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篓沟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篓沟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篓沟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篓沟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篓沟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油篓沟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账单【美】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威利担任看门人的那座发了黑的公寓对面拐角处,耸立着另一座与之几乎一模一样的公寓楼,不同这处是它有一个小卖店,而且是这条街上惟一的小卖店,是潘内萨夫妇开的。潘内萨太太告诉看门人的妻子埃塔说,这个店面是他们用最后一笔钱买下来的。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讨论,他们感到这爿小店至少能给他们一碗饭吃。埃塔说她希望他们能如愿。埃塔把街对面新来的人将小店盘了下来的事告诉了丈夫威利,并说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那里买东西:她这话的意思是他们仍然到自助商场买东西,但如果一时忘了买什么东西,就可以到潘内萨的店里去买。威利的确按她所说的去做的,从来没有从这儿一次买过半美元的东西。后来有一天,威利从这儿购买了价值三美元的东西,可是他身上只有五角钱。当时,威利就像一只被主人痛打一顿的狗一样。但是潘内萨先生清了清喉咙,啧啧地说,这算什么,剩下的他愿意什么时候还都行。他说什么事都是个信用问题,说到底,信用就是我们都是人,如果你是真正的人,你就应该相信别人,而别人也要信任你。这让威利吃惊不小,因为他以前还从没有听到一个开小店的讲这样的话。过了一两天他就把那二块五角钱还上了。但当潘内萨说只要他愿意,他赊什么都可以,威利吸了一口烟斗,然后就开始赊购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他抱着满满两袋子东西回到家里时,埃塔直冲他吼叫,说他一定是疯了,并把他常说的一句话搬了出来:“我们是穷人,威利,我们付不起呀。”威利也明明知道她的话是有道理的,可不管她怎么说,他还是常去街对面赊购东西。账单总数已达到了八十三美元还挂零。一天,潘内萨微笑着问威利什么时候能还账。从那天起,威利不再从潘内萨的让里买东西了,埃塔又拿起她那个用绳编织的购物袋去超级市场了。埃塔每次买东西回来都紧贴着她这一侧的墙根走,尽量离潘内萨那店远一些。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埃塔在街拐角处遇到了潘内萨太太,潘内萨太太脸上看上去不高兴,可对账单的事只字没提。埃塔回答后就提醒威利,要他快点还账。“别烦我,”他大声地说,“我拿什么来还?用从我骨头上剐下来的肉还?还是用我眼里的灰还?”说完,把门砰地一关。那天夜里他出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在街道边上的水沟旁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他回到家时,衣服又脏又臭,两眼布满血丝。埃塔把他们四岁儿子的照片捧到他的面前—儿子已经死了,是死于白喉—这时他老泪纵横。每天早晨他出去放垃圾箱时,总不把头抬起来看街的对面。“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一天他把四个垃圾箱放在路边,等候垃圾车来运去。他看到了潘内萨夫妇,他刚一看他们的时候,他的眼都有些花了—他们就像两只骨瘦如柴、被拔掉毛的鸟儿一样。他去找这一个街区另一个公寓看门人借扳钳,回来时他们提醒他有两棵细细而没长叶子的灌木穿过木地板长了出来,他透过灌木可以看到空空的货架。春天,当草从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来的时候,他对埃塔说:“我只是在等候能全部还清欠账的一天。”“我一定要还,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他拼命地干活。每天早晨早早地起床,用肥皂和硬毛刷子擦楼梯,从顶楼一直到地下室。门厅里的信箱也都用金属上光剂和一块软后面擦得光亮亮的,亮得可以当镜子用。一天早晨,威利在擦信箱,他发现信箱里有一封给他的信。他摘下帽子,把信封打开,拿到亮处去读。那是用战战抖抖的手写的,是潘内萨太太写来的,她说她丈夫病了,就在对面街的家里,可家里分文没有,问他能否先还十美元,其余的钱以后再说。他把信撕成碎片,一整天躲在地下室里。那天夜里,在街上寻找他一天的埃塔在锅炉房的管道中间找到了他。第二天一早,他披上工作服,跑出公寓大楼,肩上搭着一件大衣,在街的一个拐角,他找到一家当铺,在那儿他把大衣当了,拿到十美元,他十分高兴。但是当他回来时,待对面有一辆灵车,有两个穿黑衣服的人从楼里抬出一个又窄又小的松木棺柩。在松木棺柩从门厅的门勉强抬出来之后,潘内萨太太哀痛欲绝地一个人走了出来。威利赶紧转过脸去,尽管他认为他长了胡子,又戴了一顶毡帽,她不会认出他来。“他是怎么死的?”他小声地问一个住户。“我也说不好。”但是走在棺柩后面的潘内萨太太却听到了。“老死的。”她大声答道。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后来,潘内萨太太搬走了,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有删改)12.小说采用了双线索结构,请简要说明。13.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①“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②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14.请简要概括潘内萨夫妇的形象特点。15.小说以“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作为故事的结局,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2.一条线索是威利夫妇欠账、赖账和还账的经过;另一条线索是潘内萨夫妇赊账、讨账、破产的过程。

13.①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威利对信用的不屑。②运用比喻修辞,把舌头比作干枯的果子,把心比作漆黑的窗子,形象地写出了威利当时无比羞愧的心情。

14.生计艰难,晚景凄惨,坚守信用,宽容忍耐,善良本分,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15.结构上:与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在情节安排上:使情节更为跌宕曲折,出人意料。在塑造人物上:与潘内萨夫妇形成鲜明对比,使威利的形象更加丰满。在主旨表达上:启示人们这也将成为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良心账,使诚信不可失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点睛:赏析语句实际就是分析语句的含义和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含义注意是反应人物的性格特征,手法除一般的手法对比、衬托、抑扬等表现手法和基本的修辞之外还要注意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是正侧面描写的结合,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层面注意是次要人物和环境的烘托渲染等,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本题可以作答为,生计艰难,晚景凄惨,坚守信用,宽容忍耐,善良本分,具有自我牺牲精神。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结尾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结构、内容、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考虑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结构上:与题目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在情节安排上:使情节更为跌宕曲折,出人意料。在塑造人物上:与潘内萨夫妇形成鲜明对比,使威利的形象更加丰满。在主旨表达上:启示人们这也将成为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良心账,使诚信不可失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面对圣诞节“入侵”,来自北大、清华、南开等名校或科研单位的十位“博士”发出联署倡议,以此“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看到这则新闻,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又有人拿国家和传统绑架国民了。“博士生”和“博士熟”们大谈“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要驱逐西洋文明的“异端”。不知十位“同端博士”眼里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化不过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本无所谓“主体性”,即便有那也得首先满足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更决定于人的自我选择的权利。工具的主体性不能超越于人类的选择之上。所以,在博士们大谈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同时,首先要明白的是,无论是过什么节,在哪天过节,那都是公民自己的私事。从政治伦理上讲,国家因契约而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制造的一种工具,同样难免有“虚拟社区”的意味。所谓本土情感或爱国主义,既取决于本土文化与国家有着怎样的价值与美德,同样取决民众的价值判断与审美。所谓“本土情感”、“爱国主义”并非一种“逆来顺受”、“嫁鸡随鸡”的情怀。我们的一切文明,当归属于人类文明。本质的圣诞上说,人类文明是一个“文明共同体”。然而,有些人非要将人类文明像切西瓜一样分成几瓣,然后将它们对立起来,就像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样勾引大家举起各自的一瓣西瓜进行肉搏。文明对立论者说别人手里的西瓜被下了毒药,而自己的那一份却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所以,在他们看来,向世界推销孔子是为世界文明作贡献,而在中国抵制给小孩送礼物老人却是为保家卫国。他们丝毫不为自己抵制人类文明的成果感到害臊。这种精神分裂表现在,一方面他们尽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举着西瓜刀与光彩照人的人类文明作战。事实上,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无论“洋节”,还是“土节”,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领域的公共产品。究竟以怎样一种心态来对待节日,那完全是后人的自由。至于说圣诞节对本土节日的压迫,更是无稽之谈。毕竟,圣诞节并不具有排他性,它至多只是多给民众一次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且,并非多数人选择过圣诞节,其他人就不可以过圣诞以外的节日。十位“同端博士”以“传统文化”的名义驱逐圣诞老人,不过是用自己的愚蠢观念剥夺或诋毁他者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高考资源网每个人都有自我封闭的自由,若是号召别人和他们一样自我封闭,而且自我封闭到了“爱国”与“爱传统”的高度,倒真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了。今日中国正在转型,在此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征途中,有些人签名是做历史与文明的加法,有些人签名做历史与文明的减法;有些人为民众获取更多的权利签名,冒险犯难,促进中国的自由与繁荣,有些人则为“驱逐异端”签名,给这个社会的发展增加几副手铐与脚镣。我曾经主张“每个人争自己的传统,就是争中国的自由”,一个社会的富庶,就在于我们有较多种的选择。平安夜,不知道那些博士们是否会跑到松树林里搜捕圣诞老人,为中国文化做净身运动?文化卫道士们或许永远目光明亮,他们不用睡觉,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终究会疲倦。若要相安无事,最好的办法是他们继续保留“唤醒国人”的热情,与此同时也请尊重我们在劳碌一天或一年后选择如何休息或睡觉的权利。(选自熊培云《自由在高处》,有删改)12.“十位博士联盟”倡议抵制圣诞节是出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而作者批驳这种作法所依据的观点是人对于文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虽然西方文明和中方文明是相冲突的,但是像“十位博士联署”之流不应该干涉人们对文明的自由选择。B.本土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取决于民众自己,这也是文化的“主体性”决定于人的主体性的一种体现。C.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封闭的自由,但是自我封闭到“爱国”与“爱传统”的高度,还是需要警惕的。D.“同端博士”驱逐圣诞老人实际上是在剥夺他者选择生活的权利,他们应该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14.对本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一种狭隘的理论,具有对自我文明护短的精神分裂实质。B.无论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公共产品,人们完全具有选择“过”还是“不过”的自由。C.归根结底,文化和国家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明的工具,人们有自由选择工具的权利。D.人们在主张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并努力将其向世界推销的同时,也要吸纳借鉴其他种的文明。参考答案:12、“文化主体性”或“中国文化主体性”;

“自我选择的权利”13.B(A项中,“作者认为虽然西方文明和中方文明是相冲突的”原文并无此意。C项主要是说“号召别人和他们一样自我封闭”值得大家注意。D项从原文“若要相安无事,最好的办法是他们继续保留“唤醒国人”的热情”可看出作者并不认为“他们应该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14.A(“文明冲突论”勾引起文明对立的“肉搏”,主张自己国家民族的文明,却与其他的人类文明作战的态度才是精神分裂。)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并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人们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最初词的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以,“曲子”和“词”都是它的简称。后来“词”终于占据了优势,成为通用名称,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曲子词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的诗客曲子词。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后者可以《花间集》为代表。试将二者加以比较,便可明了词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情况。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的作品;而《花间集》里的作者除少数外,皆有行实可考。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则用朴素语言。词的内容原很丰富,敦煌曲子词保存了原始词的风貌,而《花间集》存词则显示出所谓“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而加以发展的情状。词在民间初创阶段,体式尚不怎样严格。到了诗人手里,便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渐渐固定下来。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词固然渐失其民间文学本色,但由于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词是乐章,因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创制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恢张词体,革新歌辞抒写的内容。北宋柳永、周邦彦等通晓音律,既本古乐以翻新调,又善于创作谐合音谱的歌辞。但张炎评论周邦彦时,还嫌他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可见婉约派对于合乐要求之高。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黄庭坚所谓“寓以诗人之句法”,要求“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样的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苏轼“以诗为词”更为明显,他简直在词的发展中划下了一条分界线,给词另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前人对苏词的评价大都很高,看法也大体相近。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词的特点是音律渐疏,而内容更为丰富。作者的性情抱负更能表现于字里行间,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因此,苏轼及其同派词人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延长了词的生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爱国词人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上述两条道路虽各有所偏,但在创作实践中名家仍力求兼顾。如苏轼的词并非不能歌唱,不过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晁以道尝见其酒酣自歌《阳关曲》,便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至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写了很多传诵至今的词作。这两条道路一直贯串在词的发展史中并明显影响了词的风格。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

(有删改)6.下列关于词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词,作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讲究格律,流传至今,人们向来把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唐宋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B.词大致沿着两条道路发展,风格迥异,重视与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二者各有千秋,比较而言,后者以南宋爱国词人为代表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篇章。C.词是乐章,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制新调,还是恢张词体,均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D.词在民间初创时,体式尚不怎样严格,但具有民间文学本色,后来诗人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才使得词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词之所以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是因为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B.词在初创阶段语言朴素,作者大多不可考,后经文人考究,其形式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C.柳永、周邦彦属于主张并实践创制新调、追求合乐,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的婉约派词作者,而苏轼则不属于这一流派。D.周邦彦的词能歌唱,苏轼的词也能歌唱,不同的是苏词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其词内容丰富,词境扩大,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影响深远,尽管其词多不谐音律,但自有特色。B.南宋爱国词人深受苏轼影响,继承并光大了豪放词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词篇,只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C.“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些话可印证苏词以诗为词、风格豪放的特点。D.词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因“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从事创作而得以发展,后来又沿着两条道路革新发展,最后到宋代繁盛一时。参考答案:6.D

A不合文意。原文中“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中的“这个历史时期”当指宋朝时期。B“后者以南宋爱国词人为代表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篇章”处错,原文是说南宋词人与苏轼比,篇章更为丰富多彩。C原文是说“创制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而不是“均要求”密切配合。7.A

A强加因果,前后无因果关系,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无依据。8.B

“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竞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日:“《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B.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C.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D.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赢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B.结发,即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选文中的“结发”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相同。C.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较大差异。D.刀笔吏,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因其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修改简牍的错误。故称之;也指主管诉讼的官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他行伍出身,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B.李广沉着用兵,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进攻,从而保全了自己的部队。C.李广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从不以家产为念,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积聚财富的机会,却终身无余财。D.李广面对过错,勇于承担。面对处罚,他不把责任推卸给他人,并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2)斩木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参考答案:10.B

11.B

12.D

13.(1)‘他本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其本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遵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啊。(2)(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似的响应他,(很多人)背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从(陈涉)。【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击”的宾语是“吴楚军”,“军”后面需要停顿,排除A项、C项。“上郡”,古代郡名,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李广从军参战,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俘虏很多。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夺取敌人军旗,立下大功而显名,因奋力作战而声名远扬。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千骑兵。故选B。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相同”错误。文中“结发”指成年,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出成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是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发。两个“结发”不同。故选B。【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其”,代词,他,在上位的人;“正”,端正、正直;“而”,连词,表转折;“虽”,即使;“从”,遵从;“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其李将军之谓也”(宾语前置句)。(2)补充主语“他们”;“为”,动词,作为、当作;“揭”,举起;“竿”,竹竿;“云、响”,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名词作状语);“而”,连词,表修饰;“景”,通“影”,名词用作状语,像影子一样。【点睛】参考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李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从军参战,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俘虏很多。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夺取敌人军旗,立下大功而显名,因奋力作战而声名远扬。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千骑兵,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奔驰逃走。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现在这样凭借一百骑兵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诱敌,必然不敢来进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们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停了下来,又命令士兵下马解鞍,让马卧倒休息。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领兵全部撤走了。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很多年,不敢进右北平。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与士卒一起吃饭。李广一生到死,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专以射箭为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见到水源,士卒不全喝过,他就不近水边;士卒不全吃过饭,他就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后来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从东路出兵。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到了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终究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部队全军痛哭。百姓听说李广死了,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太史公说:《传》上记载,“本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行为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但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5.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注释】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负扆(yǐ):背对屏风。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

资:参考、借鉴B.威足以严其境内

严:使……畏服C.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

要:要旨、要领D.推数循理而观之

数:规律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财足以劝其士民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

扬名广誉于当世C.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

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D.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10.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秦末民困、下怨、俗乱,统治者却无所作为,土崩之势已成,陈涉得以“起穷巷”。B.若国君能泽被百姓,百姓能安土乐俗,就算外有强国劲兵之患,也不足以危害国家。C.作者指出,关东地区天灾频繁、战祸不断、五谷歉收,是形成土崩之势的根本原因。D.统治者要预知危机,防患未然,把治国当作根本职责,才能使百姓安定、天下太平。

1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以天下为务”的具体所指,并联系实际或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不少于200字)(12分)

参考答案:8.A

9.D

10.C11.(12分)第一问:(3分)“以天下为务”具体所指,国君(政府、官员)恤民、知怨、修政(照抄原文不得分,第二问:(6分)观点明确2分;联系实际或阅读积累4分(恰当2分,具体分析有理有据2分);语言3分:顺畅1分,表达清晰2分)。译文: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什么叫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这样。陈涉没有诸侯的尊贵地位,也没有分封的国土,自己不是王公大人名门望族的后代,也没有乡里人对他的称赞,没有孔子、曾子、墨子的贤能,也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但是,他从贫穷的民间起兵,挥舞着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闻风响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由于百姓贫困国君却不知体恤,下民怨恨而在上位的人却并不了解,世俗已经败坏而国家政治却没有加以整治,这三项,陈涉把它们作为凭借,这就叫做土崩。所以说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什么叫瓦解呢?吴、楚、齐、赵的叛乱就是这样。吴、楚、齐、赵等七国图谋犯上作乱,他们都自称万乘之君,拥有披甲的将士几十万,他们的威严足以使封国的百姓畏服,他们的财物足以使封国的士大夫和庶民受到奖励,但是他们却不能向西夺取很少的土地,而他们自己却在中原被擒,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他们的权势比平民百姓轻,不是他们的军事实力比陈涉弱。(因为)在这时,先帝的恩泽还未衰退,安于乡土乐于时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诸侯没有得到境外的援助,这就叫做瓦解。所以说国家的忧患不在于瓦解。由此看来,天下如果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是处于穷困境地的平民百姓,(只要他们中)有人领头(发难),就会使国家危急,陈涉就是这样,更何况三晋的国君还有活着的呢?天下虽然没有安定太平,但如果没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有强劲的诸侯之军(起兵),也不会很快地使自己被捉,吴、楚、齐、赵等七国就是这样,更何况是群臣百姓犯上作乱呢?土崩瓦解这两种情况,是(关乎)国家安危的明显要旨,(这也是)贤明的君主要留心并深知的。近年来关东地区粮食歉收,年景还未恢复,百姓大多生活贫困,又加上边境的战事,按常理来看,老百姓将有不安于所居的。不安于所居就容易流动,容易流动就会造成土崩的形势。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能够独自观察各种变化的原因,明察安危的关键,在朝廷上治理政事,把还没有形成的祸患消除。这样做的关键,就是想方设法使国家不出现土崩的形势罢了。如果能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的根本职责,那么就不难与商汤和周武王齐名了,周成王和周康王时的习俗就能够再现。(天下不会土崩、瓦解的)两种形势形成了,然后就可以处于安富尊荣的实际(境地),在当世传扬美名,扩大声誉,使天下的人亲近,使四方边远的人服从,遗留下的恩德将盛传几代,面朝南方,背靠屏风,整理衣袖,向王公大人们作揖行礼,这是天子所应该做的事情。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文中“口”为命题而设)

高弘图,字子犹,山东胶州人,万历庚午进士,累官工部侍郎。性伉直,东林、齐、楚、宣、浙之党诋排,而弘图一无所附丽。尝为御史,与逆阉忤,削籍,而名愈高。其在工部,宦者张彝宪督部事,弘图耻□并坐,七疏乞休,帝怒。复罢归。踰年而怀宗思之,召至阕,咨以时事,补南京兵部侍郎,寻擢户部尚书。甲申,福王立。以弘图物望所属,改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其江北被兵郡县两年之内蠲其正税等八议,并优旨答之。

未几,马士英辅政,弘图、张慎言等持正,廷议起废,慎言举用吴甡。士英党诚意伯刘孔昭率诸勋臣斥慎言于朝,声震殿陛。弘图曰:“文武各有所司。即文臣中,各部不得侵吏部之权,武臣何得越职□争之?”既而士英疏荐阮大铖,曰:“大铖名在丹书①,非其罪也,人诬之耳。”大铖因前奏冤陷,而引弘图为证,以弘图素不附党,必不忌己也。弘图乃曰:“大铖顷者陈说,臣不知,无所参驳。若其起用,关系非细。昔崔、魏乱政,先帝首锄大憝,钦定逆案,以遏群邪,大铖与焉。以先帝明察,岂容擅改?即如士英奏,乞下群臣集议,以彰公论,则用大铖亦自光明。”士英愤然曰:“臣荐大铖,非受贿也。何不光明之有?”而卒起大铖为兵部侍郎。

左懋第之北使也,弘图奏:国书如古称可汗故事,使礼尊会典,不可屈膝以致辱命。当是时,国朝②方议遣师南下,而懋第至,守其议倔强不屈,国书无由达,使事不终,南征遂决。议者谓弘图不达时势,执承平故事,以虚文酿祸,然其时廷臣皆莫之计也。其后遣中官督畿辅、浙、闽饷,复设东厂,弘图皆力争之。士英怒,矫旨切责,因力求去。八月,加太子少师,又加太子太保。十月,卒致仕。弘图在阁,士英尚威之,不敢肆志。及去,遂无□忌。时山东已失,弘图流寓吴门,已复渡江入浙东。弘光亡,泣涕绝食,卒于会稽之竹园。

逸史曰:金陵立国,弘图与小人同朝,不激不随,持正守直,有足观者。然不能通古今之变览存亡之势如北使事宜犹执承平故事将为是具文乎抑欲求当于国事也?弘图虽非济变材,使其幸而当平世,固一贤宰相也。(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注】①丹书: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②国朝:指清朝。《南疆逸史》记述南明历史,作者温睿临为清朝人,故称清朝为国朝。(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为御史,与逆阉忤忤:违逆B.两年之内蠲其正税蠲:减免C.以弘图素不附党,必不忌己也忌:嫉妒D.士英尚威之,不敢肆志肆:放纵(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弘图耻口并坐②武臣何得越职口争之③及去,遂无口忌A.与

B.与

所C.其

D.其

以(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不能通古今之变/览存亡之势/如北使事宜/犹执承平故事/将为是具文乎/抑欲求当于国事也B.然不能通古今之变览/存亡之势如北使/事宜犹执承平/故事将为是具文乎/抑欲求当于国事也C.然不能通古今之变/览存亡之势/如北使事宜/犹执承平/故事将为是具文乎/抑欲求当于国事也D.然不能通古今之变览/存亡之势如北使/事宜犹执承平故事/将为是具文乎/抑欲求当于国事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弘图性格刚正耿直。他不介入任何党派纷争,曾因与宦官不睦,先后两次被罢官。B.高弘图很有名望。福王即位,他官任礼部尚书,提出的八点建议都得到皇帝的答复。C.高弘图持守公道。他曾因刘孔昭越职侵权而当堂责问他,并坚持原则不为阮大铖开脱。D.高弘图有软弱自私的一面。被马士英假传圣旨斥责,就极力请求离职,不顾国家安危。(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即如士英奏,乞下群臣集议,以彰公论,则用大铖亦自光明。②议者谓弘图不达时势,执承平故事,以虚文酿祸,然其时廷臣皆莫之计也。参考答案:答案:(1)C(2)B(3)A(4)D(5)①即便依从马士英所奏,我请求(把这件事)交给群臣一块商议,使公正的评论得以彰显,那么起用阮大铖也自然就光明正大了。②评论这件事的人认为高弘图不明白当时的形势,坚持天下太平时的旧例,因没有意义的礼仪酿成祸患,但当时朝廷大臣也没有人能想出办法。【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注意虚词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忌:憎恨)(2)B根据第一句的语境“并坐”,应该涉及两个人,故用介词“与”,后面省略“之”,排除C、D;根据第二句语境,“争”为动词,“越职”其修饰作用,选用“而”,排除A.故选:B.(3)A(然不能通古今之变,览存亡之势,如北使事宜,犹执承平故事,将为是具文乎?抑欲求当于国事也?)(4)D(“高弘图有软弱自私的一面”“不顾国家安危”错)(5)①即:即使;下:交个;彰:彰显;用:任用,起用。句子翻译为:即便依从马士英所奏,我请求(把这件事)交给群臣一块商议,使公正的评论得以彰显,那么起用阮大铖也自然就光明正大了。②达:明白;执:坚持;故事:旧例;莫之计:没有办法。句子翻译为:评论这件事的人认为高弘图不明白当时的形势,坚持天下太平时的旧例,因没有意义的礼仪酿成祸患,但当时朝廷大臣也没有人能想出办法。参考译文:

高弘图,字子犹,山东胶州人,万历庚午年进士,积功升官任工部侍郎。性格刚正耿直,东林、齐、楚、宣、浙各党派互相诋毁排挤,而高弘图任何党派都不依附。高弘图曾经担任御史,和阉党违逆,被革职,而声名更高了。他在工部的时候,宦官张彝宪管理工部事务,高弘图以和他共事而感到耻辱,七次上书请求退职,皇帝大怒。又被罢官归家。过了一年,怀宗思念他,就召他到皇宫,拿时事咨询他,补任南京兵部侍郎,不久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甲申年,福王立。因为高弘图众望所归,改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奏的江北遭受战乱的郡县两年之内免除它们的租税等八项建议,都被皇上用褒奖的语言给予答复。

不久,马士英辅政,高弘图、张慎言等持守公正,在朝廷上议论起用旧臣,张慎言推举任用吴姓,马士英党派的诚意伯刘孔昭率领诸位功臣在朝堂上斥责张慎言,声音震动宫殿。高弘图说:“文武官员各有自己的职权。即便是文臣中,各部也不得侵害吏部的职权,武臣怎么能超越职权而争持呢?”不久,马士英上疏推荐阮大铖,说:“阮大铖名字在丹书上,但不是他的罪过,是因为别人诬陷他罢了。”阮大铖趁机上前奏称自己被冤枉陷害,并拉高弘图为他作证,因为(他以为)高弘图从来不依附任何党派,一定不会忌恨自己。高弘图就说:“阮大铖刚才所说的,我不知道,无法弹劾批驳的。如果他被起用,关系非同小可。从前崔、魏乱政,先帝首先铲除大恶,亲自审定逆案,来遏制那些邪恶之人,阮大铖名列其中。凭着先帝的圣明审察,岂能容许擅自更改?即便如马士英所奏,请求(把这件事)下发给群臣一块商议,来彰显大家的看法,那么起用阮大铖也显得光明正大。”马士英生气地说:“我推荐阮大铖,不是接受了贿赂。有什么不光明正大的?”而最终起用阮大铖为兵部侍郎。

左懋第出使北方前,高弘图上奏:国书要依照古代称可汗的先例;出使的礼节,尊从典章会要,不可屈膝而导致有辱使命。正当那时,本朝正商议派遣军队南下,而左懋第到了之后,坚守他的主张倔强不屈,国书无法送达,使事情无法完成,南征之举就决定了。评论这件事的人认为高弘图不明白当时的形势,坚持天下太平时的旧例,因为无用的礼节酿成祸患,但当时朝廷上的大臣也没有人能想出办法。这之后派遣宦官总管畿辅、浙江、福建的粮饷,再设置东厂,高弘图都极力反对。马士英大怒,假传圣旨严厉斥责他,高弘图于是坚决要求辞职。八月,被加封为太子少师,又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十月,终于离职退休。高弘图在内阁时,马士英还畏惧他,不敢放纵自己的想法。等到他离去,就无所顾忌了。当时山东已经丢失,高弘图流亡寄寓于吴门,不久又渡江进入浙江东部。弘光帝被灭亡后,泣涕绝食,死于会稽竹园。

逸史说:明朝在金陵重新建立,高弘图与小人同朝为官,不迅猛激切不追随附逆,坚持正道保守正直,有足以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他不能通达古今的变化,明白生死存亡的大势,就像出使北方的事情,仍然拘泥于太平时的旧例,是要追求不起任何实际作用的形式呢?还是要追求对于国事有利的事情呢?高弘图虽然不是济世变通之材,假使他有幸处在太平盛世,本来是一位贤明的宰相啊。【点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