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李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
诗人叶赛宁曾说过:“找到家园。就是胜利。”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真理。尽管寻找家园是一条遥遥无其的苦路,然而却是人命中注定将始终面对的精神指盼。“家园”一词在汉语中原本是对出生和栖息地的经验性表达,它寄寓着熟识、亲近、眷恋、舒适等情感性因素,诱发着人的乡情、亲情和思乡感、归乡感。海德格尔诗学传入中国,“家园”又被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如“接近极乐的那一点”“接近源泉之地”,且与“存在的敞开”“诗意地栖居”等相联系。在他的语境里,“诗意地栖居”,既指的是一种“物质”上的诗意人生、诗化人生,也是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指的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他借诗的多维语言去诠释隐藏在万物深处的神性,去揭开这一“存在之真”的神秘面纱,以达到他自己所信仰着的“此在”的彼岸。在海氏的论著中,他反复强调的是“筑居”与“栖居”的不同。“筑居”只不过是人为了生存于世而碌碌奔忙操劳,“栖居”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以神性的光芒映射精神的永恒。
一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句园的历史,就是人在大地上流浪的历史。人意识到自身的罪恶并向上帝皈依,便是人获得了家园的居住。一切的宗教都为人的灵魂设计了这样的归宿,基督教有天堂,佛教有西方极乐世界,伊斯兰教有天国,这类归宿都可以说是专为灵魂而设的家园。
回溯历史,无论是在柏拉图还是卢梭时代,无论是在但丁还是荷尔德林那里。所谓家园,乃是人类内在精神的投射,是“彼岸”之物,是不可从理性和逻辑加以言说之物。这种古典哲学的认识一直到了18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那里才有所改观。诺瓦利斯曾对哲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哲学原本是怀着一种乡愁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德国哲学家谢林也曾给自己的精神哲学命名为《精神漂泊记》。就连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中也曾说道“我们试图创造出合理的世界图像。在那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并且获得日常生活中不能获得的安定”。20世纪人类对“香格里拉”的命名就体现了对于“寻找家园、追求安定”的这种人类本能性的精神需求。香格里拉的概念由30年代的英国作家谢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最早提出,他向世人描述了一个东方人的世外桃源。西方人的伊甸园。此后在无论是在电影的勾勒,还是在音乐呈现中,人们都试图寻找心中香格里拉,即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如果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所谓家园感,那么也可以说人们在寻找归宿。而家因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则可以看成是归宿感。亚瑟王及其圆桌武士寻找圣杯的传说就是寻找人类的精神归宿的过程。传说中被寻找的圣杯盛过耶稣基督的血,谁能找到圣杯就能给世界带来和平。这种文化影响和文化惯性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文艺创作。例如20世纪初英国伟大诗人艾略特的《荒原》即取材于圣杯传说。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彻底颠倒了天界(神界)和地界(人界)的位置,达尔文用进化论彻底否定了“神创论”,人类开始真正领悟了失去家园感的意味。对于哥白尼革命和达尔文革命,弗洛伊德对此做了恰当的总结,他认为“人类的天真的自爱和自尊都曾先后从科学手中受了两次重大的打击”,人类从理论上和精神上都失去了家园。4.下列对于文中“家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园”一词,能让中国人感到熟识、亲近、眷恋、舒适,能引发我们的思乡怀人之情。
B.汉语中的“家园”一词,被海德格尔赋予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被解释为“诗意的栖居”等概念。
C.为灵魂而设的家园,指的就是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天国。
D.在以柏拉图、卢梭为代表的古典哲学家那里,“家园”是不可以被言说的“彼岸”之物。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寻找家园是一条遥遥无期的苦路,但是人们却始终对它充满了期待。
B.海德格尔认为,“筑居”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忙碌操劳,强调了生活的物质性,没有指向人类的精神家园。
C.诺瓦利斯、谢林、爱因斯坦三人认为人们都有“寻找家园、追求安定”的精神需求。
D.在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之前,人类还不曾体会到失去家园所带来的痛苦。6.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人类从理论上和精神上都失去了家园”,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找回精神家园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参考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分)乡野诗韵——水缸:静悟的诗人(1)水缸呆在锅沿旁,水缸里不断清水。那些清粼粼的水,是活泛日子的水,是从遥远的雪山蜿蜒千里万里,从大地的深层输送到村庄地下的水。(2)水源是一口老井,老井的青石板上爬满青苔。唯独站人的地方,踏出两个浅浅的石窝子。村里人汲水,必要俯下身来,低下头来,如同感恩这天地之水,以澄明,以无私,以源源不绝的爱,哺育着温暖的村庄。(3)水缸放在厨房里,厨房就是一架低矮的土屋。夜很静,月很明,白白的月光打在水面上,水缸里就有了一轮皎洁的月亮。父亲说,水缸里不能缺水,缺了水的日子就像长在墙头上的草,撑不了几天就会蔫头巴脑。分工,不管大小,一二三四往下排,大哥二哥不在家,为了挣得自己岁月里的那条活路远走他乡,三哥保家卫国去当兵,家里就剩下父亲和我两个男人。当然,父亲已经行动不便很多年,挑水的重担就落在二姐三姐和我的肩膀上。剪子包袱锤,很多次我都赢了她们。背地里,我狡黠地告诉父亲,我爱出锤子,小小的一只手,像握紧的螳螂爪子,这样,二姐和三姐的剪子就不得不敛去锋芒。恍惚的记忆里,好像两个人忽然背过脸去,吃吃地笑起了什么。(4)水缸里的水常年不断,二姐三姐的肩膀能撑起一片天。棉花捉虫打叉,玉米除草打农药,割草喂牛,拣柴做饭,里里外外收拾的井井有条。我呢,顽皮的像一阵风在村子里跑来跑去,下河捉鱼,上树抓鸟,后来趴在黄昏的油灯下看书写字。我咬着铅笔头,说二姐三姐怎么这么傻,我不总是喜欢出锤子么,为什么你们一次包袱也不出?母亲停下手中嘤嘤的纺车,说我才是一个十足的傻小子。你傻别人可没那么傻,明明是二姐三姐商量好了只出剪子,就为了让你少出点力气。(5)我是傻,呆呆地站在水缸前面不说话,眼泪吧嗒吧嗒掉进水缸里。水缸里的月亮好像也在笑,笑一个自以为聪明的人。水缸不说话,水缸里的水就是水缸的心思,清净明亮,能照见一个人的灵魂。(6)我还记得第一次挑水的样子,父亲站在远处看着,我把两只脚踏进两个浅浅的石窝子。井绳三米多长,就像一条联系起来天与地,现实与梦幻的线索。我要学会和大地对话,我要学会向一口老井致意,我要学会向滋养生命与灵魂的水,倾诉心中太多的感恩。(7)当然,我深深记得自己笨拙的样子,把井里的那轮月明,摇曳成一片闪闪的碎银光泽。盛在水桶里,就多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月亮。可是我的肩膀实在瘦弱,可是我的力气实在还不够充裕。扁担硬生生地硌在肩膀上,不是前面高后面低,就是像喝醉酒一样左右摇摆。一次,两次,直到脚步渐渐沉实,直到肩膀足够坚强,盛在水桶里的水,再也不会像闪闪的碎银一样,泼洒一路。至此,水缸里终于有了我满怀希望放进水中的一轮月明。(8)水缸是陶制的器皿。在乡下,哪一家的锅沿旁不周周正正放着一口水缸。水缸不会悭吝,盛进多少舀出来多少,绝不贪恋一点一滴。勺子碰锅沿,柴火暖着灶膛,一口水缸里盛放的是一家人清清浅浅的光阴。你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成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水缸也就老了,老了的水缸依旧在乡间的厨房里恪尽职守。水缸不会歌唱,煮好热气腾腾的玉米粥,果腹生在乡村屋檐下的我们。吃剩的饭食,母亲用来喂鸡,母鸡就能咯咯下蛋,公鸡就能站在高高的树杈上,喔喔叫醒黎明。路过庄稼院的鸟儿,母亲也会从水缸里盛一碗清水,撒一把粮食放在院落里。这样,就能听见唤醒春天的鸟鸣。(9)水缸是父亲背了一袋地瓜干,去很远的集市上换来的。那时的父亲正值身强力壮,一口气把水缸背回家,放在厨房。一桶一桶清粼粼的水,就这样哗哗地倒进水缸,一口一口的人,就这样出现的低墙矮屋的庄稼院里。[KS5UKS5U](10)到老,父亲也没能赶上自来水。有时我会在宁静的夜里听见哗哗的水响,仿佛来自远山,仿佛来自一条清澈的小溪,仿佛是大地深处一条血脉奔涌的时光暗河,一直流进苍老的水缸里。(11)水是活着的诗,水缸是一个日夜静悟的诗人。(12)有些简单而质朴的诗句,往往并非孔雀绚丽的羽翎。当远年的暮鼓晨钟敲响,你听,沿着生命回溯的那条河流的源头,一口水缸泛起泠泠的水光,缀满闪光的词语。11.文章以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为什么开头两段从描写水源写起?(3分)12.结合第(8)段,请简要概括水缸的形象特点。(3分)13.结合全文,鉴赏文中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并解释其含义。(4分)(1)水缸不会说话,水缸里的水就是水缸的心思,清净明亮,能照见一个人的灵魂。(2分)(2)有些简单而质朴的诗句,往往并非孔雀炫丽的羽翎。(2分)14.文中多次写到月亮、月光,有什么作用?(4分)15.文章是如何借“水缸”这一物象来表现主旨的?(6分)参考答案:11.①水缸里不能缺水,必须说明水的来源。②水源纯净、无私,以源源不绝的爱,哺育着温暖的村庄,烘托了作者家人的形象,凸显了文章的主旨。③为下文挑水的情节做铺垫。(每点1分,共3分。)12.水缸不悭吝(无私)、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滋养万物)。(每点1分,共3分。)13.(1)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缸内敛的特点,水缸里的水见证了姐姐们对“我”的爱护,也见证了“我”的自作聪明,让“我”感到惭愧。(手法1分,分析1分)(2)运用了比喻手法,说明水缸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手法1分,分析1分)14.①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抒情氛围,使文章显得诗情画意。②月光打在水面上,月光映照水中,月光作为和水缸相伴出现的意象,见证了“我”的逐步成长的过程,也见证了水缸的默默付出。③象征陪伴“我”的人间真爱,暗含着浓郁的思乡情怀。(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15.①水缸为家庭默默奉献,恪尽职守,滋养“我”的家人。表达了对水缸品质的赞美。②水缸伴随着“我”的成长和成熟,让“我”懂得了爱与感恩。③水缸的精神与父亲和母亲勤劳质朴的品质相交辉映,见证了他们对家庭辛勤的付出,表达了对家人的感恩与赞美。④水缸象征了原始质朴的乡野诗韵,表达了对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的缅怀。【每点2分,任意三点满分】11.试题分析:从内容上看,第一段写水源,是由“水缸里不断清水”引出的,这就指出了水缸与水源的联系。第二段描写汲水的情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恩之情,揭示水对人类的“爱”,烘托出一种温情的氛围。从结构上看,本题考查的是开头部分,能够引出下文对自己和家人挑水故事的叙写,也为写家人之间的爱与温暖营造了氛围。KS5U【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某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时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等。
12.试题分析:第(8)段中,作者先说“水缸不会悭吝,盛进多少舀出来多少,绝不贪恋一点一滴”,写出水缸无私不悭吝的特点;又说“老了的水缸依旧在乡间的厨房里恪尽职守”,可见水缸的坚定和恪尽职守;再用鸡、鸟的啼叫与水缸进行对比,突出了“水缸不会歌唱”默默奉献的特点。【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把所考查的形象放在文本中,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文中关于这个形象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考查的是水缸的形象,题干中已经指明答题区间在第(8)段,考生只需仔细阅读第(8)段,注意筛选出议论性的句子归纳总结即可。13.试题分析:(1)句中,水缸“不说话”,有“心思”,赋予了水缸以人的特点,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再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出现在“我”明白了两位姐姐是故意输给“我”,照顾爱护“我”之后,那么“能照见一个人的灵魂”既是指挑水这件事反映了姐姐们对“我”的爱,也是指通过挑水这件事看出来“我”的自作聪明,表达出作者的惭愧之意。而这个过程中,水缸是见证。(2)句中,“孔雀炫丽的羽翎”指的是华丽的外表,那么诗句“并非孔雀炫丽的羽翎”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句意思是说水缸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丰富的无可比拟的内涵。【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题干已经指导出,从手法和含义的角度分析。分析手法,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角度考虑。理解句子含义则要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14.【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这类题在回答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写人叙事散文中如果多次写到某个物品,一般作用有:作线索,串起全文,使内容紧凑有序;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烘托(衬托)某人或某物,使其个性鲜明,品质突出;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突出主旨。本文中写到“月亮”“月光”既有营造氛围,也有深化主题的作用。15.试题分析:从水缸自身的品质来看,它无私、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作者借赞美水缸,赞美了有水缸一样品质的人。在文中,水缸是作为挑水吃的村民的必备生活品出现的,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水缸显然在大多数家庭已经不被需要,所以作者写水缸就有了一种怀旧的意味,而水缸也就象征了它所代表的原始质朴的生活方式,作者怀念水缸,也就是在怀念已经逝去的纯朴的乡村生活。从水缸对“我”和“我”的家人的意义来年看,水缸必不可少,伴随了“我”的成长历史,见证了“我”与家人的深厚情感,是“我”表达感恩之情的一个媒介。【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章选材、组材表现主旨的方法。题干点明考查方向,“借‘水缸’这一物象来表现主旨”,考生解答时就要从“水缸”入手来分析,可先分析水缸自身有哪些品质,这些品质使文章体现了怎样的主旨;再从水缸的象征意义分析,体会作者写水缸的深层意图;然后分析水缸对“我”的意义、对我家人的作用,进而分析出文章在这一个角度表达出的情感。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让无数村庄成了只能记忆的碎片。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也毁坏了乡村社会的文化。那些散落在时代角落的村庄,可能成了大多数人的心灵皈依,却难以承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却成为人们必须的选择。农村的人盼着进城,小城市的人正在走向大城市。在这个急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被一步步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约”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还有多少农村被遗忘,等着消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成了底层边缘的象征,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负担;能够看到的,是悲怆的农民工身后,那日渐荒凉、寂寞凋敝的村落,正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消失。与之相伴的,还有留守儿童的无望与孤苦老人的无助,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和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尽管现有政策对农村的倾斜前所未有,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旧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在运行。在合村并镇、集中居住的运动中,农民被上楼了,土地被商业开发了,熟人式、家园式的乡土文化模式,被替换成了陌生人式、个体式的城市文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确如冯骥才所说,地方政府经营农村的运动,对村落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在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被拆毁一遍之后,乡村又在遭受同样的命运。孟子曾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当原来村庄里的生活形态,被城市化的履带所碾碎,寄存在村落之上的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成了游魂野鬼。与此同时,将资源、人员集中起来的新农村乡镇建设,却以整个农村的公共服务的缺失来垫底。这不仅是现代化的时代之殇,更是一场空前的文化灾难。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农村,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我们对自己的民族过于不自信,一切都想连根拔起,但乡村是否真的就适合用全球化、现代化的模式来发展呢?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片土地的根性呢?”这是《中国在梁庄》一书作者梁鸿的困惑,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任何单向度的城市化都不可能取得永久性的成功,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实现均等,现代化能够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这才是时代不可逆转的取向。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农村,也不能没有农村。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因为我们失去村落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流亡者。如今,这一抹浓郁的村落乡愁,已成了一种集体弥漫的时代情绪。不知道再过上几十年,历经村落逐渐消失的我们,该如何向后辈子孙去解释,那已经不复存在的村庄和田园?村落不能消失,社会沿袭千年的传统不能被粉碎。这应是现代化进程中该保有的敬畏。我们应该让先人的气息能够在祖辈居住的村落上空徘徊,让社会能够自然地延续那些乡土中国的价值,延续那些属于自己的文明。【注】①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老百姓无论埋葬或搬家都用不着背井离乡,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8.下列选项,不属于“村落的消失”是“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的表现一项是(
)A.古人所说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已被异化,人们被迫选择蜗居于城市。B.因为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的土地被一步步蚕食。C.留守儿童的无望与孤苦老人的无助,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D.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村落消失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逐渐被边缘化,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B.我们现在采用的城市化模式折射出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C.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为了政绩而破坏村落有关的传统,这是应有的敬畏。D.只有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尊重传统与现代,现代化才是不可逆的。10.文中引用孟子的话:“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你如何看待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3分)参考答案:8.B9.D10.价值观:安土重迁(不离故土);生活方式:共同耕作,相互帮扶。(1分)评价事例:安土重迁体现了中国人浓重的乡土观念,保留了中国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安土重迁观念削弱,每个人可能成为精神的流浪者。(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中的B项,答非所问,所说内容不属于文化灾难,而是农村土地被蚕食的原因。【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D项偷换概念,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现代化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才是不可逆转的取向。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语句含义的能力。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语文试卷中几乎是必出的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句子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句子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本题孟子的话:“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意思是:(百姓)丧葬迁居都不离乡。乡里土地在同一井田的各家,出入相互结伴,守卫防盗相互帮助,有病相互照顾,那么百姓之间就亲近和睦。这句话主要有两个意思:安土重迁(不离故土);共同耕作,相互帮扶。围绕这两点进行评价就可以。【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我们把所考的的句子分为两类:难句子和易句子。所谓难句子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内涵丰富、语言抽象或者有指代型词语的句子,我们的解答方向是翻译(目前笔者认为只有这个词语才能准确描述这种解题方法)。易句子的解答方式是原因+翻译。(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意。(4)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5)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6)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当然从高考答案拟就还要参考以下三点:①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考虑其作用。②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③从文章的内容,结合句子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旟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喜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由是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伦败,荣被执,将诛
执:逮捕B.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
殷:繁多C.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
易:掉换D.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
表:表达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例拜为郎中
不足为外人道也B.以情告友人长乐冯
属予作文以记之C.且居职日浅
且相如素贱人D.家人常置琴于灵座
当其欣于所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顾荣是吴国人,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一家三代都曾做吴国官员,后来他又入齐做官。B.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时,能够公正地判罪,最终使得很多人得到赦免。C.顾荣任大司马主簿时司马冏骄横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托冯熊转告葛旟,最终葛禀告冏。D.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土人没有完全得到任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5分)
(2)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5分)
参考答案:5.C(C均为副词,况且。A.动词,担任/介词,对、向;B.介词,将、把/连词,来;D.介词,在/介词,对)6.C(“托冯熊转告葛旟”的说法不能从原文找到依据。)7.(1)(顾荣)常放纵自己开怀畅饮,对友人张翰说:“只有酒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只是对发病无可奈何。”(“恒、纵、惟、无如……何”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5分。)(2)吴郡张翰哭得很悲痛,一会儿上床弹了几曲琴,抚琴而叹道:“顾彦兄还能欣赏到这些曲调吗?”(“恸、既而、鼓、复”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5分。)
立邦国定食邑。顾荣平素喜欢抚琴,死后,家人常把琴放置在灵座前。吴郡张翰前来吊哭,一会儿上床弹了几曲琴,抚琴而叹道:“顾彦先还能欣赏到这些曲调吗?”接着又放声痛哭,没有向主持丧事的人表示哀悼就离去。顾荣儿子顾毗继承爵位,官至散骑侍郎。
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①,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
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时中书范缜闻子野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曰:“河东裴子野,幼禀至人之行,长厉国士之风。且家传素业,世习儒史。栖迟下位,身贱名微,而性不悼悼,情无汲汲。臣历观古今人君钦贤好善,未有圣朝孜孜若是之至也。敢缘斯义,轻陈愚瞽,乞以臣斯忝,回授子野。”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
元嘉中,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日:“吾弗逮也。”
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祗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先是子野自克死期,不过庚戌岁。是年自省移病,谓同官刘之亨日:“吾其逝矣。”遗命俭约,务在节制。高祖悼惜,为之流涕,谥曰贞子。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注】
①偏孤:早年丧父或丧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禀至人之行
禀:领受
B.吾弗逮也
逮:及,达到C.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
昧爽:爽快
D.先是子野自克死期
克:预料5.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裴子野博学多才的一组是(
)
①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
②更删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③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
④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
⑤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
⑥深信释氏,持其教戒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子野从小死了母亲,靠祖母抚养。他继承了祖上传下的儒学,在居下位时被范缜推荐,最后因资历尚浅而没有通过。
B.裴子野的曾祖裴松之接受皇命编撰《宋史》,未完成就去世了。子野继承了曾祖的事业,最终编成《宋略》二十卷,沈约对他也十分叹服。
C.裴子野才思敏捷,高祖命他撰写檄文,他能立即写成;他写文章文辞典雅,不尚华丽,师从
古人,与时下文法不同。
D.裴子野为官十多年,清廉自守,妻子儿女虽十分贫寒,但都听从子野的教诲;子野临终时还不忘自己的职责,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子野曾祖松之受诏续修《宋史》,未及成而卒,子野常欲继成先业。(6分)译文:(2)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4分)译文:参考答案:4.C
昧爽:天将明,黎明。5.C
①说的是范缜对他的赏识,⑤讲的是他的廉洁,⑥说他信佛自律。6.D该项对“遗命俭约,务在节制"的理解有误,裴子野并不是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而是说自己死后丧事要一切从简。7.(1)子野的曾祖松之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曾祖的事业。(关键词:受诏、续修、卒、继成)(6分)(2)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关键词:受、谓、待、为)(4分)参考译文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子野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被祖母抚养。他九岁时,祖母去世了。子野出仕后,做了齐武陵王封国的左常侍,因父丧离职。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当时中书令范缜听说了子野的德行和业绩,认为他很好。不久,范缜升任国子博士,于是上表推让说:“河东裴子野,自幼学习圣人的品行,常严格遵守国中才能突出的人的风范。并且家传儒学,世代学习儒史。滞留在下层位置,身份低贱,名声微薄,却不贪求名利,没有急切的样子。我一一查看了古今君王,他们爱慕贤能之士,没有像本朝这样孜孜以求到如此地步的。因为这个我斗胆建议,请把我的这个官职,回授给子野。”有掌管此事的人认为子野资历浅薄而没有通过。不久,他被任命为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他出京做诸暨令,在任期间不用鞭刑,老百姓发生争执,就给他们讲明道理,因而得到了百姓的称颂和喜爱,辖境之内没有官司诉讼。元嘉年间,子野的曾祖松之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曾祖的事业。到了齐永明末年,沈约所撰写的《宋书》已经流行,子野将自己所撰写的删改为《宋略》二十卷,他的叙事评论有很多好的地方,沈约见了感叹说:“我比不上他啊!”普通七年,王师北伐,皇帝命令子野写讨伐魏国的檄文,子野接受了诏书立刻就写好了。高祖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就召来了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等人一起看文章,当时所有人都很叹服。不久皇帝又命令子野写文书让魏国宰相元叉明白自己的意思,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等到五更,皇帝下令催促,让子野开始写檄文并赶快交上去,子野慢慢起床拿起笔,拂晓就写好了。上奏后,高祖十分赞赏他。从此,凡是各种命令檄文,都叫子野起草。子野写文章典雅而迅速,不崇尚华丽的词藻,他的作品多仿效古人,和现在的文章体例不同。刚开始有人指责,到了后来都完全看重他了。子野在朝中十多年,安静沉默自守操行,从来没有请求(过人),内外亲戚生活困难,他就把自己所得的俸禄全都分给他们。他没有房子住,借了官地二亩,建了数间茅屋。妻子儿女经常挨饿受冻,但他们都以子野的教诲为原则,子侄们都常敬畏子野,像对待父亲一样来侍奉他。晚年他沉迷于佛教,严格遵守教条戒律,直到去世都是吃素菜和麦子。中大通二年,死在官任上,时年六十二岁。在此之前,子野自己预料死期,不会超过庚戌年。这年他从朝中因病退出,对同僚刘之亨说:“我恐怕要死了。”他留下遗言死后一切从俭,力求节约。高祖很是哀伤惋惜,为他伤心流泪,赠给他谥号“贞子”。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日“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范睢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睢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豆其前两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节选自《史记·范睢列传》)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睢闻之,为微行
微行:隐蔽尊贵身分政装出行B.臣为人庸赁
庸赁:受雇刚的筹役C.乡者与我载而入者
乡者:刚才(此前)D.包胥辞不受
辞:告诉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晦B.摧贾之发以续贾之罪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为丘墓之寄于荆也
设九宾于廷D.更醉而溺我
余扃牖而居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范睢的表述中,不难发现,须贾真正的仇人是魏国的丞相魏齐,须贾只是充当了爪牙利帮凶的角色。B.须贾在得知落入范睢圈套的时候,主动承认错误并任由范睢处置,体现了须贾作为魏国使者的风度。C.范睢把须贾骗入相府,当面历数须贾的三大罪状,最让范切齿的是,须贾曾经趁着酒醉将范睢沉入水中。D.选文用详细的笔墨叙述了范睢接见须贾的整个过程,刻画了范睢爱憎分明、锱铢必较的鲜明的个性特点。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范睢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知识梳理
-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训练
- 《多元统计方法》课件
- 《NB生产流程介绍S》课件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财政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课件
- 《大支部讨论》课件
- 新员工入职工作规划
- 《如何规避用工风险》课件
- 《如何区分野生甲鱼》课件
- Unit6《Is he your grandpa?》-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测试卷(译林版三起 2024新教材)
- 《浦东机场使用手册(V7-R3版)专项培训》题库
-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北大学
- 离散数学(上)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22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 最新VTE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指南解读)
- 管道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 小区宽带运营商业计划书模板
- 中医操作流程图.
- 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器产品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