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愚公移山》(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1页
专题20《愚公移山》(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2页
专题20《愚公移山》(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3页
专题20《愚公移山》(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4页
专题20《愚公移山》(真题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0:《愚公移山》(解析版)【1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①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钱汤镬⑥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注释】①栘(yí)中监:汉初官名。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③旃(zhān):同“毡”。④暴(pù):晒,后作“曝”。⑤由:同“犹”,像。⑥斧钺(yuè)汤镬(huò):指汉代两种残酷的刑罚。斧钺,以大斧砍。汤镬,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镬中烹。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2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汝之不惠友人惭,下车引之B.子为父死无所恨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C.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D.以武为移中监使匈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2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愚公和苏武在人物形象上的异同。【答案】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D24.(1)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2)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来引诱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于是(卫律)用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设立条件(来劝降苏武),他最终不答应。25.同:不怕困难,意志坚毅顽强,有恒心。异:愚公有造福子孙的宏愿,有远见卓识。苏武是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苏武被拘留了十多年,始终不肯降服,可以说是坚守节义的忠臣了。“武留十余岁”与“竟不降下”为转折关系,中间停顿;“可谓守节臣矣”是对其评价;故断为: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23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主谓之间,不译\代词,指元方;B.介词,替\介词,被;C.动词,苦于\使动用法,使……痛苦;D.动词,出使\动词,出使;故选D。【2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叩,敲、打。垦,挖。箕畚,用箕畚装土石。于,到。尾,边。(2)乃,于是。设,设立。终,最终。不听,不答应。【2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甲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结合“‘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为移走两座大山,率领子孙,无惧寒暑,下定决心,坚持到底。乙文叙述了苏武宁死不屈终不投降的故事。结合“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武留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的内容可知,苏武面对匈奴威逼利诱,拒不投降,十多年坚守节义和爱国忠国之心综上分析可知,他们都是无畏困难、坚毅顽强的人。不同点在于愚公是有造福子孙的宏愿与远见卓识的人,而苏武是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他们的身份不一样。【点睛】参考译文:【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智慧的长者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乙】苏武是已故的右将军、平陵侯苏建的儿子。汉武帝时,任命苏武为举中监,派他出使匈奴。当时匈奴派到汉朝的使者有很多都归降了汉朝,所以匈奴也想使苏武投降,以便取得相当的补偿。单于派显贵大臣归降的汉人卫律劝说苏武,苏武不答应。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重要的官职(来诱惑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于是卫律停止供给苏武饮食,很多天苏武都不投降。又遇上盛夏酷暑,给他穿上用毡制成的厚毛衣服并且把他捆起来在太阳下面暴晒,苏武的意志更加坚定,始终不肯屈服。(他)说:“臣子为君主效劳,就像儿子为父亲效劳。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坚守节义毫不动摇,即使被大斧砍死,被放在沸水的大锅里烹死也无所畏惧,高官显爵也不以为荣。”匈奴也因此而敬重苏武。苏武被拘留了十多年,始终不肯降服,可以说是坚守节义的忠臣了。《诗经》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转动;我的心不是席子,不可以卷起来。”说的就是苏武这样的人。【22023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节选自《愚公移山》)【乙】①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②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③,咎繇为理④,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节选自《愚公之谷》)【注释】①牸(zì)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使尧在上:假使尧为国君。④咎繇(jiùyáo)为理:咎繇为法官。咎繇是人名。21.下面句子有两处必须断句,请用“/”标示出来。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2.请解释下列原文语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文言现象原文语句解释加点字(填写文字)释义方法(供参考)通假字始一反焉(1)______【指出通假】具答之(同“俱”,详尽、全部)一词多义帝感其诚(2)______【借助工具书】①诚心,真诚;②确实,的确;③果真,如果;④诚信。公诚愚矣:(3)______词类活用明日朝(4)______【同类现象】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23.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告管仲A.何以战(《曹刿论战》)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D.以刀劈狼首(《狼》)24.将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甚矣,汝之不惠!(2)何为以公名之?25.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帮助务实组和求真组完成比异求同探究单。比异求同探究单务实组(甲文)依据一:愚公有远大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依据二:愚公相信人力无穷,从“①____”一句中可以看出。求真组(乙文)依据: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一句可以看出,管仲明白了老人借解释地名②____的用意。探究结论:③____【答案】21.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2.①同“返”,返回②诚心,真诚③.确实,的确④上朝23.C24.(1)你太不聪明了!(2)你(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25.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②修明内政(告诉齐桓公监狱断案不公正)③愚公不愚【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分析,“傍邻闻之”中“傍邻”是主语,“闻”是谓语,“之”是宾语,句子成分完整,故在“之”后断句;“以臣为愚”中省略了主语,“以……为愚”是谓语,“臣”是宾语,故在“愚”后断句;再结合句意“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可断句为:傍邻闻之/以臣为愚/名此谷为愚公之谷。【2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始一反焉”句意:才往返一次。结合释义方法【指出通假】可知,“反”同“返”,返回;“帝感其诚”句意: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结合释义方法【借助工具书】可知,“诚”是第①种释义,诚心,真诚之意;“公诚愚矣”句意:你(老人家)确实够傻的。结合释义方法【借助工具书】可知,“诚”是第②种释义,确实,的确之意;“明日朝”句意:第二天上朝。结合释义方法【同类现象】可知,“朝”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上朝之意。【2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句中的“以”是介词,把;A.介词,凭借;B.介词,因为;C.介词,把;D.介词,用。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句中注意重点词语“甚(很),惠(聪明)”要理解正确;(2)句中注意重点词语“何为(为什么),名(起名,命名)”要理解正确。【2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探究文章内容。结合【甲】第②段“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圈,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从愚公的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可以看出他相信人力是无穷的,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结合【乙】文第②段“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可知,管仲明白了老人的用意是借解释地名来告诉齐桓公监狱断案不公正,借以让齐桓公修明政治;据此得出结论,两文中的愚公都不愚。【点睛】参考译文:【甲】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乙】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3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宰相李峤之词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不待曲终而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学者取法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传于世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助词,的/助词,的;B.表承接/表并列;C.相当于“于之”/哪里;D.在/对于;故选A。【42023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B.《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均选自《列子》,《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如“九方皋相马”“穿井得一人”“歧路亡羊”等。C.“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个选择复句。D.“前仆后继”“侃侃而谈”“心有灵犀”“活得精彩”这四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B.“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故选B。【5202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人不知而不愠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句意: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而:连词表转折,但、却。A.连词表顺承,就;B.连词表转折,但、却;C.连词表修饰,不译;D.连词表并列,并且;故选B。【6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射于家圃B.可计日而待也杂然而前陈者C.谄谀多在君之庐者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D.果如其言矣其真无马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于:介词,对于/介词,在;B.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其:代词,他的/副词,难道;故选B。【7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间千二百里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则素湍绿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故渔者歌曰后遂无问津者【答案】D【解析】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这/在“如……何”前,表反问语气;B.动词,认为/介词,用;C.连词,就/连词,如果;D.都是名词,“……的人”;故选D。【8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真题】选出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B.其名为鲲/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我呼尔游,尔同我翔/尔安敢轻吾射D.是鸟也/斯是陋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助词,的/代词,指大鹏;B.代词,它的/表疑问语气;C.人称代词,你/人称代词,你;D.代词,这/表判断,是;故选C。【9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居无何(经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B.又何间焉(参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C.使人称谢(致意,表示问候)长跪而谢之(道谢)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汝心之固(顽固)《愚公移山》【答案】C【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长跪而谢之”的意思是:直身而跪,并向唐雎道歉。谢:道歉。不是“道谢”。故选C。【10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如上石何安求其能千里也B.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1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C.帝感其诚。(被动句)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C.选文第①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1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答案】11.D12.B13.A14.C【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加强反问语气/它,代指千里马;B.顽固/使……巩固;C.苦于,被……所苦/使……劳苦;D.停止/停止;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辨析。B.句意:儿子又可以生孙子,孙子又可以生儿子。并无特殊句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错误,从第②段“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中的“毕力平险”“指通”“达于”都可以看出他是有决心有目标的。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由第②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可知,“孀妻弱子”来相助正表明愚公移山之举是很得人心的,故选项“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理解有误。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曲上智叟笑着阻止他,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112022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①,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②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③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太行、王屋何闻水声,如鸣珮环B.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C.及其日中如探汤及其家穿井D.孰为汝多知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案】11.C12.D13.A14.(1)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2)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远。【解析】【11题详解】A.如:与“何”连用,“把……怎么样”/动词,像;B.诚,名词,诚心/副词,实在,确实;C.及:都是“等到”的意思;D.知:同“智”,智慧/动词,懂得,知道;故选C。【12题详解】考查对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理解。D.【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是判断句,不是“被动句”。故选D。【13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是从关心愚公的角度提出疑问。“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她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所以选项“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叩(敲、打)、箕畚(是用箕畚装土石)、尾(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以(认为)、去(离,距离)”两个词是重点词语。【点睛】参考译文:【乙】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122022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⑤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2)勾连旧知,找出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面山而居而常废于善忘B.然负此自放至于负者歌于途C.予少时读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故虽有勤劳之苦(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4)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答案】(1)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2)C(3)①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②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4)示例:秦观先生,您年少英武,博闻强识,这是学习的绝佳条件。但是我不赞成您自恃聪明就不用功读书,刻苦钻研的做法。如果您能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就像搬山的愚公一样,打牢基础,厚积薄发,您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您说是吧!【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据此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表示转折关系;B.不同,凭借/背C.相同,我;D.不同,代词,指愚公/助词,的。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遂,于是。荷,负荷、挑。句意为: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②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虽,即使。句意为: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甲文中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从乙文中“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知,秦观自恃聪明,宴饮悠游,荒废了大好时光。结合甲文中愚公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劝说,语句流畅,用语文明即可。参考译文:【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13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汤问》)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操蛇之神闻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答案】10.C11.(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你也太不聪明了!12.B【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句意:河湾上聪明的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止:使……停止,阻止。句意: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止:通“只”,仅有;B.句意: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固:顽固。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使……坚固,巩固;C.句意: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闻:听说。句意: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闻:听说。二者一样;D.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诚:诚心。句意: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故选C。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1)易:交换。始:才。反:通“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12.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B.妻子并没有嘲笑和阻止愚公,她只是“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见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可能面对的困难,让愚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打算。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14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①于郊衢②,抚节③悲歌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注解:①饯:饯行,就是用酒食送行。②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③抚节:节,是一种乐器。抚节,就是弹奏乐器,可译作“弹琴”。④悲歌:高歌。悲,表示声音高亢,不是悲伤的意思。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3)自谓尽之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

潭西南而望B.饯于郊衢

达于汉阴C.惩山北之塞

未穷青之技D.以残年余力

属予作文以记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如土石何?(2)薛谭乃谢求反。8.《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联系现实,简要写出你的体会。9.请你对薛谭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答案】5.(1)阻止

(2)无、没有;只、仅(3)穷尽、学完了6.A7.(1)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请求返回(继续学习)。8.示例:坚持不懈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神舟”“天宫”“天舟”等历次飞行任务,为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近30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科技自强之路,坚持不懈的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9.薛谭开始学习技艺时浅尝辄止,骄傲自满,应当批评;后来,他知错能改,继续学习,值得表扬。【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1)句意:河湾上聪明的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止:阻止。(2)句意: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止:无、没有。(3)句意:自己就以为学完了。尽:穷尽、学完了。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都是连词,表修饰;B.介词,在/介词,到;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介词,凭/连词,表目的,来。故选A。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1)其:加强反问语气。如……何:把……怎么样。(2)乃:于是。谢:道歉。反:通“返”,返回。8.本题考查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和对选文内涵的延伸。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谈体会,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或者现实中的名人事例等来谈“坚持不懈”的重要性。首先明确观点,然后概述事例,最后总结即可。现实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比如练习书法、钢琴等,如果不能坚持不懈,是很难练好的;再如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筹划,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舟五号到如今的神舟十二号,从杨利伟一个人上天到如今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近30年的历程,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发展的如此之快、如此成功的。还可以写中国女排,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她们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9.本题考查鉴赏选文人物。对薛谭的评价需要借助他的言行,评价就是肯定或者批评其做法。结合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拜师学艺,学了时间不长,自认为学到了老师的精髓,就要辞归,这说明他学习浅尝辄止,容易骄傲自满,这样的态度是学不好的,这时的他应当受到批评;当老师为他践行,一曲悲歌,让薛谭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这时的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错能改,再次回到山上虚心求学,这是值得表扬的。【点睛】译文:【一】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二】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15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愚公移山》)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C.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15.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甚矣,汝之不惠!(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答案】13.A14.C15.B16.(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解析】13.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B.“且焉置土石”的正确停顿是:且/焉置土石。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正确停顿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正确停顿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故选A。14.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固:形容词,顽固/动词,巩固;B.其:代词,他,他的/语气词,加强反诘语气;C.之:代词,他/代词,他;D.苦:动词,愁/使动用法,使……受苦;故选C。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所以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甚(很,非常)、汝(你)、惠(聪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句式倒装。(2)句中的“易(交换)、反(同‘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6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愚公移山》)【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汝之不惠_____②何苦而不平_____③惧其不已也_____④不足学_____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C.

以残年余力/何以战D.

其如土石何/屠自后断其股6.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8.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答案】4.

(1)同“慧”,聪明

(2)愁

(3)停止

(4)值得5.

C6.

D

7.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8.愚公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他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示例: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惠,通假字,同“慧”,聪明。苦,一词多义,愁。已,一词多义,停止。足,一词多义,值得。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B.之:的/之:到,去;C.以:凭借/以:凭借;D.其:表反问语气/其:它(的)。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A.倒装句;B.倒装句C.倒装句D.判断句。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彻,通达,这里指改变。(2)略,大略、一点点。其,代词,指兵法。竟,完成、结束。【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在定下目标之后,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移山成功。乙文中的项羽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结合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得出我们所受的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点睛】译文:甲: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乙: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羽则用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不足啊。【17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真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