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3鱼我所欲也
(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审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则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①恶(wu)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畲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
B.①故卓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鼠死于安乐
C.①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便外将兵
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由是则生画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则不染
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
3.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5.【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请另举两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摘自《〈孟子》三章》)
【乙】
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送匈奴使②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
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于北海©上无人处,使牧4氐⑥,4氐乳乃得归。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
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②匈奴使:指从前汉朝扣押的匈
奴使臣。③受辞:受审讯,听取供词。④北海:在匈奴北境,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⑤牛氐(di):公羊。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故中有所不辟也()
(2)留匈奴凡十九岁()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8.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乙文侧重0
9.在中华民族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阅读乙文,简要说明“舍生取义”
的品格在汉朝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022•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世说新语》(节选)回答下面
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其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
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即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
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
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贼即至()
11.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13.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句原文,加以证明。
1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事例。在今天,
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呢?
(2023•辽宁朝阳•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哺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
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
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下人:迁就他人。
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所晋有甚于死者
(2)故卓有所不避也
(3)蹒尔而与之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雕栏相望焉
B.将枉于港/入则无港家拂士
C.里嗜鱼/故余单,愚,卒获有所闻
D.我能长自给鱼/目非亭午夜分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19.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
若身之贵也争二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墨子•贵义》)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故不为萄骨也
(2)故患有所不可也
(3)必不为。何故
(4)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万事莫贵于义。
2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3.两文都运用了(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舍生
取义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
24.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2023•安徽宣城•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王荆公必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②,不可得。时薛师政⑧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
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
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摩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辞礼义而受之
(3)皆为身死而不受
(4)道有之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可以己乎?
(2)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
27.【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所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
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28.【甲】文中的“乞人”和【乙】文中的“王荆公”都可谓保持了本心。联系两文,说说人想要保持
本心,应该怎样做。
(2023•广西梧州•统考二模)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
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
止②?“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
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值:恰逢。②止:停留。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晋货晋其弃于地也
B.所恶有甚于死者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C.政义以求生齐师政绩
D.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以刀劈狼首
30.下列对【甲】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中的‘‘是”指''凡可以得生者”。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指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的“本心”指是“舍生取义”之心。
31.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2.【甲】文运用了许多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两相对的句子,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请从文中找出一例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3.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
张的?
(2023•广东佛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
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恶有
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3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事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雪耳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乙】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茸仆:“彼马何
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
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
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陈谏议:陈省华,字善则,北宋谏议大夫。
3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因.仆
(2)谏议遵召子
3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38.陈谏议的“古仁人之风”体现在哪里?你从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3•广西柳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屋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日:“吾不能捍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房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
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汝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
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
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卫。遂移兵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朱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军元帅。②捍:保卫。③汝然(xuan)然:水滴下的样子。
3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生亦我所欲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索之圉,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汝心之卧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D.遣便护送天祥至京师于是上乃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40.下列对于【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出自儒家经典《孟子》,选文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的人生观。
B.【甲】文“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
些善心。
C.【乙】文中记录元朝皇帝不忍赐死文天祥,是为了侧面衬托其对南宋的忠心令人折服。
D.【乙】文中文天祥以《过零丁洋》回应张世杰的招降,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志向,令人敬仰。
4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42.根据文章内容,甲文的论点是什么?孟子善于将抽象难懂的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
请结合【甲】文第1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43.曹植说:“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苏轼说:“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文天祥说:“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你结合以上两文指出“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坚
持这种“义”。
(2023•广东惠州•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下。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4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力.口焉
(2)乡为身死而不受
(3)此之谓失其专心
4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
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4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谓人曰
(2)则冠履不着手足之贵也
4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48.[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和引出论点的方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作具体说明。
(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4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二者不可得养()
(3)万钟于我何如焉()
5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①,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
足以给舒②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③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
于内者,无位而不作。'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庄子•孔子谓颜回曰》)
【注释】
①居卑:所处的地位低下。②舒[zhdn),稠粥,稀的叫粥。③愀(qiao)然,表情变化的样子。
5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胡不住乎()
(2)是丘之得也()
5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
53.【甲】文主要表达了孟子什么观点?人生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在多种诱惑面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坚
守“本心”?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023•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文】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②,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
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
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5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同为身死而不受何: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适有之适:
(4)药不是辞呈:
5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得之则生(《与我所欲也》)
C.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D.鱼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57.甲文批评和嘲讽的是哪类人?
58.联系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
专题33鱼我所欲也
(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审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则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①恶(wu)乎:怎样。②造次:急促、仓猝。③颠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顿,社会动乱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畲生而取义者也②其人舍然大喜
B.①故卓有所不辟也②生于忧鼠死于安乐
C.①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②上便外将兵
D.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由是则生画有不用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则不染
B.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C.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D.①不以其道得之②策之不以其道
3.与【甲】文中"鱼,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
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5.【甲】【乙】两文阐述的观点是,请另举两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一
【答案】1.B2.C3.A4.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
罢了。
②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5.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参
考示例:邓世昌誓死保家卫国,李大钊为信仰慷慨就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邓稼先为科研事业奉献终生。
(符合要求即可,只举出一例不得分)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舍:①舍弃;②通“释”,解除,消除;
B.患:均为“灾祸,祸患”;
C.使:①假使,如果;②派遣;
D.得:①感激;②大概,“得无”固定搭配,表推测;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
B.与:均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C.为:①介词,为了;②介词,替,给;
D.以:均为介词,用;
故选Co
3.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句子为判断句。句意:鱼是我所想要
的。
A.句式为倒装句。句意:这样之后,就知道常在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在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
人死亡的道理了。
B.句式为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C.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
哪山。
D.句式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故选Ao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非独”,不只,不仅;“是”,这;“勿丧”,不丧失;“耳”,罢了。
②“去”,舍弃,背离;“恶”,咱们。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从【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乙】文“君
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可以看出两文都在强调“义”“仁”,故两文的观点为:在生
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取义。
示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依然回国,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文天祥不惧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
屈。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
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
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
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
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
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
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
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
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
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
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
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
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
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
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
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摘自《〈孟子》三章》)
【乙】
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送匈奴使②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
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于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牛氏⑤,牛氐乳乃得归。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
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②匈奴使:指从前汉朝扣押的匈
奴使臣。③受辞:受审讯,听取供词。④北海:在匈奴北境,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⑤牛氐(di):公羊。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故审有所不辟也()
(2)留匈奴用十九岁()
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8.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乙文侧重。
9.在中华民族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阅读乙文,简要说明“舍生取义”
的品格在汉朝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6.祸患,灾祸总共,一共7.(1)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
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2)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即
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8.议论记叙9.示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宁可自杀,
也不丧失气节,辱没使命;被扣留后,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须发全白,他一心向汉,不肯投降匈奴。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祸;
(2)句意: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凡:总共,一共。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重点词有:
(1)如使:假如、假使;所欲:指所想要的的东西;甚:超过;得生者:指保全生命的方法;何不用
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2)屈节辱命:污损节操,辜负使命;虽:即使;归汉:指回到家乡。
8.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甲文开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采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孟子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
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自然而然引出“舍生取义”
的主张,主要侧重议论;
乙文“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
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乙文主要写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宁死不降,牧羊十九年最终回到汉的内容,
侧重记叙。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可知,苏武奉命出
使匈奴,宁可自杀,也不丧失气节,辱没使命;
根据“匈奴乃徙武于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牛氐,牛氐乳乃得归。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
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可知,被扣留后,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须发全白,他一心向汉,不肯
投降匈奴,不肯丧失“义”。
【参考译文】
【乙】天汉元年,汉武帝派遣苏武,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
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污
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
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匈奴就
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苏武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
睡觉、起来都拿着。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2022•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世说新语》(节选)回答下面
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其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
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雕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
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
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贼陟至()
11.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13.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句原文,加以证明。
1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事例。在今天,
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呢?
【答案】10.同“避”,躲避已经11.(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
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1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
败义以求生13.【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14.(1)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向元军投降;苏武被扣于匈奴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史可法宁死不向清
军投降,甘愿处死;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为变法流血牺牲……(写出一个即
可)(2)示例:在危难关头,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作为国人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
生命也在所不异:在和平时期,每个人都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付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
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故患有所不辟也”的句意是: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2)“贼既至”的句意是:贼人已经来到。既:已经。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技术报告的撰写要求的试题及答案
- 柳职单招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试题及答案
- 提高效率专利考试试题及答案
- 6《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2024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难点解析
-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什么是TCP教学设计
- 宫腔积脓试题及答案
- 提升激光技术工程师证书考试通过率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图书管理员考试倾听他人观点的价值试题及答案
- 初级制图员职业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山谷回音真好听》名师课件(简谱)
- 202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解析版)
- 高考英语核心词汇1000个
- 3-6-多学科设计优化
- 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事故汽车常用零部件修复与更换判别规范》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北局三三八处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2024
- 家族办公室公司章程
- 2024年度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库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