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种群(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种群(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种群(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种群(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练:种群(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浙科版高频考点专题练:种群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

B.同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

C.在渔业生产中,当种群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D.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达到最大

2.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

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

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o乃

68

6o

4o

5

0

2526一

2o23・

2m202020

O

径级

InmW级

:i和ii为幼年期,in和t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

A.适度米伐成年和老年期个体,不利于幼年期树木生长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预测乙地阳坡、阴坡该乔木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同

D.甲地n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

3.科学家将自然界不同生物的生活史对策分为两类,相关阐述列表如下,有关分析错

误的是()

生活

史对生物特点种群数量动态曲线

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种群数量(2+1)

r对

短、繁殖能力强但幼体

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

缺乏保护注: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

群数量(Nt+i)之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虚线表示

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

Nt+尸Nt(S是稳定平衡点)

K对长、繁殖能力弱但幼体

策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

有很好的保护

A.在种群基数较小时,K对策生物种群增长率可能为负值

B.多数害虫属于K对策,其防治要在种群数量较低时进行,避免超过X点

C.当曲线处于虚线上方时种群数量增长,当曲线处于虚线下方时种群数量下降

D.无论r对策或是K对策,种群的延续都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否则可能由

于近亲繁殖等而发生衰退

4.蜘虫又称蜜虫,是一种体型微小,在多种蔬菜叶背面或幼叶上集群分布的害虫。研

究人员调查了白菜叶片上的蛆虫的种群增长情况,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天数81522293643

种群密度(只/叶)41724313434

A.集群分布是蛆虫种群的空间特征

B.在蔬菜叶背面的蛆虫种群会呈现“J”型增长

C.上述表格中,第15〜22天蛆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蜘虫的种群密度

5.芨芨草是大型丛生植物,茎叶坚硬。伯劳鸟是小型捕食性鸟类,经常停留在芨芨草

上捕鼠。芨草旁常见鼠洞,茎叶有被鼠咬断现象。为探究捕食风险对不同密度布氏田

鼠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某草地设置围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包斐

A.用样方法调查芨芨草的种群密度会产生较大误差

B.布氏田鼠会主动改造生存环境从而降低捕食风险

C.低密度布氏田鼠在有捕食风险时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高密度布氏田鼠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带来的繁殖抑制

6.努力限制是捕捞业中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一种方式,是当捕猎对象的种群

数量减少后,须增加努力水平才能获得同等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种群的

影响,其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一死亡数)随种群密度的变

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净,过3努力懑努力fSY努力收

补获

:,低努力量

oNmN

种群密度一►

A.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

B.图中可以表示最大持续产量的点是Q点

C.若收获持续保持低努力水平,种群数量将上升至N点

D.若没有捕捞种群达到N点后,种群数量可能围绕N点波动

7.某实验小组研究了当地甲、乙两种动物当年(Ni)和一年后(Nt+i)的种群数量之

间的关系,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相关曲线,其中直线p表示Nt+i=Nt。已知甲动物活动

能力较强,乙动物身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乙种群密度

B.甲种群数量在A〜B段上升,B〜C段下降

C.F点时的乙种群数量可能达到了K值

D.A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8.迁徙是指鸟类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我国

某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渤海湾地区迁徙“中停水鸟”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停地(迁徙中休

憩或觅食的地方)的丧失会导致鸟类迁徙策略的改变。由于候鸟个体在中停地可获得

的食物资源有所减少,它们会延长在中停地的停留时间以补充能量,由此引发中停期

内候鸟种群密度的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要预测某候鸟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则需要调查其性别比例

B.候鸟在中停地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准确预测某候鸟种群的动态变化,需要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研究

D.因中停地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会导致种群密度下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9.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农业生产、渔业捕捞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

查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B.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C.调查发现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下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D.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小

10.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

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

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11.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该种群1915-1960年间的数量

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19341943194719501960

数量2003001000200025003000400170600500600

A.实验证明该孤岛上驼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000只

B.1915—1930年驼鹿种群呈“J”形增长,增长率不变

C.1930-1934年间,影响驼鹿种群数量的最可能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D.该孤岛上影响驼鹿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2.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

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

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C.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

13.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甲、乙两种动物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各自种群

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M粉

-图

t

-M

A.N1和N3分别是甲、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N2时,密度制约因素对甲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更大

C.甲乙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到温度、相对湿度、天敌等多种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D.甲种群一般是大型动物,与乙种群相比较其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广

14.植保站工作人员为调查某灌木丛中生活的一种活动范围广的大型有害昆虫的种群

特征,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昆虫种群展开调查,两次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日龄日龄

1()86420246810864202468

个体数(X103)个体数(X103)

第1次调查第2次调查

A.调查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的最优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昆虫性别比例改变,能够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可能遭遇了性引诱剂诱杀

D.两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但其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15.如图为“S”形增长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年

A.K值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B.K/2时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K值时出生率为零

C.与“S”形增长相比,“J”形增长无K值且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D.对于害虫,应在K/2与K值之间选择合适时间进行防治

16.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其种群密度的制约

B.种群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

C.某草原羊群中新迁入若干只羊,可提高该草原羊群的环境容纳量

D.鱼糖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过大时,鱼的产量可能会降低

二、多选题

17.某地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九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九为一年后种群数量Nt+i

与当前种群数量Nt的比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小于N2时,增长率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升高

B.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i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

C.当N2以后,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

D.该环境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

18.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K值)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如图所示

、II、HI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w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

B.a点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点死亡率等于出生率

C.三种可能中,曲线I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

D.曲线HI表明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完全被破坏,导致该生物无法生存

19.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

A.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用样方法研究车前草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酵母菌的种群密度

20.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A.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B.图2曲线Y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图2曲线Y中C点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D.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3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21.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

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

记一释放一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

估算,其结果如下表:

统计项目标记释放总数/头诱捕总数/头回捕标记数/头

雄性5746527

雌性5746232

总数114812759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471头

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

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严重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羽化成虫数量

三、判断题

22.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23.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只有水。()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

A正确;根据A选项提出的概念可知,K值不变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反

之,若环境条件改变,K值则改变,B错误;在渔业生产中,当种群大于K/2值时开

始捕捞,每次捕捞后保持在K/2的水平,这样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C错误;如果

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不一定是达到最大,D错

误。

2.答案:D

解析:A、适度采伐成年和老年期个体,有利于幼年期树木获得更多阳光等资源,有

利于幼树生长,A错误;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10+15+20+25+30+40)=140个

/500m2,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为(20+20+5+20+25+20)=110个QOOn?,故乙地阳坡的

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高,B错误;C、乙地阳坡,幼年期个体数少,老年期

个体数多,则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乙地阴坡,幼年期个体数多,老年期个体数少,则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故预测乙地阳坡、阴坡该乔木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同,C错误;

D、由甲地个体数的柱形图可知,甲地n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

境,所以数量较少,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A、当种群基数较少接近X点时,K对策生物可能会灭绝,种群增长率可能为

负值,A正确;B、个体小、寿命短、繁殖能力强但幼体存活率低,为r对策生物,其

防治要在种群数量较低时进行,避免超过X点,B错误;C、无论r对策生物还是K

对策生物,S点都为稳定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

因此该平衡点的种群数量就是环境容纳量,当曲线处于虚线上方时种群数量增长,当

曲线处于虚线下方时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D、r对策生物没有灭绝点(X点),当

种群数量过少或过多时,能迅速恢复到平衡点,K对策生物有稳定平衡点(S点)和

灭绝点(X点),当种群数量低于灭绝点(X点)时,种群将走向灭绝。所以无论r

对策或是K对策,种群的延续都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否则可能由于近亲繁

殖等而发生衰退,D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A、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B、蛆虫种群先增长,后达到稳定,

呈“S”型增长,B错误;C、计算表格中相关数据可知,第8~15天种群数量增加最多,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D、蛆虫体型微小、集群分布,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D

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A、丛生植物生长时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样方法调查芨芨草的种群密度

会产生较大误差,A正确;B、芨芨草旁常见鼠洞,茎叶有被鼠咬断现象,布氏田鼠会

主动改造生存环境从而降低被伯劳鸟捕食风险,B正确;C、图中低密度布氏田鼠在有

捕食风险时的增长率下降,但是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C错误;D、根据图,高密度

布氏田鼠在有捕食风险时,增长率提高,可知氏田鼠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带来的繁殖抑

制,D正确。

6.答案:C

解析:A、图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

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净补充量由小到大再到小,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

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MSY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图中的Q点可以表示MSY,

该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B正确;C、持续保持低努力水平,

净补充量和低努力收获量相交之前,净补充量大于收获量,种群数量增加;交点之后,

净补充量小于收获量,种群数量减少,所以种群数量会维持在交点左右,C错误;D、

若没有捕捞,种群达到N点(K值)后,种群数量可能围绕N点(K值)上下波动,

D正确。故选C。

7.答案:B

解析:A、乙动物身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弱,而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

弱的生物,A正确;

B、甲种群数量在A〜B段(不含A点)Nt+i/Nt的值大于1,数量增加;在B〜C段

Nt+i/Nt的值开始大于1、过直线后小于1,种群数量先增后减,B错误;

C、F点时Nt+i=Nt,乙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能达到K值,C正确;

D、A点时,Nt+i=Nt,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若要预测某候鸟种群未来的发

展趋势,则需要调查其年龄结构,A错误;B、候鸟在繁殖地繁殖,在越冬地越冬,在

迁徙过程中基本不繁殖,因此中停地(迁徙中休憩或觅食的地方)的种群密度变化主

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C、准确预测候鸟种群的动态变化,需要对其整个

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开展研究,C正确;D、因中停地发生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会

导致种群密度下降,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A、样方法和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均可用于调查农田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A正

确;B、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C、

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某种群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下

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一定是衰退型,C错误;D、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活动能

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时,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x第

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可见,若标志物脱落会导

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偏小,因此,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

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

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

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A正确;B、标记重捕法需要

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故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

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得保护区内东

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即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C正

确;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D错误。故选Do

11.答案:C

解析:A、该种群1915-1960年间的数量最大值为3000,但环境容纳量应是种群长时

间内稳定存在的种群数量值,A错误;B、由于存在环境阻力,1915—1930年驼鹿种

群不断增加。呈“S”形增长,且增长率在改变,B错误;C、1930年到1934年间,驼

鹿种群迅速下降,可能是该孤岛上发生了重大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

确;D、由于该孤岛与世隔绝,因此影响驼鹿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

没有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对于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生物种群宜采用标志重捕法,因此常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A正确;B、由分析可知,该鱼种群

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B正确;C、该鱼

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C错误;D、适度捕

捞大鱼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D正确。故选

Co

13.答案:C

解析:A、Ni时甲种群的死亡率=出生率,数量稳定,是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N3时

种群的死亡率=出生率,数量稳定,是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N2时,甲种

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说明密度制约因素对甲种群

数量变化影响更大,B正确;C、天敌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D、甲种群的

密度小于乙种群,则甲种群一般是大型动物,与乙种群相比较其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广,D正确。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

捕的方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和性别比例,对于活动范围广的大型有害昆虫可采用

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A错误;B、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

展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C、与第1次调查相

比,第2次调查结果中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昆虫的性别比例变化较大,可能是用了性引

诱剂诱杀雄性昆虫,C正确;D、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两

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基因库发生了改变,D错误。故选C。

15.答案:A

解析:A、种群的“S”形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稳定后,种群数量会在一定水平上下波

动,K值代表此时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称为环境容纳量,A正确;B、K/2时单位

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最大,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一般不为零,B错误;C、与

“S”形增长相比,“J”形增长无K值且增长速率逐渐增大,C错误;D、对于害虫,应在

K/2之前即低密度时期选择合适时间进行防治,D错误。故选A。

16.答案:C

解析:A、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

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A正确;B、种群密

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正确;C、环境

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羊

群中新迁入若干只羊,其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还有可能破坏其生存环境导致环境容

纳量降低,C错误;D、池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过大,生存斗争加剧,鱼生长速率下

降,导致产量下降,D正确。故选C。

17.答案:AD

解析:A、根据九=(Nt+1)/Nt,X>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在N2之前,甲、乙种群

数量一直在增大,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

曲线横坐标为种群数量,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Nt+1)/Nt相等,因

此甲、乙种群数量仍相等,B正确;

当种群数量大于N2后,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C正确;

由图可知,该环境中,甲种群和乙种群在种群数量处于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