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_第1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_第2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_第3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_第4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强调“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语文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和统一,在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培养中,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各环节中渗透和培养核心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教学思路编排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对应的主题与要素,单元内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呼应,把握单元内容的内在线索、整体目标,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正确使用教材、教好教材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要把核心素养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在单元各教学板块、教学环节中巧妙渗透。以下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予以论述,为其他教学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举一反三的思路。一、在单元目标制定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正确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不但要明确各课时、各板块的教学目标,更要理清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各个部分、各个板块共同的目标,其以单元主题、主线与要素为载体进行串联,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统一性,各个部分与板块的目标都置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之下。在单元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把核心素养目标融合渗透到单元教学目标之中。(一)结合单元人文主题渗透核心素养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人文思想主题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人文主题,这些人文主题中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核心素养渗透的契机,这是开展人文与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的教学单元,在单元导语中运用了清代爱国将领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表述。本单元中所编排的课文——《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都是军旅题材、革命题材课文,都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思想情感。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是德育层面的核心素养,这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具有高度的契合度。围绕本单元的教学,要突出家国情怀的德育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古诗三首》的三首军旅边塞诗的教学中,学习古代爱国仁人志士保家卫国、舍小家为大家、胸怀天下的思想品德,在革命题材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的学习中,突出共产党人忠于革命、忠于理想、忠于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育,将其摆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用同等重要的位置,突出人文主题,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二)把握单元语文要素渗透核心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坚持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设计思路,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中语文学习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其中又主要指向阅读与表达。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掌握,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这三项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在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掌握过程中,可以从这几项维度着手来实现。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语文要素为“在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其中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为“尝试运用运动、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从语言运用视角,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品读和赏析关于课文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感受这些细节描写对人物内心的烘托效果,并借鉴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方法来开展习作表达,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从思维能力视角,要求学生思考细节描写与人物内心的关系,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烘托中心人物内心、凸显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以对比、分析、总结和概括来理解这一语言知识点。从审美创造视角,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语言审美意识,掌握以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内心与形象的语言艺术,创设习作情境,运用这一表达方法来写好单元习作《他_____了》,写出个性与新意,以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丰富内心世界,实现表达层面的语文要素的深层次建构。二、在阅读习作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最核心的语文知识能力。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是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融合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要立足单元阅读教学与习作板块,在阅读与习作过程中、在落实阅读与表达的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目标融入其中。(一)在阅读教学中综合渗透核心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各个单元中的课文不是随意编排的,而是根据主题与语文要素进行组合,各篇课文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以及明确的学习线索。在单元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紧扣单元学习目标,注重阅读要素的学习掌握;同时也要以灵活的方式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这四篇课文都是军旅与革命题材的作品,将其串联在一个教学单元的隐形线索就是家国情怀的人文主题以及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语文要素。在单元整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三篇古诗,以及《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这三篇革命题材现代文应分别按照相同的教学思路来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并渗透好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一是在中心思想的归纳中把家国情怀思想与文化自信融合起来。二是在课文的词句段阅读中把语文要素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以《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这三篇现代文部分的阅读教学为例,一方面,要格外突出三篇课文的德育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情感朗读、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与师生交流中,让学生受到革命思想文化的熏陶教育,激发学生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在每一篇课文的词句段的阅读中,开展阅读与思考,分析关键语段是如何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是怎样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课文中心人物毛主席、刘伯承、方志敏的内心世界的。在阅读理解、思考与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素养。(二)在课后练习中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为主要内容。课后练习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维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搭建了桥梁。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三篇课文后都精心设置了课后习题,教师要利用好这些习题来进行语文思维能力的练习。如《军神》课后练习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教师围绕这一练习创设问题:“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围绕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的,这些描写体现了他内心怎样的变化?通过侧面描写沃克医生,能突出刘伯承怎样的形象?”利用课后习题进行思维练习,透过语言表面分析文本内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主旨内涵。(三)习作教学中突出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相较于单元整体教学中阅读教学对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单元习作教学更为侧重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这两项核心素养培养。这是由于,习作是由读及写,将阅读过程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以书面表达的方式来呈现,因此语言运用是核心;而书面表达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创作艺术,要体现个性创意,要具有语言审美。因此在单元习作过程中,要将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运用到习作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能力。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他_____了》是为本单元量身打造的习作教学板块,通过半命题的方式,通过写事将人物生气、伤心、高兴、陶醉等不同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着重需要“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的表达要素,这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要求;同时将人物内心写具体,将人物形象写鲜活,则是审美创造的表达效果。在习作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本单元的三篇现代文着手回顾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使用方法以及表达效果,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多种、侧重一两种的人物描写来表现内心情感。提示:“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脸上流露出什么样的神态和表情?学生在先读后写、读写结合的习作学习中,会有意识地迁移和运用本单元的表达要素来开展习作,提高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力。三、在单元知识整合中深化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支架式、结构化的教学,需要通过单元的学习,总结单元核心语文知识点,通过综合和分析所教学的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加深学生的认知理解,从而建构语文知识体系。(一)呼应主题,立德树人,提升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单元知识的整合不仅仅要做好核心知识与语文要素的归纳总结、巩固升华,还要回归人文主题,借助文本主题呼应,来实现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对单元每篇课文各自的中心思想的总结基础之上,教师要在完成单元教学之后就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思想进行总结深化,让学生受到进一步的思想文化教育熏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之后,教师站在全单元的角度进行问题的立意,借助高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回顾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之间在思想主题上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或一致性?如果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哪个最为适当?”有了前面几个课时对各篇课文的主题思想的归纳总结,学生能对这一高深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古诗三首》中,《从军行》是表现边关将士誓死报国的思想主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现的是家国沦丧的悲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的是收复失地的欣喜——它们都是寄寓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则是现代革命文化题材课文,通过对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干部忠于党和国家的典型光辉事迹的描述,弘扬优秀的革命历史文化。由此,提炼出“家国情怀”这一单元人文主题思想。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延展,给学生讲一讲古今中国的爱国仁人志士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整合单元,思考交流,深化要素建构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是零散的、表象化的,还没有达到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语文要素的整体、深层构建的目标。在单元学习之后,需要进行单元知识点的总结和深化。教师可以立足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总结的思维交流活动,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归纳,促进单元零散知识的结构化,实现对语文要素的深度理解与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教学中,教师设置思考交流议题——“通过本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这三篇课文的学习,大家认为这三篇课文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毛主席、刘伯承、方志敏的人物内心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对描写人物内心和凸显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课文进行思考与交流。”通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失去儿子的悲伤以及选择的矛盾的内心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军神》中刘伯承简练的语言、坚毅的神态的描写,以及对沃克医生的侧面烘托,表现刘伯承勇敢、刚毅的军人品质;通过《清贫》中方志敏沉着机智的语言、镇定自若的神态,表现方志敏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清贫品质与革命斗志。在思考与交流中,师生回归文本,串联文本,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对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与表达人物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