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评一体化】第六单元漫步古典长廊,领略人物百态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师备课系列
漫步古典长廊领略人物百态
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四篇课文均系古代经典白话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情节引人入胜,人物鲜明生动,描写精彩细腻。“名著导读"版块推荐阅读名著是《水浒传》。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迭起,明写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人胜。
《范进中举》是一幅绝妙的讽刺画。主人公范进一见中举的报帖就欢喜得发了疯,丑态百出,直至挨了一个巴掌才清醒过来。小说用艺术夸张手法,反映生活的真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通过写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讽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文章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超凡脱俗的智慧,以及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文节选部分从刘姥姥在潇湘馆评论“老太太正房"和“潇湘馆”开始,经过紫菱洲,最后到秋爽斋晓翠堂用膳。在本节中,刘姥姥的形象得以完整呈现:明知众人拿她取乐依然迎合众人,看似滑稽,实则是她的聪明之处,其朴素实在和可爱机敏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贾府一共有三次,课文节选的是第二次,以刘姥姥的视角,记述了贾府生活的奢侈,写活了贾府中的许多人物,并为其中人物的命运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水浒传》是“名著导读"版块推荐阅读名著。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压迫、水泊梁山壮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单元的课文选择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精彩章节,“名著导读”推荐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了解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古典小说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阅读、赏析古典小说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观察古典小说人物的意识,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白话语汇。
这些作品内容上有的揭露社会黑暗,反映当时百姓反抗压迫的行动,有的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有的讲述乱世寻贤才、礼贤下士的感人故事,有的则描写时代大背景下豪奢家族的生活场景。阅读这些小说,了解特定社会背景下各色各样的人物性格及其命运,对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单元知识建构】
【课标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通过推理、判断、归纳等思维方式,对小说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文学艺术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其中一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要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明清古白话小说时,应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小说主旨四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小说,已有一定的小说阅读经验,但大多停留在内容层面,对人物的形象把握不太全面、深刻,对小说的理解比较片面,无法分析出艺术特色。本单元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古代白话小说除了含有小说必备的要素外,还有一定的文言成分以及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任务。在写作方面,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尤其是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的“再创作”,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和尝试。
《水浒传》是九年级上册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已利用暑假时间阅读了整本小说的内容,他们也乐于在课堂中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疑问。但也仍有部分学生,表示读不懂小说半文半白的语言,提不起阅读兴趣,并且小说中人物、地点众多,边读边忘,读完收获甚少。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1.了解明清白话小说的特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把握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运用小说要素分析方法,联系全书,分析人物形象,能把握杨志、范进、刘备、诸葛亮、刘姥姥等经典形象的性格特点,撰写人物小传。
3.学习剧本创作方法,能任选一则小说片段,改写成课本剧,对比并感受古今语言的变化。
4.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梳理概括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二、思维目标
1.通过探究回目,精读小说片段,初步学习阅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方法,提升对古典小说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2.通过比较4篇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夸张、对比、衬托等共性手法,探究作者塑造此人的创作意图,提升阅读小说的猜测和推理能力。
3.通过联系创作背景,探究主题,理解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提高联想、想象与虚构的能力。
三、价值目标
1.激发学生对明清白话小说的阅读兴趣,感受古典小说丰富的文化内涵。
2.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与艺术成就,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3.通过改写训练,提高写作应变能力和想象力,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课型安排学习任务课时安排
读古典小说,观人间百态,创作课本剧。单元导读课第一课时任务一:学习一组美词任务二:走进一组作家2课时
第二课时任务一:了解一些文体任务二:感知课文内容
单篇精读课《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任务一:感知内容,概述情节任务二:理清线索,探究妙处6课时
第二课时任务一:研读课文,分析智谋任务二:关注情节,体会妙处
第三课时任务一:赏析言行,分析人物形象任务二:研读文本,探究原因
《范进中举》第一课时任务一:默读课文,概述情节任务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第二课时任务一:分析胡屠户形象任务二:分析张乡绅、众乡邻形象
第三课时任务一:探究讽刺手法任务二:辨析悲剧喜剧
整合联读课《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第一课时任务一:概述故事情节,读出人物形象任务二:研读文本,探究“蓄势"手法5课时
第二课时任务一:研读文本,探究反衬手法任务二:再论刘备,探究文章主题
第三课时任务一:探究《三国演义》之三任务二:《三国演义》专题研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红楼梦》第一课时任务一:场景再现——刘姥姥登场任务二:导演选角,一“点”就中任务三:导演导戏演员说戏
第二课时任务一:“小人物"与“大世界”任务二:“小人物"与“大家族”
读写共生课第一课时任务一:诗歌七巧板——《枫桥夜泊》任务二:现场说书——《涛声依旧》任务三:小考官评作文1课时
名著导读课第一课时任务一:读回目,感知章回体特点任务二:读回目,把握作品整体结构任务三:读回目,了解故事势态变化2课时
第二课时任务一:看武松出场,初识武松形象任务二:讲武松故事,了解人物经历任务三:读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单元小结课第一课时任务一:学习剧本创作方法任务二:小组合作编写剧本2课时
第二课时任务:学生表演课本剧
【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字词学习,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感受古今语言的变化。
2.收集作家作品资料,了解作家作品,能做到知人论世。
学习任务:
1.学习本单元字词,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理解词语的含义,感受古今语言的变化。
2.收集作家作品资料,了解作家,能做到知人论世。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不朽的名著。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从这一时期的经典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它们有的讲述英雄传奇,有的描绘儒林世相,有的演绎历史故事,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古典小说,观察世间万象,创作小说剧本,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学习一组美词
自学大声朗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课下词语注释。
互学小组讨论、整理易错字音、易错字形、重点词语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挑选音、形易错的词语出互测题(每一课至少整理3——5个易错点),同桌互相测评。
易错字音:____________
易错字形:____________
重点成语:____________
展学小组上台展示,3人写,3人检查,其余小组补充。
全班齐读易错音、易错形、重点成语意思。
任务二:了解一组作家、作品
自学选择本单元中你最喜欢的一位作家,并向小组成员介绍他。
互学小组成员互相补充作者介绍。
展学每个小组派代表分别对四位作家进行介绍,其余小组倾听、补充或纠正。
预设:
1.《智取生辰纲》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施氏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兴化县续志》载明人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称其原籍苏州,后迁淮安。元至顺进士,卒于明洪武初,年七十五。研究者对此说尚存怀疑,迄无定论。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长篇小说。全书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描写了各阶层人士在奸臣当道的背景下被逼上梁山,从聚义、壮大到因受招安而失败的过程,塑造出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宋江等一系列各具个性特征而虎虎有的生气人物形象。该书的虚构成分大为增强,语言纯用白话,人物描写初步个性化,结构如百川汇海,既与题材内容相适应,又独具特色,成为中国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之作。
2.《范进中举》的作者是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
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儒林外史》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3.《三顾茅庐》的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4.《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作者是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南京,早年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生活,受过良好的文化艺术教养,北迁后家道衰落。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代表作《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他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品以其内涵的丰厚和艺术的精湛成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国府、宁国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客观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对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行为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三、课堂小结
古今文字的演变藏在一字一词中,掌握这些字词的音、意,仿佛就穿越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了解作家,知晓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课后延学
1.对照“读读写写”,工整抄写重点词语,边抄边读出正确读音。
2.阅读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选择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第二课时单元导读(二)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体知识,了解文学文化常识。
2.阅读本单元的古白话小说,知晓故事内容。
学习任务:
1.引导学生学习文体知识,了解文学文化常识。
2.阅读本单元的古白话小说,给大家讲述故事内容。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用眼睛来观察,用耳朵来聆听,用心思考,学习古典小说的相关文体知识,阅读经典小说故事,领略古典小说的魅力。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掌握一些文体知识
自学对照学习任务单,完成文体知识练习。
互学小组长组织组员核对所完成的练习。
展学一个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倾听、补充或纠正。
预设:
1.小说基本常识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2.白话小说
定义:白话小说,相对于文言小说而言,是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常识。
内容:白话,基本上以北方话为基础,与一定时代的口语相接近,容易为当时及以后的大众所接受和运用。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就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白话小说以普通大众作为主要的读者,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大多反映市井小人物的荣辱沉浮和悲欢离合,表现的是与传统士大夫诗文迥然不同的世俗精神面貌。
3.章回体小说特点
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于宋代,确立于元末明初,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章”,这是小说经长期演变的分回形式,用工整的偶句作回目,概括这一回的基本内容。《水浒传》便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清代至近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章回体。
4.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的特征就是用嘲讽的表现手法,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和弊端,使人在会心的笑声中否定和贬斥腐朽落后的现象。讽刺手法大致有漫画法(夸张)、对比法、托物法、反说法(反语)等几种。著名的讽刺小说有我国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外套》等。
5.演义小说
定义:演义小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写成的小说。
内容:演义小说由宋代的讲史话本经过由俗到雅的长期加工、修饰发展而来,以史为本,一般采用章回体形式,深受民众喜爱。演义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形式之一。
6.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度的开始:
A.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B.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度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制度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2)清朝的科举制度:
任务二:感知课文内容
互学快速浏览课文,小组成员轮流讲述课文大致内容。
展学一个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倾听、补充或纠正。
预设:
1.《智取生辰纲》:杨志接下了护送生辰纲的重任,开始趁凉行路,后来到了荒凉的山路地带,
为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军汉们不满杨志的打骂,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的树林里休息。这时,扮作商人的晁盖等人出现了,随后,白胜也挑着酒上了山岗,军汉们想买酒,但杨志怀疑酒里有蒙汗药,不让买,白胜便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没有问题。这时杨志便放松警惕,同意买酒,但白胜却不肯卖了,这使杨志等人彻底放松了警惕,买到酒后开怀畅饮,最终全被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走。
2.《范进中举》:主要讲了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主人公范进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考了
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他接着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看到报帖后发了疯,胡屠户一个巴掌治好了他的疯病,中举后邻居对他前呼后拥和乡绅送钱送屋。
3.《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
佐自己打天下。刘备前两次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但他并没有气馁,直到第三次去隆中拜访,才得以见到诸葛亮,刘备真心诚意的求贤之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帮助他定下计策,并答应出山了。
4.刘姥姥陪贾母吃饭,鸳鸯和凤姐合计着戏弄刘姥姥,刘姥姥也有心讨好,席间故意惹众人哄笑。
三、课堂小结
这个单元的白话小说,都是从明清时期的经典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精彩片段,我们今天的学习只是了解文体知识,感知小说的内容,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梳理情节、品味人物形象,知人论世来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感受古典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
四、课后延学
阅读《智取生辰纲》,完成练习册课前预习。
第三课时《智取生辰纲》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述“智取生辰纲"的情节。
2.理清线索,探究双线结构的好处。
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生辰纲被智取的全过程。
2.分析文章的线索,探究双线结构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很多故事都让我们耳熟能详。现在,我们先来看几张根据水浒情节设计的邮票图片,请你猜猜这些邮票反映了《水浒传》的哪些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
邮票主题:“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智取生辰纲》,读精彩故事。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感知内容,概述情节
自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筛选重点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生辰纲被智取的全过程。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故事情节,推选出最佳答案。
展学某一小组成员展示,其余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可补充。
明确:
开端(1-3)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汉押送生辰纲出发。
发展(4-7)杨志一行在押送途中,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高潮(8-12)吴用等人设计引诱杨志一行,杨志一行人上当喝酒。
结局(13)杨志一行晕倒,吴用等人劫走生辰纲。
尾声(14)作者补充说明吴用等人施计过程。
任务二:理清线索,探究妙处
小说围绕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理清文章的线索,探究双线结构的妙处。
展学一小组成员展示,其余小组倾听,可补充或反驳。
教师出示知识小贴士——双线结构的作用
1.双线交织相互补充,相互映衬,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2.双线结构使小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
3.两条叙事线索互相照应交叉,使叙事更加灵活多变。
预设: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本文是《水浒传》中第十六回,回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从中也可以看出,文章包含两条故事线索。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文章明写杨志如何在矛盾重重中小心押送,暗写吴用等人如何暗中布局,用计巧夺。这就形成了文章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在双线结构中,我们看到了一场“智慧"的较量与角逐。明、暗双线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交汇,一明一暗,双线并行,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物形象塑造得更生动,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
三、课堂小结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故事。双线交织,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
梳理古白话小说阅读的方法
1.抓住古白话小说清晰的时间线,理清小说的线索。
2.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概括故事情节。
四、课后延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7段,说说杨志押送队的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以及作用。
第四课时《智取生辰纲》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分析杨志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感受情节设计之妙。
2.探究作者为何在结尾交待吴用等人的计策,感受文章构思的精妙。
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分析杨志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的过程,探究作者为何在结尾交待吴用等人的计策。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金圣叹点评《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安排有“花攒锦凑,龙飞凤走”之妙。今天,我们将从“智取"入手,从惊险紧张交锋中,去感受到情节的跌宕起伏,感受作者精妙的叙事艺术。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研读课文,分析智谋
活动1这是一场怎样的智慧角逐呢?让我们进入“智谋大比拼”一看究竟。
自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写表格,写出双方智斗的过程。
智谋大比拼
吴用团队杨志团队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第四回合
第五回合
结局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填写的内容,并推选出最佳的成果。
展学某小组展学,其余小组认真倾听,可补充、反驳。
预设:
智谋大比拼
吴用团队杨志团队
第一回合假扮为卖枣客商,隐藏身份,提升迷惑性。在黄泥冈歇凉。假扮为客商,隐藏身份,降低被关注度。到了人少的山路地带,察觉危险,改为天热时赶路。
第二回合连发三问,虚作惊慌,合情合理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杨志查问枣客,老都管讥讽杨志,众军汉笑话杨志。杨志坐在树下歇凉,放松了警惕。
第三回合酒贩口唱山歌,挑酒恰巧经过黄泥冈。众军汉见有酒卖,便凑钱要买来解渴,杨志怕有蒙汗药,警惕性提高,坚决打骂阻止,众军汉公然反抗。
第四回合酒贩故作气恼,佯装不卖,枣商故意奚落酒贩不晓事,强买一桶饮尽,又想饮另一桶,刚喝半瓢,便被酒贩阻止。众军汉“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并请出老都管说情。老都管用吩咐的语气与杨志说话,而此时内心处于弱势的杨志只好同意。
第五回合酒贩因先前杨志的言语所伤记恨在心,故意不卖。枣商从中劝说,还将枣子赠与军汉。老都管、虞候、军汉都喝了酒,杨志见众人无事,口渴难熬,只吃了一半。
结局酒贩算过酒钱,哼着小曲,从容离开。枣商看杨志团队所有人倒地,取走所有金银珠宝。“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活动2五个回合的较量真可谓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每一次较量都仿佛三十六计的上演。请同学们结合“三十六计"中的相关内容,用章回体小说回目的形式为每一个回合拟一个小标题,欣赏吴用等人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智慧。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结合“三十六计”,为每一个回合拟一个小标题。
展学某小组成员展示,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反驳。
预设:
智谋大比拼
杨志团队吴用团队
扮做客商瞒天过海,改变时辰随机应变扮做枣客瞒天过海,暗中歇凉以逸待劳
挑选小路暗度陈仓,质问枣客威慑敌人连发三问虚作惊慌,合情合理表明身份
难抗焦渴众人凑钱,拒绝买酒静观其变假意不卖欲擒故纵,借瓢舀酒当面吃尽
军汉心痒公然反抗,希望都管出面说情配合饶酒酒贩追夺,偷梁换柱伺机下药
内部矛盾逐步升级,都管吩咐杨志无奈赌气不卖假意调解,欲擒故纵再次上演
众军如愿喝酒解渴,头重脚轻全部晕倒趁火打劫满载而归,避开敌人以走为上
教师追问:除了智用计谋,他们有没有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有,请结合文本分析。
预设: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军汉们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个“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人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伏击圈"。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在松林中休息时,无人会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这样,一场押送与劫取的智慧较量,以吴用等人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在这场智慧角逐中,虽然杨志也处处防范,但吴用等人用智慧,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机智地采取麻痹、引诱、迷惑、动摇、瓦解对手等一连串的攻心战术,以假对假、以智斗智、紧密配合,每一步都走在了杨志的前头,使杨志一行终于落入圈套,不费一刀一枪,获得全盘胜利。
任务二:关注情节,体会妙处
金圣叹曾赞道:“看他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
教师提问:为什么吴用一行人喝了酒没有事,而杨志一行人喝了却一个个倒下了?
在小说高潮部分,作者没有直述第二桶酒里为何会有蒙汗药,而是在文章最后道出吴用等人的计策,这样安排妙处何在?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妙处。
展学某小组成员展示,其余小组成员补充。
预设:
最后一段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况,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不仅解开了下药的过程,还让读者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
如果这个故事在前文就把吴用等人的计划和行动明写出来,那就平淡无奇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读课文,在惊险紧张的细节交锋中,感受到了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深深感叹于作者精妙的叙事艺术。正如金圣叹点评《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安排有“花攒锦凑,龙飞凤走”之妙,情节曲折紧凑、引人入胜、衔接自如。
小结:古白话小说阅读方法——紧扣主要事件,研读情节,感受文章构思的精妙。
四、课后延学
再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思考丢失生辰纲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课时《智取生辰纲》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品味细节,分析杨志的人物形象,探究杨志失败的根源。
2.感受《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
学习任务: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杨志在押送生辰纲中的典型语言和动作,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分析了杨志智送和吴用团队智取的全过程,这场最强大脑PK赛的胜者无疑是吴用等人。今天我们将走进杨志,分析他的形象特点,探究他失败的根源。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赏析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自学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杨志在押送生辰纲时的典型语言和动作,分析人物形象。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整合人物形象,组长确定展学的形式。
展学某小组成员展示,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反驳。
示例: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点评:叙述杨志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小心谨慎
努力掩藏行踪——精明老到
预设:
1.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候假装做跟的伴当。
点评:外貌描写,变换装束——精明老到
2.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点评:语言描写,挑选山僻崎岖小径——智慧过人
3.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点评:语言描写,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休息——警惕性高
4.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
点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跳出来质问“贼人”——临危不惧
5.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点评:语言描写,千方百计阻拦众人喝酒——经验丰富
我们发现,以上杨志的典型言行都是他为了在押送途中预防不测而发出的,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
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他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事实证明,他的顾虑和准备都是必要的,从上面的细节来看,杨志在我们眼里真可谓是小心谨慎、精明过人。与此同时,同学应该发现杨志还有另外一面,请一个小组来点评。
预设2:
1.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2.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3.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4.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点评:这组言行中杨志一直在催促众军赶路,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骂"和“打”,这时的他是蛮横粗暴、急功近利的。
追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的人却不断暴露出性格中的缺点呢?为什么他如此在意这一次护送任务?假如你是杨志,请你说说出此时杨志的内心世界。
(提示:参考资料助读,联系杨志先前的人生经历设想杨志的内心世界。)
资料助读:杨志简介
杨志,杨家将的后代,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翻了,失陷了花石纲,不可以回原复命,只得逃往别处避难。后听说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
路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开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太尉逐出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
在大名府杨志受到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赏识,时逢端午,梁中书欲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为其岳父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任,十分感激。
预设:
联系杨志的苦难之旅,杨志应该会这样想:押送生辰纲是我实现理想的唯一出路了,这趟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不能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我要靠这次成功获得奖赏,赶快删除此刻的罪犯身份,保持我“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不管用什么方法,打骂也无所谓,只要他们听我的话,生辰纲别出事就好。
带着这样的想法,这位智勇双全、心思缜密、精明能干的精细英雄杨志,不惜使用任何方法护送生辰纲,粗暴蛮横,急功近利,暴露出了性格中的致命弱点。
小结:中国古典小说往往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很少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在读古典小说的时候,你不仅可以用点评的方法分析人物的言行,把握人物形象,还可以结合人物经历,想想他的心理活动,理解他的言行背后的深层原因,感受他的感受。这样,你才能看到人物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任务二:研读文本,探究原因
了解了杨志其人,我们再来回看本节课的主要事件,杨志为什么失败?生辰纲为什么丢失?你能想到哪些原因呢?
互学浏览课文,讨论杨志丢失生辰纲的原因。
展学某小组成员展示,其余小组补充。
预设:
1.失天时——天热人乏,斗力不足
2.失地利——人烟稀少,视线模糊
3.失人和——野蛮粗暴,矛盾重重
4.陷入计谋——吴用等人技高一筹,准备充分
资料补充:
茅盾说:“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
孟超说:“杨志两次押运失事,造成蹇运,实非命运,而主要的罪过,也不在他,倒是坐在京城金銮殿上的赵官家,和大名府的梁中书。这些苟虐无情的害人精,不但害尽了天下的老百姓,而且还害了单纯忠实,想图一点功名的直肠人呢!"
教师点拨:茅盾先生把杨志失败的矛头指向了梁中书,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及孟超的的解读,说说杨志丢失生辰纲的深层原因。
预设:
《水浒传》在描写梁山好汉故事的同时,作者也描述了朝廷官员自上而下的腐败无能,他们在人民面前作威作福。如果没有道君皇帝“耽于逸乐”,建万岁山,运太湖石,杨志就不会丢了官职;如果高太尉眼中不仅仅只有银子,还能看到好汉的本领与忠心,杨志就不会发配充军;如果梁中书没有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民脂民膏,贿赂岳丈,杨志就不会昧着良心替“官赃做了保镖"。可见杨志输给的是不合理的世道,是尔虞我诈的人心,这是杨志失败的深层原因。于是,他只能铤而走险,“犯上作乱”,和梁山的英雄好汉们一起走上了“官逼民反"的道路,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英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读了杨志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用点评的方法分析人物的形象。通过勾连整本书理解一个丰富、立体、变化的杨志,结合他生活的时代背景,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走近了这个英雄的世界。这样的杨志是一位苦难英雄、孤独英雄和悲剧英雄。
小结:古白话小说阅读方法——
1.分析人物的言行,把握人物形象。
2.联系全书,勾连小说的前后章节,在人物活动的大背景中分析人物形象。
四、课后延学
请结合《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回目,用思维导图梳理杨志的人生轨迹。并用简洁的文字为他的人生写一则评语(100字左右)。
第六课时《范进中举》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多视角复述故事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
2.通过品读细节,分析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的语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多视角复述故事内容。
2.圈点勾画重点语句,品读细节描写,分析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很多读书人数十年如一日地苦读,皓首穷经,依旧美梦落空,甚至有些人为了科举考试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节选《范进中举》,一起来看看举人范进的悲喜经历。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默读课文,概述情节
自学默读课文,从不同的叙述视角简要复述故事内容。每个小组都要有三种视角的复述。
(视角:主人公视角、见证者视角、物化的视角)
同学们可以从主人公范进的角度叙述中举前后、中举时自己和周围人的态度变化,注意人称应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从见证者(如邻居、张乡绅、胡屠户等)角度叙述中举前后范进不同的生命状态;还可以从物化的角度(范进家的那只鸡)叙述众人围绕着中举发生的啼笑皆非的故事。
互学小组成员两人一组,将故事复述给对方。推选一个复述得最好的同学,准备展示。
展学、评学挑选三个小组从三个视角来复述故事内容。其余小组认真倾听,准备补充或评学。
复述课文评价量表
评价角度评价标准评价等级
故事内容内容精彩具体,情节完整
复述视角符合人物身份,视角清晰、准确
语言表达语言准确流畅,条理清楚
任务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自学范进中举前后,命运可谓天翻地覆。对比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结合文中对范进中举前后境遇的变化、自身变化,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境遇的变化
中举前中举后
吃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看不见
住
用
地位
(2)自身的变化
中举前中举后
语言
动作
心理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整合,确定展学内容和展学形式。
预设:
境遇的变化
中举前中举后
吃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母亲饿得看不见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来,胡屠户送肉
住茅草棚张乡绅送范进一所房屋
用无盘费去应考众乡邻搬桌凳,胡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五十两
地位被胡屠户骂得狗血喷头,无人理会、无人帮助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张乡绅拜访拉拢
(2)自身的变化
中举前中举后
语言唯唯连声,“岳父见教的是"“噫!好!我中了!”“晚生久仰老先生……"晚生侥幸……”“方才费老爹的心……"
动作作揖;抱着鸡,……在那里寻人买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心理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如何甘心?”
从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看出他是一个怯懦无能、迂腐无能、虚伪圆滑、热衷功名的可怜、可悲之人。
教师追问:范进历尽千辛万苦才考上了举人,为什么在得知自己中举后却疯掉了呢?
补充资料:明朝科举考试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
明清朝的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预设:
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经过三十五年,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心追求,终于功名到手,便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社会原因:
①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唯有科举考试才能改变现状的思想一直在毒害范进。
②社会环境的压力,世人的势利、冷漠、白眼甚至愚弄使范进走向崩溃的边缘。
教师再追问: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有什么意义呢?
明确:范进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文人的典型代表,刻画这一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不同视角复述课文,把握了文字内容;从主要人物入手,以经典情节赏析品读为切入点,通过范进遭遇的对比阅读,让我们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深刻体悟了文章主旨。
梳理古白话小说阅读方法——抓住主要人物,品读经典情节,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四、课后延学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请你勾画描写胡屠户的语句,并做批注。
第七课时《范进中举》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通过品读细节,探究次要人物前后的变化,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2.探究次要人物身上不变的特质,认识当时的人和社会的本质。
学习任务:
1.通过品读细节,探究次要人物前后的变化,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2.探究次要人物身上不变的特质,发现当时的人和社会的本质。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吴敬梓蘸着他一生的辛酸,写尽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他精妙的笔法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奸无遁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吴老先生犀利的文字来揭开那些次要人物脸上的面具。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分析胡屠户形象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文从多个方面写出了胡屠户的变化,文中有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变化的?这些变化,体现了胡屠户怎样的特点?
自学勾画表现胡屠户变化的语句,整理归纳,并分析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整合,确定展学内容和展学形式。
展学、评学某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准备补充或评价。
中举前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对相貌的评价
对才学的评价
对身份的评价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看法
对亲家母的称呼
预设:
中举前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老爷贤婿老爷
对相貌的评价尖嘴猴腮体面的相貌
对才学的评价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舍与你的才学又高
对身份的评价癞虾蟆文曲星
说话的态度训斥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恭维奉承讨好千恩万谢
所带的礼品一副大肠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对嫁女的看法倒运有些福气
对亲家母的称呼你那老不死的老娘老太太
胡屠户形象特点:嫌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等。
任务二:分析张乡绅、众乡邻形象
活动1分析张乡绅、众乡邻形象,探究当时人性的本质。
互学趋炎附势的又何止是胡屠户一人,请小组成员勾画张乡绅、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后的举动,分析他们的人物特点,确定展学的内容和形式。
展学、评学某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准备补充或评价。
中举前中举后
张乡绅
众乡邻
预设:
中举前中举后
张乡绅“一向有失亲近"主动拜访,认为世弟兄,送钱赠房
众乡邻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没人来过问热心帮忙:送鸡蛋、酒、米、鸡等招待报录人,到街上寻范进
教师追问:这些人前后变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是怎样的人?
预设:
张乡绅:语言描写,从之前的漠不关心到现在的虚与委蛇,展示了一个虚伪假意、道貌岸然、虚伪奸猾、拉帮结派的形象。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豪强势力,急于结交新贵,攀附有利之人,以此巩固扩大自己的利益圈、权力网。
众乡邻:语言和动作描写,之前的冷眼相看到现在的热情相助,表现了普通百姓的麻木冷漠、趋炎附势,体现了底层人物的可怜又可悲的一面。
活动2作者详细描写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前后变化,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特点是一直没有变的?
展学某小组展示,其余小组补充。
预设:
《范进中举》中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范进中举后,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进而引发周围人事的变化,以及范进自己的处世变化。
中举前,作为穷秀才的范进,唯唯诺诺,胆小怕事,丈人胡屠户对他百般打骂羞辱,邻居对他家的穷困生活冷眼旁观、无人过问。
中举后,成为“疯举人”的范进,收到来自丈人胡屠户的百般夸奖和赞扬,对他毕恭毕敬,低声下气;邻人也是闻风而动,送米送蛋,热情帮助;张乡绅赶来范进家中拜会巴结,送房送钱,称之为至亲骨肉。
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巴结讨好能做官的“举人”,追逐的是名利,攀附的是权贵,这也是当时趋炎附势的世风,世态炎凉的人心的集中表现。
不变的是范进追名逐利之心,不变的是周围人趋炎附势的嘴脸,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的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冷漠自私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态度的转变,批判了社会的黑暗,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们思想的腐蚀,讽刺了当时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虚伪冷漠的丑恶社会世风。
四、课后延学
《儒林外史》以讽刺手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的意味,把你认为可笑的地方圈画出来,想一想,可笑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第八课时《范进中举》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细读文本,探究讽刺手法的作用。
2.讨论辨析,辨析《范进中举》的悲剧色彩。
学习任务:
1.结合文本,探究讽刺手法的作用。
2.讨论辨析范进中举是悲剧还是戏剧。
任务开展:
一、新课导入
近代文学家鲁迅评《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去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探究讽刺手法
知识小贴士讽刺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它利用夸张、对比、反语等手段,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以达到揭示其本质或揭示其荒谬性的目的。
讽刺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同时,讽刺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可以通过揭露社会现象中的不合理之处,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学《儒林外史》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请你结合讽刺手法的含义,联系文本,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的。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整合,确定展学内容和形式。
展学某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准备补充。
预设:
1.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
例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把掌后才清醒过来的精彩片段,写到:“(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通过“一拍、一笑、一说、一跌”几个动作,就把范进狂喜而疯、昏厥倒地的情景突现出来。紧接着,(范进)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范进这种疯狂十足、狼狈不堪的丑态令人捧腹大笑。作者在此有意鞭挞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2.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例如,中举前,范进是饥寒交迫,受尽人间冷落与嘲讽。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为乡试去借盘缠,又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令他“摸门不着"。乡试完,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日,家里已经断炊,他不得不去卖鸡换米。但在中举后,马上一切都变了。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也由“岳父”改为“老爹”,胡屠户对范进的看法由先前的“尖嘴猴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一下改为“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通过鲜明的对比,讽刺了这个社会的世态炎凉,趁炎附势,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3.细节描写生动真实,极有讽刺性。
例如,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细节的生动真实、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讽刺了胡屠户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
任务二:辨析悲剧喜剧
范进中举,喜极而泣,是喜剧还是悲剧?
互学小组成员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形成小组意见。
展学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准备补充或者辨析。
预设:
从喜剧的角度来看,范进中举的故事中包含了许多夸张和讽刺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喜剧效果。例如,范进中举后的一系列夸张反应,如“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以及胡屠户打范进嘴巴的情节,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势利。此外,范进的反应被描绘得过于夸张,如“一个嘴巴打将去。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这种描写增加了故事的喜剧色彩。
范进中举,表面上看是“大喜”,实际上是范进人生命运悲剧的一个展现。中举前极度穷困,没有营生能力,一心追求功名利禄,遭到侮辱也是忍气吞声,是个悲哀的可怜虫;一日中举,便马上换了“贵人”的嘴脸,同张乡绅的攀谈虚伪圆滑。由此可见:范进如不中举,世上多了一个迁腐无能、贫病潦倒的书呆子;范进中了举,社会上也只不过多了一个虚伪腐朽、结党营私的贪官污吏。所以无论中举与否,都是一个人性的缺陷与灵魂的落魄的范进,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而这种个人悲剧,又是封建科举制度一手造成的。
三、课堂小结
俄国19世纪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何谓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典型既是一个人,又是很多人,就是说:是这样一种人物描写:在他身上包括了很多人,包括了那体现同一概念的一整个范畴的人们。"吴敬梓就给我们塑造了一群典型的人,典型中又各有侧重,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这就是高超的写作手法,在字里行间都批判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而吴敬梓当得起胡适的夸赞:“安徽的第一大文豪,是全椒的吴敬梓。”
四、课后延学
完成练习册作业。
第九课时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中国文化中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传统。
2.通过研读故事情节,理解本文的蓄势手法。
学习任务:
1.速读课文《三顾茅庐》,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研读故事情节,分析本文的蓄势手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话说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烽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隆中有一奇人,熟知天下兴亡之道,能解群雄纷争之势,他自称“卧龙”,世人皆言得之可安天下。刘备听闻,诚心请之,一请不得,二请不见,方有今日之刘玄德三顾茅庐。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概述故事情节,读出人物形象
自学速读课文,简要概述故事情节,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整合,确定展学内容和展学形式。
展学、评学某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准备补充或评价。
预设:
故事情节: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拜诸葛亮为军师。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特点
刘备礼贤下士、诚心诚意、尊重人才
诸葛亮足智多谋、雄才大略
张飞鲁莽暴躁,直爽真诚
关羽儒雅稳重、顾全大局
任务二:探究“蓄势"手法
活动1诸葛亮作为三国中的灵魂人物,却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中才正式出场。其中的片段《三顾茅庐》,被人们称之为绝世妙文。它妙在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妙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妙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运用了“蓄势"手法。
知识小贴士蓄势
为了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阻碍、干扰等),而着重铺陈的一种表现手法,使作品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通过蓄势,可以渲染气氛,达到“千呼万唤使出来”的效果,增强作品吸引力。
自学依据“蓄势"的定义,思考在《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出现了几处“蓄势”?
(提示:刘备的期望是什么?刘备在见到孔明之前经历了哪些波折?见面后,欲请孔明出山之事又是否顺利?循着这个思路就能找到“蓄势"。)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整合,确定展学内容和展学形式。
展学、评学某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准备补充或评价。
预设:
见面前——
刘关张先遇其弟诸葛均,言孔明在庄,飘然而去。一蓄。
孔明虽在家,昼寝未醒。二蓄。
先生翻身将起,却又朝里壁睡着。三蓄。
总算醒了,不是立即就起,而是先吟诗。四蓄。
童子报知刘备拜谒,并不马上相见,整衣半晌,方才出迎。五蓄。
见面后——
刘备再三称誉,孔明谦让再三,不肯赐教。六蓄。
替刘备筹划,提出“千古奇策”后,又不愿出山相助。是七蓄。
刘备“衣衫尽湿"孔明才感其诚笃,答应出山。八蓄。
受聘后,却没有立刻动身,而是留宿夜,翌日同归新野。九蓄
活动2在《三国志》中,《三顾茅庐》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而《三国演义》为什么要虚构那么曲折的一个过程,请你结合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
蓄势凸显人物的形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求贤若渴的刘备屡次寻访诸葛亮不遇,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也为诸葛亮的出场做足了铺垫。
活动3在此多重蓄势之后,请你再次概括诸葛亮的形象。
预设:
千呼万唤,主角才翩然亮相——诸葛亮的神秘莫测;
隆中对策,未出茅庐先定天下三分——诸葛亮雄才大略,乃旷古奇才;
替刘备筹划,提出“千古奇策"后,又不愿出山——诸葛亮孤高淡泊;
因刘备以“苍生”为请,才肯出山——他关心民间疾苦。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速读课文,概述了小说情节,分析了人物形象,分析了蓄势手法,感受了中国文化中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传统。
四、课后延学
此文除了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也凸显了刘备的人物形象。请你勾画描写刘备的语句,并做批注。
第十课时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理解反衬手法的概念,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反衬手法。
2.分析刘备的形象,探究文章主旨。
学习任务:
1.了解反衬手法的概念,勾画出表现关张二人反衬的语句,分析反衬手法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备形象,探究作者创作意图。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国演义》中,刘备出场的开场白常常是一句:“在下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有人说这句话奠定了刘备的江湖地位,让八方豪杰人人尊称他一声刘皇叔。其实,奠定刘备地位的,除了他的身份,还有他的性格特点,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刘备,深刻解读刘备。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研读文本,探究反衬手法
本文的精彩之处除了运用“蓄势”,还运用了反衬手法。
知识小贴士反衬
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自学文中的刘备礼贤下士,与他形成反衬的是什么人?请你勾画出表现他们反衬的语句,说说他们的态度。
互学小组成员交流、整合,确定展学内容和展学形式。
展学某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准备补充。
明确:
1.与刘备形成反衬的是关羽和张飞。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2.两个反衬人物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是对多次见不到诸葛亮的不满、愤怒。
教师追问:从两个人的言谈中,你能发现他们性格的区别吗?罗贯中设置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预设:
关羽比较有修养,只是委婉地表示怀疑,说话非常委婉:怀疑诸葛亮徒有虚名,故意“避而不见”,所用的语言,全是书面的文言。
张飞脾气暴躁,做事冲动,前后三次表示愤怒;张飞曾把诸葛亮看成一个“村夫",说是“使人唤来便了”。
用关张二人来烘托刘备的求贤若渴和礼贤下士。
任务二:再论刘备,探究文章主题
活动1再论刘备形象
资料助读
【材料一】
叶昼先生却对刘备礼贤下士表示有不同的看法,他假托性格率真的李贽评语说——孔明装腔,玄德作势,一对空头,不如张翼德,果然老实也。
【材料二】
究其原因,就是左右不得其人。时值群雄争霸天下的动荡年代,如想成就霸业,就必须多方罗致奇才,招贤纳士为己所用。尤其对处在事业低潮的刘备更是如此。
当时刘备依附刘表,将寡兵微,朝不虑夕。还险遭暗算,侥幸死里逃生。在此落魄之际,恰遇隐居的司马徽,指出刘备败在无人辅佐。徐庶辞别时又举荐孔明“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正为留不住军师而伤怀,于是急切想请卧龙出山。
【材料三】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互学在叶昼看来,接连两次不得见诸葛亮,刘备应该像张飞关羽那么愤怒,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刘备在装腔作势。请小组成员结合材料和《三国演义》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后准备发言。
展学小组成员展示讨论成果,其余小组补充或反驳。
预设:
1.曹操曾称誉刘备为盖世英雄,然而这位刘皇叔在政治上却一直郁郁不得志。二十多年里东奔西
走,寄人篱下,自己无立锥之地。他渴望贤士辅助,成就大业。
2.从君主的角度来说,真正贤明的君主应当是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对自己的臣子要有足够的
尊重,对奇才异士更要万分敬重,就像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这种思想和态度是自古以来儒家所大力倡导和追求的理想。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就刘备、诸葛亮而言,如果没有诸葛亮这种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安安全管理制度
- 某垃圾填埋场生化出水深度处理工艺实例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云服务技术的数据存储合同
- 2024年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外包合同2篇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试卷一)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2024年度工程合同管理质量保证合同3篇
- 基于云计算的农田灌溉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合同(04版)
- 铝单板项目2024年度合作开发合同
- 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书
- 旅行社2024年度租车需求预测合同
- Unit 5 Fun clubs section B project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浙江省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英语试题 含解析
- 实验室设备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方案
-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 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合作协议
- 生物-江西省稳派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试题和答案
-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
- 古典诗词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4 Reading tim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