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8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8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8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8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8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八月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8月12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现代文阅卷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七万年前,我们的先祖只是无足轻重的动物。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并不比水母更大。今天,我们

却称霸这个星球。人类是如何把自己从在非洲的一角自生自灭、毫不起眼的人猿,变成地球主宰者的呢?

通常,我们会在个体水平上寻找我们与其它所有动物的差异。我们想要相信,自己有与众不同之处一

一我的身体、我的大脑,让我比狗、猪,或是黑猩猩更高等。但事实却是令人难堪的:在个体层面上,我

们和黑猩猩很相似。并且如果把我们中的任何一员和一头黑猩猩放在孤岛上,黑猩猩绝对会比我们生活得

更好。真正使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质,不是在个体层面上,而是在群体层面上。人类能称霸

这个星球是因为他们是唯一可以灵活大规模合作的动物。有些社会性昆虫,如蜜蜂、蚂蚁等,它们也可以

大规模地合作,但没有像我们这么灵活。它们的合作方式十分死板。蜂巢总是用同一种方式运转,即使出

现了新的机遇或危险,蜜蜂也无法很快改造他们的社会系统。其他群居的哺乳类动物,如大象、黑猩猩

等,它们可以更灵活地合作,但只能是小规模的,因为黑猩猩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之间的熟悉。唯一能将这

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能灵活地大规模合作的动物,是我们----智人。一对一,甚至十对十,黑猩猩也许

都比我们强。但是,如果你让1000个人类对抗1000个黑猩猩,人类将轻易获胜。原因很简单,一千只黑

猩猩根本无法合作。如果你尝试把十万头黑猩猩放进天安门广场,那儿绝对会陷入极度的混乱。可经常会

有几万人聚集在那里,非但没有产生混乱,反而形成了极其复杂和有效的合作网络。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巨

大成就,无论是建造金字塔还是飞向月球,都不仅仅是基于个体能力,而是基于大规模灵活合作的能力。

尽管不认识彼此,我们却可以通过共同合作来实现全球的思想交流,这是黑猩猩所做不到的。但合作并不

总是好的。历史上人们做过的那些可怕的事情,也是基于大规模合作。

可为什么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只有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合作呢?答案是我们的想象力。我们之

所以可以和无数陌生人一起合作,因为在这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只有我们能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故事。只

要大家都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每个人便会遵守同样的准则,拥有同样的价值观。其他所有动物都只使用

他们的交流系统来描述事实。黑猩猩可能说:“看!有一颗香蕉树!咱们去摘香蕉吧!”而人类不仅使用

他们的语言来描述现实,而且还使用他们的语言来创造新的现实,虚构的现实。人类可以说:“看,上帝

在云霄之上!如果你不听从命令,死后上帝就会惩罚你下地狱。”如果人们都相信这个被创造的故事,那

么大家将遵守同样的准则,拥有同样的价值观,人们便可以合作。这件事只有人类能做到。你永远无法说

服一只黑猩猩交出香蕉,就算你承诺它:“死后,你可以到黑猩猩天堂。到时候你的善行,会为你赢得无

数的香蕉。现在,快把香蕉给我。”没有一只黑猩猩会相信这种故事。只有人类会相信这种故事。这就是

为什么我们称霸世界,而黑猩猩则被关在动物园和实验室里。

现在或许你可以理解,人类通过相信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数百万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建造大教堂,

又或者在圣战中浴血奋战,因为他们都相信相同的关于上帝的故事。不仅仅是在宗教领域,正是这相同的

机制,支持着人类所有其他形式的大规模合作。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法律,都以人权为基础。但人权是什

么?人权,就像神和天堂,都是我们发明的故事。现代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和民族。但什么是国家

和民族?它们不是客观现实。一座山是客观现实,你可以看到它,触摸它。但一个国家,只是我们创造并

极其依赖的一个故事。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当今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是大大小小的公司和企业。这

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是由我们称之为律师的强大巫师创造和维护的故事。企业整天都在做什么呢?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在努力赚钱。而钱是什么呢?同样,钱也不是客观现实,它没有客观价值。你不能

吃它,不能喝它,也不能穿它。但后来这些讲故事的大师来了,大银行家、财政部长、首相,他们告诉我

们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故事:“看到这张绿色的纸了吗?它实际上值10根香蕉。”如果我相信它,你相

信它,每个人都相信它,它便真的有效。我可以拿着这张毫无价值的纸,去超市,把它给一个素未谋面的

陌生人,换来我可以吃的真正的香蕉。这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你永远不能和黑猩猩做这件事。黑猩猩当

然也会交易,你给我一个椰子,我就给你一根香蕉。这行得通。但是,你给我一张没有价值的纸,就期望

我给你一根香蕉?没门!你觉得我是什么,人类吗?

尤瓦尔•赫拉利《为什么人类会崛起》(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个体层面上,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差异;在群体层面上,能够进行灵活的大规模合作,是区分人

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质。

B.如果你尝试把十万头黑猩猩放进天安门广场,那儿绝对会陷入极度的混乱,可见黑猩猩之间根本无法

合作。

C.人类实现大规模灵活合作的原因在于人类拥有想象的能力,我们借以编织出种种共同相信的虚构故

事。

D.大银行家、财政部长、首相告诉我们的关于纸币的故事非常有说服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毫无意义的

纸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谟拉比法典》推崇的由神所指示的普遍且永久的正义原则是一种客观现实。

B.莫高窟由众多供养人自发出资、接续修建,他们有着对相同的虚构故事的信仰。

C.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建立的基石,自由、民主、平等等契约精神是一种虚构故事。

D.共同相信的神话故事,是古代各民族得以将不同的群体联结到一起的重要纽带。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内容的一项是()

A.纳粹德国集中营针对犹太人的大规模灭绝性屠杀行动,涉及到集中营督察办公室、党卫队经济总部、

党卫队种族移民办公室、帝国保安总局等各大机构。

B.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中,主教练郎平为解决右翼接应二传攻击力不足的问题,现场灵活调度。最

终,中国队依靠郎平优秀的领导能力逆转获胜。

C.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由1.2

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的50个方队有序接受了检阅。

D.国家航天局向国内131个研究团队发放了85.48克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月壤样品,这些团队从不同领

域对月壤进行了研究,共同推动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4.尤瓦尔•赫拉利认为,“钱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并讲述的最成功的故事”。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对这

个观点的理解。

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

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

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

人。”这一观点与文本中的观点有何异同?

【答案】1.C2.A

3.B4.①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巨大成就都是基于大规模灵活合作,而人类通过相信

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因此能让人类实现最大规模灵活合作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②钱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唯一一个让每个人都相信的故事,它使人类实现了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跨越时

间的全球性的超大规模的灵活合作。

5.同:尤瓦尔•赫拉利和习近平总书记都认为故事在实现陌生人合作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异:①尤瓦尔•赫拉利主要强调虚构故事的重要性,他认为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能让人们遵守同样的准则

,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合作。②习近平总书记主要强调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通过真情实感来打

动人和感染人,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从而更好地实现国际传播与合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并没有差异”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在个体层面上,我们和黑猩猩很相似”可知,不是没有差异,而

是没有太大差异。

B.“黑猩猩之间根本无法合作”错误,由原文第二段“黑猩猩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之间的熟悉。唯一能将这

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能灵活地大规模合作的动物,是我们一一智人”可知,黑猩猩之间不是根本无法合

作,而是无法进行灵活的大规模合作。

D.“我们可以通过毫无意义的纸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如果我相信它,你相信

它,每个人都相信它,它便真的有效”可知,纸币因为获得了所有人的相信才可以进行交易,而“毫无意

义的纸”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不能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能力。

A.“是一种客观现实”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人类通过相信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可知,这个原则并

非客观现实,而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的虚构故事之中。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材料第二段主要强调大规模灵活合作对人类的特殊意义。

A.“由众多供养人……”,属于大规模灵活合作。

B.表述侧重于强调郎平个人的领导能力,而非大规模灵活合作。

C.“由1.2万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的50个方队有序接受了检阅”,属于大规模灵活合作。

D.“国内131个研究团队……从不同领域对月壤进行了研究”,属于大规模灵活合作。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抓住作者观点中的关键词“钱”“故事”,在原文最后一段找到相关信息“企业整天都在做什么呢?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在努力赚钱。而钱是什么呢?同样,钱也不是客观现实,它没有客观价值……但后

来这些讲故事的大师来了,大银行家、财政部长、首相,他们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故事……每个

人都相信它,它便真的有效”,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钱”最初没有价值,是人类创作出的“每个

人都相信”“非常有说服力的故事”,它使企业“整天”运转,“努力赚钱”,这是人类超越民族、超越

地域、跨越时间的全球性的超大规模的灵活合作。

这是经济领域的故事一一“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当今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是大大小小的公司和企

业。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是由我们称之为律师的强大巫师创造和维护的故事”,故事产生的原因

是“人类通过相信相同的虚构故事来合作”。它的成功是因为原文第二段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巨大

成就,无论是建造金字塔还是飞向月球,都不仅仅是基于个体能力,而是基于大规模灵活合作的能力。尽

管不认识彼此,我们却可以通过共同合作来实现全球的思想交流”。能让人类实现最大规模灵活合作的故

事就是最好的故事。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相同点: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道理才能影响人”,通过讲故事能够

让陌生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实现合作;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我们之所以可以和无数陌生人一起

合作,因为在这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只有我们能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故事”。

不同点: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在这星球上的所有动物中,只有我们能创造并相信虚构的故事。只要大

家都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每个人便会遵守同样的准则,拥有同样的价值观”,而“只有人类会相信这种

故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霸世界,而黑猩猩则被关在动物园和实验室里”,所以才能实现合作,走向成

功。习近平总书记主要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

、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讲述真实

的中国故事,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人和感染人,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从而更好地实现国际传播与合

作。

(二)现代文阅卷(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真是的,我想我

该喜悦,却没怎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

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

三十多本小人书了。

“妈,剩的钱给你。

“多少?”

“五毛二。”

“你留着吧。”

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

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在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

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

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想死。我那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

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利

那种桀鳌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话说了许

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

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

着我。

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利”也出来了一次:“还坐这儿?”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

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

近四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

To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

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终于“葛列高利”又走出来

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列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嘟嚏道:“哟嘴,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站住!”“葛列高利”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

一下,接着抹他的那一撇小胡子。

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

条手臂搂着我。

“葛列高利”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

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葛列高利”转身就走——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

“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带我去讨还小人书》

文本二:

小说在处理情感上,不宜饱满和激烈。并不是作者越大力气煽情,读者就越可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适度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适度的情感会使小说充满人性的温情,而过度的情感则会令读者反感。即使悲惨的故事并不是非得带

着悲惨去写,适当地节制情感,更能打动人。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小说欣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不说话,不瞧他”,旨在通过描写流露出母亲内心对警察“葛列高利”的极度蔑视,也为后文警

察态度的转变做了铺垫。

B.“昂然走下台阶”,写出了母亲成功地帮我要回小人书后昂首挺胸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强烈的自尊心,

暗含对母亲的礼赞。

C.“一条手臂搂着我”在文中多次出现,既在情感上强化了母亲为儿子讨书的愤怒冤屈,又在情节结构上

前后呼应。

D.文中多处出现了警察“葛列高利”的衣着、动作、神态描写,全都表现了警察傲慢、冷酷的形象,也

凸显作者对他的讽刺与嘲弄。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警察开始对我们粗鲁、不耐烦,后来主动让司机把我们送回家,前后的对比反差,增强了作品的

张力。

B.作者通过对母亲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现了母亲自尊心强、支持和疼爱儿子的性格特征与心理

情感。

C.本文详略得当,先略写母亲代我向警察认错,再详写母亲坚持讨要小人书的细节,塑造了既通情达

理、又能为儿子据理力争的母亲形象。

D.本文选材贴近生活,以“租书、收书、要书”为情节脉络,情节推进自然,没有刻意制造波澜,叙述

风格舒缓而真挚。

8.画线处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本二提到“适当地节制情感,更能打动人”。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6.B7.D

8.①点明时间,说明母子在派出所坐的时间之久;景物可怖、压抑,渲染了孤立无助的氛围。

②表现了人物心理,写出了孩子在当时对派出所极度的恐惧感,进而更能凸显母亲的执着与无畏。

③凸显母子相依相偎的身影,表现了母亲执着抗争、支持儿子的形象,进而更好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

之情。

9.①作者善于节制人物的语言表达,多处写到了母亲简洁干脆甚至沉默的应答方式,达到无声胜有声之效,

表现了一位自尊的母亲为了儿子所承受的一切。

②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渲染矛盾冲突的激烈氛围,而是通过看似平静的细节增加感染力。

③作者并未过多地直接抒情、表现题旨,而是在故事讲述、人物描写中寄寓自己的态度,使得情感深层动

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A.“对警察‘葛列高利'的蔑视,为后文警察态度的转变做了铺垫”错误。“母亲不说话,不瞧他”侧重

于表现母亲内心的坚定与执着,也没有为后文做铺垫。

C.“在情感上强化了表现母亲为儿子讨书的愤怒冤屈”错误。“一条手臂搂着我”多次出现侧重于表现母

亲对我的爱。

D.“全都表现了警察傲慢、冷酷的形象,也凸显作者对他的讽刺与弄”错误。最后两处“用于指将大檐帽

往上捅了一下”“抹他的那一撇小胡子”没有对警察葛列高利的讽刺与嘲弄。

故选B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没有刻意制造波澜,叙述风格舒缓而真挚”错误。本文情节有波澜,但并非刻意,例如警察前后态度

的对比,使情节有波浪,叙述风格也非舒缓,而是急促紧凑的。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场景作用的分析能力。

①”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

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小

时”,这句话中“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直接点明了时间,说明母子在派出所已经坐了近

四个小时,时间之长突出了事情的艰难以及母亲为儿子讨还小人书的决心。

②“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这样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可怖、压抑的氛围,

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孩子当时内心对派出所的极度恐惧。而在这样令人害怕的环境中,母亲依然坚定地坐

在那里,更凸显出母亲为了儿子的执着与无畏。

③文中对母子相依相偎身影的描写,“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

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突出了母亲的坚定和对儿子的支持,进一步塑造了母亲执着抗争的形象,也

为后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之情做了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特色的分析探讨能力。

①文中多次描写母亲简洁干脆甚至沉默的应答方式。如“母亲不说话,不瞧他”“母亲不看他,不回答,

望着远处的什么",母亲没有过多的言语,以沉默应对警察的恶劣态度。这种沉默并非母亲的软弱,反而

更能体现母亲内心的坚定和自尊,也让读者能感受到她为了儿子在默默承受着一切。

②作者没有大肆渲染要书过程中的激烈争吵和冲突,而是通过“母子静坐”这样看似平静的细节来展现。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和儿子虽然没有激烈的行动,但内心都充满了不满、自尊、执著和愧疚等复杂的情

感。这种平静之下的暗潮涌动,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

③作者没有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和歌颂,而是通过讲述整个要书的故事以及对母亲和警察等人物的描写

来传递情感和表达主题。例如故事的结尾,年轻警察让司机把母亲和“我”送回家,这一情节与之前警察

的恶劣态度形成强烈对比,既展现了人性温暖的一面,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母亲执着抗争所带来的结

果,从而更能凸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

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日:“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进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日:“秦年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

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

满道路;发停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将行以来。

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较

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

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弊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弊邑将以楚殉

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日:“不可,夫以实告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

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

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

悔之矣。”

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洋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二:

韩君弗听。公仲怒而归,十日不朝。宜阳益急,韩君仝便煮趣至于楚卷盖相望而至无至煮宜怛果拔为

诸侯笑。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君令使者A趣B卒C于楚D冠盖相望E而卒F无至者G宜阳果拔H为诸侯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欲伐我久矣”与《师说》“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之”用法不同。

B.信,可靠的,与《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信”意思相同。

C.雁,像大雁一样,名词作状语,与《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的“翼”用法相同。

D.兴,发动,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兴”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韩两国交战,韩国告急,公仲为韩王分析形势后出谋划策,提出向秦割地求和并联合伐楚的主张,

以化解韩国危机。

B.陈轸则从利楚的角度,指出秦想要伐楚已久,现在又得韩国相助,楚已危极,他建议采取手段,来瓦

解秦韩联盟。

C.楚王在国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前往援救韩国,还派遣使者告知韩王,希望韩国放心大胆抵抗秦国,

楚将与韩共存亡。

D.公仲识破陈轸之策,反对韩王与楚交好而绝和于秦,认为秦国之患是实,楚国之援是虚,且楚韩事先

并无讨秦之约。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

(2)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

14.对于“韩氏大败”的原因,《战国策》与《韩非子》的分析有所不同,请分别阐释。

【答案】10.DGH

11.A12.C

13.(1)这样,秦、韩两国不团结,即使军队来攻打,楚国也不会有大祸患

(2)况且大王已经派人通报了秦国,如果现在不出兵,这是欺骗泰国。

14.《战国策》认为韩氏大败的原因有:①韩王缺乏主见和智谋,误判形势;②韩王纳言不当,错误地听

信了陈轸,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

《韩非子》则认为是韩国对内不衡量自己的力量,且内部不和,外靠诸侯。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君派使者到楚催兵求援,使者去了一批又一批,但楚军却没有一个到来的。宜阳果然被攻克,被

诸侯耻笑。

“君令使者趣卒于楚”状语后置句,“于楚”为后置状语,D处应断开;

“冠盖相望”是成语,形容官吏往来不断;“而卒无至者”是结果,G处应断开;

“宜阳”为地点,“宜阳果拔”为主谓句,句意完整,H处应断开。

故选DGH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

A.错误,二者相同,均为主谓之间助词。句意:秦国想攻打我国,蓄谋已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B.正确,句意:派出亲信的使臣。/忠诚的臣下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C.正确,像大雁一样;/像翅膀一样。句意:绝不会像大雁那样排列成行而来。/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

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刘邦)。

D.正确,发动;/兴起。句意:发兵与韩国在岸门交战。/积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挑选军队前往援救韩国”错误,“选师言救韩"意思是挑选军队公开宣称准备救韩。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是”,这样;“虽”,即使;“病”,遭受损害,有祸患;“楚国不大病矣”,判断句。

(2)“以”,通“已”,已经;“弗行”,不出兵;“是欺秦也”,判断句;“是”,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战国策》更多地关注韩王个人决策的失误,在面对秦国的压力时,韩王没有独立判断,而是完全依赖于

他人的建议。例如,在听到公仲朋的建议后,他立刻同意并准备执行,而在听到陈轸的建议后,他又改变

主意,停止了公仲朋的行动。这表明韩王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缺乏坚定立场和深思熟虑。韩王错误地听取了

陈轸的建议,而忽视了公仲朋更为现实的策略。公仲朋提出的是一个实际可行的计划,即通过与秦国和

解,并参与对楚作战,以换取秦国的支持。然而,韩王却选择了陈轸提出的看似有利但实际上是误导性的

策略,最终导致了与秦国关系破裂,并在战争中失败。

《韩非子》侧重于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批评了韩国在决策过程中缺乏自我认识和对外依赖的问题。韩

国在决定行动之前没有正确评估自身的力量。韩王显然高估了自己抵抗秦国的能力,同时低估了秦国的军

事威胁。这种误判直接导致了韩王采取了过于冒险的行动。止匕外,韩国内部出现了分歧,如公仲朋与韩王

之间的意见不合,显示出国君与其臣子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或者信任危机。韩国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如楚

国)的帮助,而不是依靠本国的实力解决问题。这种依赖性使得韩国在关键时刻无法获得预期的支持,从

而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韩两军在韩国的浊泽交战,韩国处境危急。韩国的相国公仲朋对韩王说:盟国不可依靠。现在秦

国一心想攻打楚国,大王不如通过秦相张仪而与秦国讲和,送给秦国一个大城邑,与秦国一起攻打楚国。

这是以一失换来二利的计策!韩王说:好。于是告诫公仲朋将要西向与秦国讲和。

楚王听说此事后非常害怕,召请陈轸来,并告诉他这件事。陈轸说:秦国想攻打我国,蓄谋已久了,

现在又得到韩国一个大城邑,这就提供了武装力量,秦、韩合兵向南,这是秦国在宗庙烧香祷告时都孜孜

以求的。如今实现伐楚的愿望,楚国必然遭受攻打。大王要听从我的意见,为此在全国实行戒严,挑选车

队公开宣称准备救韩,让战车布满道路;再派出亲信的使臣,多配备辆,多携带钱财,让韩国相信楚国真

的要救援自己。韩国即使不听从我们的,也会因此感激大王,绝不会联兵而来(雁行:像大雁那样排列成

行。比喻军队列队进行)这样,秦、韩就不团结,即使军队来攻打,楚国也不会有大祸患。我国也不会有

太大的祸患。如果韩因听信了我们,拒绝与秦国讲和,秦王必定大怒,从而深怨韩国。韩国得到楚国的援

救,一定会较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付秦国一定不恭敬。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秦韩两国的军队疲惫不堪,

从而解除楚国的忧患。楚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在全国调集军队,公开宣称准备救韩,派出亲信的使

臣,多配备车辆,多携带钱财。使臣对韩王说:敝国虽小,已经全国动员,希望贵国放心大胆地抵抗秦

国,敝国将与贵国共存亡。

韩王听了十分高兴,于是让公仲朋不出使秦国。公仲朋说:不可以这样。把实际情况告诉我们的是秦

国,以虚假的名义来援救我们的是楚国。依靠楚国救援的谎言,而轻率地与强大的秦国绝交,一定会被天

下人耻笑了。再说,楚、韩不是兄弟之国,又没有事先约好要讨伐秦国。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这才发兵

声言援救韩国,这一定是陈轸的阴谋。并且大王已经派人通报了秦国,如果现在不出兵,这是欺骗秦国。

忽视强秦的灾祸,却听信楚国的谋臣,大王一定要后悔的了。

韩王不听,于是拒绝与秦国讲和。秦王果然大怒,发兵与韩国在岸门交战,楚国的救兵没有到,韩国

大败。

材料二:

韩君不听。公仲生气回家了,十天不上朝。宜阳更加危急,韩君派使者到楚催兵求援,使者去了一批

又一批,但楚军却没有一个到来的。宜阳果然被攻克,成为诸侯间的笑料。所以说,内不量力,外靠诸

侯,这是削弱国家的祸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临邑舍弟书至①(节选)

杜甫

二仪②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诉,遥连沧海高。

职司③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④。

却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⑤。

【注】①舍弟,诗人的弟弟杜颖,时为临邑簿曹。该诗原题目为“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

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②二仪,古称天地为二仪。③职司,治水之宫。④泛梗,

漂浮的桃梗(木偶)。利涉,顺利渡河。蟠桃,东海仙山上的仙桃。⑤“却倚”二句,意为“要用蟠桃为

饵,把大鳌钓上来”,传说巨鳌能治河溢之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自己目睹的黄河泛滥以及灾民遍野、怨声载道的惨状描绘得非常生动逼真。

B.该诗先讲述大雨成灾,再讲述弟弟写来书信,最后写自己的期望,家国忧思,溢于言表。

C.该诗前六句既有记叙又有描写,“积”“漏”“诉”等字形象地写出久雨成灾的景象。

D.“忧悄悄”写出了官员内心的忧愁,“版筑不时操”可看出地方官的水灾防治工作。

16.本诗既有现实主义情怀,也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5.A16.①描绘了黄河泛滥,灾民遍野、嗷嗷待哺的惨状,诉说了自己关心民瘦的情怀。②驰

骋着浪漫主义的想象,希望自己把兴波作浪的巨鳌钓上来,也就彻底消除了水患,以此来勉励弟弟、期待民

生疾苦的结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目睹”错误,由“闻道”可知,这首诗写的并不是诗人的直接观感。

故选Ao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首诗写并不是诗人直接的观感,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灾区形势的描绘,对地方工作的熟悉以及对人

民苦难的深切关怀,都不是平日毫无素养的人所能写得出来的。前六句是说久雨河溢,泛滥成灾,地方官

都忙于防治和赈济的工作。其中对水灾作了比较具体的描绘,水势的浩大,淹没范围的广泛,一幅黄河决

口的水灾图,生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丰富的实感。七至十句点出他弟弟从工作岗位上来信汇

报情况,交代了地方官的防治和赈济。真实反映了当时水患的现实,百姓“诉嗷嗷”的苦痛。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却倚天涯钓,犹能巨整”为全诗的诗眼,诗人希望自己能像“泛梗”一样,

飘过东海去取得“蟠桃”用它作为钓饵,把酿成河溢之灾的巨鳌钓上来,也就彻底消除了水患,这是诗人

的愿望,驰骋着浪漫主义的想象。自家兄弟,爱莫能助,说几句安慰的话,总是义不容辞的。尽管它不能

从根本上救助乃弟于急难,但多少还是可以缓解一下弟弟心中的紧张与焦灼。这固然是“用宽其意”的设

想,但也体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常让我们想到《诗

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告诫。

(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两句绘出洞庭湖的澄澈空明,杜甫

《登岳阳楼》中“,”两句则写出洞庭湖的恢弘浩大。

(3)“吟”或“啸”是古人吐露心曲、抒发情怀的常见方式,这两字在古诗词中也颇为常见,如

【答案】①.有善始者实繁②.能克终者盖寡③.吴楚东南拆④.乾坤日夜浮⑤.扣舷

独啸⑥.不知今夕何夕(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繁、寡、圻、乾坤、舷。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古诗词中,毛毛细雨是十分常见的意象,-才士物的一"南蜜!用亘公十支.务支搂金旭瓯史二W也

如张忠和的,“宣爰笃,.聋蓑衣“斜风细雨丕须归”。这些诗句无不勾勒着一幅水汽氤氤下的江南图景,透

露出细雨纷飞的朦胧柔美。然而在当代,这种富有文艺气息的毛毛细雨,我们似乎见得越来越少了。你可

能不由得产生疑惑,毛毛雨不见了,到底是因为我们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少了仰望天空的A.还是

它真的悄悄离我们远去了呢?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确定,(甲)?答案是,的确减少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它越

来越少呢?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抑制朦胧细雨产生的两大元凶。

首先就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增加了大气的持水能力,大气在饱和继而降水前需要吸收更多的水汽,

水汽的增多会促使更多积雨云的形成,降水强度也就增大。简单来说,大气这个“蓄水池”的蓄水能力增

加了,因此排水的频率降低,但是,(乙)。

其次,空气污染也是元凶之一。雾霾、沙尘暴中的悬浮颗粒物会成为雨滴的凝结核。①当它们的含量

增加时,②依托凝结核形成的雨滴数量相应增多,③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含量不变的情况下,④每个雨滴分

到的水汽变少,⑤因此雨滴不容易长大,⑥进而无法快速地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降水并滴落。这样一来,

程丽后K熊无奈也萤着太重的小西遹丕断游走吸收小■汽,.待到南通长得是绘木,卷雨五也变成了一个,“大

块头”,.雨滴下落过程中更容易碰并增长_(大小雨滴之间发生碰.撞后合.并并增长的过程),最终落至U我们

头上的"—也.就成工大感演

诚然,小雨的减少只是一个B的现象.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小雨可以看作一种比较温和的

天气现象,而小雨的减少意味着干旱和暴雨的增多,这才是这一现象背后的隐患。

18.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部分引用了脍炙人口的古诗,请谈谈在科普类语段中作此引用的效果。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21.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通俗生动、活泼有趣,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答案】18.①有力地支撑了前文的观点,使得过去和当代天气状况的对比更加鲜明,引发关注和深思。

②增添了科普文段的诗情画意,使其在通俗易懂的同时亦显雅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A闲情逸致、闲情雅致B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20.甲:朦胧细雨(毛毛雨、小雨)是不是真的越来越少了?

乙:每次的排水量却增加了。

21.③,修改为“在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情况下”。

⑥,修改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并形成降水”。

22.①用词通俗,“游走”“大块头”等词语通俗平易,亲切形象。

②修辞生动:将积雨云和雨滴拟作人来写,形象生动又活泼俏皮,有画面感。

③句式活泼:长句和短句相结合,参差错落,活泼灵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通过“比如”“又比如”可知,引用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是对前文观点的证明,证明了“在古诗词中,毛毛

细雨是十分常见的意象”的观点,可见毛毛细雨也是过去常见的天气状况。而后文说到“然而在当代,这

种富有文艺气息的毛毛细雨,我们似乎见得越来越少了”,可见作者将过去和当代天气状况进行了对比,

引发了读者的关注和深思。

引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使得科普文段更具有文学色彩,充满了诗情画意,使其在通俗易懂的同时亦显雅

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本处是说我们在仰望星空时的悠闲的心情和优雅的情趣,可填“闲情逸致”或“闲情雅致”。闲情逸

致: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闲情雅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B本处是说小雨的减少在自然界中只是一个很小的自然现象,可填“微不足道”或“不足挂齿”。微不足

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根据后文“答案是,的确减少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它越来越少呢?”,可见这个答案回答的应

是“它是不是真的减少了",而“它”就是指的毛毛细雨,可填“朦胧细雨(毛毛雨、小雨)是不是真的

越来越少了”。

乙:根据“简单来说,大气这个‘蓄水池’的蓄水能力增加了,因此排水的频率降低”,可见将大气比作

蓄水池,蓄水池的蓄水能力增加了,但是排水的频率却降低了,所以每次排水的时候排水量就会增加,可

填“每次的排水量却增加了”。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句,“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语序不当,句是后面句子的状语,所以应修改为“在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

变的情况下”。

⑥句,“形成降水并滴落”语序不当,应修改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并形成降水”。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不断游走吸收水汽”“积雨云也变成了一个‘大块头’”中“游走”“大块头”等词语通俗平易,亲切

形象。

“积雨云只能无奈地带着大量的小雨滴不断游走吸收水汽”中“无奈”将积雨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形象生动又活泼俏皮,有画面感。

“积雨云只能无奈地带着大量的小雨滴不断游走吸收水汽”“雨滴下落过程中更容易碰并增长(大小雨滴

之间发生碰撞后合并并增长的过程)”为长句,其余的句子为短句,长句和短句相结合,参差错落,活泼

灵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聚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

(薛飞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坚持与徘徊:蜗牛与人的启示

漫画中,一只蜗牛背负重壳,缓慢却坚定地前行。而蜗牛身旁的人却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的脑海

中充斥着跨越的幻想,双脚却停滞不前。漫画下方“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

而是徘徊”的题词,更是引人深思。这看似简单的漫画,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坚持,比步伐大小更关键的是方向。

漫画中的蜗牛,尽管背负着沉重的壳,行动缓慢,却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它没有好

高鹫远的幻想,也不因自身的局限而停滞不前,而是将每一次的爬行都视为进步。“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最终,它必将抵达梦想的彼岸。

反观漫画中的人,他渴望一步登天,幻想着跨越式的前进,却忽视了脚踏实地的努力。他看似步伐比

蜗牛大,速度比蜗牛快,实际上却陷入了“徘徊”的泥潭,裹足不前。这警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