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备战】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讲精练(北京专用)
专题五:情境默写(原卷版)
【情景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是北京高考语文的必考点,考查题型一般是填空题,考查形式
主要是情境式默写,即给出一定的情境,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情境填写相关的名
篇名句。
随着北京高考语文命题的改革,高考更加重视对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创
新思维能力的考查,有关名篇名句的考查题型也相应有了创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意在引导考生重视通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
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从而提高人文修养。
从试题要求默写的句子上看,一般有五种情况:(1)知名度高、常被引用的
经典的名句;(2)蕴含哲理、易引发读者共鸣的句子;(3)形式优美、艺术性强
的句子;(4)句意相对独立、有句末标点(易切分出来)的句子;(5)有易错字、
能起到区分作用的句子。
【情景默写答题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
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意蕴,因此考生平时积累时要
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意蕴,切不可死记硬背。
(2)紧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
考生如果能够把握文章内容,紧扣关键词语,就可以选择恰当的句子进行填
写。
(3)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
提示性语言对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性语言主要
包括作者、出处及题干中的叙述性语句等。
1.意象提不
一些情境式默写题列出了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考生根据
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需填名句。
2.表现手法提示
部分情境式默写题点明了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
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表现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出需
填名句。
【情景默写注意事项】
(1)领悟字词含意
对需要背诵默写的篇目中的重点名句,要领悟其中重点字词的含意,这样不
仅有助于记忆,还能避免写错别字。
(2)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
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3)区分同音异义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
点,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做
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4)区分同义异形字
意义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篇名句中也屡见不鲜,是考试得分的“盲点”
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5)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篇名句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大多相同或相近,对考生有很
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6)留心词句的顺序
有不少名句即使顺序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使一部
分考生平时读写背诵时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注重细节,导致把词句的顺序写颠倒,
白白丢掉了分数。
(7)留意具体的语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
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我们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
有理性的思考。
(8)留意句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时,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
属于误写,是不得分的。
(9)注意不遗漏虚词
名篇名句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
(10)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流传
演变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因此,答
题时一定要看清句子的出处。
【真题连接】
一、(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相传他在
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
(2)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
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
(3)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可以达到高度审美化的境界。《论语》中"莫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的场景便是生动的例子。
(4)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进而阐释说:"然
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二、(2022•北京•高考真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歌之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商隐就善于表现含蓄蕴藉之美,如《锦瑟》
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姜夔在《扬州慢》中描写了兵乱后扬州的沧桑变化:",o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
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
(4)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遇到不懂的领域,应该虚心听取专业人
士的意见,正如《师说》所谓:",。”
【专题模拟】
1.(2023•北京海淀•校考三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
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2)杜甫《蜀相》中","两句自问自答,点明了诸葛武侯祠所
在的位置。
(3)《论语十二章》中","两句,告诉我们不要将自己曾经遭受
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
(4)《师说》讽刺了当时在士大夫之间耻于相师的风气,"问之,贝U曰:彳皮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2.(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有关陶渊明的“归来意",要想准确作出把握,首先需要关注陶渊明自己在
《归去来兮辞》中的表达:,。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陆游也有被罢官的人生经历,他在《书愤》中用","来
抒发自己已然年老但是壮志未能得酬的悲愤。
(3)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讽喻现实人生,是古代文章写作的常用手法。杜牧
就曾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4)在“学会学习"主题班会上,有人提出身边人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并引用
《论语》中的","来说明会学习的人善于借鉴经验,也善于汲
取教训。
3.(2023•北京海淀•清华附中校考三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表现
天空的广阔无边无际。
(2)中国古代诗文与茶、酒有密切关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一句体现出宋人品茶的闲适: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一句写
作者自己喝酒的场景。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尔而对,孔子的态度是“"
这与《〈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应当""的主张是一致的。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
句是","。
4.(2023•北京西城•北京四中校考模拟预测)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写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
进而慨叹江月有恨,流水无情",",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2)至情往往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开
篇就用"十年生死两茫茫。,"直接抒发了对亡妻无法抑制的思念。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面对他人的非议,王安石以盘庚为榜样,"不为怨
者故改其度,,
(4)如果你有机会登五岳之首观日出,可能会看到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
的“口上,,"的景象。
5.(2023•北京海淀•101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是促进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
战国时期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宋代欧阳修所说的",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古人诗文中常借“扁舟"来表情达意。如《春江花月夜》中的",
何处相思明月楼",寄托了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前赤壁赋》中的",
凌万顷之茫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之乐。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而论,
发出了千古咏叹",
(4)当同学因懊悔过往而沮丧时,你可以用《归去来兮辞》中的","
鼓励他向前看。
6.(2023•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校考三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特定情境中,叠词可以描绘景象,烘托情感,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的""之句运用叠词,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欢欣。
(2)如果你的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可以用《荀子•劝
学》中的","之句来勉励他。
(3)生活中,人们会在案头或书房张贴警句,以自我勉励:要提醒自己时不我
待,莫虚度光阴,可以选择屈原《离骚》中的“春与秋其代序”;想鼓
励自己坚持志向,勇敢前行,同样可以选择《离骚》中的“来吾道夫
先路”。
(4)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向来有民本的思想传统,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
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所宜深慎。"如柳宗元在《种树郭囊驼
传》中强调无论种树或是治民,都要"能顺木之天,",这类宝贵的精神
财富,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是一致的。
7.(2023•北京通州•统考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礼"是儒家思想核心之一。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
子对子路的发言态度"哂之",认为他",",这说明“礼"
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表达了感恩回报、抚养
祖母终老的尽孝之心,终养之志,使读者从文字间感受到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
因一一孝道。
(3)在古诗中,我们可以学习诗人借“雨”来描写音乐的手法,如李贺的《李凭
箜篌引》中“女蜗炼石补天处,"写出箜篌声高亢、有力,直冲云霄,
冲破天际,表现出音乐的震撼力;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小
弦切切如私语。"用"雨"声来形容琵琶声的沉重急促,化抽象为具体。
(4)我们在游赏山川之际,面对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有时也会像苏轼游赤壁时,
望江、月发出“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样"逝
者如斯夫”的感慨。
8.(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春江花月夜》中的“空里流霜不觉飞,",描摹了月色笼罩下江
边沙滩的色泽,细腻而真切。《登泰山记》中的",下有红光动摇承
之",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色彩,鲜明而生动。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栗深林兮惊层巅"和《燕歌行》中
的"推金伐鼓下榆关,"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
诗人的见闻。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人不是一出生就明白道理的,然后用“?"
的反问强化了"惑”存在的普遍性。司马迁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要用自己
的力量帮助皇帝对抗敌对势力,然后用"?"的反问强化了敌对势力
的凶猛。
(4)曾皙叙述自己于暮春时节,与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在沂水中
洗浴,到舞零台上吹吹风,然后"",以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张孝祥在
《念奴娇•过洞庭》中描绘了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中的景象
后,用""描摹了上上下下全都清亮明洁的景象,寄寓自己高洁的情怀。
9.(2023•北京•模拟预测)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秦之灭亡告诫统治
者"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苏洵在《六国论》中以六国之灭亡警醒为国
者"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2)人生的价值可以体现为《论语》中",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担当;
可以体现为《屈原列传》中",蝉蜕于浊秽”的高洁自持。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箫声能使蛟龙起舞,
使寡妇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感人。
(4)毕业在即,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
那样慨叹",
10.(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择师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作者的感慨,蕴藉深沉。
(3)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文末补记"庭有枇杷树,,”,
睹物怀人,寄寓悼亡之思。
(4)我们可以用屈原《离骚》中的","两句,提醒
自己时不我待,不要虚度光阴。
11.(2023•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漫漫人生路触动诗人几多感慨:涉江采芙蓉,诗人情有所系,写道"采之欲
遗谁,对酒当歌,鲍照心有所感,写道"酌酒以自宽,
(2)《论语》中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李白以",—"表白心志,
面对权贵不卑不亢,是中国文学史上狷介之士的杰出代表。
(3)“独坐书斋自吟啸”是古今读书人的乐事,归有光居于窄小的“项脊轩","借
书满架,,,万籁有声”。
(4)卒章显志是史论的常用手法。贾谊的《过秦论》以""总结全文,指
出秦亡原因,暗示统治者应施行"仁政";苏洵的《六国论》以“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收束全篇,表明对屈辱赂敌的不满。
12.(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画图难足"几句,动静相生,
色彩对比鲜明,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金陵风物图,视野开阔旷远,气度雄壮宽广。
(2)《屈原列传》中的“屈平,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可谓穷
矣"一句,概括了屈原的人格风采和悲惨境遇。
(3)诗人面对人生现状和社会现实,往往借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如陆
游《书愤》中的诗句:"!
(4)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是促进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动力源。
战国时期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宋代范仲淹所说的
","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3.(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登岳阳楼》第二联“—,—”,将洞庭湖水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描
绘出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三句,描绘了明月
光辉四射,银河、明月一同映入洞庭湖水之中的场景。
(2)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介绍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即“面对面社群"。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两句说他日常接触的总是那些人,所以日子久
了可以用脚步声来辨别来者是谁。
(3)有人将自己的书屋命名为"锲斋",其出处为荀子《劝学》"—,—
14.(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
描写月光清澈无边,又暗含鱼雁不能传递音讯之意。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采用对仗句式,
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我国素来有尊师传统,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语句是
(4)小赵和朋友到泰山旅游,他借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描绘出了日出那一刻彤云托日的极美景致。
15.(2023春•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中)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大漠孤烟""一蓑烟雨"……"烟"因其形态各异,被赋予了丰富的审美意蕴。
《归园田居》中“暖暖远人村,",袅袅炊烟表现乡村生活恬静之美;《燕歌
行》里",汉将辞家破残贼",烽火硝烟呈现战争在即的紧张之势;柳永《望
海潮(东南形胜)》中以""句状写江南春柳的氤氤之态;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中借“六朝旧事随流水,"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2)中国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荀子《劝学》中“不积小流,”
揭示了积小成大的道理;韩愈《师说》中“—,吾未见其明也"批评了舍大择小
的现象;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强调了防微杜
渐的重要;苏轼《赤壁赋》中"寄蜉蟒于天地,"表现出广袤天地间个体渺
小、生命短促。
16.(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论语》中曾子说:",",这两句写出士人应志向
远大,意志坚强,担当大任。
(2)《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教导我们要
有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精神。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盘庚之例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4)当你登临送目,感叹祖国河山壮美、英雄辈出时,可借用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17.(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用“应念岭海经年,,"来
抒写自己在坎坷困顿中的孤高品质、磊落襟怀。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把处境悲凉的琵琶女,与仕途失意的文人相提而论,
发出了千古咏叹:“,。”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表达对《离骚》言辞浅近、
立意深远的赞赏。
(4)当同学因懊悔过往而沮丧时,你可以用《归去来兮辞》中的
",",鼓励他向前看。
18.(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乡村日常生活图景。如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凡百元首,"句表明历代帝王担当治
国大任,同时以"有善始者实繁,"句劝谏太宗治国理政要善始善终。
(3)现代社会,择师已不能以年龄、身份为评判标准,而是要看他懂得道理的
先后和技艺学问的深浅。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影视音乐音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期贵州省毕节市重点中学初三毕业班3月质检物理试题含解析
- 海南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试题模拟试卷(8)数学试题含解析
- 寿险产品开发及设计基础知识
- 手术室基础无菌操作技术
- 陕西省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临床)历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解析
- 介绍科学家课件
- 教育经验每天分享
- 护理烫伤不良事件
- 学习培训汇报
- 耶路撒冷问题
- DB13T 5654-2023 补充耕地符合性评定与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程
- 《结业证书》模板范本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大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 DL-T 1083-2019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 JJG 658-2022烘干法水分测定仪
- 松香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七级美术下册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课件3湘美版版本
- 汉字的起源主持人演讲稿
- 考研考博-英语-哈尔滨商业大学考试押题三合一+答案详解4
- 供电局二级动火工作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