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资料PAGE184..可修改编辑《1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3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1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能感悟古诗内容、背景、意境,体会诗人感情。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亭”等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古诗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完成目标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二)环节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任务一)环节三自学,初步理解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完成目标三)设想诗人所感。(评价任务三)环节四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完成目标二)分组读,归纳分类。(评价任务二)环节五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2、自由吟读。3、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完成目标三)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1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3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望洞庭》四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二首其一。《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途径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诗篇。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教学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3、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谐之美”,体会诗的静态美,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螺”等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古诗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古诗意思。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古诗背景、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欣赏诗中景(一)解题“望洞庭”,初读求通顺。(二)讨论诗意,初理诗脉。1、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2、查找工具书,或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3、每解决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诗句。(三)聚焦景色,丰富画面。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看同一处景感受也会不一样,再读读诗,看看画,说说自己看到的诗中的画面,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从哪里看出来?(宁静、美丽、和谐)1、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作者描写之巧妙。2、围绕字眼“和”感受画面美。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悟。(完成目标二)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评价任务二)环节二感悟诗中情(一)用自己的话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给大家。1、作者的才学2、政治生活上的不得志3、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结合本诗感受作者虽然被贬却依然满眼美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着读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试背诵。(完成目标三)体会诗人感情(评价任务三)环节三欣赏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一)推荐给学生拓展阅读的古诗句,从多个角度感受洞庭之美。(师生同读诗句,教师简介诗意或词意,旨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二)口语表达:我眼中的洞庭湖,课件配洞庭湖图片循环放映。(完成目标三)多种方式朗读,感悟洞庭美(评价任务三)环节四书写洞庭湖1、每人发一张印有洞庭湖图案的书签或扇面,要求学生将古诗默写在上面,写之前先仔细的看看本课生字,归类记忆“庭,磨”半包围结构,撇要写长。“潭,镜,螺”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写之后利用投影全班欣赏,品评。(完成目标一)正确书写生字(评价任务一)附:板书设计望洞庭
湖光
秋月
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白银盘青螺《1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3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一篇中的一首词。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了解诗人背景。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理解古诗意思,想像画面。3、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谙”等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古诗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导入新课。介绍“词”与“词牌名”。(完成目标一)了解诗人、理解词牌名含义(评价任务一)环节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3、齐读。(完成目标一、二)学习生字、读好古诗(评价任务一、评价任务二)环节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自由读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完成目标二)多种方式朗读,理解意思,感悟诗人感情(评价任务二)环节四拓展延情“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完成目标三)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忆江南
总写:江南好江花红胜火具体描写对江南的怀念江水绿如蓝《2桂林山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读“澜、暇”等8个生字,会写“澜、暇”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16个词语。2、通过默读,能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能简要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澜、瑕、攀”等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完成目标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三)环节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活动2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完成目标一)读准生字,指名读文(评价任务一)环节三交流课前预习生字词情况活动3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及检查生字词掌握的情况。(1)同桌相互读所学生字词情况,要求读音准确。(2)读生字,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完成目标一)自由读、齐读、互读,指名读,小组内听写、订正。(评价任务一)环节四再读课文,初知大意活动41.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2.(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完成目标三)自由读文,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评价任务三)环节五感知课文层次活动5讨论分段,自由朗读。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完成目标二)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评价任务二)附: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总述甲天下分述水和山总结:美如画卷《2桂林山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
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朗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二: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完成目标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一)环节二学法迁移,品尝感悟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用学习漓江水的方法: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练一练,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桂林山的特点。2、小组交流:通过读悟,结合图片,学习桂林山的特点。3、交流汇报,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完成目标二)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评价任务二)环节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完成目标二)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美丽的桂林风景。(评价任务二)环节四小结深化1、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2、小结:“是啊,桂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
——”
3、(以话变画)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儿的美景描述出来?(板书:美如画)4、学生活动:画桂林山水、赞桂林山水、诵桂林山水。(完成目标三)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评价任务三)环节五拓展知识,学习导游: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3、指名导游。(完成目标二)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评价任务二)附:板书设计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很有名的游记。本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介绍了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叙述的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紧扣住双龙洞的特点。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学情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课文段落。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浙、蜿”等8个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5分钟活动一(5分钟)1.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2.质疑课题。3.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二)环节二认读生字识记生字13分钟活动一(3分钟)1.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认读“浙、蜿”等生字。3.归类识记生字。(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任务一)活动二(10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目标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评价任务二)环节三初读课文体会语句12分钟活动一(12分钟)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完成目标二)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评价任务二)环节四朗读课文品味感情10分钟活动一(8分钟)1.练习朗读。2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完成目标三)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先交代:时间、地点浙江金华写途中:映山红、溪流春色盎然观外洞:像大会堂宽大开阔过孔隙:窄小低矮感觉惊险游内洞:奇异幽深魅力无穷出了洞:出入溶洞方式相同《3.记金华的双龙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很有名的游记。本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介绍了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叙述的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紧扣住双龙洞的特点。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学情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2、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相关资料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3、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把景物写具体,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评价二: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的特点。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了解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老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2、自由朗读课文,回忆他都介绍了哪几个景点?(路上外洞孔隙内洞)让我们跟随着叶老的脚步继续游览外洞、孔隙、内洞。(完成目标一)自由读讨,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一)环节二读懂内容,体会写法27分钟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一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读一读相关的语句。2、自学研讨,学伴交流。3、集体汇报,交流共享。(要求:先说景点特点,再读句子谈对词句的理解。)汇报特点:外洞——大、孔隙——狭窄、低矮、内洞——黑、大(宽广)、奇……(完成目标二)诵读、感悟、交流,了解双龙洞各景点特点(评价任务二)1、整合全段,感受写法。①想想叶老是怎样写孔隙的特点的?②小结写法:叶老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真真实实的写了下来。2、回忆叶老描写“孔隙”用了什么方法。补充出示仿写内容:_______的景色真美!3、执笔写话。4、交流修改,适时评价。(完成目标三)学习作者写作方法,提笔练写。(评价任务三)环节三总结提升5分钟叶老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今天从这一篇课文,我们有所领悟。(完成目标三)学习作者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评价任务三)环节四课外阅读建议3分钟读一读叶老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完成目标三)学习作者写作方法,感悟游记写法(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路上→
洞口→
外洞→
空隙
→
内洞→
出洞(美)
(宽)
(大)
(险)
(奇)《4七月的天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走遍千山万水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3.学情分析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不思考,不讨论,阅读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进一步了解中国景色的独特之处。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评价任务评价一:读课题,学生能利用资料介绍天山。评价二: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评价三: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直接揭题5分钟活动一(5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写课题。2.质疑课题。3.指名读课前的过渡语,初步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任务一)环节二学生自学引导通读13分钟活动一(3分钟)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任务一)活动二(10分钟)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评价任务二)环节三合作学习12分钟活动一(12分钟)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完成目标二)设想在情景,理解句子。(评价任务二)环节四班级交流激发兴趣课外延伸10分钟活动一(8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完成目标三)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进入天山雪峰雪水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美走进深处溪流野花《5中彩那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以诚待人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教材分析《中彩那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辆奔驰牌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来反映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叙述线索清晰,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值得学习。这篇课文情节性强,十分适合朗读训练3.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基本上能够理解。但是在理解异国语言习惯的时候,需要教师的点拨,文化不同但是道德是相通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4.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巷、津”等8个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5分钟活动一(5分钟)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大家见过彩票吗?如果所买奖券号码跟抽奖出的号码相同,可以获得奖金或奖品的就叫中彩。2.假如有一天你中彩了,你会怎么样?(生交流)课文中的主人公也“中彩”了,却给他带来了烦恼?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中彩那天》(板书课题)3.出示课题:中彩那天注意读准第一个字“中”。(完成目标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一)环节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3分钟)活动一(3分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完成目标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目标二)活动二(10分钟)1.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分节轮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3.根据提纲学会复述课文内容。4.教师小结:对于叙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进行课文的复述。(完成目标二)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评价目标二)环节三创设情境,感受主人公当时的生活情况(20分钟)活动一(12分钟)学习课文1—2段。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谁来告诉老师,主人公那时的生活情况怎样。(拮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2段)1.学生齐读课文,找出能体现人物生活拮据的词句。(我们家六口人就靠着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父亲对汽车的渴望(梦寐以求)2.再读课文,加深感受。(完成目标二)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设想当时主人公的生活条件。(评价目标二)附:板书设计5中彩那天中彩:中奖拮据:缺少钱,情况窘迫《5中彩那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以诚待人课时: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教材分析《中彩那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辆奔驰牌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来反映父亲诚实、正直的品质。叙述线索清晰,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文章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值得学习。这篇课文情节性强,十分适合朗读训练。3.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基本上能够理解。但是在理解异国语言习惯的时候,需要教师的点拨,文化不同但是道德是相通的。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4.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评价二: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初步体会父亲诚守信的品质。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上节课内容(3分钟)一、复习回顾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2.复述课文。(完成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一)环节二以读带讲默读4.5自然段(10分钟)四、集体交流自学情况1.体会父亲的反常表现。(1)默读课文4、5小节,用“—”划出描写父亲神态动作的语句。(2)中彩后应该高兴,可父亲一系列的神态、动作却很反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引读:“当我回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母亲却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的道德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过渡:难道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相信作者的迷惑也正是我们大家的迷惑。默读课文第6—8节,思考:究竟是怎样的道德难题?父亲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库伯派人把车开走后,父亲反而“显得特别高兴”?(完成目标二)想想课文是怎样描写父亲诚实守信的(评价目标二)环节四小结深化(8分钟)1.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文最后一节,自由读。谈谈理解。2.教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像可敬的父亲一样,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我相信,每个人拥有了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完成目标二)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评价目标二)环节五课堂练习,完成课后小练笔。(9分钟)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写成一段话。(完成目标二)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指名汇报。(评价目标二)附:板书设计5中彩那天留车?道德难题还车!(诚实﹢信用﹦财富)还车?《6*万年牢》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以诚待人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的自学能力决定他们能否独立解决课文前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学前可让学生先读一读,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带着问题独立阅读。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巷、津”等8个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初步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课文(5分钟)活动一(5分钟)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完成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二)环节二认读生字识记生字(13分钟)活动一(3分钟)1.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2.认读“巷、津”等生字。3.归类识记生字。(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目标一)活动二(10分钟).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完成目标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评价目标二)环节三初读课文体会语句(12分钟)活动一(12分钟)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完成目标二)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三处万年牢之间的关系。(评价目标二)环节四拓展理解,体会情感(10分钟)活动一(10分钟)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完成目标三)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6*万年牢做糖葫芦――万年牢可靠凭良心做生意――万年牢认真做事做人――万年牢实在《7尊严》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以诚待人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3.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理解并积累“惬意、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沃、呈”等6个生字。评价二: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学习写作手法及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5分钟)活动一(5分钟)有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他面前,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指导“尊”字的写法及易漏笔画。)(完成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二)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钟)活动一(5分钟)1.自读建议: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尊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独立自读。(完成目标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目标二)活动二(15分钟)3.反馈自读情况。(1)简述故事主要内容。(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3)指导练写难写生字。(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评价目标一)环节三默读课文,品味写法(15分钟)活动一(15分钟)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完成目标三)2.指名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点拨。(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从年轻人跟其他难民的不同表现,暗示他的“尊严”使他不接受别人的施舍。(2)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坚持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这就是尊严。(3)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不劳动就不能白吃东西。这就是尊严。(完成目标三)找出表现年轻人尊严的语句。并结合句子说说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7尊严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7尊严》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以诚待人课时: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3.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理解并积累“惬意、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评价任务评价一:通过读准字音,交流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能正确认识“沃、呈”等6个生字。评价二:通过小组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评价二: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引入(5分钟)活动一(5分钟)1听写生字新词。2运用积累的词语:“沃尔逊、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款待、例外、捶背、许配”,引导复述课文内容。(完成目标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一)环节二感知课文,品味语言(13分钟)活动一(13分钟)1.回顾大叔的言行,体会其内心,感受其独具慧眼,真诚待人的品行。2.想象哈默两年中的行为,联系哈默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大叔对女儿说的话,体会尊严的价值。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完成目标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尊严的价值(评价目标二)环节三合作学习(12分钟)活动一(12分钟)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根据自我体验练读课题。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受到维护自我尊严的熏陶。(完成目标二)(1)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即使饿到了极点也要忍住,也要先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这就是尊严。(2)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尊严让年轻人获得了工作的机会。(3)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尊严让年轻人获得了幸福。(完成目标二)设想在场情景,理解句子。(评价目标二)环节四班级交流激发兴趣课外延伸(10分钟)活动一(10分钟)默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哈默和大叔身上学到了什么?(完成目标三)默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7尊严/\哈默杰克逊自尊善良自强尊重别人《8*将心比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教学主题:以诚待人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2.教材分析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3.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的自学能力决定他们能否独立解决课文前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学前可让学生先读一读,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带着问题独立阅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评价任务评价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评价三:通过运用语言,文本感悟,相关资料的渗透等多种策略,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5分钟)活动一(5分钟)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完成目标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评价目标二)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3分钟)活动一(3分钟)检查预习:把自己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完成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一)活动二(10分钟)2.分小节读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哪一件事是重点描写,说明理由。反馈一:一是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二是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反馈二:重点描写第二件事。(完成目标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评价目标二)环节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12分钟)活动一(12分钟)重点交流第二件事: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温暖和感动的,对吗?哪些地方让你感动?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2.“只见……果然成功了”(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2)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完成目标二)学生边默读课文边设想,如果当时你在场心情怎么样。(评价目标二)环节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10分钟)活动一(10分钟)1.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2.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完成目标三)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评价目标三)附: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奶奶将心比心母亲护士将心比心人人将心比心《9自然之道》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主题:大自然的启示课时: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3)基于写作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2.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3.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这篇课文写的是学生平时都十分喜欢的小动物——小幼龟,当幼龟遇到危险时,班中的学生也会跟着很紧张,当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时,孩子们肯定会心痛。所以在这个点上安排让学生走入幼龟,想象写一段话。并从中感受到自然之道。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会认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旅游、侦查、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评价任务任务一:会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旅游、侦查、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任务二: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过程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3分钟)活动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完成目标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题。(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5分钟)活动2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活动3指名读文,说一说哪些字需要大家重点识记,并带领大家一起认读。(完成目标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评价目标一)环节三理清文章脉络(4分钟)活动4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完成目标一)(评价目标一)活动5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完成目标二)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评价目标二)环节四理解第二自然段活动六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分期付款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能源管理评估合同能源管理协议3篇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石油钻采机械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高清影视内容制作与版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体育场馆草坪除草与赛事运营保障合同3篇
- 2024法律顾问协议
- 2024版建筑行业招投标规则与协议签订指南版B版
- 皖江工学院《商业展示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学院《环境科学概论(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工笔人物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万达广场装修手册
- 云南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标准
- 华为C语言通用编程规范
- 搞笑诗朗诵《生活》4人
- 团建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
- 数独题目难度系数3级共100题后附参考答案
- 齐鲁医学数字疼痛评分表
- GB∕T 7588.1-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 植物种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空调工程竣工验收单(共1页)
- STM32固件库使用手册(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