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2.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几句在你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最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写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三)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颔联呈现的画面。(2)从诗歌的尾联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作者把“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表达了无形的思想感情,请说说你的理解。7.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为“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做批注。批注示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甲】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8.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9.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六)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甲】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乙】襄邑道中(南宋陈与义①)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①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10.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11.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3.“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中的“落花”有何寓意?(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4.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中连用两个“期”的妙处。15.一封普通的“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既有眼前之苦又有未来之乐,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那么,诗人是如何写出内心情感的曲折变化的?请结合全诗来谈一谈。(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即兴抒发议论,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秋天与众不同的感受。B.古来悲秋志士的实质是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与处境。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17.因其诗文多豪迈,刘禹锡被称之为“诗豪”。请你结合《秋词·其一》解读刘禹锡诗词中的豪迈之情。(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骑马登山,乘兴前进,将人的动作赋予云,高云簇拥,古城高度自现。B.第二句,秋风猎猎,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显示出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C.三、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河流的“粗野”和山的“怨愤”。D.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冲破思想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19.请你展开想象,描写第二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0.根据你对全诗的理解,说说诗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1.请自选角度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表达效果。(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2.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其中兴高采烈之情,溢于言表。B.甲诗“怜”表达对故乡菊花的眷恋,写出对菊花开在战场的怜惜之情。C.乙词上片“秋”点明了季节,暗示秋季草盛马肥,烘托了肃杀的气氛。D.乙词下片前两句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表现战斗场面的激烈。23.两首诗或实或虚都写到了战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专题08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2.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几句在你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答案】1.D
2.答案示例: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每天仿佛从宽广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缓缓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诗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应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诗歌内容无关,且全诗表达的是诗歌的雄心壮志,并非“悲从中来,发出感慨”。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的画面描绘。划线句的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注意抓住诗歌的具体意象,在此基础上发挥合理想象,把月亮、太阳的升落以及银河的灿烂景象描绘出来。语言要简洁,不能遗漏画面内容。示例:火红的太阳每天从浩瀚的大海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垂垂落下,投入到大海的怀抱;皎洁的月亮与它相互交替。星光灿烂的银河,璀璨烂漫,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远远地与大海相融,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最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写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答案】3.B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解析】3.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要经过五溪。从“杨花落尽”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子规”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首句写“杨花”和“子规”,表现的是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风雨飘零,友人分别之伤尽在其中;“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述有误;故选B。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三)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颔联呈现的画面。(2)从诗歌的尾联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潮水涌涨起来,两岸显得十分宽阔,船帆高悬,顺风而去。(2)诗人想到(诗句)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需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是的前提下,结合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第三联的内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别说是回家,就是家书也要托付给春光中北归的大雁,由此可体会出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还有浓浓的乡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作者把“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表达了无形的思想感情,请说说你的理解。7.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为“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做批注。批注示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答案】6.“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具有明显深秋特色的事物,和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作者运用寄情于物的手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用有形表现无形,写出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意对即可)
7.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对即可)【解析】6.此题主要考查诗歌主旨。这首诗中,诗人把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组合在一起,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故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萧瑟苍凉凄苦的氛围,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断肠之感尤为浓厚。7.此题主要考炼字赏析。“瘦”是用来形容马的,结合写作的背景可知诗人此时正处在羁旅途中,马是他的交通工具,马都瘦了,马经历了长途跋涉,人跟马一样也经历了长途跋涉,写马瘦,实际上也写成了人的瘦,写出了路途跋涉之艰辛,浪迹天涯游子的悲苦之情。(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甲】春夜闻笛(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8.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9.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答案】8.《春夜洛城闻笛》作者通过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表现出诗人的思归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9.《春夜洛城闻笛》借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望。《夜上受降城闻笛》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解析】8.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作手法。结合“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可知,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结合“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可知,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过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现实到希望,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这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结合《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谅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据此可知,诗人含蓄蕴藉地借夜风送来了凄谅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们的思乡之情。9.本题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结合“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可知,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诗人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诗人借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来反衬出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这里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六)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甲】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乙】襄邑道中(南宋陈与义①)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注】①此时诗人陈与义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10.两首诗均为诗人在行舟上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如何表现“舟行江上”的?11.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答案】10.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三峡前往渝州。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是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平原行舟平稳的特点。
11.李诗表达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陈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俊发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结合“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可知,诗人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李诗写行舟,直接写船的地点变化,巧用地名来表现“舟行江上”;结合“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可知,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诗人通过写两岸景物的变化衬托舟行之快;结合“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船上的人都在向东行进,写出了平原行舟平稳的特点。诗人从物我静止的角度,化动为静,写“舟行江上”。1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结合“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李诗中的“思君”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结合《襄邑道中》可知,本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再结合注释“年仅二十七,初入仕途”正是一帆风顺之时,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此诗应是作者志向的表白,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俊发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3.“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中的“落花”有何寓意?【答案】12.诗的前两句的是作者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含蕴的感情深沉而凝重。
13.“落花”一词,指暮春时节凋零的花;隐喻世运衰败;映射当时动乱衰颓的社会(或“繁华时代的落幕”);暗喻衰病漂泊中的诗人自己。(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结合背景可知,这两句追忆的是曾经、往昔作者和李龟年的一些接触;“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时光是美好的开元盛世,是和平的、安定的、富足的美好时光,对比于现在的动乱、漂泊、贫困,作者在叙述、回忆中流露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含蕴的感情深沉而凝重。13.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落花”表面看是景物,表明此时是春花凋零的暮春时节;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此时是安史之乱之后,故“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从大的角度讲,暗喻了世运的衰败,国运如同这“落花”一般,已然衰颓;暗喻社会的状态,如同落花一般,无法管束,动乱不堪;从小的角度讲,暗喻了个人命运,诗人此时也如同落花一般,漂泊、凋零。(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4.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中连用两个“期”的妙处。15.一封普通的“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既有眼前之苦又有未来之乐,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那么,诗人是如何写出内心情感的曲折变化的?请结合全诗来谈一谈。【答案】14.第一个“期”是对方问,满含对久别重逢的期待,第二个“期”是自己答,漂泊异乡却归期难定,两个“期”字包含着诗人太多的心酸与无奈。
15.“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接下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自然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意思是夫人您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归家,归期未定,我也没有确切的答复啊。第一个“期”是妻的问话,饱含妻子对久别重逢的期待之情;第二个“期”是诗人的回答,漂泊他乡,归期未定。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诗人羁旅之愁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和心酸。15.本题考查诗歌情感鉴赏。首联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饱含太多心酸无奈。颔联“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百感交集,与妻子的种种回忆浮现。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笔锋一转,展开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情感曲折变化,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即兴抒发议论,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秋天与众不同的感受。B.古来悲秋志士的实质是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与处境。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17.因其诗文多豪迈,刘禹锡被称之为“诗豪”。请你结合《秋词·其一》解读刘禹锡诗词中的豪迈之情。【答案】16.D
17.《秋词》中诗人虽被贬官,但能一反“逢秋悲寂寥”的常情,确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诗人愈挫愈奋,可见其豁达、乐观、豪迈之情。【解析】16.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有误,本诗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故选D。1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本诗大意: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骑马登山,乘兴前进,将人的动作赋予云,高云簇拥,古城高度自现。B.第二句,秋风猎猎,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显示出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C.三、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河流的“粗野”和山的“怨愤”。D.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冲破思想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19.请你展开想象,描写第二句诗所展现的画面。【答案】18.C
19.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声音传入滚滚的云涛里。【解析】18.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词的能力。C.“三、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由“犹嫌束”“不解平”可知,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比喻;故选C。19.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并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解答时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现代文,然后抓住风、马蹄声对诗人骑行于疾风中的情景进行描述,最后对文字进行润色加工。第二句翻译: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0.根据你对全诗的理解,说说诗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1.请自选角度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表达效果。【答案】20.诗中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21.(下列两点,任从一个角度回答皆可)①由现实转入梦境,是虚写。“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风用,又喻指南未王朝风用飘摇的境地。“铁马冰河”的梦境,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②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解析】2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本诗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描写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据此分析,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2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赏析诗句应该是由景及情,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看有没有修辞,然后看写了什么景色或者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是: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风吹雨”三个字照应诗题,既是自然界的风雨声,又象征南宋风雨飘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技术设计与课程设计
- 电子应用综合课程设计
- 电子工程与技术课程设计
- 电子地图课程设计
- 电子商务基本课程设计
- 电大工程课程设计
- 电商考证课程设计
- 电商直播培训 课程设计
- 电商学生实训课程设计
- 电压工程技术课程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生涯职业规划
- 2024年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稿)
- 制鞋业生产线改造与智能设备应用
- 灾害性群伤事件急诊应对与管理课件
- 《多彩的职业》优质课件
- 《行政复议法》培训课件资料
- 学前教育手工实训报告
- 公安警察培训课件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检测试卷
- 2024年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