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大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大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大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大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大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阳市大新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余,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辛亥革命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B.清政府放松了对名族工业的限制C.两次鸦片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参考答案:A2.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表明洋务运动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参考答案:B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B项正确。兴办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是“柳”的体现,排除A。兴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不是“柳”的体现,排除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但与设问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B。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参考答案:B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迁移,并灵活运用的能力,此题有一定难度。根据题干信息,七十年代,这一时期是我国外交重大发展的时期。在此时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一条线,一大片”,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依次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结合选项按时间先后排列,故,正确答案选B;ACD三项排序错误,均排除。4.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参考答案:D考点:古代农耕经济。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C项理解有误。5.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材料中对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说明改革的步骤将逐步深入,故C项正确。A表述错误,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科学阐述二者关系的是92年的南巡讲话,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D项。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名师点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过程:(1)提出:南方谈话(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4)理论进一步完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3、历史意义:(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6.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第一次合作不是在“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A项排除;第二次合作实现了抗日的目标,B项排除;两党也不是只能通过武力才能解决矛盾的,C项排除;两次国共合作一再证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是“合则两利、分则不利”,D项正确。故选D。7.1860年10月19日,即英军焚毁圆明园的第二天,咸丰帝命令奕诉等人“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画押换约”。主持和局的奕圻就在当天晚上赶忙按照侵略者要求,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签订了《北京条约》。由此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从经济上重创清政府B.掩盖了其抢劫的罪行C.迫使清政府最终屈服D.弥补了战争军费开支参考答案:C咸丰帝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的第二天便派奕?与英法两国议和,并命令“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画押换约”。由此可见,清政府放弃了抵抗,匆忙与两国议和,并按照侵略者的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希望其能退兵。通过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达成了使清政府最终屈服的目的。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8.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这一现象说明法国A.国家的统一尚未完成B.民主化的进程已经中断C.走向共和历程的艰辛D.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强大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可知法国共和体制确立艰难,故C正确;法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故A错误;民主化进程并未被打断,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共和体制确立艰难,并未反映封建残余势力强大,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体的关键是“在长达86年的时间内,法国先后更改国名多达5次,颁布宪法多达11部”,结合法国共和体制确立的相关史实即可得出答案。9.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不包括

A.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

B.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C.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促使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参考答案:D10.“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描绘的是A.王位世袭制 B.封邦建国制C.郡县 D.礼乐制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但不得买卖,更不得私有。……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可知,符合西周时候的分封制与井田制的特点,即所谓的“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故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1.“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总统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上述材料应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参考答案:C12.十九世纪末流行的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A.鸦片战争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北伐战争期间参考答案:B13.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原则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A14.“……”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等史料中的“……”是指 A、清朝帝国

B、中华民国

C、中华帝国

D、苏维埃政权参考答案:B15.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l.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6.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介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

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

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略17.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参考答案:D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最重要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因此选择D;A中最优秀说法绝对;B选项是九品中正和察举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C错在排除上,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垄断。18.《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考答案:C19.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A.代议制的确立 B.海外市场的建立 C.蒸汽机的改良 D.新航路的开辟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即新航路开辟使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造成了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故本题选D项。20.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参考答案:B21.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A.加强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B.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完善“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参考答案:FM:日内瓦会议.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关键信息有“周恩来”、“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解答:由“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判断可知该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家会议,该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C正确.ABD不符合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故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22.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两对基本矛盾”才是本题的题眼,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有两对矛盾,一对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另一对是皇帝和宰相的矛盾,符合这一论述的只有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和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所以本题答案是A.①②。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的两对基本矛盾23.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参考答案:D24.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通过王朝战争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学习了《政治文明历程》中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后,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可连选连任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参考答案:C25.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一书中写道:“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力图变更这一做法是一种恶,试图废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许的,而要想完全废除它的做法则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的“真正的法律”应是A.习惯法B.自然法C.公民法D.万民法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符合自然法的精神,自然法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面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原则。故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26.《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A.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D.秦国统一六国已是民心所向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可见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C项正确;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至全国,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用河流运送粮食,不能得出水路是主要运输方式的结论,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强大而非统一六国的趋势,故D项错误。27.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参考答案: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商王通过占卜对政治事务进行决策,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28.“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参考答案:C中时期能买都亚洲商品主要是丝绸之路的畅通,近代以来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卡断了传统商路,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这主要说明开辟新的航路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29.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业的产生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参考答案:A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产业及经济结构新特点的准确理解。B、C、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及产业结构新特点。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30.《新唐书》中评论道:“禄山、思明兴夷奴饿俘,假天子恩幸,遂乱天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民族之间的矛盾 D.文臣与武臣的矛盾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时期地方军政长官,权力很大,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权,因此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东华录》(清)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而走上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方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1)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和材料一相比有什么进步?(4分)这种进步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提出这种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分)(4)从治国角度看,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参考答案:(1)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君主或主权在民而不是主权在君;总统制而不是君主制;总统权力受到制约;民主制度取代君主专制(4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前者有助于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后者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民主化进程。(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分)(3)独立或民族独立(2分);中国的社会性质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阻碍中国发展的是西方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分)。(4)从人治向法治(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分)。第(1)问主要考察学生对民主制与君主专制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明确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描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然后结合所学分析回答。第(2)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君主专制与民主制作用的分析认识。可从国家统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主化进程等方面归纳总结。第(3)问,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革命任务的分析理解。结合材料“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方的地主阶级”归纳任务及依据。第(4)问,主要考察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分析认识。材料一体现的是封建专制统治,本质上是人治;材料二反映的民主共和,本质上是法治。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政府建议设立一个共同的高级公署来管理法国和德国的煤和钢铁的生产。其它欧洲国家也可以参加这个机构的组织。——法国外长舒曼

材料二:……法国的安全完全依赖她(美国)的保护。这种说法出自统合的姿态,自动地把服从美国的权势视为当然。这就是所谓超乎国家的欧洲之理念,在这个构想下,法国就消失了。一个没有政治实体、没有经济动力、没有防卫能力的欧洲,因而在面对苏联集团时,注定成为那个自身有政策、经济和国防的强大的西方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附庸。——法国总统戴高乐

材料三:“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后,法国将更强大、更有影响力,因为法国必须成为北约的“共同领导人”之一,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萨科齐的野心不仅在于重返北约,还在于利用北约,增大欧盟独立防务的力量,让欧盟站在与美国抗衡的地位。他的野心也在于,让北约做出有利于法国的改变。在回归北约之前,他就已经想好要如何把北约变得不一样了。——美国《时代》周刊

(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道,概括出法国提出煤钢联营计划的背景。这一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在60年代退出北约的背景。(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法国重返北约的目的。(3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法国的外交政策中,你得到哪些启示?(5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煤钢联营计划背景”其实主要从法国和德国必须改善关系,因为法德之间长期的矛盾影响法国的安全与发展。由于欧洲在二战后的衰落、两极格局已经形成、欧洲国际地位需要提高等等角度进行合理解释即可。这一计划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具体的——即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2)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明确法国在60年代退出北约是法国的一个重要的外交事件,所以法国在60年代退出北约的背景主要从不想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附庸、60年代法国实力的增强、法德关系的缓和、欧洲各国联系的加强、欧洲一体化的蓬勃开展、维护法国自身的利益等等角度展开论述即可。(3)21世纪初法国重返北约的目的从材料中很容易总结出来,是一个典型的考查学生归纳能力的一道题。例如,从材料中的“法国必须成为北约的“共同领导人”之一,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让欧盟站在与美国抗衡的地位”可以归纳为分享北约的领导权、提高欧洲与美国抗衡的实力、维护法国和欧洲的利益等等。(4)“法国提出煤钢联营计划的背景”反映的后国际关系是两极格局的建立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而21世纪初法国重返北约反映的后国际关系则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本题既讲述了法国建立煤钢共同体、法国退出北约,又讲述了法国重新加入北约,从法国的外交政策中得到的启示显然包括根据一个国家必须国际关系的变化,随时调整外交战略和一个国家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才能不断的谋求自身国际地位的提高。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应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材料二: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材料三: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材料四: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并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现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2)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3)结合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国宪法“将……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4)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参考答案:(1)东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西方:民主制度;东方:中国古代政治重心处于内陆大河流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答大河文明,或者多平原都行)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较发达;西方:古希腊海洋资源丰富(答海洋文明,或者多山少平原都行)多山少平原,土地少而贫;工商业发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