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云南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1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云南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2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云南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3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云南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4页
“双减”政策背景下云南省中小学课后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文章以云南省S市义务教育中小学为考察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实践对策。【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现状调查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课后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各中小学开展起来,真正成为实现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有效举措。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然而,当前课后服务在取得一定的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后服务制度不健全、内容和形式单一、实施效果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监督机制等。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S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为调研对象,深入了解“双减”背景下課后服务的开展情况,在探索现状和问题的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促进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一、“双减”政策背景下云南省S市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调研组深入市、县、区教体局,中小学及相关单位调研课后服务的基本情况,发现S市在课后服务的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课后服务基本覆盖全市,教师知晓相关政策一项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取决于教育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程度和宣传效果、教育行政人员的执行力度以及各相关主体的支持程度[1]。S市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情况较好,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较高,学生参与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98.63%的校长表示自己的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且本学期本校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比例大概在90%以上,92.59%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所就读的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活动,96.25%的学生表示参加了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活动。(二)学生的学业负担得到一定的减轻“双减”政策强调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调查结果显示,67.5%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课后服务后能够及时完成作业。同时,77.22%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本学期没有参加过校外非学科类培训。这些数据表明S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三)家长接送孩子难和辅导作业难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调查结果显示,80.53%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课后服务后能按时完成作业,超过89.5%的家长认为参加课后服务能完全解决或基本解决家长辅导作业难的问题。以S市N小学为例。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后,分学段、分年级、分批次错峰组织学生放学,分散化解了学生离校的压力,也减轻了放学高峰期家长接学生造成的交通拥堵状况。(四)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98.95%的学生表示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了不同的课后服务。11.24%的家长表示参加课后服务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发展了学生的社交能力;20.56%的家长表示参加课后服务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28.5%的家长认为参加课后服务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9.7%的家长表示参加课后服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二、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一)课后服务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由于S市当地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较紧张、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实条件,部分学校尚未实施课后服务,特别是农村地区,既没有明确的指导和经验的传授,又没有完备的配套设施支撑,一些中小学更多的是原地观望、畏步不前[2]。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数量少,且教师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安全、生活,工作强度大,缺乏精力开展课后服务,再加上学生在校时间长,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二)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不到位根据“双减”政策规定,各地要明确相关标准,严格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制度,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S市课后服务财政性经费落实不到位,57.34%的校长表示县、区没有对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的体育锻炼和作业辅导等课后服务活动提供财政补贴。此外,S市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体系,相关政策难以落实。部分学校教师表示自己是无偿进行课后服务的,学校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补贴尚未落实,只是承诺以后会根据实际情况给教师一定的补贴。(三)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决定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和课后服务机制建立的质量。调查发现,目前S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系统性,课后服务主要集中在作业辅导和体育锻炼,没有对课后服务课程内部模块进行划分和拓展,没有与常规课程进行有效对接,课程缺乏针对学生的实际梯度设计,这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此外,S市缺乏支撑课后服务的软硬件。软件方面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课后服务教师由本校教师担任,一小部分是外聘人员;硬件方面,课后服务所需的场地和设施不足。(四)课后服务监管机制有待健全课后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的工作。目前,S市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混乱,缺乏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一些地方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据反映,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经费拨付不到位,部分教师并没有收到课后服务的补贴,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不够明确,缺乏公正和合理性,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五)社会各方对课后服务的信心有待增强课后服务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的态度和决心、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以及家长的期望值和参与度都是影响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课后服务政策的知晓和理解程度较低,学校校长和教师碍于繁重的教学压力,对课后服务的开展有心无力,学校和家长之间沟通较少,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决策过程参与程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后服务的实施效果。三、“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实践对策(一)加快课后服务政策的推广和落实课后服务政策的落实程度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宣传与指导力度以及学校对课后服务的理解与执行情况。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准确解读和把握课后服务相关政策的内容,及时向各级教体局和学校传达政策精神,并成立课后服务督查专班,下到基层和学校,对学校和教师学习课后服务政策的相关结果进行验收,协调好课后服务多方的关系。其次,学校是开展课后服务的主体,应准确把握课后服务的政策内容,及时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学习;还应成立课后服务工作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相关课后服务政策,优化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使课后服务被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所熟知。最后,教师要积极向家长和学生传递课后服务相关政策的精神,并对优秀典型案例和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鼓励家长提出建议,让家长参与课后服务的决策,及时优化实际方案。(二)健全課后服务经费保障和收费制度课后服务经费问题是影响课后服务有效落实的堵点和痛点。地方政府应该设置专项资金,为课后服务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成立经费监管小组,针对辖区内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摸底调研,根据校舍面积、在校生人数、硬件资产等条件分情况、有针对性地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动态监管,将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补助报酬,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保障每所学校、每名学生都能享有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学校一方面应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部门汇报自己遇到的难题,争取资源支持,扩大经费来源;另一方面,学校可寻求社会支持,与校外企业、教育机构和家长合作,共同分担成本,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学校应加快制订科学公平的课后服务经费使用办法,切实发挥绩效工资的引领作用。缺乏课后服务资金投入的当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以及教师进行适当的财政补贴。(三)多措并举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首先,学校要科学分析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充分发掘本校特色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充分摸排调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结合有限的师资力量,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地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丰富课后服务的课程类型,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学校要积极搭建数字化教育网络平台,征集和开发优质丰富的线上教育资源,向学生免费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实践活动资源[3],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其次,学校要充分激发本校教师的内在潜力,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邀请优质的课后服务课程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和培训,或组织本校教师赴优质学校进行考察和学习。同时,学校要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加强县、区、校之间的统筹协调。最后,学校要加强与校外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合作、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育实践。(四)强化监督考核及反馈机制在课后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体系。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课后服务工作组织体系,积极制订课后服务方案和管理办法,加强安全监管。同时,学校应结合校情制订和细化课后服务的实施细则,加强对家长意愿、学生情况、教师资源以及校外资源等的摸底调研,明确各方需求与服务配给的适切性,理清自身优势与困难,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4]。学校还应畅通家校的沟通对话渠道,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建立完善家长意见反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家长暗访等形式,定期和随机检查各校课后服务的实施情况,必要时引入教育评估部门、家长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了解学校课后服务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5]。政府部门要针对调研情况及时召开问题反馈会和座谈会,针对课后服务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做好决策咨询,为推广经验和整治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五)构建多元合作课后服务新格局课后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学校、家长都是其利益相关主体,各方应该提升主体责任意识,共商共建,构筑多方合作格局,优化教育生态,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6]。学校要积极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的作用,承担职权范围的责任和义务,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将动静课堂相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7]。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履行教育和监督学生的义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认真反馈意见和建议,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体力量,应将自身的特长爱好与专业相结合,调研学生的需求,创设特色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课程进行对接,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