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_第1页
工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_第2页
工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_第3页
工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_第4页
工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工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南范围本文件适用于规模以上工矿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其他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AQ/T90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术语和定义

工矿企业工矿企业,是指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花爆竹及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与生产的生产经营单位。

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和义务。危险物品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本要求工矿企业负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持续具备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教育职工自觉承担安全生产义务。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定佩戴使用。对重大危险源(风险源)实施有效的检测、监控。预防和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安全设施、设备(包括特种设备)符合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按规定定期检测检验。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本单位安全事故隐患。积极采取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确保所使用工艺装备及相关劳动工具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依法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按要求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做好事故抢险救援,妥善处理对事故伤亡人员依法赔偿等事故善后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内容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机构设置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除上述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三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两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不足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工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包括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有全面领导责任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主要负责人除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外,在保护职工生命安全方面应做到:证照齐全,确保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和建设;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职工培训合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建立完善安全检查机制,及时查处“三违”行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规定,确保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完备;掌握危险源分布和生产工艺安全技术特性,实施有效监控;除矿山外应完善有限空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检测、隔离与防护;严格执行爆破、吊装、动火、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及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上(含一百人)的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企业和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领域的企业以及从业人员三百人以上(含三百人)的其他企业应设安全总监。人数偏少、组织机构简单但年主营业务收入贰仟万元及以上的化工企业应当赋予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总监的职责。矿山、金属冶炼以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建立并落实单位有关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提前公布带班计划并接受从业人员监督。全员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内容和考核标准。安全生产投入工矿企业应将安全生产投入纳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足额提取并按规定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设备设施、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保险、应急演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事故救援等安全生产支出。高危行业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其他企业应积极投保。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相关保险费用。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矿企业应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企业要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工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劳动保护危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均应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工作。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管理法规标准识别工矿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有效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和文本数据库。工矿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及时传达给相关从业人员,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规章制度工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和建议,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工矿企业应确保从业人员及时获取制度文本。工矿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信息化;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管理;安全生产档案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班组安全活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安全预测预警;对承包、承租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制度。操作规程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矿企业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与劳动保护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并严格执行。工矿企业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制修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文档管理记录管理工矿企业应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编制、评审、发布、使用、修订、作废以及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工矿企业应建立健全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并建立和保存有关记录,便于自身管理使用和行业主管部门调取检查。评估工矿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修订工矿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管理工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培训大纲、内容、时间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工矿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安全生产的内容。工矿企业应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保证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资源。工矿企业应如实记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师资、学时记录、考核结果等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教育培训档案,档案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人员教育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工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工矿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安全技术团队。工矿企业应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的知识与能力。法律法规要求考核其安全生产知识与能力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高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的知识与能力。从业人员工矿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满足岗位要求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职业危害防护技能、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方法,了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复训考核。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应上岗作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工矿企业应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工矿企业的新入厂(矿)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学时和内容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工矿企业应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从业人员在工矿企业内部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进行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在结束停产、停业、停工、停止建设,恢复生产经营前,应当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工矿企业还应当完善和落实师傅带徒弟制度。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管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的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化工类大专及以上学历。煤矿企业一般从业人员基本达到初中以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高中以上、安全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其他从业人员每年应接受再培训,再培训时间和内容应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其他人员教育培训工矿企业应对进入工矿企业从事服务和作业活动的承包商、供应商的从业人员和接收的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实习生,进行入厂(矿)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外来人员入厂(矿)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要求、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工矿企业应对进入工矿企业检查、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现场管理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建设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疏散通道。禁止占用、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疏散通道。工矿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工矿企业将外包外租等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外包作业管控措施,统一协调、管理和考核,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设备设施验收工矿企业应执行设备设施采购、到货验收制度,购置、使用设计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和场所安装和建设后工矿企业应进行验收,并对相关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设备设施运行工矿企业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以及检测与监测设备,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定期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工矿企业应针对高温、高压和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高风险设备,以及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建立运行、巡检、保养的专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安全设施和劳动防护设施不应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设备设施检维修工矿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制定综合检维修计划,加强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落实“五定”原则,即定检维修方案、定检维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维修质量、定检维修进度,并做好记录。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及安全验收标准。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安全控制措施,隔离能量和危险物质,并进行监督检查,检维修后应进行安全确认。检测检验安全设施、设备(包括特种设备)符合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按规定定期检测检验。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或相关安全使用证。设备设施拆除、报废工矿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的报废应办理审批手续,在报废设备设施拆除前应制定方案,并在现场设置明显的报废设备设施标志。应进行许可的危险作业,在作业前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报废、拆除应按方案和许可内容组织落实。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工矿企业应事先分析和控制生产过程及工艺、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对设备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进行屏蔽或隔离。对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爆破作业、盲板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实施危险作业“十不准”作业许可管理,严将履行作业许可审批手续。作业许可应包含安全风险分析、安全及劳动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作业许可实行闭环管理。动火作业“十严禁”、高处作业“七必须”、有限空间作业“六不进入”、检维修作业现场“六不得”、外包作业“十项措施”等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单位的特殊作业,应符合GB30871的规定。生产现场应配备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应急照明、安全通道,并确保安全通道畅通。对消防设施与器材并监督、指导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佩戴、使用、维护、保养。工矿企业应对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条件等进行作业前的安全检查,做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和落实危害防护措施。两个以上作业队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活动时,不同作业队伍相互之间应签订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采取的有效措施,并指定专人进行检查与协调。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作业行为工矿企业应依法合理进行生产作业组织和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设施、工艺技术以及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等进行安全风险辨识,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作业行为安全风险。监督、指导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相关方工矿企业应建立承包商、供应商等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安全生产纳入工矿企业内部管理,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作业人员培训、作业过程检查监督、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绩效评估、续用或退出等进行管理。工矿企业应建立合格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定期识别服务行为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工矿企业不应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工矿企业应与承包商、供应商等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警示标志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危险源、较大危险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明显的、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标明安全风险内容、危险程度、安全距离、防控办法、应急措施等内容,在有重大隐患的工作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在有安全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安全告知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工矿企业、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定期对警示标志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工矿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施工、吊装、检维修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渠、构、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风险辨识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组织全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生产经营环节或者要素发生较大变化、发生风险事件或者行业主管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应当及时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或者部分生产经营环节安全生产风险开展专项辨识。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当形成风险清单。工矿企业应对安全风险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归档。安全风险评估工矿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和工作程序等。工矿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对所辨识出的存在安全风险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物料等进行评估。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至少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出固有风险应按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划分,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工矿企业,每3年应委托具备规定资质条件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评价。安全风险控制工矿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生产经营状况等,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制定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使动态风险控制到一般风险或低风险。工矿企业应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变更风险管理工矿企业应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变更前应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告知和培训相关从业人员。危险物品风险管理工矿企业应建立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全面辨识风险,对确认的重大风险制定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工矿企业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管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监控,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备案。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应将监控中心(室)视频监控资料、数据监控系统状态数据和监控数据与有关监管部门监管系统联网。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工矿企业应建立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工矿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组织制定由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分级分类、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的原则组织开展,重点围绕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监控设施以及重要设备更新改造、组织体系、规章制度、责任落实、岗位风险辨识、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或排查清单,明确隐患排查的时限、范围、内容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等级进行记录,建立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工矿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作出认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工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每季度带队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至少开展1次检查。高危行业领域主要负责人应每月带队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至少开展1次检查。隐患治理工矿企业应根据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排查隐患的结果,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工矿企业应按照责任分工立即或限期组织整改一般隐患。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做到“五落实”,即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做到重大事故风险隐患“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落地见效。工矿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验收与评估隐患治理完成后,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工矿企业应组织本工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工矿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隐患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通报,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重大隐患应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工矿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查、报告、治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并按照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预测预警工矿企业应积极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关键设备设施、作业过程、作业环境以及危险工艺、可燃有毒气体、易燃易爆场所、重大危险源等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化控制。加快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现精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从源头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工矿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等情况,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在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矿山、尾矿库、钢铁、铝加工(深井铸造)、粉尘涉爆、烟花爆竹、油气储存、石油天然气开采等行业领域建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危化品、矿山等高危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电力监测分析系统。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可以不单独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邻近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服务协议。应急预案工矿企业应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査的基础上,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制定符合GB/T29639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安全风险较大的重点场所(设施)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并编制重点岗位、人员应急处置卡。工矿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应急救援队伍、周边工矿企业等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工矿企业应定期评估应急预案,及时根据评估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按照有关规定将修订的应急预案及时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矿山、金属冶炼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工矿企业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特点,按照规定设置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建立管理台账,安排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应急演练工矿企业应按照AQ/T9007的规定定期组织公司(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全覆盖,并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和演练发现的问题,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准备工作。工矿企业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领域每半年至少1次),让全体从业人员熟知逃生通道、安全出口及应急处置要求。应急处置发生事故后,工矿企业应根据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并开展先期处置:企业应赋予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在遇到险情或事故征兆时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发出警报,在不危及人身安全时,现场人员采取阻断或隔离事故源、危险源等措施;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时,迅速停止现场作业,现场人员采取必要的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工矿企业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前状态等简要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