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类型调查技术规程_第1页
立地类型调查技术规程_第2页
立地类型调查技术规程_第3页
立地类型调查技术规程_第4页
立地类型调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立地类型调查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立地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成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78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30363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GB/T32726土壤质量野外土壤描述GB/T36393土壤质量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调查程序指南LY/T3128森林植被分类、调查与制图规范3术语和定义3.1立地site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与林木生长发育密切关系因子的总和。3.2立地条件siteconditions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各个环境因子。3.3立地分类siteclassification把立地条件和林木生长发育效果相似的林地进行归并。23.4立地类型sitetype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即立地条件和土地利用性质等主导因子的宜林性质与技术措施基本相同的地段。3.5层外植物extra-layerplants附生、寄生、藤本等生长型的植物,依附于各种植物体上,在整个群落的各层次内都有分布,包括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共生植物和腐生植物等。4立地类型调查方法4.1调查方式路线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4.2路线调查4.2.1调查目的全面掌握调查地区内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的情况,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立地类型的初步划分,拟定立地分类系统。4.2.2路线选择依据相关基础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数据设计调查路线,应选在地形和森林植被垂直分布较复杂的地段上,尽可能包括调查区所有植物群落类型,并使土壤、植被、地形、气候、基岩性质等方面具有代表性。4.2.3分段调查一般用目测进行分段调查记载,段宽一般为20m~40m,在拟定方向前进时,遇见地形、森林植物群落、土壤种类等主要调查因子有明显变化时,应分段并标记位置,以便在同一个立地类型内设置各优势树种林分的标准地。4.2.4调查内容3地形地势、小气候特征、林木调查因子、更新情况、下木、草本及层外植物情况、土壤调查因子、人为活动及自然灾害等(见表1)。4.2.5调查方法参照GB/T26424执行。4.2.6分段初评说明每一调查段的主要特点,植物群落演替趋向,经营利用意见或适宜营造的林种和树种,初拟类型名称。4.2.7立地类型命名4.2.7.1立地区域:为立地区划一级单位。依据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如地带性热量分异、干湿分异、大地貌区地貌分异,采用地理位置+热量带命名,如东北寒温带温带立地区域。4.2.7.2立地区:为立地区划二级单位。在立地区域内的次一级水热分异规律下,综合考虑其非地带性地貌、地方性气候及垂直带性分异的基础上划分立地区,采用地理区域名(或水系、山脉名)+大地貌命名,如黄河河套平原立地区。4.2.7.3立地亚区:为立地区划三级单位。在立地区内地貌或气候及山地垂直带的次一级分异规律下,依据大、中地貌,地质条件、土类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或地方气候的局部区域性差异来划分立地亚区,以各立地区内地理区域名和划分亚区的主导因素命名,如贺兰山山地立地亚区。4.2.7.4立地类型小区:为立地分类一级单位。依据立地亚区内的地貌或气候划分,并以此命名,如阴山北部半干旱立地类型小区。如立地亚区中可直接划立地类型组者,立地类型小区可以省略。4.2.7.5立地类型组:为立地分类二级单位。依据地形、地表、地下潜水或土壤理化性质来划分,并以此命名,如梁峁顶立地类型组。4.2.7.6立地类型:为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依据土层厚度、土壤质地、肥力、石砾含量、潜水、地表水等因素划分,并以此命名,如丘陵坡地薄层暗栗钙土立地类型。4.3标准地调查4.3.1调查目的采用实测方法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每个立地类型的特点和每个立地类型内各个植物群落4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鉴别土地生产力,拟定林业经营措施。4.3.2标准地设置4.3.2.1位置:应设置在该立地类型内各植物群落类型的典型地段,不得设置在道旁、河边和两个类型的过渡地段。4.3.2.2面积:天然林采用500m2~1000m2,也可采用林木株数控制标准地面积,一般采用主林层林木株数不少于100株~150株;人工林和幼林标准地面积可酌情减少;无立木林地设置小样地调查,一般采用4m2~10m2或大至100m2;如为复合的镶嵌群落可设置10m~20m的调查带。4.3.2.3数量:每个植物群落类型不得少于3块;若植物群落类型面积较大或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分,其数量还需相应增加。4.3.3调查内容4.3.3.1标准地周围情况:主要调查与标准地相邻地区的植物群落类型,周围是否有道路、河流、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4.3.3.2地形地势: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地形、开阔度、标准地内及其附近小地形变化情况,以及由倒木、冲刷、堆积、动物活动引起局部地段微地形的变化情况等。4.3.3.3岩石及地质条件:母岩、母质种类、土壤侵蚀、洪水冲积等作用的强度。4.3.3.4水分条件:水分来源、地下水位埋深及土壤水分状况等。4.3.3.5小气候特征:根据感觉、观察和指示植物的生态类型,调查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风速、风向等主要气候特征。4.3.3.6土壤调查:参照GB/T32726-2016土壤质量野外土壤描述、GB/T36393-2018土壤质量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调查程序指南。无立木林地须调查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质地、障碍层情况、土壤理化性质等。4.3.3.7乔木调查:天然林调查林分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蓄积量、地位级及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蓄积量、株数等因子。结构复杂的林分中应按林层、树种分别调查,同时调查总郁闭度、各树种生长发育、分布情况,稳定程度和种间关系等。人工林除天然林各因子外,还须调查造林措施、株行距、造林密度、混交比、混交方式、保存率、抚育措施等。4.3.3.8更新调查:采用实测和目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根据更新等级,在标准地内用典型5和机械抽样方法设置样地4块~5块,面积分别为5m×5m或2m×2m或1m×1m。在样地内分树种、起源、高度组、健康状况进行数苗,并在每个树种的各高度组内选出3株~4株幼树,求出其相应的平均年龄。分析天然更新的可能性,做出更新评定;人工更新采用标准行或标准地方法实测各项调查因子做出更新评定,并说明其成败原因;对飞播造林应调查其种类,生长分布情况,并了解其造林效果,评定等级。4.3.3.9下木调查:利用目测记载下木层的总覆盖度和分布状况,有明显分层现象时,应记载各层的覆盖度、高度,并按层记载主要种类的多度、平均高度、最大高度、生活强度、对更新的影响、成土作用、指示意义以及用途等。4.3.3.10草本植物调查:目测草本植物的总覆盖度,以及主要种类、多度、生活强度、分布状况、指示意义、用途,对更新有无影响等。4.3.3.11层外植物调查:攀缘、缠绕或寄生植物应记载种类、攀缘高度、木质或草质、底径、被攀缘林木的株数(%分布情况,寄生植物的寄生以及对树木和幼树的机械影响等,苔藓、地衣类要记载生态习性、依附树种、部位、方向、生长分布情况等。4.3.3.12人为活动及自然灾害:调查采伐、放牧、林副产品采集等人为活动,以及火灾、病虫害、动物活动对林木生长、森林更新、植被组成、结构等方面的影响。5调查成果调查成果包括立地类型调查报告、立地分类系统表、立地类型特征表、立地类型分布图。6表A.1立地类型路线调查表量人工林混交比和混交方式天然(人工)更新情况下木(或灌木总盖度、种类、分布情况、多度、高度、指示意义等) 土壤名称 立地类型7表A.2立地类型标准地调查表标准地号 立地类型 度 土壤野外定名 起源总郁闭度 林木分布情况 树种组成(混交比、混交方式) 平均年龄平均胸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