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蘑菇石方欣来直到山腰上的蘑菇石进入我的视野,才看出一座山的味道。这山叫梵净山。从字面上解:梵者,妙也;净者,不着一丝尘埃。不知这场域是不是南海观音参禅修炼的地方。但隐隐觉得,但凡得道的菩萨,往往会把一座大山乃至几个山脉作为他傲功课的场所,远比文人结庐的草堂大了去。而我一眼看了上了蘑菇石,尽管只是山中的一个微点。说是蘑菇,其实是由两块石头垒成的。远看,像长在悬崖上的黑蘑菇,走近了,才看清上边的大而厚实,挂在半空,像悬浮着的物体。下面的呈长方柱状,脚大、腰细,有着女人的姿态。两者相叠,更像一个顶着帽子的人在走动。想必,它是一路穿过山谷,蹚过溪涧,沿着一个个石级走来的吧。然后身子一矮,向大山作顶礼膜拜,这个样子,虔诚得化入了心魂。想象中,它一定把许多云雾和风抛在身后。风,是树木和石头的敌人。越往高处走,树木一棵棵矮下去,到最后仅剩下一些矮小的灌木、野藤和为数不多的芭茅。不需多想,这场风与植被的搏斗中,树注定是失败的一方。老早,古人便察觉了其中的秘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而,平日里我也学会了世俗的一面——出门观天色,进门看颜色。料想,变幻莫测的天色和人的一张脸上肯定暗藏着不可知的风,风向、风势、风的劲道,全得用心把握。于是,很多不同的场合,我努力克制自己,尽量把声音压得很低,与不同身份的人保持一团和气,大概,这就叫作俗世中的芸芸众生吧。沿着时间的路径往上走,风愈大,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在飞舞,不厌其烦打磨着石头,使得这蘑菇石更显苍老,连苔藓也躲进石块的缝里,失去发展的信心。这是个典型的当风口,一个唿哨,便将豁口里的风、云层之下的风、树梢上的风、阳光照亮的风,还有瀑布倾泻而下的风,一齐唤过来,在这里交集、整合,形成一支风的队伍。一下子,吹乱了我的头发、衣服以及平静的心绪。风,以大写意的方式在我身上涂抹,以至我的脸上、脖颈、耳朵和手脚全是风的纹路与色泽,似乎我也成了风的一部分。而身边的石头直愣愣地叫风雕刻成了一尊石像,或一个缩小了的梵净山。但我分明看见石头上凸显着一棱一棱的刻痕,犹如岁月的纹路,那么斩截,沉着得像一条条铁线小篆。恍惚中,给我们不少“沧海桑田”的感觉。不言而喻,石头是一座山的心。它把自己拔得那么高,置身于巨大的险境中。下面是万丈深渊,稍不留神,会粉身碎骨。哪怕我侧着身子偷偷瞟上一眼,也吓得头皮发麻,倒抽一口冷气。朝上走呢,除了一条狭窄的连扶手都是铁链串成的石板小路,仍是绝壁。似乎,整个山头成了摄人心魂的惊叹号。阳光正好,一个接一个的人踩着石板在向上移,似有一股力量牵引着,仿佛“人往高处走”成了人世间的铁律。假若以时间为参照系,不难发现,向上移动的何止身体,还有人心。然而,立着的蘑菇石却在时间里纹丝不动,即便挪动一寸也没有,自始至终以安静的状态坚守着宁静的内心。那种静,不温不火、不激不厉,一如入定的高僧,好像在它眼里,尘里尘外的一切都看淡了。怪不得南北朝时的吴均在《与朱元思书》里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由此可见,这不是一种姿态,而是通达了悟,总以为,绝顶之处有着诱人的景致。这山望了那山高已不是一勺谚语,仿佛在说,人的一生就是无休止的瞭望和攀爬,否则,成了无心无肝的石头。小时候,我母亲见我每次做数学计算题出错时,便骂我是石头做的脑袋,呆死了。此刻,我站在石头旁四下一望,无论哪个方向,山依然是山,雾仍然是雾,树木还是树木,日头也在一天天东起西落。有别的是,时间在悄然流逝,生命在不断更选。时间像个魔术师,总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给不少事物蒙上一层缥缈的面纱,让你生出许多好奇。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通过解释“梵净山”的名字,借助“参禅修炼”等字眼,为后文蘑菇石的出现营造了一种不凡的神圣氛围。B.文中第三段对蘑菇石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并在想象中将蘑菇石拟人化,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蘑菇石在梵净山上的形态。C.“‘人往高处走’成了人世间的铁律”,写出了人在生活中不断向上攀登的状态,赞扬了人们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D.文章边叙边议,借写蘑菇石来阐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散发着智慧与哲理的光芒。8.第4段画线处引用古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怎样的作用?9.文章开篇说“直到山腰上的蘑菇石进入我的视野,才看出一座山的味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味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C
8.①写出了山中树木在风的摧折下的生长状态。②一语双关,既指自然之风也指人世之风,写出了作者在“人世之风”下,谨小慎微、察言观色的生活,便于突出后文“蘑菇石”的品格。③由自然之风过渡到“人世之风”,过渡自然,为后文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作铺垫。
9.①历尽沧桑,坚韧不改。在自然的磨砺中,勇敢接受一切风雨,雕刻成一尊石像,虽显苍老,但依然不屈②面对险境,处之泰然。身处高处,下临深渊,依旧纹丝不动。③通达事务,坚守本心。始终保持安静的状态,在生命的更迭中,始终坚守内心的宁静。【7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赞扬了人们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错误,原文中有意将人们的攀登的生活状态与“蘑菇石”的安静地坚守本心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赞扬蘑菇石的精神。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句的含义的作用的能力。关键句子的作用,一方面要照应结构,一方面要照应内容(包含情感)。第4段画线处引用古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写出了山中树木在风的摧折下的生长状态。从内容上分析,这句古语一语双关,既指自然之风也指人世之风,结合下文“平日里我也学会了世俗的一面——出门观天色,进门看颜色”写出了作者在“人世之风”下,谨小慎微、察言观色的生活;结合后文“不言而喻,石头是一座山的心。它把自己拔得那么高,置身于巨大的险境中”可见,便于突出后文“蘑菇石”的品格。从结构上分析,由自然之风过渡到“人世之风”,过渡自然,为后文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作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含意、探究作品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最后理解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文章开篇说“直到山腰上的蘑菇石进入我的视野,才看出一座山的味道”。蘑菇石在自然的磨砺中,勇敢接受一切风雨,雕刻成一尊石像,虽显苍老,但依然不屈。“我分明看见石头上凸显着一棱一棱的刻痕,犹如岁月的纹路,那么斩截,沉着得像一条条铁线小篆”,可见其历尽沧桑,坚韧不改。蘑菇石身处高处,下临深渊,依旧纹丝不动。“立着的蘑菇石却在时间里纹丝不动,即便挪动一寸也没有,自始至终以安静的状态坚守着宁静的内心”,可见其面对险境,处之泰然。蘑菇石始终保持安静的状态,在生命的更迭中,始终坚守内心的宁静。“我站在石头旁四下一望,无论哪个方向,山依然是山,雾仍然是雾,树木还是树木,日头也在一天天东起西落。有别的是,时间在悄然流逝,生命在不断更选”,可见其通达事务,坚守本心。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深情的问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季羡林纪实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季老,我看您来了。”6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病房,就紧紧握住季羡林先生的手说:“今天是您95岁生日,我向您表示祝贺。”
温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他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伯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今天,季羡林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衬衣,病房内充满喜庆的气氛。
温家宝说:“您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非常精神。您现在是红衣少年。”顿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房间里气氛显得轻松而热烈。
听说季羡林仍然每天一早就开始写作,思维敏捷,温家宝高兴地说:“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
季羡林感慨地说:“我的一生大起大落。”
温家宝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那时,您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这不仅是个人毅力决定的,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充满信心。”
温家宝说:“无论是实现科学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知识分子。我们要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关心、爱护、信任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季羡林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温家宝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季羡林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好,经济发展,政通人和。要注意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温家宝说:“中国要受到世界的尊重,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民主。中国历史上的先秦、魏晋南北朝,出了不少大思想家、大哲学家,重要的一条是思想解放。我们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温家宝对季羡林先生一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品表示景仰,他说:“真理和科学要求真实。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温家宝起身告辞时说:“我对您的生日记得特别清楚。您在书上写道: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官庄一个农民家庭。”
临别时,温家宝紧紧握住季羡林的手,久久不愿离去。15.温家宝总理举了中国历史上的先秦、魏晋南北朝,出了不少大思想家、大哲学家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他对《管子·兵法》上说的“和合故能谐”进行的精辟的阐释,表明了什么内涵?(6分)
。
16、温家宝总理特意送给季羡林先生一盆君子兰,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
。
17、纵观全文,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学者?请分点概括。(6分)答:
参考答案:15、(6分)温家宝总理举^中国历史……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当时社会思想解放,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他对《管子·兵法》上说的“和合故能谐”进行的精辟的阐释,表达他对人内心和谐的理解。(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16、(6分)①深情的问候,表达美好祝愿,祝愿季老像君子兰那样生命力旺盛;②表示崇高敬意,“君子兰”喻指季老是君子,清新淡雅、品质高洁。(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17、(6分)①坚守信仰,追求真理;②待人真诚,行事正直;③学贯东西,笔耕不辍,成果显著;④崇尚和谐,泰然面对困难、挫折、荣誉。(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谁没有个背景金兰三叔把自家的鸡鸭挑到城里卖,在菜市场找了个地儿,挨着一个熟菜摊。老板是个猴子一样瘦的年轻人。买卖还没开张,三叔就跟瘦猴发生了争执。瘦猴埋怨三叔的鸡鸭太臭,想来买菜的顾客都到别处去了。他命令三叔马上搬迁,否则就不客气了。三叔不服气,和瘦猴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瘦猴气冲冲地威胁他:“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你等着,我保证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说完,他再也不屑于跟三叔争吵下去,冷笑着走了。三叔心中一凛,当下就有些后悔。他想:我一个乡下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犯不着为一点儿小事和人家吵架。三叔主动把价格降下来,打算快点出手回家。旁边卖辣椒的女人压低声音对他说:“你怎么跟他吵架呢?全市场这么多人,你和谁吵不行,为什么偏偏要跟他吵?你知道他是谁吗?”三叔的心一阵乱跳。他把价格降到最低,很快,鸡鸭就卖光了。他飞快地收拾好东西,匆匆离开。走到肉行时,一个屠夫招手喊住他,严肃地问:“你刚才跟那个人吵架了吗?”三叔点点头。屠夫说:“你怎么偏偏跟他吵架呢?你知道他舅舅是谁吗?”三叔当然不知道,懵懂地问:“我该怎么办?”屠夫同情地叹了口气,冲他连连摇手:“我帮不了你。”三叔感到脑袋“轰”地一下,嗡嗡作响。他后悔极了,垂头丧气地走出菜市场,迎面碰见一个工商人员。他拉住三叔,上下打量:“你就是那个吵架的人吗?你知道他舅舅是干什么的?你为什么要惹他呢?这里这么多人,你惹谁不好,为什么偏偏要惹他?”三叔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真想给自己两巴掌。他想:我真浑,为什么要和那个“瘦猴”吵架?回去后三个月,三叔一直不敢再进城。一天,三叔觉得风头已过去,再次把鸡鸭挑到城里去,在菜市场找了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尽管这样,他还是被熟菜摊儿的瘦猴发现了。他的心一下提了上来。过了半天,买卖做得很顺利,没有人来找麻烦,三叔的心又渐渐放下来。一直到卖完鸡鸭,什么意外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三叔忽然觉得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一个卖熟菜的人能有什么来头?能有多大背景?那些人只不过是吓唬自己罢了。收拾好东西,三叔突然感到尿急。他找了好久,也没看见一个厕所。向人一打听,终于找到一个小公厕,门口摆着张小桌子,后面坐着一个收费的老头儿。三叔放了五角钱到桌子上,就想冲进去方便。老头突然拉住他,用威严的目光紧紧盯着他,说:“等等!你就是那个卖鸡卖鸭的人?三个月前,你在这里和人吵过架?”三叔大吃一惊,说是的。老头儿马上斩钉截铁地说:“对不起,你不能进!”三叔倒吸了一口凉气:“为什么?”“为什么?”老头儿威风凛凛地一拍桌子,“你知道和你吵架的人是谁吗?他是我亲外甥。哼哼,这个厕所我说了算,不让进就是不让进,我憋死你!”(摘自《微型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以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三叔在菜市场的遭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B.“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你等着,我保证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这段底气十足的恐吓三叔的话语表明瘦猴无赖霸道、缺乏教养的性格特点。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菜市场上卖辣椒的女人惧怕瘦猴,正是通过她“压低声音”对三叔说话这一细节表达出来。D.“工商人员”拉住三叔,接二连三责问,在他看来,三叔得罪瘦猴,后果将不堪设想,从对菜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会打破原来的安宁,自己有必要出来批评三叔。E.小说中老头儿的形象主要通过层层对比和语言神态描写刻画出来,文中用词准确,形象生动,比如“威严”、“紧紧”、“斩钉截铁”、“威风凛凛”等,活画出老头儿的性格特点。(2)小说中的“老头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说以“谁没有个背景”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CB项,“缺乏教养”不是作者刻画瘦猴的着力点;D项,“从对菜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说,这会打破原来的安宁,自己有必要出来批评三叔”,文中无依据;E项,“层层对比”有误,应为“层层铺垫或烘托”。(2)本题考查的是从语言、行动举止等方面概括小说人物形象。要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相关语言、行为、细节描写等,据此进行分析归纳。①蛮横、霸道、市侩习气十足。面对三叔急于去厕所,声色俱厉,严辞拒绝,丑恶嘴脸暴露无遗。(2分)②紧抓权力不放,以权谋私,公报私仇。利用看守厕所这点权力,淫威遍布整个菜市场,无论卖辣椒的女人、屠户,还是工商人员,都畏之如虎。此外,打击报复像三叔这样的得罪其外甥的平民百姓。(2分)③纵容亲朋作威作福,依势压人。像瘦猴这样的一个势利小人,依靠其舅手中的权力,在菜市场颐指气使,无人敢于招惹,而“老头儿”更是疏于管教,任其所为,造成整个菜市场笼罩在他们的权力之下。(2分)(3)小说的结尾具备的作用有:情节逆转、首尾照应、卒章显志、提示主旨、深化主题等。本文结尾写三叔去厕所巧遇老头儿的情形出人意料,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极具喜剧色彩,收到了回味无穷、发人深省的效果。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2分)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耐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旨。(4分)(4)此题为探究类题型的题目。解答本题关键是思考题目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情节结构安排等方面的作用。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2分)①以小见大,揭露当今社会上某些官员以权谋私、为非作歹的不良风气;②揭示出一个道理:假如让老头儿这样的市侩小人掌权,就会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的现象出现,就会有瘦猴这样仗势欺人的低劣小人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6分)观点二: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2分)①小说先写三叔与瘦猴的矛盾冲突,然后以“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引出读者的质疑,然后层层铺垫,最终点出“背景”,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背景”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一条线索,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借“背景”刻画人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收放自如,平中见奇。(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竞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
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诖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于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勤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
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
(节选自《明史?郑濂传》)
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
C.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
宥: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濂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①
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②兄年老,吾自往辩
③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④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
⑤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⑥他得官者复数人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③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
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
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
D.郑濂死后,郑渶主持家政,受到建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4.解析:A项,完,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保全”。5.解析:A(组合题用排除法,排除③是太祖的话,④说的是湜的为官功绩,不属于“孝弟敦行”;再排除⑥说的是郑氏愈显。也不属于“孝弟敦行”。)6.解析:C(“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命廷里举孝弟敦行者”;“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译文:郑濂,表字仲德,浦江县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住在一起不分家,历时三百年。郑家的家法规定,由一个人来处理家族中的政事。郑濂受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弟兄因此逐渐显赫。郑濂到京城去,太祖问他如何治理家族使之维持长久的道理,并赐给他御果,郑濂感谢赏赐,把水果揣在怀中回到家中,将水果剖开分给家人。太祖听说了很感叹,想要赏赐官职给他,郑濂以自己年老推脱。那时候大富之家很多都因为犯罪导致家族的覆灭,而只有郑家几千人完全没有损害(意指没有人犯罪)。有人状告郑家人通敌,官吏来郑家抓捕犯人,郑家兄弟六个争着想去,郑濂的弟弟郑湜争着要去。当时郑濂在南京城,告诉他说:“我是长兄,应当去顶罪。”郑湜说“哥哥你年纪大了,还是我自己去申辩吧”。两个人争着要去坐监。太祖皇帝召见他时说:“有这样(品行)的人,可能跟着别人去犯罪吗?”就宽恕了他们,并马上提拔郑湜为左参议,命令他推举几个熟悉的人做官。郑湜推举同一个郡的王应等五个人,太祖都赏赐“参议“这个官职。郑湜表字仲持,当官时很有声誉。南靖的老百姓叛乱,被诬陷的有几百家人,郑湜对前来镇压的几位将领说明了这个问题,便全部释放了这些人。又过了一年,进京觐见皇帝,死在了京城。(明太祖年后)十九年时,郑濂因为犯罪应当被捕入狱,他的弟弟郑洧说:“我们家号称义门,古代有哥哥代替弟弟去死的,我怎么能不代替哥哥去死呢?”然后去告诉官吏愿意服罪,于是被问斩于街市。郑洧,字仲宗,宋濂是他的老师,在学术上有作为,他死了,老百姓很哀伤,私自给他取了个谥号“贞义处士”。郑濂去世了,弟弟郑渶继承他的位置。二十六年的时候,东宫缺少官员,让朝廷推举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人宽厚者,众人推举郑家。太祖说:“那里的王家也是模仿郑氏的家法。”于是征召两家子弟年龄在三十岁以上者,全部都到京中,让郑濂的弟弟郑济与王勤两人担任春坊左右庶人的官职。后来,朝廷又征召郑濂的弟弟郑沂,从没有官职提拔为礼部尚书,当了一年有余就退休。永乐元年的时候被被朝廷作为太祖朝的旧官员留下来,没有多久,再次辞官而去。家族中得到官职的还有好几个人,郑家越来越显赫了。最开始的时候,郑渶曾担任官职“浙江行省宣使”,主持家族政事好几年。建文帝表彰这个家族,郑渶十分感谢,建文帝亲自写了“孝义家”三个大字赏赐给郑家。燕王朱棣的军队打进来,有人告发建文帝藏匿在郑家,朱棣派人搜查郑家。郑渶在家中大厅做了准备,摆了十个大柜子,五个装经史之类的书籍,五个装了兵器以防万一。朱棣的使臣来了,打开的柜子都是书籍,放下另外一半的柜子没有打开。于是郑家免除了祸患。人们认为是郑家的孝义感动了使臣。成化十年的时候,朝廷有部门上奏皇帝郑家世代敦厚仁义,于是重新嘉奖郑家“孝义之门”。从郑文融到郑渶,都因为敦厚仁爱而出名。文融写过家训三卷,一共58条,他的儿子郑钦新增了70条,孙子郑铉又新增了92条,到了郑濂的弟弟郑涛与从弟泳、澳、湜等,和哥哥郑濂、郑源共同商议,删减一部分条文,定位168条,从那时起刊印成书。略5.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6题。(一)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二)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5.结合选段(一),简要概括孟子的“仁政”思想。(3分)16.根据选段(二),分析庄子的养生之道。(3分)
参考答案:14.(4分)
(1)哪里有仁爱的人做了国君却陷害百姓的事呢?
(2)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15.(3分)
“以民为本”,“保民而王”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主张。首先要保证“民有恒产”,使百姓能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然后兴办教育,让人懂得孝悌之理,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友善。16.(3分)
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时天福六年也。幽帅赵延寿辟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延寿子赞领河中节度,署琪为记室。赞镇庐州,表为观察判官。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特加朝散大夫。太宗为府尹,初甚加礼遇,琪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善,出入门下,遂恶之,乃白太祖出琪知龙州,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阙。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上将以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以琪先入,乃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自员外郎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硙,因谓侍臣曰:“此水出于山源,清冷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吏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疏上,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称之。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二年春,拜右仆射,特令月给实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琪素有文学,颇谐捷。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贻序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节选自《宋史·列卷二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B.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C.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D.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选拔那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B.“至道”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行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宋太祖的年号有建隆、乾德、开宝三个。C.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余五部为吏、户、礼、兵、工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D.“谥”即谥号,古代君王、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去,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琪严恪职守。他在担任庐州观察判官期间,为有冤屈有犯人辨明案情,使得三人免于死罪。B.宋琪深受信任。太宗一直对他以礼相待,即位以后立即召宋琪进京,一年中四次升迁,任宰相。C.宋琪年高望重。他八旬被授右仆射,月俸丰厚,诏许五日一朝,死后被追封司空爵位,谥惠安。D.宋琪有才能。他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幽默诙谐;为官几十载,了解世太人情,尤其通晓吏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2)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参考答案:10.D
11.D
12.B
13.(1)宋琪等回答说:“确实因地脉暗通而导致如此,也就像人的善恶是因为熏染熟习而形成的啊。”(“实”“潜”“犹”“染习”各1分,句意通畅1分。)(2)任宰相时,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批评他们,因此被人们怨恨。(“执事”“面”“折”“以是”各1分,句意通畅1分。)点睛:文言文断句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11.试题分析:谥号并非全都是带有褒扬,也有贬抑的。点睛: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平时也要要积累名著、名家、称号、官职、历法等文学常识。12.试题分析:B项,“一直对他以礼相待”错误,曾“恶之”,“乃白太祖”将宋琪贬谪出京。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同时要将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宋琪字叔宝,幽州蓟人。年少时好学,晋祖割让燕地送给契丹,契丹每年开贡部,宋琪进士考试及第,被任命为寿安王侍读,幽州统帅赵延寿征召宋琪为从事,适逢契丹入侵内地,跟随赵延寿来到京城。赵延寿儿子赵赞担任河中节度使,任用宋琪为记室。赵赞镇守庐州,上表奏请任命宋琪为观察判官。属下有冤案,宋琪辨明,免于处死的有三人。特别加官朝散大夫。太宗担任府尹时,一开始对宋琪以礼相待,宋琪跟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关系友好,在他们的门下走动,太宗因此很是厌恶他,于是禀告太祖把宋琪外放为龙州知府,又调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朝廷。(太平兴国)八年春正月,提拔任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当年秋,皇上将要任用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因宋琪先入,就调任宋琪为刑部尚书。十月,从员外郎一年中连续四次提升到尚书担任宰相。九年九月,皇上到景龙门外观看水磨,对侍臣们说:“这条河自山中流出,清凉甘美,凡靠近河边之处水味都是甜的,难道不是浸润所致吗?”宋琪等回答说:“确实因地脉暗通而导致如此,也就像人的善恶是因为熏染熟习而形成的啊。”端拱初年,皇上亲耕籍田,宋琪凭借旧任宰相的身份提升官位为吏部尚书。端拱二年,即将讨伐幽蓟,诏令大臣各自就边疆事务发表意见。宋琪上疏。宋琪本是燕人,因此深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随即又上奏。奏章进上,大多采用。淳化五年,李继迁侵犯灵武,贼帅李顺抢劫州县,宋琪又上书谈论边境事务。奏章献入,皇上密写这份奏章,让李继隆选择有利的施行。至道元年春,在含光殿大宴群臣,皇上问宋琪年龄,回答说:“七十九岁。”皇上因而抚慰很久。二年春,授右仆射,特别下令每月供给实俸一百千,又因为他衰老,下诏准许每五天上朝一次。宋琪一向博学能文,非常诙谐,才思敏捷。二年九月患病,让儿子宋贻序执笔,口授作《多幸老民叙》,又口述遗表数百字然后去世。赠官司空,谥号惠安。在节度府前后三十年,了解世态人情,尤其通晓做官之道。任宰相时,百官有所请求,他经常当面拒绝,因此被人们怨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烟火在天空_______,却以其华丽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_______,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_______。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_______,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B.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的烟火,已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C.烟火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它的艺术与审美已经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D.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由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的烟火,被认为源自当时的“爆祭”B.作为烟花起源的“爆祭”,被认为始于先秦时期C.作为起源于“爆祭”的烟火,出现在先秦时期D.先秦时期的“爆祭”,被认为是烟火的起源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稍纵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管中窥豹B.转瞬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见微知著C.转瞬即逝
响遏行云
不约而同
见微知著D.稍纵即逝
响彻云霄
不谋而合
管中窥豹参考答案:17.D
18.D
19.B【17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A项,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是“现代科技”,而后面句子的主语显然是“烟火”,前后不一致;B项,“烟火,……从而使之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结构混乱,“使之”的“之”也是指“烟火”,最后一句中的“使之”删除;C项,中途易辙,第一句主语为“烟火”,这一句还没有表达清楚意思,第二句主语换为“它的艺术与审美”,中途易辙。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括号后一句“它是燃烧柴火……”,句子的主语“它”指的应是“爆祭”,由此推断前一句主语为“爆祭”,所以排除A和C。B项将谈论的重点放在了“爆祭”上,与前文衔接不当。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转瞬即逝:转眼就会失去或消失。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第一处的主语为“烟火”,故排除“稍纵即逝”。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第二处指竹子爆破的声音,故选“响彻云霄”。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都指没有事先商量,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但“不谋而合”可做谓语,“不约而同”多做状语,后面加具体做法,故第三处用“不谋而合”更好。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根据文意,文中是说通过“烟火”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第四处选择“见微知著”。故选B。【点睛】正确使用成语(词语)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智能交通管理已进入黄金时期,云计算、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的相继出现,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保障。B.面对突发灾难,地方应急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当地政府应急机制的健全,九寨沟地震救灾及时,再次证明了这个观点。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型清洁服务手推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劳动法规定下员工辞退补偿协议书3篇
- 2025年二零二五版ktv娱乐设施维修保养合同范本3篇
- 通知书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
- 北京协和医学院《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高端定制家具设计、生产与安装一体化承包协议3篇
-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房地产营销策划方案五篇
- 机械维修年终总结报告
- 2025版钢结构工程居间合同范本(工期延误赔偿)3篇
- 2024年1月国开电大专科《渠道管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JGT302-2022卷帘门窗规范
- 居家养老单项服务及收费
- 长输管道项目管道封堵施工技术方案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承诺书
-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12. 盘泥条-瓶子变装秀》教学设计
- 遵义市仁怀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带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L18
- 2024-2034年全球及中国药用菌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 2024年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