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封川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7/30/wKhkGWcKoyGAAFZwAAH9X4FZLvY512.jpg)
![广东省肇庆市封川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7/30/wKhkGWcKoyGAAFZwAAH9X4FZLvY5122.jpg)
![广东省肇庆市封川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7/30/wKhkGWcKoyGAAFZwAAH9X4FZLvY5123.jpg)
![广东省肇庆市封川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7/30/wKhkGWcKoyGAAFZwAAH9X4FZLvY5124.jpg)
![广东省肇庆市封川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7/30/wKhkGWcKoyGAAFZwAAH9X4FZLvY51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封川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22分)
乡村稻草
朱卫成
①在我们家乡,有村庄的地方就有你的身影。
②八月的乡场上,在经历了那场与你倾尽毕生精力孕育的果实……谷穗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分离之后,你便沉默了:不再,在三月的春风里尽情舒展着嫩绿的身姿跳童年的舞;不再,在六月的田野中摩挲着施肥喷药薅草的乡亲的泥腿做青春的梦;不再,在八月的风吹过之后,托着沉甸甸的果实沙沙作响。
③但你沉默的眼神,却唤起了我多少温馨的回忆?!
④乡场上,你被一双双粗糙的大手捆起,尔后被高高地堆起来,执拗地立在村口,和炊烟一道成了乡村的眼睛。于是,往后的日子,你不再寂寞,冬日里,你的身边聚集了做针线拉家常的农妇,聚集了笼手晒太阳的老汉,和永远也不知疲倦的一直打打闹闹疯疯狂狂的少年,欢声笑语,鸡鸣犬吠,好热闹啊!瞧,那是谁啊?趴在那儿,脸贴着你晒得暖融融的身躯,想什么呢?⑤你也被一双热情的大手轻轻抱起,均匀地铺在土炕上。从此,每个夜晚,你边温暖着农夫农妇结实的身子,边听着梦呓和春种秋收稼穑之事,也听农妇的窃窃私语绵绵情话,听着听着,你猛地想起自己抽穗扬花时期渴盼被风抚弄的冲动……
⑥你最了解老牛的孤寂和辛苦了,夏日的树荫下,冬日温暖的牛棚里,耕地的空闲,你总是抽空溜出来在老牛的唇齿边和老牛絮絮叨叨,叙乡间的疾苦,叙吹笛的牧童骑在背上的欢乐,叙春日里吃嫩草的惬意,还是叙鞭抽在肤肌上的痛?为什么叙着叙着,老牛的眼角滚出两行热泪?这些只有你知道了,能告诉我么?
⑦在村口,一把火烧痛了你,你哭了,伴着那些个阴沉沉的天空中飘浮的哀哀的锣鼓家什声和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又一位和你长期厮守田园的乡亲去了,“洛阳北门北邙外,丧车辚辚入秋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想着庄稼人的质朴辛劳的一生,你不禁“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禁泪流满面,泪流满面……
⑧萧萧黄叶,西风渐凉。你又从乡场月白的桑杈上柔柔地滑落下来,浮现在我的眼前。大自然的生生死死生命轮回,大自然的博大襟怀让你总是如期而归,如期而至,周而复始,演绎人间的离合悲欢。稻草,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你曾给我并仍将继续给我的温暖和乡情!14.文中第二人称的作用。(4分)15.八月的乡场上,在经历了那场与你倾尽毕生精力孕育的果实……谷穗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分离之后,你便沉默了。“沉默”一词有什么含义(4分)16.概括本文行文思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17.本文题为“乡村稻草”,意蕴丰富,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情感?(8分)参考答案:14.第二人称,将稻草拟人化,表现了作者对稻草的热爱和赞美。便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于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亲切自然。15.表现了稻草“倾尽毕生精力孕育果实”后,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品格。这是对稻草精神的赞美。突出强化了文章的主题。16.结构:现实——回忆——现实。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稻草的“沉默”,然后作者展开叙事抒情,回忆了与稻草有关的温馨生活,末段回到现实,赞美稻草、大自然,回应文章开头。17.①对稻草甘于奉献精神的赞美②对质朴民风乡俗的怀念和赞美③对质朴无华、甘于吃苦和奉献的农民的赞美④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同情⑤对大自然生命博大胸襟的赞美,对生命轮回的感悟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梁父吟(节选)白先勇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自称是‘敢死队’,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几下头。“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满奴,誓不生还。’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传里去的。”“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猝,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道。“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不过———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来了。”“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选自《台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渲染了浓浓的颓败之气。B.以物托人,以景衬人。书房中悬挂的文徵明的寒林渔隐图、郑板桥的对联,以及满院的紫竹,这些摆设与布置烘托出朴公的铮铮傲骨、儒将风范。C.小说远离“现在”而走进“过去”,构设有明暗交替的两条情节线索,让代表“现在”与“过去”的生者与死者交替亮相,刻画其性格,塑造其形象。D.小说以作者的全知视角来写人物的对话,把第一人称的半知视角纳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之中;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活动,让性格在叙述中凸显。8.请结合文本,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时的形象特征。9.请结合文本,分析蕴含在文中的家国情怀。参考答案:7.A
8.①义:抱定死心,有民族大义;效桃园结义,有兄弟情义。②智:秘藏炸弹,乔装进城。③勇:勇携武器,参与革命,跃上名楼,挥刀狂呼。
9.①故土情结。王孟养临终遗愿,体现出了故国之思、怀土恋乡之情。②文化情怀。书房古雅的布置既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特色,又可见人物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固守。③报国之志。不惧牺牲踊跃参与革命,矢志不渝承继中山先生遗志,这是报效国家的表现。④家国同构。小说立足历史价值,来描述人物的丰功伟绩,把个人经历和民族、国家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渲染了浓浓的颓败之气”错误。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这样的环境塑造,为下文“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渲染氛围,留给人想象的空间,不是为了渲染颓败之气的。故选A。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自称是‘敢死队’,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满奴,誓不生还。’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时,有民族大义,有兄弟情义;结合“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时充满智慧;结合“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时勇敢、爱国等。【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分析,体现浓浓的故土情结;结合“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分析,体现中国传统特色,及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固守;结合“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自称是‘敢死队’,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不过——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竞也亲自来了”“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等分析可知,这是报效国家的表现,有报国之志,把个人经历和民族、国家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取材于张曙光《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C.首先与伦理学、没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2.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
3.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C2.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的自由全国发展成为现实。(意思对即可)3.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14.C(推重、赞扬)
15.D16.B(A“能冒难来,唯王修耳”是孔融知王修,而非王修知人。C两句分别是曹操、袁谭知王修。D“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这句不是写王修)17.C(太祖攻破冀州击败的是袁尚)18.(1)现在全州都背叛了我,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德行吗?
(2)兄弟之间往复攻击,这是失败灭亡的根源啊!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3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注】墐:jì埋。(节选自《列女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匿之者,罪至夷
夷:灭族
B.则昆弟无类矣
类:幸存
C.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
祠:供奉
D.废正义而行逆节哉
逆节:违背节义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
B.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乃使从者衣褐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乃以卿礼葬之
D.尚谁为乎斧斤以时人山林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①
吾不知公子之处
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
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4分)译文: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4分)
译文:
(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0.B(类:同类)11.B(B介词,到/介词,比;A代词,……的人;C介词,按照;D介词,为了。)12.C
(②④与乳母行为无关;⑥是后人对乳母的评价)13.(12分)(1)那些见到利益而背叛国君的人,是叛逆;怕死因而放弃正义的人,是作乱。(“反上”“逆”“弃义”“乱”各1分,共4分)
(2)乳母用自己的身体替公子遮蔽,箭射到她身上的有好几十根,最后乳母和公子一起死了。(“以”“为公子蔽”“矢着身者”“俱”各1分,共4分)(3)《诗经》说:“走在路上看见有死人,尚且有人把他埋葬。”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行”“尚”“或”“此之谓”各1分,共4分)6.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4—25题。(6分)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24.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衍文:
产生原因:
25.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
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4分)参考答案:24.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25.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要点:运用所给材料做出分析,(2分)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讲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1分)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的文字在逻辑方面存在问题,请用简明的语言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要求能抓住对方的漏洞,言之有理。字数不超过100字。古往今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苦难。苦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可以说,苦难使人变得伟大。参考答案:示例:?经历苦难的人很多,有的取得伟大成就,有的却寂寂无名。?苦难可能让人变得伟大,也可以使又变得卑微。有的人未曾经历苦难,同样取得了伟大成就。?真正造就一个人的,不是苦难,而是他自己。试题分析:题干明确指出“下面的文字在逻辑方面存在问题”,要求“用简明的语言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要求能抓住对方的漏洞,言之有理。字数不超过100字”。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分析语段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在表达这一意思的基础上存在的逻辑问题。“古往今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苦难。苦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可以说,苦难使人变得伟大”,这段文字的结论是“苦难使人变得伟大”,说的是“苦难”的价值,材料认为“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苦难”,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其一“经历苦难”与“取得伟大成就”之间并无绝对的关联,其二“经历苦难”导致的结果并非只有“取得伟大成就”和“成了最好的自己”这一种结果,经历苦难的人很多,有的人经历苦难并战胜苦难磨砺意志,最终取得伟大成就,有的经历苦难变得卑微最终寂寂无名。考生围绕这些内容陈述观点即可。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②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③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⑤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⑥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A.②⑥③④⑤①
B.③⑤②①⑥④
C.③⑤②⑥①④
D.②⑤③⑥④①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②③⑤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A项。③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D项。⑥是对①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①在⑥前,据此排除C项。故选B。【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B.某销售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C.某法院公告这样写:4月18日,该犯与两个哥儿们一同到博物馆踩点,回来合计好行动步骤,当晚乘月黑风高之机,潜入博物馆,盗窃有价值文物多件。D.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C项,句中的“哥儿们”“踩点”“月黑风高”均不妥当。报告应简洁、精炼,不要描绘,不要罗嗦。D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关系研究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这个学科缺乏崇尚学术研究的环境。崇尚学术是指同行评价的心理标准,是学术性的而非行政或社会标准,营造崇尚学术的环境对于学术人才的成长是有益的。首先,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学者养成学术精神。学术精神包含多方面,其中之一是追求客观真理,不容忍错误的认知,通俗地讲就是较真儿。追求客观真相或真理是成为国际关系学术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真正的学术人才必然具有独立判断的精神,不畏惧权威的观点不同,一心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哪种观点更符合客观世界。在崇尚学术的环境里,人们较容易形成较真儿的学术态度,这对学术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其次,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增强学者的学术毅力。虽然不能排除个别人在年轻时取得举世瞩目的国际关系学术研究成果,但多数国际关系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都是在年过半百之后取得的。能否几十年坚持不懈从事国际关系学术研究对学术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崇尚学术的环境有助于学者去除心中杂念、专心学术研究。(
);而在崇尚学术的环境里,学者们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而这种不计名利的学术投入,正是当今时代学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17.联系前后文辨析,文段中画线部分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真正的学术人才必然具有独立判断的精神,不畏惧权威的观点不同B.但多数国际关系学术大家的高水平学术成果都是在年过半百之后取得的C.能否几十年坚持不懈从事国际关系学术研究对学术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D.而这种不计名利的学术投入,正是当今时代学术人才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政策研究名利双收,学者要抵制内心的世俗欲望其实并不容易B.抵制住内心的世俗欲望,不受政策研究名利双收的环境影响C.在政策研究名利双收的环境下,抵制内心的世俗欲望并不容易D.不受政策研究名利双收环境影响,抵制住内心的世俗欲望参考答案:17.D
18.C【1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第一处划线句“一个真正的学术人才必然具有独立判断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疫苗行业跟踪报告
- 体育赛事场地租赁及设施合同
- 租客提前解约押金退还及合同处理协议
- 房地产转让合同范本
- 市场推广代理合同模板
- 度装修工程服务合同 合同模板
- 加油站服务与管理合同范本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范关键点
- 劳动雇佣合同标准格式
- 绿化工程项目合同范本
- 【基于PLC的停车场车位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
- 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 卒中后足内翻康复治疗
- 诊所申请医保定点资料模板(一套)
- 2024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运输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试卷
- 精神病服药训练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
- 预防静脉血栓疾病知识讲座
- 《社区康复》课件-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的社区康复实践
- 项目团队的激励和激励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