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
高三年级生物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
B.太阳能推动着水循环以降水与蒸发的两种方式进行
C.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D.生物固氮是氮循环中最重要的固氮途径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其中“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而“循环”发生在生物
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
【详解】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而不是各营养级之间,A错误;
B、太阳能推动着水循环以降水与蒸发的两种方式进行,B正确;
C、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C正确;
D、生物固氮是氮循环中最重要的固氮途径,D正确。
故选Ao
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水是极性分子,所以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B.动物细胞膜上含有磷脂和胆固醇,两者在膜中分布不均匀
C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葡萄糖,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
D,无机盐可参与细胞中某些有机物的合成,因此无机盐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
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由于水是极性分子,所以水是良好的溶剂,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比热
容,A错误;
B、动物细胞膜上含有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和胆固醇,两者在膜中分布不均匀,B
正确;
C、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但无法准确检测是否为葡萄糖,C错误;
D、无机盐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Bo
3.黑藻和洋葱是高中生物学实验常见的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黑藻叶绿体大而清晰,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基粒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和内表皮颜色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将黑藻放在光照充足、低温环境下预处理,利于胞质环流现象的观察
D.当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到初始状态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质壁分离的外因:原生层内外存在浓
度差。
【详解】A、黑藻叶绿体大而清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但基粒比较微小,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
察,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和内表皮颜色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温度过低不利于胞质环流现象的观察,C错误;
D、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当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到初始状态时,水分子
进出细胞不一定达到平衡,D错误。
故选B。
4邛-葡萄糖甘酶参与水解纤维素,最终得到单体葡萄糖。在食品、医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供葡萄
糖甘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处理20min、60min、120min后相对酶活性变化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0o-
8o-
蛊-
36o
籁-
的
席4o
/-
宏O20min\
2O■60min口
OH--------------1--------------1--------------1--------------r
2732374247
温度/C
A.该实验的因变量有温度、处理时间
B.该酶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
C.低温条件下该酶与底物结合发生作用过程中,其空间结构没有改变
D,可利用蛋白质工程改造该酶分子的结构,提高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
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
但不会失活。
【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自变量有温度、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相对酶活性,A错误;
B、由图可知,在37℃之前,该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处理60min的酶活性比处理20min的酶活
性大,因此无法得出该酶活性随温度、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的结论,B错误;
C、酶与底物结合发生作用过程中无论低温还是最适温度时,酶的空间结构都会发生可逆性变化,C错
误;
D、蛋白质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特定目标的技术。通过改变酶的几个氨基酸或
引入二硫键,可以改变酶的结构,从而提高酶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活性,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B.乙醇发酵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D.小鼠生活在含C18O2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体内水和CO2均能检测到18。
【答案】c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
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
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中产
生乳酸。
【详解】A、剧烈运动时能量的消耗主要仍然是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能量,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是有力的
补充,A正确;
B、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酒精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
正确;
C、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增强,产生的乳酸减少,酸味会减
少,C错误;
D、小鼠生活的环境中存在植物等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卡尔文循环中,利用ATP中活跃的
化学能,被NADPH还原成糖类的同时生成H2O;所以在供给C18O2一段时间后,除糖类物质
(C6Hl*06)以外,光合产物H2O中也应当能够检测到18。,C6Hl2】8。6和H218O可通过小鼠摄食进入小鼠
体内,C6Hl218。6经过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可转移到C18O2,故最终在小鼠体内水和CO2均能检测到
180。
故选C。
6.在利用洋葱进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活动中,学生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局部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
B.细胞甲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面上
C.细胞乙中分离的染色体是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的
D.通过统计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可估算相应时期的时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室培养洋葱根尖直到根长约5cm,接着进行装片制
作: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
染色)-制片(使细胞分散,有利于观察),最后进行观察:先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到高倍镜下观
察。
【详解】A、制备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的流程是:解离一漂洗一染色-制片,A正确;
B、细胞②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
C、由图可知,位于细胞两极的染色体较集中,说明染色体是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的,确
保了染色体在分裂后能够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C正确;
D、因不知道整个细胞周期的时长,因此通过统计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可估算相应时期的时长占整个
细胞周期时长的比例,D错误。
故选D。
7.下图表示黑色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其中促黑素细胞激素(MSH)是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
促进黑色素细胞内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催化下转化为黑色素,导致皮肤和毛发颜色加深。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黑色素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老年人头发变白
B.黑色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相同
C.MRF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但可通过手臂取血检测其含量
D.若某人体内MSH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其垂体功能也可能正常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垂体产生的促黑素细胞激素的靶细胞是黑色素细胞和垂体细胞,使黑色素细胞释
放黑色素和抑制垂体细胞释放促黑素;对比分析图示黑色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
可知,二者均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详解】A、在细胞衰老过程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则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的能力降低,因而老年人的
头发逐渐变白,A正确;
B、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中,既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
状腺,而图中的黑色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MSH只对垂体有负反馈,对下丘脑和黑色素细胞无负反馈,B
错误;
C、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可随血液运至全身,所以MRF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通过在手臂内侧取
血,检测MSH的含量,C正确;
D、若某人体内MSH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能是下丘脑功能受损,导致MRH的释放量减少,进而导
致MSH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即垂体功能也可能正常,D正确。
故选B。
8.内耳中的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细胞。声波通过鼓膜的振动传递至内耳,引起毛细胞相对位移,通过“末梢
连接”开启K+通道,K+内流。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毛细胞释放谷氨酸,最终使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将信号传递
至脑形成听觉,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表示促进)
A.K+内流引起毛细胞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进而产生兴奋
B.抑制Ca2+通道的打开将会导致谷氨酸释放增加
C.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D.声波刺激内耳,由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该过程不是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
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
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
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K+内流后,通过一系列反应使毛细胞释放谷氨酸,最终使螺旋神经节神经元
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可知K+内流引起毛细胞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进而产生兴奋,A正确;
B、抑制Ca2+通道的打开,会导致Ca2+内流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谷氨酸释放减少,B错误;
C、谷氨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进而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
听觉,C正确;
D、声波刺激内耳,由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至脑形成听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该过程不是反
射,D正确。
故选Bo
9.卡塔林・卡里科和德鲁•韦斯曼荣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在核昔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有
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下图是针对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过程示意
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刺突蛋白6)
膜糖蛋白(M)
核衣壳蛋白(N)提取r〈反转舂
包膜蛋白(E)一
新冠病毒新冠病毒RNA(包鬻釐悭%因)
%脂质分子|扩增S
:心Q。[蛋白基因
器-,盗存T-鬻毒
疫田颗粒纯化mRNAS蛋白基因
图1
A.如图所示在制备纯化mRNA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用到8种核甘酸分子
B.与减毒的疫苗相比,该mRNA疫苗使机体产生的抗体类型更多
C.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直接杀死病毒
D.mRNA是水溶性的,可包裹在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或包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提取出的新冠病毒RNA经过反转录过程合成cDNA(包含S、N、E等基因),再
通过转录合成mRNA并通过扩增得到纯化mRNA(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然后将编码新冠病毒
S蛋白的mRNA包裹在脂质体中制成mRNA疫苗。
【详解】A、如图可知:制备纯化的mRNA过程中需要经过反转录过程合成cDNA,再通过转录过程合成
mRNA,故在制备纯化的mRNA过程中需要用到8种核甘酸分子(4种核糖核甘酸和4种脱氧核糖核首
酸),A正确;
B、新冠病毒外壳有S、M、N、E四种结构蛋白作为抗原,注射减毒的疫苗会诱发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mRNA疫苗只产生S蛋白一种抗原,故与mRNA疫苗相比,注射减毒的疫苗机体产生的抗体类型更多,B
错误;
C、新冠病毒为寄生生物,进入人体后,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杀死细胞外液中的病毒,而消灭侵
入细胞内的病毒,则要靠细胞免疫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抗体才能与暴露出来的病毒结
合,或者暴露出来的病毒被其他细胞吞噬掉,C错误;
D、因为mRNA是水溶性的,故mRNA包裹在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内部,而不是包裹在脂质体的两层
磷脂分子之间,D错误。
故选A。
10.植物的向地性与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有关。下图是解释玉米根向重力性生长原因的模型。根冠细胞内含
有淀粉体,淀粉体起着平衡石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伸
长
区
淀粉体
A.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不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在垂直放置的根中,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
C.在水平放置的根中,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与根冠细胞内的淀粉体下沉有关
D.若把去除根冠的玉米根水平放置,仍会观察到根向地弯曲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
根冠均等分布;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
输,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故根
向地生长。
【详解】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驱动植物的生长。但
生长素也参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
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A错
误;
B、据图分析可知:IAA在根部既能从伸长区向根冠运输,也能从根冠向伸长区运输,B错误;
C、在水平放置的根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根冠细胞内的淀粉体会下沉到细胞的近地侧。这种下沉会触发
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导致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对升高。根对生长素比较
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故根向地生长,C正确;
D、若把去除根冠的玉米根水平放置,失去了平衡石的作用,根水平生长,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镰荚金合欢是草原上的一种灌木,它长有尖刺。举腹蚁生活在镰荚金合欢的尖刺之间,以花蜜为食,能通过
叮咬大型植食动物来保护树木。这样的合作关系使得镰荚金合欢成为当地的优势种。近年来,一种以举腹蚁
为食的入侵生物——大头蚁对举腹蚁种群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占据举腹蚁的栖息地后,它们也不会保护镰荚
金合欢,导致当地的镰荚金合欢数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某些通过灌木遮挡利于捕食猎物的动物数量减少。
11.下列有关上述材料中大头蚁与举腹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入侵初期,大头蚁的种群数量增长近似“J”形增长
B.大头蚁对举腹蚁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
C.大头蚁与举腹蚁存在捕食与竞争的种间关系
D.二者的生态位完全重叠,导致竞争能力弱的举腹蚁最终被排除掉
12.下列有关大头蚁入侵前后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入侵前镰荚金合欢对当地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决定作用
B.入侵后使得该草原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入侵后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D.入侵后镰荚金合欢数量大幅下降可能导致狮子捕食成功率大大下降
【答案】11.D12.C
【解析】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两种:种间关系又分互利共生(如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在
一起形成地衣,二者密不可分)、原始合作(如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互惠互利)、种间竞争(如水稻与稗
草)、捕食(如狼吃羊)和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等;种内关系又分种内互助(如蜜蜂之间的合
作)和种内斗争(如狼群争抢猎物)等。
【11题详解】
A、大头蚁入侵初期,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大头蚁的种群数量增
长近似“J”型增长,A正确;
B、外源性调节因素通常指的是来自种群外部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捕食者、竞争者等,大头蚁对举
腹蚁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
C、大头蚁以举腹蚁为食,且大头蚁占据举腹蚁的栖息地,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C正确;
D、动物生态位包括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大头蚁以举腹蚁为食,大头蚁与
镰荚金合欢没有合作关系,因此二者生态位没有完全重叠,D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A、镰荚金合欢作为灌木,可为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所,也为多种动物捕食提供了遮蔽的环境,
能够维持该地的种间关系和物种丰富度,对当地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决定作用,A正确;
B、入侵后该草原镰荚金合欢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外貌特征明显发生改变,发生了群落
演替,因演替初始时存在土壤条件以及植物种子和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根据题意,入侵后很多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该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简单,自我
调节能力下降,C错误;
D、树木覆盖率的下降进而导致狮子伏击其它动物时可供隐藏的树荫变少了,捕食成功率大大下降,D正
确。
故选C。
13.历史上,从亚洲到北美洲的广阔草原上有数以百万的猎豹在奔驰,而如今全球野生猎豹的数量却不足万
只,成为濒危物种。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杂合基因座位所占比例/%
A.一种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座位上具有等位基因
B.杂合基因座位数越多,通过精卵随机结合实现基因重组,产生基因型种类越多
C.猎豹的遗传变异比人和狗小得多,可能成为威胁猎豹生存的重要因素
D.猎豹数量锐减助长了近亲交配,进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种群发生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
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是杂合子,据图
可知,三种生物的杂合基因占比较小,故据此推测一种生物的大多数基因座位上不具有等位基因,A错
误;
B、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该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精卵结合
过程中,B错误;
C、野生猎豹的数量不足万只,成为濒危物种,遗传变异可产生更多类型的个体,猎豹的遗传变异比人和
狗小得多,可能成为威胁猎豹生存的重要因素,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但猎豹数量锐减助长了近亲交配,该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
不能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C。
14.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DNA复制的过程,①②表示生理过程。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NA复制起点
②箭头方向为DNA
“子链延伸方向
A.酶1、酶2分别为解旋酶、DNA聚合酶
B.一个细胞周期中,每个复制起点只发生一次复制
C.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合成都是连续进行的
D.多个复制起点,双向复制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复制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一个DNA分子在复制时,可以有多个
复制起点。
【详解】A、图中再酶1的作用下,DNA双链打开,酶1是DNA解旋酶,在酶2的作用下,子链得以延
伸,则酶2是DNA聚合酶,A正确;
B、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DNA复制一次,因此每个复制起点只发生一次复制,B正确;
C、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因此两条子链中,一条子链连续合成,另一条子链的合
成是不连续的,C错误;
D、多起点双向复制可使同一个DNA中多个片段同时进行复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D正确。
故选C。
15.赫尔希和蔡斯的经典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如下图1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I上清液的
放射性很低
离心
</沉淀物的
放射性很高
槛熟鬻置黑篇搅拌器离冷
菌混合阴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
中检®i到放射性
图1
NH2
।
H—C一①
I
COOH
图2
A.图1实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数含有放射性
B.图1实验中的T2噬菌体被标记的部位是图2中的①
C,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和细菌分开,噬菌体残留部分位于上清液
D.图1实验中,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一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
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
【详解】A、图1中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该组是被32P表示的噬菌体,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
制,原料都不含有32P,新合成的DNA链不含32p,所以只有少数噬菌体含有放射性,A正确;
B、图1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噬菌体的DNA被32P标记,应标记的是图2中的②一磷酸,B错误;
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
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C正确;
D、图1中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时间过短,DNA没有完全注入宿主细胞,导致上清液放射性
增强,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已释放,也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D正确。
故选B。
16.下图是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本流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选育菌种
内发酵
③配制培养基④菌
A.过程①是发酵工业的前提条件,选育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菌种的传代次数
B.过程②需要进行多次,这样可以缩短菌种在发酵罐内的发酵时间
C.过程③所配置的培养基与实验室培养目的菌种所用的培养基一致
D.过程⑤是发酵的核心环节,控制该过程是保证发酵生产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火
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
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2、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
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详解】A、选育高产、优质的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前提条件,减少菌种的传代次数能减小菌种发生自发突
变的概率,A正确;
B、在大规模的发酵生产中,需要将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经过多次扩大培养,让它们达到一定数量再进行接
种,这样可以缩短菌种在发酵罐中发酵的时间,B正确;
C、过程③所配置的培养基与实验室培养目的菌种所用的培养基不一致,发酵工业所配置的培养基来源充
足且廉价,被转化的效率高,C错误;
D、发酵罐内发酵时是发酵的核心环节,控制发酵过程是保证发酵生产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D正
确。
故选C。
17.“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转化后的菌悬液接种到平板后,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落
B.经过体细胞核移植形成的胚胎,在移植前往往需要筛选特定性别的胚胎
C.单抗制备过程中,细胞融合后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后,可利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筛选出活力强原生质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己经免
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
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
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利用基因工程将转化后的菌液接种到平板后,可利用PCR技术或DNA分子杂交技术(利用
碱基互补配对原理)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落,A正确。
B、体细胞核移植形成的胚胎性别与提供体细胞的个体一致,在移植前不需要筛选性别,B错误;
C、单抗制备过程中,细胞融合后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成功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在经过细胞克隆化培养和
抗体检测,可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
D、质壁分离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Ao
18.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X,某科研小组制备一种膀胱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蛋白X,下图
是生产的基本流程。据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步骤①进行前需要对精子提供足够的能量
B.步骤②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载体注入雄原核
C.步骤③进行传代培养时需用胰蛋白酶处理
D.步骤④进行前需对代孕母牛注射免疫抑制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生物反应器选择的组织或器官要方便产物的获得,例如乳腺、膀胱、血液
等,由此发展了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动物血液生物反应器和动物膀胱生物反应器等。
【详解】A、步骤①进行前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获能是指具备受精的能力,不是指对精子提供足够
的能量,A错误;
B、步骤②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载体注入受精卵,B错误;
C、步骤③进行传代培养时需用胰蛋白酶处理,C正确;
D、步骤④进行前需对代孕母牛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D错误;
故选C。
19.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时期的模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
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
A.丙细胞有4套遗传信息,含有6个染色单体
B.丁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C.若图2为减数分裂,则AB段、EF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2、1
D.图2中的CD段对应图1中的细胞丙、丁,DE段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
的细胞,乙图为特殊的体细胞,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2
中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BC段表示DNA的复制;DE段
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
【详解】A、丙细胞中某种形态的染色体有两条,有2个染色体组,但经过染色体复制后遗传物质加倍,
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中有4套遗传信息,8条染色单体,A错误;
B、由丙中染色体移动方向可知,M和N染色体移向了细胞质较少的一极,因此丁细胞是极体,B错误;
C、若图2为减数分裂,则AB表示染色体复制之前的卵原细胞,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EF表示着丝粒
分裂之后的细胞,即减数分裂n后期和末期,此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着丝粒分裂而暂时加倍,为2n,
即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图2中CD段染色体/核DNA=l/2,即此段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可对应图1中丙
细胞和丁细胞,DE段每条染色体上两个DNA恢复为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D
正确。
故选D。
20.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是我国有机酸尿症中常见类型。如图1表示MUT酶的合成及作用途径,若图
示的分解或转化过程不能发生,则会形成甲基丙二酸等有害物质,使其在体内积累而患MMA。一对夫妇生
了一个患MMA的女儿,研究人员对该家庭成员相关基因进行扩增,用特定限制酶酶切后电泳,结果如图
2o下列说法错误的()
图2
A.图1中核糖体沿mRNA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
B.图1中导肽M有利于将MUT酶定位到线粒体基质中且后续需要被切除
C.由图2可知致病基因特定序列中特定限制酶酶切位点的消失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D.由图2可知该夫妇二胎有25%的患病概率,可用羊膜腔穿刺诊断胎儿是否患该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详解】A、图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由短肽链向长肽链的方向移动,即从左往右,A正确;
B、由图可知,在细胞质基质中,MUT酶上有导肽序列,进入线粒体后导肽序列被切除,推测导肽序列可
引导MUT酶进入线粒体,并且在切除后发挥作用,B正确;
C、根据图2电泳结果可知,患病女儿只有条带①和②,说明条带③为正常基因,条带①和②是致病基因
被限制酶切割后的电泳条带,因①+②条带长度=36kb+l20kb=156kb,即致病基因中碱基序列没有发生碱基
对的增添和缺失,而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替换导致致病基因序列中出现特定限制酶切位点,C
错误;
D、设A/a基因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由图2可知,该对夫妇基因型为Aa,则该夫妇二胎生下aa患病的概
率为1/4,可用羊膜腔穿刺采集羊水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分析,可直接检测胎儿的DNA序列判断胎儿是否患
有该病,D正确。
故选Co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
21.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大树蛙等两栖类1目4
科10种,黑眉锦蛇等爬行类3目8科15种,红隼等鸟类15目41科126种,水杉、菖蒲、芦苇等1300多
种湿地植物,成为生态保护与城市人居和谐统一的典范。
(1)调查西溪湿地红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法,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红隼
种群的—图形。在繁殖季节,红隼求偶时会跳独特的舞蹈,这属于信息。
(2)调查西溪湿地公园内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对于体型较小的动物可用放大镜或____进行种类
鉴定,根据调查结果值勿不能)反映西溪湿地群落的物种组成。
(3)下图是西溪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是
(lOOkJ/m2.a)o图中的A代表—,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保留一位小
数)。
散失
(4)西溪湿地公园周边大多仍是以农业为主,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生态,政府大力推行、扶持生态农
业,如将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等,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这样做
的意义是=
(5)西溪湿地现有“天堂绿肺”之称,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价值。
【答案】(1)①.标记重捕法②.年龄金字塔③.行为信息
(2)①.体视显微镜②.不能
(3)①.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总次级生产量②.13.5%
(4)(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有益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5)间接(使用)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
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
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小问1详解】
红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记重捕法;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
定,可估算出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绘制出该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图形;红隼求偶时会跳独
特的舞蹈是属于红隼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信息。
【小问2详解】
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对于体型较小的动物,可以使用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
鉴定;群落物种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物种的种群,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能体现群落中的
部分物种类型,不能体现全部。
【小问3详解】
某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同化量+粪便量,因此图中A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xlOO%=(次级消费者摄入量980-次级消费者排
出的粪便量170)/(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650+第二营养级经呼吸散失的能量
3350)xl00%=13.5%o
【小问4详解】
如果将秸秆用作饲料喂牲畜,可获得肉、蛋、奶等;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可以生产沼气
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有益地方向,实现了对
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小问5详解】
生物多样性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22.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某研究小
组进行了如下相关实验: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设置高温(T)、干旱(D)、高温干旱复合胁迫(T+D),
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管理为对照(CK),处理持续6天,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高温干旱对夏玉米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处理穗粒数千粒重(g)产量(kg*hm-2)
CK671.3362.018808.2
T261.0351.27425.0
D507.3366.015499.4
T+D268.0334.06095.3
表2高温干旱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处理气孔导度(mmol・mZs-i)净光合速率(|imolCO2*m-2*s-1)蒸腾作用(|imolH2OTn-2*s-1)
CK312.332.55.7
T200.324.84.1
D293.727.14.8
T+D138.320.33.0
(1)据表1可知,干旱、高温均会使夏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该夏玉米对—(高温/干旱)
环境的抗性更强,理由是O
(2)据表2分析,与CK组相比,T组夏玉米净光合速率下降原因可能是下降,三碳酸合成速率
o还可推测高温条件下,夏玉米体内激素含量明显升高。
(3)据表2分析,D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的C02除了来自外界环境,还可以来自细胞中的
(填写场所);光合产物转变成_____从该细胞运出,在玉米籽粒中主要以一形式储存。
(4)研究小组还发现高温干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促进叶绿素分解,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T+D组的
色素带与CK组相比,滤纸条从下而上第条色素带宽度明显变窄。
【答案】(1)①.降低低穗粒数②.干旱③.与高温(T)组比,干旱(D)组夏玉米穗粒数下降幅度
小、千粒重未干旱下降,所以产量下降幅度小,影响少
(2)①.气孔导度②.下降/降低/减弱/减缓/减小③.脱落酸
(3)①.线粒体(基质)②.蔗糖③.淀粉
(4)一、二(或1、2)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等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实
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处理情况,因变量是作物产量,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与CK相比,高温(T)、干旱(D))组的穗粒数均有所降低,而千粒重和产量变化不一致,据
此推测干旱、高温均会使夏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低穗粒数;据表可知,与高温(T)组比,干旱
(D)组夏玉米穗粒数下降幅度小、千粒重未干旱下降,所以产量下降幅度小,影响少,故该夏玉米对干旱环
境的抗性更强。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而气孔是其进出细胞的通道,据表2分析,与CK组相比,T组夏玉米净光合
速率下降原因可能是气孔导度下降,三碳酸合成速率下降;脱落酸被称为逆境激素,据此可推测高温条件
下,夏玉米体内赤霉素含量明显升高。
【小问3详解】
植物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D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0,说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则D组叶肉细胞
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的CO2除了来自外界环境,还可以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光合产
物变成蔗糖从该细胞运出,在玉米籽粒中主要以淀粉(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储存。
【小问4详解】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黄绿色(叶绿素b)、蓝绿色(叶绿素a)、黄
色(叶黄素)、橙黄色(胡萝卜素),高温干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促进叶绿素分解,故用纸层析法分离
色素,滤纸条从下而上一、二(或1、2)条色素带宽度明显变窄。
23.我国是蚕丝业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农桑并茂,“丝绸之路”名扬世界。培育高产蚕丝优良品系以及利
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异源蛋白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1)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要研究家蚕的基因组,需测定条染色体的DNA序
列。
(2)家蚕中雄蚕食桑少、产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但普通蚕难以通过外形判断其性别,为了实现专养
雄蚕,研究者制作了一套雌蚕和雄蚕的平衡致死系统,该平衡致死系由连锁但不发生交叉互换的等位基因
A/a和B/b控制,其中任意一对基因隐性纯合则胚胎致死。另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常染色体基因D(黑体)和
d(白体),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如下图1所示。
①据图1推测,平衡致死系雌蚕的W染色体上出现D基国,使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和排列顺序
也发生改变,该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普通家蚕中不含致死基因,致死基因a、b的产生是的结果,现有纯种黑体普通家蚕(致死基因
及其等位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请在图2中分别标出其雌蚕和雄蚕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_____。
③若要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可选用平衡致死系中的(雌蚕/雄蚕)与普通家蚕杂交。
④平衡致死系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能/否)保持该体系,请写出体系内交配所得到Fi的表型
及比例_________
(3)培育转基因家蚕过程中,目的基因插入家蚕细胞染色体上可能不止一个,且插入位点也具有一定的
随机性。将人a-干扰素基因(G)导入普通黑体家蚕(DD),成功获得了产生人a-干扰素的家蚕,将其与普通
白体家蚕杂交后,若Fi表现为产干扰素黑体:不产干扰素黑体=3:1,则G基因插入家蚕染色体的情况可
能为下图3中的;若Fi全表现为产干扰素黑体,则G基因插入家蚕染色体的情况可能为下图3中
的,该情况下,Fi个体自由交配,F2中产干扰素白体占
②.易位③.基因突变④.
⑤.雄蚕⑥.能⑦.白体雄蚕:黑体雌蚕
=1:1
⑶①.A②.D③.0(零)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小问1详解】
家蚕(2n=56)的染色体组成为27对常染色体+ZZ或27对常染色体+ZW,要研究家蚕的基因组,需测定27
对常染色体中的27条+Z+W共29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小问2详解】
①根据题意,D基因正常情况下位于常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不应含有D基因,因此D基因出现在W染
色体上可能是常染色体上含D基因的片段移动到了W染色体上,使W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发
生改变,这种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②根据题意,致死基因是普通家蚕中不含有的新基因,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因此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普
通家蚕不含致死基因,因此纯种黑体普通家蚕雌蚕基因型为DDZABW,雄蚕基因型为DDZABZAB,因D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死基因及其等位基因(AB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即A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
G
非同源区段,因此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1ZWD廿D](A基因
6图22
与B基因上下可相反)。
③本地纯种黑身家蚕的基因型为DDZABZAB(雄蚕)、DDZABW(雌蚕),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若选择致死
品系中的雄蚕(ddZAbZaB)与本地雌蚕杂交,后代中雌蚕DdZAbW、DdZ^BW全部死亡,雄蚕全部存活,若
选择致死品系中的雌蚕(ZaBWAD)与本地雄蚕杂交,则后代无论雌雄全部存活,因此选择致死品系中的雄
蚕与本地雌蚕杂交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
④平衡致死系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即ddZAbzWxddZaBwAD—lMddZAbzaB(白体雄蚕)、l/4ddZaBZaB
(死)、:!/4ddZAbWAD(死)、l/4ddZaBWAD(黑体雌蚕),子代存活个体基因型及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与图1相符,因此能保持该体系;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白体雄蚕:黑体雌蚕=1:1。
【小问3详解】
图3中A个体产生1/4GGD、2/4GD、1/4D的雌(雄)配子,与普通黑体家蚕(DD)杂交产生子代
1/4GGDD(产干扰素黑体)、2/4GDD(产干扰素黑体)、1/4DD(不产干扰素黑体),表型及比值为产干扰
素黑体:不产干扰素黑体=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学霸学习计划如何制定
- 学校学生会服务工作计划文档
- 月见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 如何做好某年的工作计划
- 供电局安全工作计划
- 教育教学年工作计划
- 团日活动计划书策划方案
- 三上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安排
- 辽宁科技大学《原动画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丽水学院《古典油画技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带状疱疹的护理查房课件
- 顺丰快递公司视觉识别VI手册(清晰电子版)
- 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PPT课件
- 羊奶培训手册
- XX某管道工程通信线路光缆施工组织设计
- 《First aid》(课堂PPT)
- 《生命教育》教学大纲
- 初中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必背词汇表
- 2.3 肉质根的形成生理生理ppt课件
- 逻辑电平测试器的课程设计报告书
-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