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在复习中,我们要充
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
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
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
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
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
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
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
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
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
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
己”。
⑵疑问代词一一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
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
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
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
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
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鼠
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
之于齐楚/外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
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旦莫如小/星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至亦然Z为其后可复者也/则至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
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
就无法改小了。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
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5、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
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
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
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
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贝!I、
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
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子】
1、于是余有叹焉他人之观于天财山〃l/i靠权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夫夷以加则游者初险以远以D至者少湎世之奇伟旗,切£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湎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
桀也师君纣也保纣并世怎能相匕然亦殆矣!”(《新序8226;刺奢》)
3、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
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揭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措之。”庄
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
后尊贵者乎?”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脩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
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广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
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日",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来断句。
【例】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
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
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
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
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
曰:“寡人信之矣。”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上也
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例】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
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
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
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①顶真: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
呼万岁。
②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
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③反复: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练】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
5、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秦孝公据嵯函之固拥雍外I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
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
之。
8、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
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
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
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9、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
也。
【另外】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
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
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
何等俱封。
六、总分关系断句法。
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例】
1、孔子曰描者三乐领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历多贤瓦镒臭/乐骄乐Z乐
佚游/乐宴乐发矣。
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
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七、再回首,细检验一一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
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
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
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
治通鉴》卷十六)
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
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
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⑴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
“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把“以故”看作“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
呢?
⑵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
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
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
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
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八、重平时,需勤练一一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
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
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
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
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
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文言文断句技巧全攻略
一、读文段,通文意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
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
(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
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
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
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
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
为他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
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
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
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
曰:“事不谐矣。”
【例】(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
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
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好事”与“坏
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
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一一得马一一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
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答案】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
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
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
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1)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
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
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
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
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
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
(3)指示代词:
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
常作指示代词。
注意: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
《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
不再提姓了。
【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
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1)亥峭U:雕刻。道:指道理,规律。(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答案】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
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005年北京卷)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
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答案】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
甲庐山/元和H^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解析】
在选段中,“匡庐即庐山”、“香炉峰”、“遗爱寺”、“太原"、“峰腋寺”都是地名,“草
堂”是常用的名词,“元和十一年”是年号,“白乐天”是白居易的字,知道这些,对
正确断句是很有益处的。
(句中划线词均为专用词,有年号时间、地名、人名及事物名。)
三、看虚词,找位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
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
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一一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
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如北京卷,材料中有三处“其
父日”,应在“日"后停顿。
【例】拙于用大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
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揭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搭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逍遥游》
【注释】
(1)拙:笨。拙于:不善于。(2)惠子:姓惠名施,宋国人,曾做过梁国相国,
是先秦的思想家,据说是庄子的好友。(3)魏王:即梁惠王,早年建都于安邑,
国号为魏;后来,害怕秦的强大,被迫迁都大梁,改国号为梁,同时僭号称王,
故魏王有时也称梁惠王。瓠:葫芦。(4)树:栽培种植。成:成活。(5)剖:
破开。(6)瓠落:平浅的样子。(7)楞然:虚大。(8)搭:击破。
【答案】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
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格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搭之。“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译文】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棵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
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皮薄易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
重量。把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不是不大啊!可
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
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2.语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
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
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
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贝h然则、或、况、而况、
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它的如:
以、于、为、贝h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
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
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
的有:以、则、贝I)、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
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例】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
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解析】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
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答案】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缱汤武今天下尽桀也
府君纣也深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文言虚词断句歌
"日"后冒(:),“哉''问叹(?!)
“于”“而”一般在中间
“耶”“乎,,经常表疑问(?)
“则”前断句常加逗(,)
“矣”“耳”“焉”后常加句(0)
“者”“也”作用表停顿
或句(。)或逗(,)酌情看
“盖”“夫”“若夫”“纵”“向使”
“然则”“是故”“于是”“苟”经常用于句子首
解释:
1."日"后面加冒号是不言而喻的;“哉”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询问或反问语气,
句末常用叹号或问号。
例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而”作连词经常用于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于”是文言文中用得最多的介词,由它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多数放在动词、形容词
谓语后作补语。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则”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其中,“则”表示承接、假设、转折等关系时,“则”
前常有停顿。
例如:“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则”表示并
列关系时,常用于句中。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语气词“盖、夫、且(若)夫”等常用在句首,它们前面要断句。此外,有些常
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则”“苟”“纵”“是故”“于是”“向使”“是以"“纵使”“然则”等前面也
常常要断句。
例如:“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夫战,勇气也。”“若夫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然则何时而乐耶?”“苟富贵,勿相忘。”“向使
无君,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也。”
5.“矣、耶、乎、焉、耳、而已”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句。
例如:“古之圣人其出他人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此亡秦之续耳。”“然则何时而乐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渊,蛟龙生焉。”“壮士,能复饮乎?”
提示: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就不能断句。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是说也,人常疑之。”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
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
往要在其前面断开。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
4.“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
的作用)用在句中,有时甚至还可作名词,这几种情况都不能点断。例如:“好夫
似龙而非龙者也。”
【例】(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越之
于齐楚外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
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解析】
画线的部分是周子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劝说齐王给粟救赵的。这段话句末语气词
较多,“也”、“矣”都是句尾语气词,“夫”、“且”都是发语词,是非常明显的断句标
志,要把握准确。此外,多个判断句、假设复句也能为恰当断句帮上大忙。
【答案】
夫赵之于齐楚/杆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
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四、明语法,辨句式
1.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
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
积累:如: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应用程序设计实验》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虚拟商业环境综合实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跆拳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基础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操作系统》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PHP工程师程序员岗位职责
- 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操作规程
- 桥面混凝土铺装层施工方案
-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PPT精选课件
- 安安全全坐火车PPT课件
-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图例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1-12课测试卷
- 钻井常用计算公式
- 混凝土浇筑监理旁站记录(完整)
- 十大奢侈品牌
- 起重机械维修保养标准
- 中学以案促改廉政风险台账.doc
- 拼音表(声母、带声调的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