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海气相互作用和环流异常
4最新模拟精练
2021年5月,面积达4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
①海陆轮廓②极地东风③地转偏向力④西风漂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A-76冰山对所经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下垫面反射率减小B.大气逆辐射增强
C.海面水汽蒸发增强D.大气吸收的海面辐射减少
【答案】1.A2.D
【解析】1.由图可知,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主要是逆时针转动,一方面受
到极地东风的影响倾向向西运动,一方面受到海陆轮廓的阻挡,下部无法移动,而上部向西移动,最
终形成a-b—c位置变化,①②正确;地转偏向力不是其运动的动力,③错误;西风漂流纬度更低,
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A-76冰山使得区域反射率增加,A错误;气温降低,故大气辐射和逆辐射都减少,B错误;气温降
低,蒸发减弱,水汽输送量减少,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海一气相互作用指的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热量、动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种交换对大气、对
海洋各种物理特性的影响及改变。海洋与大气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过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一
个复杂的耦合系统。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是给予大气热量与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源;大气主要
通过向下的动量输送(风应力),产生风生洋流和海水的上下翻涌运动;海洋与大气在大气环流的形
成、分布和变化上共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
(2023•贵州贵阳•统考模拟预测)海洋热浪是指某海域表层海水异常增温,并持续5天或以上的现
象。研究发现,海一气相互作用是海洋热浪形成的机制,海水异常增温与大气运动、海水运动有关。
近年来,海洋热浪发生愈加频繁,升温更强烈,每次持续时间更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负面
影响也相对更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海洋热浪易形成于夏季的()
A.冷锋过境日B.低压控制期C.暖锋过境日D.高压控制期
4.近年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洋热浪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下列属于该海域海洋热浪
形成的条件是()
A.海水吸热减少B.赤道上升流增强
C.东南信风减弱D.秘鲁沿岸流增强
5.海洋热浪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海草密度增加B.鱼类远距离迁移
C.海区风力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D4.C5.B
【解析】3.依据材料,海洋热浪是指某海域表层海水异常增温,并持续5天或以上的现象。冷锋过境
时间较短且属于降温天气,排除A;气压控制期空气受热蒸发表层海水,使海洋表层水温维持稳定,
再加上低压系统易产生降水,不会出现异常升温的现象,排除B;暖锋过境会形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降低太阳辐射到达海洋表面,排除C;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会
导致表层海水升温较快,D正确。故选D。
4.近年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洋热浪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其原因是该地区降水减少,
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而降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的减弱,C正确;
海水吸热受海水的物理性质影响,不会发生改变,排除A;赤道上升流增强会降低海水表面温度,排
除B;秘鲁沿岸流属于寒流,其增强能够降低海洋表层温度,排除D。故选C。
5.海洋热浪会导致海水温度高致使海洋生物不适应温度变化而死亡和迁移,排除A、D;鱼类由于不
适应温度变化会迁移离开该地区,B正确;海洋热浪主要受高压影响而形成,高压气团控制下风力较
小,排除C;故选B。
【点睛】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过境时:大风、降温、阴
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
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下图)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冰的减少与厄尔尼诺
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0°W
6.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与2〜3月相比,每年8〜9月威德尔海()
A.温度较高、盐度较低B.温度较低、盐度升高
C.温度、盐度均较低D.温度、盐度均较高
7.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A.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B.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
C.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D.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
【答案】6.B7.B
【解析】6.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位于南半球,与2〜3月夏秋季节相比,每
年8〜9月冬春威德尔海水温更低,海水结冰,海冰盐度低接近于淡水,剩余海水盐度升高,排除ACD,
B符合题意,故选B。
7.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冰退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水位降低,部分本应北上
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引发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赤道太平洋西部水温异常降低,
因此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降水多,A错;相比于正常年份,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变小,B正确;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偏少,C
错;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也随之减弱,D错。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相反,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主要有以下影响:①赤道太平洋
西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水量减少;②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降水量会明显增多;③秘鲁渔场渔业
资源减少。
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黑海渔业资源丰富。暖水性食肉鱼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规律
性洞游。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
伊斯坦布尔
、瓜g菌海
O/
8.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是()
A.冬季,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升温,将热量传导给大气
B.冬季,海域面积小,陆地人类活动频繁,气温高,蒸发量大
C.冬季,受西风带和锋面气旋控制,带来充足低纬度海洋水汽
D.冬季,气温低,水汽不易凝结,空气湿度大
9.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存在密度流,洋流流向及主要成因匹配正确的是()
A.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马尔马拉海有大量河流注入,密度小
B.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一马尔马拉海夏季高温少雨,蒸发强,密度大
C.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一爱琴海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密度小
D.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爱琴海与外海盐分交换密切,密度大
10.暖水性食肉鱼从马尔马拉海涧游到黑海对应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8.C9.A10.B
【解析】8.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即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
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冬季,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升温,将热量传导给大气”表
达了海气间热量的传递方式,并不是冬季多雨的原因,A错误;海域面积小,受陆地影响气温高并非
只是出现在冬季,也不是冬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B错误;冬季气温低,水汽易凝结,D错误;当地
为地中海气候向温带海洋性气候过渡区,冬季降水丰富是因为西风和锋面气旋,C正确。故选C。
9.密度流流动规律为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洋面流向密度大的洋面。两处海区纬度、气候相似,在降水、
蒸发等方面差异小,BC错误;马尔马拉海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注入稀释海水,密度小,表层海
水的流向为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A正确、D错误。故选A。
10.马尔马拉海纬度偏低,水温偏高,鱼群在夏季涧游至黑海避暑,冬季涧游至马尔马拉海越冬,B
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主要受气候、径流、洋流、融(结)冰、海域封闭程度等因素影响。气候:外海和
大洋盐度主要受降水与蒸发影响,降水大于蒸发,盐度降低,反之升高。径流:近海受河川径流影响,
河流入海口处盐度低;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比同纬度盐度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比同纬度低;融(结)
冰:高纬度海区结冰时期盐度升高,融冰时期盐度降低;海域封闭程度:受外海影响程度大小。
(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模拟预测)秘鲁鳏是生存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1海里=1.852千米)
50米水深内海域的冷水性鱼类,是世界上产量最丰富的鱼种之一。研究表明,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A)
连续3个月平均值超过或低于0.5℃即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环境变化会极大地影响鱼种的资源
变动。下图示意东太平洋2005—2009年表层海水距平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年
11.据图推测.2009年8〜12月秘鲁秘()
A.生存环境最佳状态B.顺洋流进行迁徙
C.鱼捕获量严重减产D.受中纬西风影响大
12.据图推测,2008年()
A.全球水热处于亏损状态B.中纬度海洋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C.我国冬季气温相对偏低D.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球变暖
【答案】11.C12.C
【解析】11.据图推测,2009年8〜12月东太平洋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A)为正值,说明海水温度
增加,厄尔尼诺发生。秘鲁鳏是冷水鱼,水温升高,生存环境变差,A错;顺洋流进行迁徙会到低纬
度,水温会变高,B错;因水温变高,秘鲁鳏会游到别处,鱼捕获量严重减产,C正确:中纬西风主
要影响西风漂流,D错。正确选项为C。
12.研究表明,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A)连续3个月平均值超过或低于0.5C即发生厄尔尼诺或拉
尼娜事件。2008年全年多数月份为负值,故有拉尼娜现象发生。全球水热应该是平衡的,不会处于亏
损状态,A错;中纬度海洋热量收入小于支出,低纬度是收入大于支出,B错;拉尼娜发生时,我国
冬季气温相对偏低,C正确;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故不能延缓全球变暖,D错。正确选项
为C。
【点睛】拉尼娜现象:1、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
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
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
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
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2023•河北•模拟预测)柔鱼生命周期短暂,约为一年,每年在副热带的产卵场和亚北极边界的索
饵场之间进行季节性泗游,水温对柔鱼的分布和丰度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海域甲柔鱼资源较丰富。下
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海水温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
①厄尔尼诺年偏北②厄尔尼诺年偏南③拉尼娜年偏北④拉尼娜年偏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图示海域甲地柔鱼资源较丰富,主要因为该地()
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B.海水温度适宜
C.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海水盐度适宜
15.根据图文材料,推测柔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海区可能在()
①暖流流经的海区②海沟深处③河流入海口④寒暖流交汇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3.C14.A15.C
【解析】13.读图可知,厄尔尼诺年柔鱼分布在北纬42。以南,拉尼娜年分布在北纬42。以北,拉尼娜
和厄尔尼诺年海水温度状况相反,故正常年份应分布在图示两条线之间,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读图海域甲地位于(42°N,150°E),该地点位于日本北海道东部,是北海道渔场,主要是因为该
受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而形成的大渔场,A正确;海水温度适宜是柔鱼生存环境条件,图示海域
除甲地外,其他与甲地海域大致同纬度的海域温度也适宜,B错误;日本渔业发达,该地为渔场,人
类活动影响较大,C错误。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15.可利用排除法,根据柔鱼的分布特点及涧游情况可以确定柔鱼在较温暖的水域活动及觅食,不可
能出现在气温较低海沟深处,排除②。其余选项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渔业资源多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
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
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16.(2023•广东珠海•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位于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
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下,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72月)。圣克鲁斯岛低地气候干燥,拥有该岛
67%的特有物种。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
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云雾林的林冠拦截云水,不仅满足了云雾林生长需求,还对低地
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
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左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右图示意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
节变化。
降水量/mm
250「
।----1低地
200-
i=i高地
150-
100
50jljhirlrllrllrlrl
0
12356789101112月份
(1)推测圣克鲁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东南坡高地在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的原因。
⑶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气候的影响。
(4)分别简述厄尔尼诺频发对圣克鲁斯岛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胁、。
【答案】(1)圣克鲁斯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海
底火山熔岩不断堆积,直到厚度颇大,最终突出在海面上。
⑵凉季初期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受秘鲁
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凝
结;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云雾成层,不易扩散。
(3)厄尔尼诺事件时,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热季延长;热季(赤
道低压控制时),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多强对流暴雨,降水的变率加大,凉季,由于东南信风
减弱,逆温层结较弱,高地云雾减少,(水汽来源减少,)降水减少。
(4)高地湿度降低,喜阴湿的植被退化;低地水分条件改善,(对水分要求较高的)物种入侵,降低典
型干旱适应物种的竞争优势。
【分析】本题以南美洲西海岸的圣克鲁斯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影响降水的因素、厄尔尼诺对气候、
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圣克鲁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由图可知,圣克鲁斯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
消亡边界,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海底火山熔岩不断堆积,直到
厚度颇大,海拔不断抬升,最终突出在海面上,形成圣克鲁斯岛。
(2)凉季出现在6-12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东南信风北移,圣克鲁斯岛受东南信风控制明显;
圣克鲁斯岛东南部海域位于秘鲁寒流北上的路径上,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东南信风将寒流冷却
的空气带到圣克鲁斯岛,在地形的抬升下;气流温度降低,水汽易凝结,易形成云雾;底部的冷空气
与上部较暖空气形成逆温层,使得大气稳定,云雾难以消散,而出现成层云雾。
(3)厄尔尼诺事件时,海水异常升温,使得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使得水面辐射增强,气温
偏高,导致热季延长;热季该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
该地区多强对流暴雨,使得降水的变率加大;凉季,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东南信风减弱,逆温
层结较弱,高地云雾减少,水汽来源减少,降水减少。
(4)述厄尔尼诺频发对圣克鲁斯岛高地和低地原生植被的威胁:由上题分析可知,厄尔尼诺事件频繁
发生,使得高地湿度降低,使高地喜阴湿的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低地降水增加,水分条件得
到改善,使得喜水的物种入侵,降低耐干旱物种的竞争优势,耐干旱物种不断灭绝。
■真题实战演练
(2022•湖北卷)智利竹荚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
意智利竹荚鱼河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智利竹荚鱼河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盛行风向B.海水温度C.距陆远近D.种群规模
2.推测智利竹荚鱼的生活习性是()
A.冬季产卵B.顺流涧游C.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D.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
活
3.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
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B2.C3.B
【解析】L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荚
鱼的涧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A项错误;冬春季节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
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涧游,夏秋季节冷水势力减
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涧游,B项正确;读图中涧游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路线与距陆
远近无明显关联,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种群规模对涧游路线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
2.由图可知,成鱼涧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涧游路线偏东、偏低纬,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
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
水温海域,C项正确。故选C。
3.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
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
移,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海表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
的现象,也就是海水异常偏暖。与这一现象相反的,该海域海温异常偏低,即异常偏冷,则称为拉尼
娜现象。
4.(2020.浙江卷)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
异,原因可能是()
海冰面枳(百万kl)海冰面积(百万km?)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答案】C
【详解】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北极附
近;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附近。据图分析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
达到13百万km2,9月份达到5百万km2,6个月消融了8百万km2;南极附近海冰9月份达到16百
万km2,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详尽多条款单项劳务分包合同
- 保险服务居间合同
- 工业厂房租赁合同
- 建筑工程款转让协议书
- 装卸运输服务合同
- 智能科技产品开发合作合同
- 个人果树承包合同
- 管理软件系统买卖合同书
- 美术老师教学成果保护协议
- 项目策划服务合同
- 2024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变频器技术(全套课件)
-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全)
- 旧金山china town中文介绍课件
- (中职)表面组装技术(SMT工艺)教学课件
- 初中英语 沪教牛津版 9A U7-1 Reading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 课件
- 骗提个人住房公积金检讨书
- 监控系统维保方案计划及报价
- ABCD2评分量表(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
- E-learning平台使用手册(培训管理员版)
- 自动化物料编码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