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4讲麻与麴就输粪
标
0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02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03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0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重点•夯基易错
1.物质的组成
(I)
「非金属「由原王组成:金刚石、硅
单质士由分子组成:O,、C1,
游离态单
|仅由一种元素质
|组成的纯净物
元一金属单质
素
化「由原子组成:Si。?
由
两种或
两种合一由分子组成:HCl、HQ、CH:,COOH
组
的
上
以
元素物L由离子组成:NaCLNazSO”
纯
的
成
净物
(2)同素异形体
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
变化。
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氧元素:和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的磷元素:白磷、红磷。
【易错】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2和。3组成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等。
②由不同同位素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和Dz、HzO和D2O,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也是
纯净物。
2.物质的分类
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机
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树状分类法
每次用一个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
混合物ff
1|M匡[金属单质
物质I纯净物干以啡金属单质
伊八物无机化合物
化口物I有机化合物
(2)交叉分类法
同时用多个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如:
【易错】(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不同的分类,因此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
会有正确的分类。如:把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就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错误。混合物和
纯净物是并列关系,而纯净物包含化合物。
(2)概念间的关系一一“并列”“包含”与“交叉”。
,钠盐钾盐;一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厂[金属单质
单质一一非金属单质一并列关系Na2so40K2SO4J
纯净物一,稀有气体
化合物硫酸盐-----交叉关系
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正易错辨析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2.Cu、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是两性氢氧化物。()
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H+,但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是酸()
6.己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则H3PO2为一元酸()
7.纯净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8.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答案LX2.X3.X4.X5.V6.V7.X8.X
点拨■能力培养
1.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
①HC1(2)HNO3③H2sO4④H2s⑤H3PO4⑥HF⑦BaSC)4®NaHCO3©Cu2(OH)2CO3⑩FeSCU
物质分类依据物质类别实例
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含氧酸②③⑤
氧元素无氧酸①④⑥
一元酸①②⑥
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
二元酸③④
出H+的数目
酸三元酸
强酸①②③
根据电离程度
弱酸④⑤⑥
高沸点酸③⑤
根据沸点高低
低沸点酸①②④⑥
正盐⑦⑩
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
士卜
nrrt.酸式盐⑧
反应进行的程度
碱式盐⑨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化学家常根据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探索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
相互转化的规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从所含金属元素分类,Na2c。3属于钠盐,从所含酸根分类,Na2c。3属于碳酸盐,A正确;
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物质所属类别逐步细化,属于树状分类法,B正确;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HM11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为M112O7,是金属氧化物,C不正确;
D.除去一水合氨外,碱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一水合氨没有对应的碱性氧
化物),D正确;
故选C。
3.按照物质的不同分类方法,H2s。4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混合物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强酸
A.①④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⑥D.①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硫酸是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二元强酸,是属于酸的化合物,则①④⑦⑧符合题意,故选A。
方法•规律总结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2.常见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储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
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真题■明考向
1.(2024・浙江•高考真题)按物质组成分类,3(SQ)2-12“。属于
A.酸B.碱C.盐D.混合物
【答案】C
【解析】KA1(SC)4)2T2H2O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是由金属阳离子K+、AF+和酸根阴离子SO:组成的
复盐;答案选C。
2.(2024・甘肃•高考真题)下列成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
A.洛阳纸贵B.聚沙成塔C.金戈铁马D.甘之若饴
【答案】C
【解析】A.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金属材料,A错误;
B.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金属材料,B错误;
C.金和铁都是金属,C正确;
D.甘之若饴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糖类是有机物,不是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C。
3.(2023・浙江•高考真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墨烯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D.聚酯纤维
【答案】D
【解析】A.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为碳的单质,属于无机物,A不符合
题意;
B.不锈钢是Fe、Cr、Ni等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
C.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
D.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
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全国•高考真题)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zCh
【答案】C
【解析】A.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oC>5)n,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
A正确;
B.羟基磷灰石又称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io(P04)6(OH)2],属于无机物,B正确;
C.熟石膏是主要成分为2CaSO4-H2。,Ca(OH)2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错误;
D.Fe2()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正确;
故答案选Co
5.(2022•福建・高考真题)福建多个科研机构经过长期联合研究发现,使用C。。和改性的Cu基催化剂,可打
通从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常压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技术难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酸属于无机物B.C®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C.Cu属于过渡元素D.催化剂通过降低焰变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A.草酸属于二元弱酸,即乙二酸,属于有机物,A错误;
B.C60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Cu为IB族,属于过渡元素,C正确;
D.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反应焰变不变,D错误;
故选C。
6.(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锯酸钾溶液B.过氧乙酸溶液C.双氧水D.医用酒精
【答案】A
【解析】A.高铳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KMnCU,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和MnC»4,故KM11O4属于盐,A
符合题意;
B.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CH3co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3coOO-和H+,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
部为H+,故其属于酸,不合题意;
C.双氧水是由H和。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属于氧化物,C不合题意;
D.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CH3cH2OH,其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o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4重点•夯基易错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w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易错】物质变化的辨析
(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3与间的转化。
(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如弱2U—-M8Th+3He。
(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
HC1溶于水、NaCl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5)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⑹簿霹蠹)非化学变化
(7)煤的气体、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
煤的液化是将其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
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⑴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一8f碱性氧化物—H应一碱一续一盐
->j24
如:Na—皿Na2O一“9-*NaOH-^Na2SO4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h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⑵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J—酸性氧化物—一酸一丈一盐
如:S—叱fSC>2—HzQfH2sO3d"011fNa2sO3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易错】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o
②AI2O3、Sio2,FezCh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1(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O
@Fe与Ck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o
⑤Fe与H+、C/+、S、I?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
3.常见上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
复分解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I篇器应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器噩应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1髓器
正易错辨析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3)用钳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5)Na2cO3TO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7)用鸡蛋壳膜和蒸储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8)NaCl晶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改变()
⑼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故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SC>3()
(10)判断下列转化能否实现,能实现的打“J”,不能实现的打“X”。
TT
①Si。?------>H2SiO3()
②SO32so乂)
③FezCh一-Fe(0H)3()
@Na2O』&fNaOH()
【答案】⑴X(2)X(3)X(4)X(5)7(6)X(7)V(8)X(9)X(10)©X②J③X④J
点拨*能力培养
1.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油的分储②煤的干储③钠的焰色试验④碘的升华⑤氯化镂分解⑥蛋白质的变性⑦蛋白质
的显色反应⑧电解食盐水⑨CaCb的潮解⑩冰的融化⑪FeCb的水解⑫石油的裂化、裂解⑬蛋
白质的盐析⑭食物的缓慢氧化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①③④⑨⑩⑬②⑤⑥⑦⑧⑪⑫⑭⑮
2.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一”表示物质之间
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aCO3-———Ca(0H)2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CaCCh与NaOH反应可生成Ca(OH)2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由于CO?、CaCCh之间能相互转化,CO2与Ca(OH)2能反应,X可以为CO2,故物质X不属于
有机物,A项错误;
B.Ca(OH)2能与CO2反应生成CaCCh,但CO2不属于盐,B项错误;
C.由于CaCCh难溶,不能与NaOH反应,C项错误;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
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方法•规律总结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储蒸储、分储干储
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I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
熔化、汽化、
十八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
液化、酸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真题•明考向
1.(2024・安徽•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
选项甲乙丙
ACl2NaClONaCl
CaSO
Bso2H2SO44
Fe(OH)FeCl
CFe2Q33
Ca(HCO)
Dco2H2CO332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Cb与水反应生成HC1O和HC1,无法直接生成NaClO,A错误;
B.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B错误;
C.氧化铁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正
确;
故答案选D。
2.(2024・山东•高考真题)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灰乳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体现了Ca(OH%的碱性
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电路板,体现了Fe3+的氧化性
C.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体现了Cas。4的难溶性
D.用氨水配制银氨溶液,体现了NN的配位性
【答案】C
【解析】A.SO2是酸性氧化物,石灰乳为Ca(OH)2,呈碱性,吸收SO2体现了Ca(OH)2的碱性,A正确;
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电路板,发生的反应为2Fe3++C〃=2Fe2++CV+,体现了Fe?+的氧化性,B正确;
C.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利用的是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这一性质,与CaSC>4难溶性无关,C错误;
D.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在硝酸银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白色沉淀AgOH,最后生成易溶于水的
Ag(NH3)2OH,Ag(NH3)2OH中Ag+和NH3之间以配位键结合,体现了NH3的配位性,D正确;
故选C。
3.(2023•广东•高考真题)部分含Na或含Cu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化
合+2
价
+O1
单质氧化物碱
A.可存在crdre的转化B.能与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
C.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D.若b能与反应生成O?,则b中含共价键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a、b、c对应物质分别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或a、b、e、d对应物质
分别为:铜、氧化亚铜、氧化铜、氢氧化铜。
【解析】A.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所以存在
c-d->e的转化,A合理;
B.钠和氧化钠(过氧化钠)都能与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B不合理;
C.新制氢氧化铜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合理;
D.若b能与HQ反应生成则b为过氧化钠,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D合理;
故选B。
4.(2023・天津•高考真题)利用18。示踪技术研究H2O2与Cb的反应历程,结果如下:
18+1818
①CI2+H2O2=H+cr+Hooci
②Hi08oci=H++cr+i8c)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18。的核电荷数是18
C.180与16。互为同素异形体
D.反应历程中H2O2中的0-0键未发生断裂
【答案】D
【解析】A.反应①生成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18。的核电荷数是8,故B错误;
C.18。与16。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反应历程中H2O2、H-O-O-CkO2都含0-0键,所以H。?中0-0键没有发生断裂,故D正确;
选D。
5.(2023•福建・高考真题)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
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
A.蒸B.捣C.焙D.封
【答案】D
【分析】“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含义是晴好的天气时采摘茶叶,经
过蒸青、捣泥、拍压、烘焙、穿孔、装袋等工序后,才能制造出优质的茶叶。
【解析】A.蒸青,这样做出的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加热引起颜色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故A不符;
B.捣泥压榨,去汁压饼,让茶叶的苦涩味大大降低,可能引起物质的变化,故B不符;
C.烘焙加热可能引起物质分解、氧化等,故C不符;
D.封装,保持干燥、防止氧化,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故D符合;
故选D。
6.(2023・湖南•高考真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答案】C
【解析】A.四羊方尊由青铜制成,在当时铜的冶炼方法还不成熟,铜中常含有一些杂质,因此青铜属合金
范畴,A正确;
B.竹木简牍由竹子、木头等原料制成,竹子、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正确;
C.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
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
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温下烧结定型生成硅酸铝,D正确;
故答案选Co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4重点•夯基易错
i.分散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图直观地表示。
L溶液」.胶体浊液.八w店2工
卜,卜—十—》.分散质粒子
01nm100nm直径
2.胶体的分类
依据分散剂的状态将胶体分为圆龈、液溶胶、气溶胶。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易错】(1)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2)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
4.Fe(0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b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
式为
FeCl3+3H2O=^=Fe(0H)3(胶体)+3HCl。
【易错】(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储水。
(2)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会聚沉生成Fe(OH)3沉淀。
(3)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I”,应注明“胶体”二字。
(4)Fe(OH)3胶体粒子是多个“Fe(OH)3”的集合体,因此,1mol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
E易错辨析
1.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2.明矶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3.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
4.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5.将ImLlmoFLT的FeCb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b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
体粒子少于0.001腌个()
6.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7.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
8.为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NaCL可以采取渗析的方法。()
【答案】l.X2,X3.V4.X5.V6.V7.V8.J
点拨•能力培养
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棕黄色氯化铁溶液Y红褐色透明液体
A.利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质不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C)3+2Fe3++3H2O=2Fe(OH)3(胶体)+3CC)2f+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过滤法可分离固体和液体,故A错误;X是FeCb溶液,分散质是C「和Fe3+,Z是Fe(0H)3胶体,
分散质是Fe(OH)3胶粒,故B正确;CaCC>3能与H+结合生成HzO和CO2,促进Fe3+的水解,故C正确;Z
是Fe(OH)3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2.下列有关胶体制备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②⑤⑥⑦(填序号)。
①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②在某FeCb饱和溶液中含有1molFeCl3,制得的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小于NA
③Fe2(SC)4)3可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由于Fe2(SO4)3易溶于水
④明矶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⑤在实验中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可用FeCb溶液应急止血
⑥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⑦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解析】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b溶液中,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故①错误。
Fe(OH)3胶体粒子是许多Fe(OH)3分子的集合体,因此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数要远小于原
FeCb溶液中Fe3+的数目,故②正确。可溶性铝盐或铁盐,如Fe2(SC>4)3在水溶液中形成Fe(OH)3胶体而起到
净水作用,并不是因为Fe2(SC>4)3易溶于水,故③错误。明帆溶于水电离出的AP+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明矶可以吸附水中的小颗粒悬浮杂质而起到净水作用,但不能用作漂白剂,故④错
误。血液是胶体,FeCb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使胶粒聚沉,因此FeCb可以使血液中
的胶粒聚沉而止血,故⑤正确。血液透析的原理类似于渗析原理,血液是胶体,透析膜相当于半透膜的作
用,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故⑥正确。工厂烟尘属于气溶胶,用
高压直流电除去工厂烟尘应用了胶体的电泳性质,故⑦正确。
方法•规律总结
胶体知识“6”提醒
⑴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lOOnm(即IO-〜a7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
效应。
(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
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
液是胶体。
(3)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4)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5)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
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
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1(SC)4)2T2H2。、FeCb6H2。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
体的化学原理是AP+、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1(OH)3胶体、Fe(0H)3胶体。
真题*明考向
1.(2023•广东•高考真题)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
B.饱和CuSC>4溶液可析出无水蓝色晶体
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单双键交替呈现完美对称
D.晨雾中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
【答案】D
【解析】A.舞台上干冰升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有断裂,A错误;
B.饱和CuSC>4溶液可析出的蓝色晶体中存在结晶水为五水硫酸铜,B错误;
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呈现完美对称,C错误;
D.晨雾中由于光照射胶体粒子散射形成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D正确;
故选D。
2.(2023・浙江•高考真题)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铁属于弱电解质B.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
C.氯化铁可由铁与氯气反应制得D.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A
【解析】A.氯化铁能完全电离出铁离子和氯离子,属于强电解质,A错误;
B.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可用来蚀刻铜板,B正确;
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铁单质加热生成氯化铁,C正确;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呈红褐色,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故选:Ao
演练•提能力
1.(2024•北京丰台・二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有深远影响。下列涉及到的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纸中的纤维素B.磁针中的四氧化三铁、
台乐.队(Xueba-2024)
C.泥活字中的硅酸盐D.黑火药中的木炭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涉及到的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
B.磁针中的四氧化三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属于无机物,没有涉及有机化合物,故B错误;
C.泥活字中的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没有涉及有机化合物,故C错误;
D.黑火药中的木炭,是非金属单只,属于无机物,没有涉及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Ao
2.(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玻璃钢B.可加热的容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D.可回收物: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
【答案】D
【解析】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不能被加热,故B错误;
C.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均能够重新加工后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D正确;
答案选D。
3.(2024・湖北•一■模)量子点(QuantumDot)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晶体,量子点的独特性质使其受到
电或光的刺激后能够发出特定颜色的单色光,CuInS2是一种常见量子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量子点是一种胶体
B.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ds区
C.量子点可以导电
D.特定颜色的单色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
【答案】A
【解析】A.量子点是纯净物,并未形成分散系,A错误;
B.铜属于周期表中ds区的元素,B正确;
C,量子点为半导体晶体,具有导电性,可以导电,C正确;
D.特定颜色的单色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D正确;
故选Ao
4.(2024•河北•三模)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同时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
化的是
A.刘长卿的《酬张夏》中,“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B.李白的《秋浦歌》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D.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解析】A.“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利用诗和景很自然地引入物质的三态变化的知识,物质并未变化,
A不符合题意;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述的是红星四溅,紫烟蒸腾的冶炼场景,是燃烧反应,包括了物质变化
和能量变化,B符合题意;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不需要冶炼还原,“沙里淘金”
就是利用金与沙密度的差异,用水反复淘洗得到,物质并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为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5.(2024・北京大兴・三模)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食盐浓溶液中加入鸡蛋清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因为食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B.咀嚼馒头时,越嚼越甜,因为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
C.石油的分储、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
D.纯碱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NaHCC)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答案】B
【解析】A.食盐溶液是非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盐析,而非变性,A错误;
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能水解为麦芽糖,则咀嚼馒头时,越嚼越甜,B正确;
C.石油的分储、海水晒盐都是物理变化,但煤的气化为将C转化为CO、%等,由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C错误;
D.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3而不是NaHCC)3,故纯碱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Na2c。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D错误;
故答案为:Bo
6.(23-24高三下•黑龙江大庆•阶段练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文献记载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酉丽茶、品茶……”,泡茶过程
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
B.《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枭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鼻、
麻、茴、葛……”文中的“臬、麻、茴、葛”属于纤维素。
C.《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
均是物理变化。
D.《傅鹑班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FezCh.
【答案】D
【解析】A.由“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醐茶、品茶”可知,茶需要溶解、过滤后饮用,该过程中
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A正确;
B.文中的“枭、麻、茴、葛”是植物纤维,属于纤维素,B正确;
C.研磨、溶解、过滤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的“朱”为朱砂,朱砂硫化汞,其化学式为:HgS,硫化汞的天然矿石为大红色,
有金属光泽至金属光泽,D错误;
故答案为:D。
7.(2024・天津•二模)五颜六色皆化学。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几滴水,白色变为蓝色
B.裂化石油气通入酸性KMnC)4溶液中,溶液褪色
C.Na?。?与水的反应液中滴入酚酥试剂,先变红后褪色
D.在无色火焰上灼烧BaCb,火焰为黄绿色
【答案】D
【解析】A.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几滴水,生成了CuSOrSH?。,白色变为蓝色,有新物质生成,是化
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裂化石油气中存在不饱和烧,通入酸性KMiiO,溶液中,溶液褪色,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Na/)?与水的反应生成NaOH,滴入酚酉太试剂溶液变红,中间产物有H2O2,具有漂白性,溶液又褪色,
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8.(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石灰乳燃烧
A.MgCU(aq).Mg(OH),fMgO
Cl2过量SO2
B-Ca(OH)2->Ca(ClO)2.HC1O
盐酸蒸发
c.Fe2o3FeCl3(aq)FeCl3(s)
NaOH(aq)A
D.CuSO4(aq)->Cu(OH)2悬浊液qCuQ
【答案】A
【解析】A.氯化镁溶液可以与石灰乳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燃烧氢氧化镁可以分解生成氧化镁,故A
符合题意;
B.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与过量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和氯离子,
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且氯化铁溶液蒸发过程中彻底水解得不到氯化铁固体,故C不符合
题意;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制氢氧化铜,但是蔗糖中不含醛基是非还原糖,无法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
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o
9.(2024・安徽滁州・一模)课外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过程如下,
其中不正确的是(已知:白醋的水溶液显酸性,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A.实验一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实验二的现象是铜丝不断减少,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黄色
C.实验一烧杯②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
【答案】B
【解析】A.实验一根据放铜片的烧杯内无现象,而放铁片的烧杯内有气体冒出且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铜
不能与醋中的醋酸反应,而铁与醋酸反应,则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A正确;
B.实验二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现象是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故B错误;
C.实验一烧杯②中铁与醋酸反应后会生成亚铁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实验一向放铜片的烧杯中加入白醋时,胶头滴管应正立于烧杯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到烧杯内与内壁接触,
操作不规范,故D正确;
故选B。
10.(2024・重庆万州・模拟预测)一定条件下,下列各项中的物质按如图所示的箭头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
甲」^丙」■乙
选项甲乙丙T
溶液
ANaOHco2Na2cO3溶液NaHSO4溶液
BSiO2Cco2Fe
Csos
H2S2o2
D氨水A1C13A1(OH)3盐酸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
和水,均能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CO,且CO2和铁也不反应,不能实现一步转化,故B符合题
思;
C.氢硫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S与。2反应生成SO2,均能实现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水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镂,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均能实现一步转化,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1.(23-24高三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有以下物质:
①熔融的NaCl;②氯化氢气体;③酒精;④稀硝酸;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钙溶液;
⑧铁;⑨氧化钠固体;⑩纯醋酸;⑪石墨;⑫硫酸氢钠固体。
(1)其中能导电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o
属于混合物的是。
(2)⑤为(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欢买卖合同
- 202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根本违约
- 2025三方装修合同
- 2025中外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合同书范本
- 2025解除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诉讼
- 出租房整栋承包合同
- 签空白合同合肥美湖置业被指欺诈
- 股权协议转让合同
- 2025手房网签合同有效期
- 外贸代理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佣金返点合同范本6篇
- 2025-2030年中国配电变压器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GB/T 45120-2024道路车辆48 V供电电压电气要求及试验
- 2025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润滑油、润滑脂培训课件
- 2025年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健康管理-理论知识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
- 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