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北京市2023年高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1.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 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合金

C.合金在任何情况都比单一金属性能优良 D.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纯铜打造而成的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甲烷的电子式: B.丙烯的键线式:

C.乙醇的结构式: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3.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将滴管下端紧靠试管内壁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右盘放药品,左盘放砝码

C.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将试纸浸入溶液中

D.萃取操作中倒转分液漏斗用力振荡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4.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下列做法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选用纯度更大的金属锌 B.改用浓硫酸

C.改用粗锌(含铜、银) D.降低温度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可延长鲜花盛开的时间,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脱落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5H20O4

B.存在酯类同分异构体

C.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酯化、加聚、氧化反应

D.1mol脱落酸能与2mol NaHCO3发生反应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Mg>O,离子半径:Mg2+>O2−

B.S和Se属于第ⅥA族元素,H2SO4的酸性强于H2SeO4

C.结合质子能力:S2−<Cl−

D.Na、Mg、Al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7.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食醋清洗水垢: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产生有毒气体:ClO−+Cl−+2H+=Cl2↑+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D.用硫化钠除去废水中的汞离子:Hg2++S2−=HgS↓8.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

B.棕黄色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变红褐色

C.紫色酸性KMnO4溶液通入乙烯气体后褪色

D.浅黄色Na2O2固体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9.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在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后的记录:① Zn为正极,Cu为负极② H+向负极移动③电子流动方向:从Zn经外电路流向Cu④ Cu极上有H2产生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mol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① ② ③ B.③ ④ ⑤ C.④ ⑤ ⑥ D.② ③ ④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某盐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一定含有Fe2+B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C少量Zn粉加入1.0mol/L Fe2(SO4)3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金属Zn比Fe活泼D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

层呈紫红色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I−A.A B.B C.C D.D11.我国近年来已成功研发出多种可降解塑料,其中一种以淀粉为主,聚乙烯为辅制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可使溴水褪色 B.淀粉可降解

C.淀粉属于合成高分子 D.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12.无机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类型与无机反应截然不同,当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CH3OH+HCl→ CH3Cl+H2O

C.2Na+2H2O=2NaOH+H2↑

D.13.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盐酸,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

B.向水中加入少量NaHSO4固体,c(H+)增大,Kw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纯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14.小组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

B.③中溶液又变红的原因: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C.c(OH−):③=①

D.③中存在:2c(Mg2+)>c(Cl−)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5.工业上用含三价钒(V2O3)为主的某石煤为原料(含有Al2O3、SiO2、Fe2O3等杂质),低温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制备V2O5,其流程如图:

资料:

ⅰ.VOSO4高温易分解

ⅱ.含磷有机试剂对溶液中离子萃取能力为Fe(Ⅲ)>V(Ⅳ)>V(Ⅴ)>Fe(Ⅱ)

ⅲ.含磷有机试剂萃取过程中溶液的H+浓度越高,萃取率越低,萃取钒效果越差.

ⅳ.10VO2++8H2O⇌H2V10O284−+14H+

ⅴ.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表沉淀物Fe(OH)3Fe(OH)2Al(OH)3完全沉淀3.29.04.7(1)焙烧过程中向石煤中加硫酸焙烧,将V2O3转化为VO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预处理过程中先加入Na2SO3溶液进行还原预处理,加入Na2SO3溶液的第一个作用是将V(Ⅴ)还原为V(Ⅳ)减少钒的损失,再用氨水混合并调节溶液pH。

①请结合相关离子方程式,说明加入Na2SO3的第二个作用______。

②解释加氨水调节pH≈5的原因是______。

(3)上述Ⅰ的具体操作为______。

(4)沉钒过程中先加入NaClO3进行氧化,再加氨水调节pH,铵盐会将H2V10O284−中的钒元素以多钒酸铵[(NH4)2V6O16]的形式沉淀.溶液pH值与沉钒率的关系如图,请结合反应原理解释沉钒的pH=2.5的原因是______。

(5)测定产品中V2O5的纯度:称取ag产品,先用硫酸溶解,得到(VO2)2SO4溶液。再加入b1mLc1mol⋅L−1(NH4)2Fe2(SO4)2溶液(VO2++2H++Fe2+=VO2++Fe3++H2O)最后用c2mol⋅L−1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NH4)2Fe(SO4)2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b2mL。已知MnO4−被还原为Mn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则产品中V2O5的质量分数是______(V2O5的摩尔质量:182g⋅mol−1)。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6.某小组用实验1探究FeCl3与Cu的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1:

资料:ⅰ.CuSCN、CuCl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均能与硝酸反应,分别生成Cu2+与SO42−、Cu2+与Cl−。

ⅱ.(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其水溶液呈黄色。

(1)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小组同学推测白色沉淀中的Cu(I)(I表示+1价铜元素)可能是由Fe3+氧化Cu得到的,为探究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小组同学实施了实验2:

由实验2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

(3)该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实验1中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实施了实验3: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______溶液变为蓝色,澄清透明,底部只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Ⅱ取Ⅰ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0.1mol/L KSCN溶液立刻出现红色,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Ⅲ振荡Ⅱ中试管,静置白色沉淀变多,红色逐渐褪去①步骤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②根据实验3的现象,小组同学认为Fe3+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I),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③步骤Ⅱ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④解释步骤Ⅲ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7.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09年哈伯在实验室中首次利用氮气与氢气反应合成氨,实现了人工固氮。

(1)反应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的平衡含量如下表。温度/℃压强/MPa氨的平衡含量2001081.5%550108.25%①该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哈伯选用的条件是550℃、10MPa,而非200℃、10MPa,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研究是工业生产的基石.下图中的实验数据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200℃、400℃、600℃)、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①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______。

②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尽管哈伯的合成氨法被评为“20世纪科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但仍存在耗能高、产率低等问题。因此,科学家在持续探索,寻求合成氨的新路径。右图为电解法合成氨的原理示意图,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5)NH3转化为NO是工业制取硝酸的重要一步,已知:100kPa、298K时:4NH3(g)+3O2(g)⇌2N2(g)+6H2O(g)

ΔH=−1268kJ⋅mol−1

2NO(g)⇌N2(g)+O2(g)

ΔH=−180.5kJ⋅mol−1

请写出NH3转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18.金属铬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1)烟酸铬是铬的一种化合物,可促进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提高生物体的免疫力,其合成过程如下:

①H、C、N、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烟酸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

(2)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有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3)铬元素的一种配合物[Cr(H2O)4Cl2]Cl⋅2H2O,配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为______,配位数为______。

(4)Cr2O3晶体的熔点为2435℃,而CrCl3晶体易升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5)铬、钙和氧组成一种特殊的导电材料(复合氧化物),其晶胞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五、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9.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A~F是常见有机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E是最简单的芳香烃。回答下列问题:(1)B的官能团的电子式是_______,C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2)步骤④的方程式为:_______。(3)E的名称为_______。(4)步骤③的方程式为_______。(5)反应④后在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6)反应后混合物可以得到产品及回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实验操作流程如下:在上述实验操作流程中,所涉及的分离操作名称①_______,③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合金,注意合金的特性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A错误;

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锌合金,故B正确;

C.在机械加工时,合金的性能一般较单一金属优良,但并不是任何情况都是,如纯铝导电性比铝合金要强,故C错误;

D.商代的司母戊鼎是铜合金制成的,不是纯铜,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电子式,试题难度较易。

【解答】

A.根据电子式的书写规则可知,甲烷的电子式为,故A正确;

B.丙烯的键线式为,故B错误;

C.乙醇的结构式为,故C错误;

D.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故D错误。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胶头滴管悬空正放,防止试剂污染,故A错误;

B.称量时左物右码,若放反导致称量固体质量偏小,故B错误;

C.测定pH时,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试纸浸入溶液中,故C错误;

D.萃取时关闭玻璃塞和活塞,防止漏液,倒转分液漏斗用力振荡,可充分混合萃取,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难度不大。

【解答】

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增大氢离子的浓度、升高温度、增大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A.选用纯度更大的金属锌,不能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改用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而不产生氢气,故B错误;

C.改用粗锌(含铜、银),形成原电池反应,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

D.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性质与转化,题目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

A.该有机物分子含有15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其分子式为C15H20O4,故A正确;

B.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5H20O4,不饱和度为6,而酯基的不饱和度为1,存在酯类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含有羧基、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氧化反应,故C正确;

D.分子中含有的1个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1mol脱落酸能与1molNaHCO3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Mg2+、O2−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电荷数:Mg>O,则离子半径:Mg2+<O2−,故A错误;

B.S和Se属于第ⅥA族元素,非金属性:S>S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2SeO4,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Cl,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结合质子能力越弱,则结合质子能力:S2−>Cl−,故C错误;

D.Na、Mg、Al位于第三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弱,则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用食醋清洗水垢,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2CH3COO−+H2O+CO2↑+Ca2+,故A错误;

B.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产生有毒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故B正确;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C正确;

D.用硫化钠除去废水中的汞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g2++S2−=HgS↓,故D正确;

故选A。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现象与反应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说明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据此分析解答;

A.湿润的红色布条遇氯气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漂白了湿润的有色布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不选;

B.棕黄色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变红褐色,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该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B选;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乙烯,紫色酸性KMnO4溶液通入乙烯气体后褪色,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浅黄色Na2O2固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过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9.【答案】B

【解析】①Zn可与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Cu不行,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①描述错误;②H+向正极移动,②描述错误;③电子流动方向为由负极流向正极:从Zn经外电路流向Cu,③描述正确;④Cu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有H2产生,④描述正确;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1mol氢离子得电子产生0.5mol H2,⑤描述正确;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⑥描述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10.【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先加入氯水,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排除铁离子的影响,应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后加氯水检验,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溶液红色褪去,与漂白性无关,故B错误;

C.少量Zn粉加入1.0mol/LFe2(SO4)3溶液中,生成硫酸锌和硫酸亚铁,无金属单质生成,不能证明金属Zn比Fe活泼,故C错误;

D.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氯水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则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I−,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不可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B.淀粉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是可降解材料,故B正确;C.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过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故C错误;D.—CH2—CH2—是聚乙烯的链节,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n,故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有机取代反应,难度不大,根据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为取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A.,CH2Cl2中的一个氯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选;B.,甲醇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B不选;C.2Na+2H2O=2NaOH+H2↑为置换反应,不是有机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C选;D.,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不选。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积常数、水的电离,明确增大c(H+)或c(OH−)抑制水电离、弱离子促进水电离即可解答,注意离子积常数与溶液酸碱性无关,只与温度有关,为易错点。

【解答】

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加入与H+或OH−反应的物质,改变c(OH−)或c(H+),使平衡发生移动,Kw只与温度有关。

A.向水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c(OH−)减小,故A正确;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NaHSO4=Na++H++SO42−,则c(H+)增大,由于温度不变,则Kw不变,故B错误;

C.向水中加入少量金属Na,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c(H+)降低,故C错误;

D.将水加热,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镁为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则沉淀溶解平衡为Mg(OH)2(s)⇌Mg2+(aq)+2OH−(aq),故A正确;

B.③中溶液又变红,可知溶液显碱性,结合选项A可知,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B正确;

C.①中含氢氧化镁,③中含氢氧化镁、氯化镁,则c(OH−):③<①,故C错误;

D.③中溶液显碱性,则c(H+)<c(OH−),由电荷守恒式2c(Mg2+)+c(H+)=c(OH−)+c(Cl−),可知2c(Mg2+)>c(Cl−),故D正确;

故选C。

15.【答案】(1)2V2O3+O2+4H2SO4=4VOSO4+4H2O

(2)①Fe3+还原为Fe2+

②使Al3+完全沉淀,除去Al(OH)3,提高VO2+在有机试剂中的萃取率

(3)过滤

(4)pH<2.5,氢离子浓度过高,该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形成多钒酸铵沉淀

(5)91(c1b1−5c2b2)1000a×100%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流程及信息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石煤在220℃条件下空气中硫酸化焙烧,V2O3转化为VOSO4,Al2O3、Fe2O3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SiO2不反应,得到的焙砂经水浸、过滤后得到含有VO2+、VO2+以及Fe3+、Al3+杂质的滤液,先加入Na2SO3溶液进行还原预处理,将Fe3+和V(V)还原,然后再用氨水混合并调节溶液pH,除去Al3+,过滤后加入含磷有机试剂萃取V(IV),静置分液得到含有V(IV)的有机物,加入H2SO4降低pH,使V(IV)从有机溶液中析出,之后进行沉钒得到(NH4)2V6O16,煅烧得到V2O5;

(1)V2O3转化为VOSO4的过程中V元素被氧化,氧化剂应是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电子守恒、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2V2O3+O2+4H2SO4=4VOSO4+4H2O;

(2)①含磷有机试剂对溶液中的Fe3+也有很强的萃取能力,所以加入Na2SO3的第二个作用是将Fe3+还原为Fe2+,离子方程式为2Fe3++SO32−+H2O=2Fe2++2H++SO42−;

②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加氨水调节pH≈5可以使Al3+完全沉淀,除去Al(OH)3,提高VO2+在有机试剂中的萃取率;

(3)水浸后会有一些难溶于水的杂质,所以操作I为过滤;

(4)溶液中存在反应10VO2++8H2O⇌H2V10O284−+14H+,pH<2.5,氢离子浓度过高,该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形成多钒酸铵沉淀;

(5)根据电子守恒,存在数量关系n(Fe2+)=5n(MnO4−),所以剩余的n[(NH4)2Fe(SO4)2]=5b2c2×10−3mol,则VO2+消耗的n[(NH4)2Fe(SO4)2]=(b1c1−5b2c2)×10−3mol,n(V2O5)=12n(VO2+)=12×(b1c1−5b2c2)×10−3mol,所以V2O5的质量分数是。

16.【答案】(1)Fe3++3SCN−⇌Fe(SCN)3

(2) CuSCN、CuCl

(3)①向2mL 0.1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0.15 g铜粉,振荡、静置

②若有Cu(I)生成,步骤I中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但步骤I中无白色沉淀产生

③Cu2+与SCN−反应生成(SCN)2,Fe2+被(SCN)2氧化为Fe3+

④Cu2+与SCN−发生反应:2Cu2++4SCN−=2CuSCN↓+(SCN)2,CuSCN与Cl−发生沉淀转化反应:CuSCN+Cl−=CuCl+SCN−,SCN−继续与Cu2+反应,导致白色沉淀变多;随着反应的进行SCN−逐渐被消耗,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导致红色逐渐褪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的探究实验,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给信息的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2)a.加入Cu,溶液红色褪去,产生白色固体,结合已知信息,CuSCN、CuCl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说明溶液中根据已知信息,CuSCN、CuCl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均能与硝酸反应,硝酸具有氧化性,将亚铜离子和SCN−氧化,分别生成Cu2+与SO42−、Cu2+与Cl−,根据图中反应,向加入硝酸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向加入硝酸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3)①结合实验1及步骤I中的实验现象,要进一步探究实验1中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需要铜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步骤I的实验操作是向2 mL 0.1 mol/LFeCl3溶液中加入0.15 g铜粉,振荡、静置;

②Fe3+与Cu反应若有Cu(I)生成,步骤I中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但步骤I中现象为溶液变为蓝色,澄清透明,底部只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认为Fe3+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I);

③步骤II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Cu2+与SCN−反应生成(SCN)2和亚铜离子,亚铜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CuCl白色沉淀,(SCN)2与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Fe2+被(SCN)2氧化为Fe3+,Fe3+遇SCN−产生红色溶液;

④Cu2+与SCN−发生反应:2Cu2++4SCN−=2CuSCN↓+(SCN)2,CuSCN与Cl−发生沉淀转化反应:CuSCN+Cl−=CuCl+SCN−,SCN−继续与Cu2+反应,导致白色沉淀变多;随着反应的进行SCN−逐渐被消耗,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导致红色逐渐褪去。

17.【答案】

(2)①放热

②提高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3)①200℃

②Q=M>N

(4)N2+6e−+6H+=2NH3

(5)4NH3(g)+5O2(g)⇌4NO(g)+6H2O(g)

ΔH=−907kJ⋅mol−1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平衡常数、盖斯定律的应用、电化学的工作原理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把握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1)反应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工业生产中,要考虑反应的效率,应增大反应速率,则升高温度,不仅仅考虑转化率,还要考虑提高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3)①N2(g)+3H2(g)⇌2NH3(g)

ΔH=−92.4kJ/mol是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放热反应,降温可促使平衡右移、温度越低氨气的百分含量越高,所以,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200℃;

②K只受温度影响,该反应温度升高时K值减小,b是400℃,c是600℃,上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K(M)=K(Q)>K(N);

(4)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氮气被还原生产氨气,电极方程式为N2+6e−+6H+=2NH3;

(5)①4NH3(g)+3O2(g)⇌2N2(g)+6H2O(g)

ΔH=−,②2NO(g)⇌N2(g)+O2(g)

ΔH=−180.5kJ⋅mol−1,反应①−②×2得到4NH3(g)+5O2(g)⇌4NO(g)+6H2O(g),反应的焓变=(−1268kJ⋅mol−1)−2(−180.5kJ⋅mol−1)=−907kJ⋅mol−1,NH3转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g)⇌4NO(g)+6H2O(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