笄礼的宾客,参礼者为贤良而有礼的女性,其中有替受笄者加笄的主宾一人。笄礼,也在家庙中举行。由受笄者的女性家长主持。中心环节是加笄,由主宾为受笄者加笄三次,同时换衣服三次: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细布带;再加发簪、曲裾深衣;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子成长的过程。每次加笄易服,主宾都要向受笄者致不同的祝词,而受笄者要向父母、主宾等表示感谢。主宾还要为加笄的女子取字。礼成之后,表示受笄者已经成人,受笄者要向宾客、父母等行揖礼。举行笄礼以后,受笄的女子还要系缨,表示已经许嫁。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以及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领。未许嫁的女子,至迟20岁行笄礼,较之前者,有所不同:不邀请宾客参加仪式,由家中的妇人来执礼;在笄礼结束之后,受笄者要去掉发笄,恢复未成人时的发式,依然是孩童装扮,且暂不取字,等到婚嫁时取字。三举行冠礼、筓礼的意义冠礼、筓礼,对于年轻人,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首先,举行冠礼、笄礼,可以激励年轻人承担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这种仪式的举行,表明受冠、受笄者懵懂无知、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从此过去,正式进入成人世界,提醒他们树立成人意识,引导他们在心理上从幼稚走向成熟,以成年人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去扮演全新的人生角色,进而树立起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才会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逐步承担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其次,举行冠礼、笄礼,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尊敬长辈的伦理意识,学会感恩。冠笄仪式在家庙举行,以告慰祖先在天之灵,这就表现出对先祖的崇拜和尊敬;冠笄仪式的基本程序,处处体现着尊重他人、谦恭待人的思想;殷切的祝词,体现着长辈对受冠、受笄者的教诲和期望;揖谢的礼节,体现出受冠、受笄者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但是,冠笄礼的举行,赋予青年男女的社会性成人身份,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子在行冠礼之前,与女子在行笄礼之前,所受教育有较大的不同。男子在十三岁时,就要学习礼乐,诵读诗经,练习韶舞;年纪稍长,则要练习象舞,掌握射箭御马之术。女子在十岁之后,就不能出闺门,要学习柔顺、听从教诲,学习纺纱织布,学习女红缝纫,观察祭祀之礼,懂得各种礼数。这就从行为修养、语言谈吐、穿衣打扮、生活操作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男子行冠礼之后,就表明了获得结婚生育、参加祭祀和参与政治活动等权利;而女子行笄礼,就意味着承担了结婚生育、伺候丈夫和照顾舅姑等义务,有着明显的不同。冠笄礼是古人进入成人阶段所必需的礼仪,其教化功能不仅对走向成年的人,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作用,而且对家庭的和美,社会风气的健康、和谐,具有重大意义。课

习解释下面各段中关于冠笄礼俗的文字。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史记·周本纪》)3.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刘知几《史通·自叙》)4.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宋庭棻)生五女,皆聪惠,庭棻始教以经艺,既而课为诗赋,年未及笄,皆能属文。(《旧唐书·后妃传》)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宋濂《送东阳马生序》)7.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才姿惠丽。父宝爱之,欲占卜于清门,而世族鄙其寒贱,不屑缔盟,所以及笄未字。(《聊斋志异·胭脂》)8.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蔡东藩《清史演义》)附:课后练习答案1.冠者,20岁左右刚行冠礼的男子。此为曾皙讲述自己从事教化工作的志向。2.既笄,行笄礼后,即女子成年。此为关于褒姒的传说:后宫有一女童,碰到一只神鳖而受孕,成年后生一女婴,女婴被扔弃,后有人将她献给周幽王,成为幽王的宠姬。3.弱冠,20岁。说的是自己20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4.写近有孙昌胤行冠礼遭人非议的事。作者以此作类比,针对当时为师者皆受责难的社会现状,阐明“独为所不为”的危害,表明自己不敢接受韦中立的拜师请求。5.年未及笄,不到15岁。宋庭棻生了五个女儿,都很聪慧,在父亲的悉心培养下,都在15岁前写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