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习作指导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习作指导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习作指导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习作指导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习作写观察日记 习作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习作指导小学四年级作文《写观察日记》

一、写作指导

(一)、准备阶段

1.选择观察对象

贴近生活:选择孩子们生活中常见且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如家中的植物、宠物、窗外的天气变化、学校里的同学或老师等。

目的明确: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生长过程、行为习性,还是为了探索某种现象的科学原理。

可观察性:确保所选对象有足够的特征或变化过程可供观察,避免选择过于静态或变化不明显的对象。

2.准备工具

笔记本和笔:选择一本专门用于记录观察日记的笔记本,以及一支舒适的笔。

辅助工具:根据观察需要,准备放大镜、尺子、计时器、相机或手机等辅助工具,以便更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资料收集:提前了解一些与观察对象相关的背景知识,增加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二)、观察技巧

1.全面细致

五官并用:利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安全的前提下)、手触摸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注意细节:关注对象的细微变化,如颜色的变化、形状的细微差异、动作的小小调整等。

2.持续观察

定时观察:设定固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如每天早晨、傍晚或特定时间段,以便发现连续性的变化。

长期跟踪: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显著变化的对象,如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等,要有耐心,坚持长期观察。

3.记录特征

特征描述:准确描述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行为记录: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模式及与其他事物或环境的互动。

(三)、记录方法

1.日期与天气

在每篇观察日记的开头,记录观察的日期和当天的天气情况,这有助于日后回顾时了解观察的背景条件。

2.标题与引言

标题简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观察的主要内容或对象。

引言吸引兴趣:用简短有趣的语言引出观察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正文结构

分段记录:按照观察的顺序或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分段记录,保持条理清晰。

使用过渡句:在各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连贯。

4.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喻拟人: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思考与感悟

提出问题:在记录观察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不解之处,引导自己深入思考。

表达感悟:分享自己对观察对象或观察过程的感受、理解或启发,展现个人思考和情感。

(四)、内容构建示例

标题:《我家的小豆芽成长记》

引言:上周日,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了我的小豆芽培育实验。今天,是它们“出生"的第三天,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第一段:观察日期与天气

2023年10月10日星期二晴

第二段:豆芽的外观变化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窗台上,我第一时间跑到那里查看我的小豆芽。只见它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大约有一厘米高了。它们的茎细细长长的,像一根根细小的线,顶端还顶着两片嫩黄色的豆瓣,像是害羞的小姑娘戴着的遮阳帽。

第三段:生长环境的观察

我仔细检查了豆芽的生长环境。它们被安置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底部铺着一层薄薄的纸巾,纸巾上均匀地撒满了绿豆。我每天都会给它们换上干净的水,保持纸巾的湿润。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豆芽们似乎长得特别快。

第四段:思考与疑问

看着这些小豆芽一天天地长大,我不禁想:它们为什么会这么快就发芽呢?是不是因为水分和阳光是它们生长的关键因素?我还发现,有些豆芽长得快,有些则相对较慢,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种子本身的差异,还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影响了生长速度?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观察中,更加细致地记录这些因素,以便找到答案。

第五段:情感表达

照顾这些小豆芽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成长的喜悦。每天看着它们一点一滴的变化,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一样,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也学会了耐心和细心,明白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呵护。

第六段:展望与计划

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坚持每天观察并记录小豆芽的生长情况。我会尝试调整一些生长条件,比如改变水温、光照时间或通风情况,看看这些变化会对豆芽的生长产生什么影响。同时,我也打算查阅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习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让我的观察更加科学和深入。

结尾:通过这次观察日记的记录,我不仅见证了小豆芽从种子到嫩芽的奇妙变化,还收获了关于生命、成长和自然规律的宝贵启示。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观察、去记录、去思考,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探索和发现的奥秘。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让我的观察日记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修改完善

检查语法与拼写:在完成初稿后,仔细检查文章中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确保文章语言流畅、准确。

润色句子:对于表达不够准确或生动的句子进行润色,使其更加符合观察日记的语言风格。

添加图片或插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观察日记中插入自己拍摄的照片或手绘的插图,以更直观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

征求他人意见:将自己的观察日记拿给家长、老师或同学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作品。

二、重难点分析

1.观察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难点分析:学生在开始写作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观察对象。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选择一个既有趣又适合观察的对象。

指导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观察对象,如家中的宠物、植物、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云朵变化)、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或是学校生活中的小事等。通过提问、讨论和展示示例,帮助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有可观察之处,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细致观察与记录

难点分析: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对所选对象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并记录下每一个细节。然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注意力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对象,也可能难以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和特征。

指导策略: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观察技巧,如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增强观察效果;设定固定的观察时间和频率,如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气味等方面的变化。同时,鼓励学生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观察记录,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3.融入个人思考与感受

难点分析:观察日记不仅仅是对观察对象的客观描述,还需要融入学生的个人思考和感受。然而,学生在记录时可能更多地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难以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

指导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这个观察对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你从这个现象中学到了什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无论是喜悦、惊讶、疑惑还是悲伤等情绪都可以记录下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联系起来,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4.组织语言与结构

难点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组织一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观察日记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可能难以把握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导致文章内容杂乱无章。

指导策略: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日记模板或框架,如“开头(引入观察对象和时间)中间(详细描述观察过程和感受)结尾(总结观察收获和感悟)"等。然后,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写作要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一些过渡句和连接词来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流畅。

三、情境创设

1.自然观察之旅

情境描述: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自然观察之旅。在出发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任务,如寻找并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或昆虫。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和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奥秘和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2.家庭宠物日记

情境描述:让学生选择家中的宠物作为观察对象,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宠物的行为、习惯、变化等方面的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宠物互动、喂食、散步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宠物的世界。

目的: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宠物的习性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此外,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3.小小科学家实验室

情境描述:在班级内设置一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室”,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例如,让学生种植豆芽并观察其生长过程;或者让学生观察不同液体混合后的颜色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个人感受。

目的: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观察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4.生活小细节大发现

情境描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观察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趣味的小细节。例如,观察妈妈做饭时的动作和表情;或者观察公交车上的乘客们各自的形态和表情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们听。

目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值得观察和记录的细节,这个情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敏锐度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关注日常小事,学生不仅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趣味,还能学会从细微之处入手,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情感表达。同时,分享环节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5.情感共鸣日记本

情境描述:设立一个“情感共鸣日记本"在班级中传阅,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其中写下自己当天观察到的一个场景或人物,并尝试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其他同学在阅读后可以写下自己的共鸣或回应,形成一个互动式的观察与表达空间。

目的:这个情境旨在通过集体参与和互动,加深学生对观察日记的理解和感受。它鼓励学生不仅仅是记录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理心以及写作技巧都将得到提升。

6.时间流逝的观察

情境描述:让学生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如窗前的一棵树、校门口的人流等),每天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观察,并记录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这种观察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以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能力和耐心。

目的: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学生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时间的力量和自然界的规律。他们会发现,即使是看似静止不变的事物,也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还能让他们学会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事物,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四、作文范例:写观察日记

日期:2023年4月15日星期五天气:晴

今天,我决定开始写我的第一篇观察日记,对象是我们家阳台上那盆生机勃勃的绿萝。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这里小憩片刻,看着它绿意盎然的叶子,心情总会变得格外舒畅。

早晨的初醒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悄地洒在绿萝的叶片上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它轻轻地打了个哈欠,从睡梦中醒来。我走近细看,发现每一片叶子都像是被晨露轻轻吻过,晶莹剔透,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叶片的边缘微微卷曲,像是害羞的少女遮掩着自己的脸庞。我轻轻触摸,指尖传来一丝丝凉意和细腻的触感,那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

午后的舒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逐渐升高,阳台上的光线也变得越来越明亮。绿萝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温暖,开始更加努力地生长。我注意到,一些新长出的嫩叶正悄悄地探出头来,它们比老叶子更加鲜绿,更加柔软,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裂似的。而那些已经长大的叶子则尽情地舒展开来,它们似乎在用自己宽大的身躯,为下方的嫩芽遮挡住过于强烈的阳光,展现出一种母性的光辉。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绿萝的藤蔓竟然在悄悄地攀爬着阳台的栏杆,它们弯弯曲曲,却又不失坚韧,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探险。我想,这也许就是生命的力量吧,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能勇敢地向前迈进。

傍晚的宁静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整个阳台,给绿萝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此时的它,显得更加宁静而祥和。我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绿萝旁边,静静地欣赏着这幅美丽的画面。我发现,随着光线的变化,绿萝的颜色也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早上的鲜绿逐渐过渡到了傍晚的墨绿,就像是一幅精美的油画,让人陶醉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些细微的声音:远处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楼下孩子们的欢笑声、还有风穿过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这些声音与绿萝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

夜晚的守护

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渐次亮起时,绿萝也进入了它的梦乡。我特意打开阳台上的小灯,为它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在灯光的照耀下,绿萝的叶片显得更加深邃而神秘,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故事。我轻轻地跟它说了声晚安,然后悄悄地离开了阳台。

在回房间的路上,我脑海中不断地回放着今天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绿萝的初醒、舒展、宁静以及夜晚的守护……这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画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神奇。我想,这就是观察带给我的乐趣和收获吧!

五、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