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1_第1页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1_第2页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1_第3页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1_第4页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编制人:审阅人:批准人:2015年月日起草20152015年月日起草TOC\o"1-5"\h\z、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2...、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8...、建设项目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1..2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6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8、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 1..9.、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2..3.、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2..6.、电气临时线管理制度 4..7.11、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4..9.、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5..3.、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5..6.、安全奖惩制度 6..1.、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6..5.、防尘防毒设施管理制度 6..6.、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6..9.、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制度 7..1.、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7..2.、安全生产五同时管理制度 7..4.、劳动合同安全监督制度 7..6.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目的安全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保证本公司安全生产。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整改,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厂内所有车间及部门的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管理。职责与分工公司设置有专管安全生产的科室,下设安全检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公司的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各车间及相关部门,负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日常检查并组织群众性的安全自查活动。内容与要求日常安全检查生产岗位的班长和操作工,应严格执行班中的巡回检查和交接班检查。非生产岗位的班长和操作工,应根据本岗位的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之中进行检查。检查情况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上。各单位、班组如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隐患要上报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监督落实整改。各单位要发动全体员工随时对安全隐患进行自查,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定期安全检查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暑、防中毒、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安全防护设施、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冻、防滑为重点。定期的安全检查由安全检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专项安全检查安全用电和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检查。防火、防爆的安全检查。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检查。节假日的安全检查主要是对节日安全、保卫、消防、生产装置等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各项检查内容应包括国家生产法律法规、厂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情况,人员培训教育及持证上岗情况,设备管理,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是否完善,安全标志、定置管理、劳动纪律、防火灭火以及危化品的管理、防护用品(具)的保管等情况。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开据《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后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车间及其它部门进行的各项安全自查,检查进行记录,并将处理意见方法上报相关部门领导。凡在检查中查出的各类隐患,无故未及时整改的,由安全负责人按《安全奖惩制度》提出处理意见报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对事故隐患存在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由部门专题报告,提交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解决。凡在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在《综合管理考核办法》考核范围内的,按该办法考核。2、伤亡事故管理制度1、目的为事故的分类、报告及管理提供指导。保证事故发生后及时上报和调查,并进行事故根源的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落实,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保障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伤害能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及经济补偿。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中所指的事故须与下述范围中的定义相符合,由于公司实际的管理模式,安全范围的事故登记管理,主要以是否发生人员的伤害为衡量标准。生产事故如有人员伤亡则主要登记为作业事故,其它为衍生事故,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例外。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员工在公司外遭受的交通意外、家庭意外及导致环境污染的事故的管理。事故的划分及定义:国家定义的四类事故:1、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重伤 100人以上,或者造成 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10〜30人死亡或50〜100人重伤,或者造成5千万〜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的事故。3、较大事故:3〜10人死亡或10〜50人重伤,或者造成1000〜5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 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 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损失的事故。公司定义的事故:人为或过失原因,导致以下情况发生被定义为事故。按照受害对象分人身伤害、设施伤害、环境伤害和生产伤害四种;按照受害程度分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四类。按照事故类别分交通事故、作业事故、生产事故、环境事故及意外事故五种。1、重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损失超过 10万元,或造成停业停产4天及以上的。2、较大事故:1人重伤住院治疗15天以上,或损失五千〜10万元,或发生停业停产1〜3天的。3、一般事故:造成人员受伤住院接受治疗 15天以下,或损失2000〜5000元,但未引发停业的。4、轻微事故:受伤但不需要住院治疗及不影响上班,损失不足 2000元的。(此类事故不需提交事故报告)失盗、斗殴、质量及自然原因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不在统计范围。交通事故:因交通引发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作业事故:主要指单人作业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生产事故:主要指系统或局部甚至发生全公司停业停产的情形。环境事故:粉尘、气体及废水发生泄漏的。按危害程度分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类:1)重大环境事故:被政府部门罚款的。2)较大环境事故:引发邻居纠纷,需公司出面协调解决的。3)一般环境事故:公司内部可以处理的。意外事故:公司周边原因或外来人员在公司活动,造成公司人员伤害,或导致财产损失的情形。发生公司定义的事故,按受害程度除轻微事故以外,其它情形的事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提交事故报告。轻微事故、盗窃、斗殴及管理部负责处理,因产品质量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无论金额大小,一律由质检部负责处理,自然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公司安全委员会负责协商处理。事故部门提交事故发生报告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安全生产部备案。职责事故部门职责:在一般以上事故发生后,事故部门应立即向安全生产部汇报后,将事故概要报告安全生产部,并于24小时内提交书面的《事故报告书》。轻微事故:由事故部门负责组织调查和处理及登记管理工作,不需要向安全生产部提交事故报告完成整改措施,并留有相关记录。负责本部门事故的管理工作。安全生产部职责:负责对上述所列管理职权范围内的事故登记管理工作。负责督促事故部门提交事故发生报告,并监督指导事故部门再发生报告的做出和提交。负责审核事故单位须上报的事故报告。负责组织调查职权范围内的各类事故及善后处理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取证管理部职责:负责后勤部门发生的事故的确认,并参入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负责督促事故部门提交事故发生报告,并监督指导事故部门再发生报告的做出和提交。负责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和有关待遇的办理和支付工作。负责工伤鉴定和工伤保险的交费工作财务部职责:负责对事故损失金额的统计报出工作。副总经理室职责:负责对事故最终调查报告的审核确认。事故管理抢险与救护发生作业事故和生产事故后,事故部门必须迅速采取边汇报边处置的方法,积极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发生重大事故时,公司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抢险和救护工作。在抢救和抢险时,应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必须做好标记。对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事故报告一般事故、较大事故的报告:发生事故后,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等立即报告本部门主要负责人,事故部门主要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安全生产部,安全生产部接到报告后,立即通告管理部,同时上报公司主管领导。重大事故的报告:发生重大事故后,事故部门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安全生产部、管理部和公司主管领导。公司领导要根据事故情况,在一小时内决定是否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轻微事故发生后,事故部门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事故调查事故部门或事故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对本部门发生(或调查)的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统计和登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对事故的调查。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部门应尽可能的保护事故现场,事故现场物证的清理必须经安全生产部或上级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发生轻微事故,由事故发生部门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措施的落实。发生重大事故,由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指示安全生产部组织事故部门、生产、设备等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确定事故原因及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事故部门要将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报安全生产部。必要时,请上级主管部门参加事故调查。由上级主管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安全环保部和事故部门积极配合,并根据调查组提出的意见落实防范措施。事故调查,应充分利用摄影、录像等先进手段,对有关事故调查分析的各种材料、记录和报告等,应及时建档,妥善保管。事故责任划分安全管理实行公司总经理负责制与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责任制。总经理分配的工作,因分管副总经理未办理或工作不到位导致事故的,由分管副总经理负主要责任。副总经理向总经理反映、正确建议得不到重视和支持、或不研究不解决而造成后果的,由总经理负主要责任。公司规章制度不健全由总经理负责,主管部门已制订或已建议制定规章制度,主管领导不颁发或不组织实施的,由主管领导负责。设计有缺陷或不符合设计规范的,由设计者和审批者负责。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发现设计有缺陷,可以采取措施弥补但未采取的,由施工或生产部门领导负主要责任,已制定措施,但不执行,而酿成事故的,由违反者负责。凡转让、应用、推广的科技成果,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其科技成果中未提出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及“三废”处理的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要追究科研设计单位的责任。施工部门,未严格按图施工,未经设计或修改设计未经批准而施工者,要对由此发生的事故负责。违章发生事故,由违章者负责;无安全作业证者被委派作业发生事故,由委派者负主要责任。新员工在一年内,必须在老职工带领下进行工作,不听指导擅自操作造成事故,由本人负责。因管理不善、纪律涣散、违章违纪严重,发生重大事故,要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事故处理事故处理的依据,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规程,分清事故的主要责任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按发生事故后“四不放过”的原则分别予以相应的处理。公司的决策机构及主要负责人不按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致使本公司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应当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因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设备、设施不按时维护检修,事故隐患不及时消除,作业环境不安全不采取措施,强令职工冒险作业,以致发生伤亡事故的,应当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1)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或发现危急情况而不采取应有的措施,以致发生伤亡事故的,应追究主要责任者的责任。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可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多少,情节轻重,以及影响程度等情况,令其赔偿经济损失或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罚款、降职、降薪、撤职、留厂察看,开除出厂,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事故隐瞒不报、虚报、谎报或有意拖延不报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对事故责任者的具体处罚,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事故处理审批轻微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由事故部门提出,报企业管理部审查,并有权责令其重新调查处理或更正。对重大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由公司安全委员会讨论决定后实施。如有需要按规定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执行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事故处理结案后,其结果和处理决定要向全体职工公布。3、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目的为了使全体员工增强安全健康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部门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的技能,为确保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安全健康教育。管理职责每年的第四季度负责制定第二年公司安全培训计划,并提出具体要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员工安全意识的调查。具体要求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一次调查,主要内容为:2)操作规程;3)应急程序;4)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5)事故、事件报告程序;6)岗位职责;7)相关法律法规要求;8)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9)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10)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安全管理部门协同人力资源部门每年的四季度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1)培训目标;2)培训大纲;3)培训时间;4)培训内容;5)培训方式;6)培训教材;7)考核方式。安全教育形式三级安全教育凡新入公司的员工(学徒、学习、代培人员)在入公司时必须接受安全教育,按安全教育档案的要求,进行公司级、车间(部门室)级、班组级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工作,并准许领取劳动保护用品。一级(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其主要内容为:传达国家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司性质、生产特点及公司危险区的各项规定;典型事故教育、预防办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到车间进行二级安全教育。公司各职能部门室的安全教育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一级安全教育。二级(车间)安全教育由负责安全的专(兼)职安全人员组织进行,其教育内容车间概况及生产工艺流程;安全生产规程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车间安全、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车间事故易发点、危险源点及其控制办法,经考试合格后,分到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三级(班组)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负责进行,其内容: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岗位生产流程,危险及控制办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在师傅的带领下上岗操作。调换工种和复工教育调换工种和复工教育由本单位进行教育,特种情况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协助进行教育。调换工种时,学习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有关业务知识;复工再教育,学习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对电工、焊工、起重工、压力容器工、公司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公司通风作业、排水作业、安全检查作业、运输作业、采掘作业、救护作业等国家规定的危险作业的操作工、维修工及管理人员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且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危险作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可在两个月内再进行一次复审,仍不合格者,收缴操作证。凡未经复审者,不得继续独立操作。危险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由各用人单位负责。全员安全教育全员安全教育由安全管理部门归口负责,除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有计划的对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外,各单位负责本单位(部门室)员工的安全教育,每年至少普教一次,教育率要达到100%。全员安全教育内容为: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文件、通报、安全规程及安全知识;分析本单位所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组织安全技术表演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检查安全技术规程及规定执行情况;开展安全((4)改变工种时;((4)改变工种时;技术讲座,为安全工作献计献策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每年应接受复审。管理层就下列内容接受培训且每年不少于一次:1)事故调查分析技术;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技术;3)沟通技巧;4)检查、审核技术;5)法律依从性管理;6)应急管理;7)职业卫生管理;8)变化管理。对安全生产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员工,接受下列知识的培训:1)工作中潜在的风险;2)事故预防及应急响应中的职责;3)依从标准化系统的重要性;4)偏离制度可能的后果;5)操作程序、工作说明。经常性安全教育在作业区和岗位设置宣传画、标语等,使员工掌握安全基本知识,利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安全技术交流会、事故现场会及录像、电影等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临时性安全教育车间遇到下列情况,必须由车间负责人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1)生产工艺改变,需改变安全操作规程时;2)发生工伤事故或严重的未遂事故时;3)脱产三个月以上,恢复工作上岗时;(5)外来参观、实习、代培人员。.4培训时间的要求:(1)经理不少于40学时;(2)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120学时;(3)职能部门负责人不少于 40学时;(4)员工不少于 32学时。.5人力资源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可通过以下途径:1)学员反馈;2)绩效改善;3)管理层反馈;4)测试结果的分析;5)现场应用能力。4、建设项目安全健康管理制度1、目的与范围为确保生产性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后符合职业安全健康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制订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生产性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同时规定了劳动保护措施经费的管理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2、总则每年从自有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劳动保护措施专项(简称安措)。安措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准挪用。需向政府主管部门报批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委托有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职业安全健康预评价,并报国家或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审批,验收时,应进行职业安全健康评价和审批。凡新建、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都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安全卫生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职业安全健康设备设施和装置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3、职责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的管理;负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中职业安全健康保护篇章的审查;负责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的施工监督和预验收。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管理的配合单位,配合技术部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管理。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的日常管理;配合职业安全健康预评价;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配合技术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设施进行预验收。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所需费用的预算和结算的部门,负责劳动保护专项计划资金的分配和监督使用。4、劳动保护措施专项(简称安措)管理计划的编制在编制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年度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各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于每年第四季度提出下年度计划项目及预算资金,报送生产部。根据各部门报送的安措计划,经调查核实、综合平衡,于 12月10日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表》,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下达。计划的实施各部门根据下达的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计划,确定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并将项目负责人和施工进度、完成期限等报表报送上级部门。根据各部门的进度安排,进行监督检查。各部门必须完成本年度的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没有特殊情况不得结转到下年度。项目的验收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完工后,由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并分别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和资金结算手续,建立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档案。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投入使用后,及时纳入维修、保养计划和日常管理。凡是建设项目的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必须严格按劳动保护“三同时”规定执行。正在建设的项目,没有采取职业安全健康措施的,一律补上,所需资金由原批准部门解决。5、建设项目的设计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应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及预期效果等进行职业安全健康认证,并审核。大中型建设项目等应按原劳动部第10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设计单位之外)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大纲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时,应将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相应的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对建设项目遗漏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的资金,应由原拨款部门予以补充。引进技术设备的原有劳动安全卫生措施不得削减,没有措施或措施不力的,应同时编报国内配套的投资计划,并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有良好的劳动条件。在初步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现行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法规和标准,充分考虑到安全与预防职业危害的内容,确保设计符合劳动安全卫生要求,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经生产部会审后,技术部必须同时向相关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和有关图纸资料。在技术和施工设计时,应不断完善初步设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从设计上来落实初步设计会审中提出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见。大中型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在技术准备阶段,特种危险设备、安全装备、劳动防护设施的设计、制造、选型、定货,必须经生产部审查、同意,选购(定)经国家认证的、有安全资格厂家的产品。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6、建设项目的施工负责审查外来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的部门,需办理开工安全审核手续,所确定的承揽工程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承揽特种危险设备、安全装备安装的单位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资格。职业安全健康设施的施工过程进行日常管理,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施的施工过程要及时进行监督性管理,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跟踪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7、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建设项目竣工后,生产部和项目单位应及时对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施的实际效果进行检测、检验和评价。经检测未达到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标准的,由责任部门负责整改;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未经验收的项目,不得投产使用。有关部门组织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预验收,填写《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预验收表》反馈给项目单位。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改进意见,应积极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按期解决整改。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经“三同时”预验收后,方能申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由生产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验收评价。经正式验收合格后,由施工单位正式交付建设单位投入使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安全健康防护设施验收监测和评价费用从项目总费用中列支。8“四新”项目“四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中采取的临时性工艺和工艺装备必须有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措施,并经技术部和生产部审批同意后,方能投入试用。待该工艺或工艺装备定型后一月内,由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正式验收。9考核对于未按规定进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规定要求,按安全奖惩办法执行。未经审查或同意,强行投产的建设项目,发生事故或造成严重职业危害的,要追究批准投产者的法律责任。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目的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管理要求特种设备的主要部门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特种设备的采购管理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管理。内容与要求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凡属特种设备均应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设备。特种设备安装前,应委托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资质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由生产技术科负责管理,当需调阅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故障设备。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运行。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执行《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相关规定执行,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目的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如下几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电工、金属焊接、切割、起重、厂内车辆驾驶、压力容器操作。管理要求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取证工作;负责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规范特种作业行为;负责电工、电焊工、钳工、起重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的管理。内容与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A年龄满18周岁;B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C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D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各特种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辖范围内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 13号令)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 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7、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目的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承包方、租赁方及临时工、外来施工、参观等人员的管理,特制订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与企业相关的承包方、租赁方的安全管理要求,安全管理合同要点,同时,规定了厂内外来施工人员、临时作业人员、参观学习人员等安全管理程序和要求。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与企业相关的承包方、租赁方及厂区内非本企业人员。职责生产管理部是相关方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签订或审核各类安全协议或合同,负责进行厂级安全培训教育,负责作业现场和租赁现场的安全检查,负责相关方事故的调查或备案等工作。综合管理部负责签订临时工合同,并办理工伤保险等手续。各发包方或出租单位负责承包方、承租或承包单位的管理,负责审核各类证件和资格、签订合同,负责安全教育,负责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审核。外来施工承包方安全管理各单位必须对承包方(以下简称承包方)的合法性、技术水平和安全保证条件进行确认,内容为:验证承包方营业能力和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承包方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资格证、法人委托书、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工程取费资格证、施工许可证、施工企业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等证书。以上证书必须真实有效,未按期审验,视为废证;承包方的管理能力和队伍素质能否满足工程需要;承包方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实施安全保证条件确认,由安技部组织、有关单位参加,进行联合审查、认证后,方能委托。安全保证条件确认完毕后,由发包单位依照《合同法》的规定签订合同书。合同书中,必须有安全条款,明确双方的安全工作责任及违反规定的处罚条款。承包方开工前,必须落实施工或检修方案,定人员,定安全措施,定工程质量标准,定检查制度,并需到安技部备案。承包方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做到:明确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代理人为安全工作第一负责人。明确双方现场安全管理的对口工作人员。生产管理部负责对承包方进行一级安全教育,向乙方介绍本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发包单位负责对承包方进行二级安全教育,对承包方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作业现场及环境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安全技术要求,提供安全施工条件,一同落实安全措施。承包方对全体施工人员(包括民工、临时工)进行全面安全三级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进入作业现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作业。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情况要填写《三级安全教育登记卡》,并报安技部审核存档备案。承包方在施工期间,必须做到:现场作业中,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规定的安全用火、用水、用电等管理和审批制度,并取得发包方主管部门的批准,方可作业。施工和检修机械、工具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着装和佩戴防护用品。现场工作人员应接受发包方和安技部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对违章作业人员或妨碍企业安全生产的作业,企业有权令其纠正或停止作业。承包方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或其它事故,应由其负责调查和处理。涉及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事故,承包方在上报其主管部门时,应同时抄送企业发包方和生产管理部备案。为加强对承包方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企业对承包方收取安全风险抵押保证金。若承包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能严格履行施工合同,无不安全因素,无违章违纪等现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企业将收取的安全风险抵押保证金 100%返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不安全因素,违章违纪行为,将按照合同中的有关安全协议条款规定处罚,在其风险抵押保证金中进行扣罚,并责令进行整顿,若整顿无效,企业有权停止其施工,一切后果由乙方负责。租赁单位安全管理出租单位在与承租或承包单位签订租赁或承包合同(或协议)前,应对承租或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及相应资质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承租或承包单位是否具备法人资格,是否具有承担安全生产风险的经济能力,是否具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有成熟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经验。承租或承包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否具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厂长、经理职业安全管理资格认证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具备与租赁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事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业务的,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出租单位在与承租或承包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同时,应签订《租赁(承包)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租赁(承包)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应由安技部与出租单位及承租或承包单位共同起草。合同(或协议)签订后,应向安技部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出租单位或其授权的资产监管单位应为承租或承包单位提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生产场所、设备设施,经双方验收、签字后存档。出租单位或其授权的资产监管单位应如实告知承租或承包单位租赁(承包)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及企业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形成记录,双方签字、存档。出租单位或其授权的资产监管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租赁(承包)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对承租或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承租或承包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由企业投资管理部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审核会签,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安技部,由安技部进行施工安全审核,并办理开工证后,方可实施。生产管理部按照国家有关消防、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对租赁(承包)方的消防、交通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生产管理部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租赁(承包)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对租赁(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检查、考核。临时工安全管理凡在企业内工作三个月以上的临时工、合同工必须按规定办理临时用工手续,由综合管理部签订合同,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安全管理、工伤保险、职业病等方面的内容,并同时办理工伤保险。依据综合管理部签订的合同,分别由生产安全部、用工车间(部门)及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凡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人员不得从事任何作业。临时工(合同工)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管理规定,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参加安全学习和培训,接受安全检查。临时工(合同工)享有企业员工等同的安全权力和义务。凡在企业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执行。外来人员的安全外来人员主要指在厂区内临时作业的人员,如临时搬运工、实习人员、参观人员等。外来人员必须进行登记和安全培训。厂区内临时作业的人员进入生产作业场所必须遵守下列规定:外来人员的作业现场必须有明显的范围标志。所用的施工工具、材料、设备均不得占道,要保持厂区和车间内的道路、通道的畅通整洁。因施工形成的坑、壕、绊脚物等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在作业过程中需动用企业设备设施的必须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特种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时,必须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临时用电线路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必须遵守修理工艺和施工规范,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维修设备时必须同时维修安全防护设施和装置,保持安全防护设施和装置的完好可靠。外来人员必须自觉接受企业安技部和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不符和安全要求必须整改。考核对承包方、承租方按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临时工、外来人员按厂内职工的安全奖惩规定等同执行考核。经企业领导或生产安全部查出相关方的违章行为,除对相关方实施考核外,还要对其主管或发包方、出租方按安全奖惩规定考核。8、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目的为了预防火灾与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公安部61号令)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与分工负责本公司的消防管理主管部门,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部门负责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本制度。内容与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好公司防火、灭火等消防工作。在新、改、扩建项目中,遵守和执行“三同时”规定,取得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合格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由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公司的消防工作。公司在员工岗前培训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火灾事故预防按单位、部门划分消防责任区,完善防火安全责任制。按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经常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凡使用过和失效不能使用的灭火器,必须委托维修单位进行检查,更换已损件和重新充装灭火剂和驱动气体。必须落实灭火器报废处理,超过使用期限的灭火器予以强制报废,重新选配新灭火器。建立灭火器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消防设施器材日常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对本辖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的完好有效情况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针对企业特点定期进行消防宣传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厂内设置禁火区,生产区内严禁吸烟,动火作业应按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和《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进入禁火区的车辆必须佩戴防火装置,运载危化品的车辆进入禁火区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厂区应加装防雷设施,并进行防雷检测,避免雷电引发意外火灾事故。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装卸、换装、清扫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电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加强易燃液体、液化气体和燃气设备的管理与监督、监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按标准配置生产作业区域和储存区域的用电设备和用电器具,生产设备应加装消除静电的设施和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电火花引发意外火灾事故。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及时清除火灾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报告。根据企业条件成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应在企业突发意外火灾事故时及时进行扑救,避免和减少火灾损失。义务消防人员应熟悉企业消防设施和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每天保证都有公司管理人员夜间值班,加强夜间值班的巡回检查。加强对厂内禁火作业区、生产车间、危化品仓库(储罐区)和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警戒和巡回检查。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公司制定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上报当地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备案。按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进行一次演练。当公司人员调整、作业场所调整后,应及时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如果发生火灾,火灾初期应积极自救和组织人员撤离,同时报告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报警和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决定。消防工作应纳入《安全目标责任书》,按《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考核。9、危险作业审批制度目的本规程规定了站内动火、设备内作业、高处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设备检修作业标准。适用范围本规程在全公司范围内适用。职责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各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安全管理员负责指定各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票证的填写方式并严格监督执行。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分类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危险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类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除特殊危险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员负责在生产区划分三类动火作业的区域、设备、管道,并做出明显标记。凡车间或单独厂房全部停车,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厂安全环保防火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遇节日、假日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安全要求一级和二级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进入设备内、高处等进行动火作业,还应执行有关安全的规定。站内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管理。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凡在处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管道、容器、塔罐等生产设施上动火作业时,必须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阴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动火点附近如有阴井、地沟、水封等应进行检查、分析,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生产、使用、储存氧气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其氧含量不得超过 20%。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使用气焊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应不小于 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应不小于 10ml且乙烘瓶必须按装阻火器,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凡在有可燃物或难燃物构件的凉水塔、脱气塔、水洗塔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采取防火隔绝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带压不置换动火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设备、管道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补焊,必须慎重。非特殊情况,不宜采用。采用时,必须采取严密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但在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用粘结剂贴补等不动火方法或停车处理。在带压不置换焊接整个过程中,系统要始终保持正压,绝不允许在负压下进行。其压力宜保持在 50--150毫米水柱。在焊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系统内氧含量在工艺指标规定的范围内,最高不得超过 0.5%。动火施工前,要弄清焊补部位情况,根据裂缝、穿孔的位置、形状、大小、材质和生产情况,制订动火焊补施工方案,指派专人负责落实安全措施。施工方案应经审查同意,并报请批准。带压不置换动火,必须严格按照特殊动火的要求,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严格遵守安全动火有关规定。带压不置换动火的技术措施一定要可靠,组织措施一定要严密。要求做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密切配合。现场指挥,并有专人监护,难度较大或危险性较大的动火项目、生产、技术、消防、安全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临现场。消防队和气体防护人员也要到现场监护。在焊补的设备上,应安装U型压力计,指定专人严格监视系统压力的变化,当发现压力急骤上升或急骤下降到50毫米水柱以下时,应停止动火,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进行。控制系统氧含量的岗位,要指派技术熟练,有操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当发现氧含量增高,应增加分析次数,注意变化趋势。当氧含量超过 0.5%时,应立即停止焊补。焊补施工现场,通风必须良好,保证漏出的可燃气体能及时排走。焊补现场的上空不得有聚积易燃气体的死角空间。4.2.2.214.2.2.21裂缝较大,外流气量很多时,要先进行堵塞处理,并要分析周围4.2.2.214.2.2.21裂缝较大,外流气量很多时,要先进行堵塞处理,并要分析周围焊补现场要备有必要数量的灭火器材、防毒面具。必要时可设轴流风机。现场通风必须畅通。动火施工前,所需要的器材、工具必须准备齐全,不得遗漏。严防施工中发现短缺,影响施工安全。动火前要报告生产部并经同意。动火过程中,生产要加强指挥,加强工艺分析,保持生产稳定。各有关生产工段、岗位的生产人员,接到动火的通知后,应检查并做好可能影响生产的一切防护措施。动火期间要精心操作,加强联系,做好异常情况的应急准备。动火地点与生产部,生产有关岗位,应有迅速有效的联络措施,密切联系,以保证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动火前,应对全体参加工作人员,详细交待安全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动火前,应由车间主任、安全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全面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有关人员必须就位上岗。焊工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详细了解并掌握带压动火焊接的安全技术规程,并能正确使用防毒面具。不允许不懂或技术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的焊工担任带压动火工作。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施工人员带好防毒面具(严禁戴氧气呼吸器)从上风侧进入焊接地点。把要焊接的钢板依预先画好的范围覆盖上去,紧紧抵住,引燃可燃气体后,开始焊接。引燃可燃气体时,禁止面部对着穿孔,裂缝,以防压力突然增大,喷火伤人。如可燃气体不能引燃,应检查原因。如因采用通入某些惰性气体(或水蒸汽),使之成为非可燃气体而无法引燃时,则必须带防毒面具,严防中毒。可燃气体的浓度,严格执行“安全动火制度”,严防爆炸和中毒。当穿孔、裂缝大于10毫米而造成焊接困难时,可用铅或其它软金属堵塞,然后用厚 3--4毫米的胶皮把漏处粘补住,在胶皮上面涂抹一层黄泥,最后把钢板覆在上面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如焊口扩大,无法焊接时,应停车处理。焊补煤气柜时,如火焰增大,需要灭火时,可迅速降低气柜,使补漏孔燃烧处浸入水槽中。焊补部位因腐蚀严重或强度较差等情况,造成焊接困难时,应事先考虑使用直流电焊机。焊补所使用的焊条材质应和设备本体材质一致。补焊结束,应彻底熄灭现场余火,认真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并经设备所在车间验收。带压不置换动火安全技术规程,在低压车间的造气、脱硫、气柜、变换等使用较为适宜。压力在 1.6MPa以下的煤气系统可降至50--150毫米水柱后焊接。当生产系统不稳、裂缝孔洞过大、焊补部位腐蚀严重、过薄、不能控制压力等情况时,不得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动火分析应由动火分析人进行。凡是在易燃易爆装置、管道、储罐、阴井等部位及其它认为应进行分析的部位动火时,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动火分析。动火分析的取样点,均应由动火所在单位的专(兼)职安全员或当班班长负责提出。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到动火结束。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必须重新取样分析。分析工应在动火证上填写分析结果。允许用原化工部指定测爆仪代替手工分析,但检测设备必须经被测对象的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动火分析合格判定如使用测爆仪或其他类似手段时,被测的气体或蒸汽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 20%。(体积比下同)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时,被测的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等于 0.5%;当被测的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 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等于 0.2%。《动火安全作业证》的等级划分《动火安全作业证》《动火安全作业证》为两联,特殊危险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安全作业证分别注明。《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程序和使用要求《动火安全作业证》由申请动火单位指定动火项目负责人办理。办证人应按《动火安全作业证》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空项,然后根据动火等级,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审批手续,最后将办理好的《动火安全作业证》交动火项目负责人。动火批准人持办理好的《动火安全作业证》到现场,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动火人和监火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后,将《动火安全作业证》交给动火人。一份《动火安全作业证》只准在一个动火点使用,动火前,由动火人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如果在同一动火点多人同时动火作业,可使用一份《动火安全作业证》,但参加动火作业的所有动火人应分别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动火安全作业证》不准转让、涂改,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动火安全作业证》一式两份,批准人和动火人各持一份存查。《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限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和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为24h。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为 120h。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限,应重新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审批。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初审签字,经安全管理员复检签字后,报主管经理或总工程师终审批准。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有单位主管领导初审签字后,报主管安全防火部门终审批准。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的主管领导终审批准。职责要求动火项目负责人(工段长)动火项目负责人对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负责取样交给化验人员分析,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现场。动火人独立承担动火作业的动火人必须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并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若带徒作业时,动火人必须在场监护。动火人接到《动火安全作业证》后,应核对证上各项内容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主管安全防火部门报告。动火人必须随身携带《动火安全作业证》,严禁无证作业及审批手续不完备的动火作业。监火人监火人应由动火点所在单位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消防知识的人员担任,必要时,也可由动火单位和动火点所在单位共同指派。新项目施工动火,由施工单位指派监火人。监火人所在位置应便于观察动火和火花溅落,必要时可增设监火人。监火人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随时扑灭动火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5.1.5.35.1.5.3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5.1.5.35.1.5.3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5.1.1.35.1.1.3电源有效切断可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监火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作其他工作,在动火作业完成后,要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动火部门负责人被动火单位值班长、工段长为动火部位的负责人,应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并参与制定、负责落实动火安全措施,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检查《动火安全作业证》。对审批手续不完备的《动火安全作业证》有制止动火作业的权力。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动火分析人动火分析人应对动火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动火地点所在单位的要求,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安全员、执行动火单位和动火点所在单位的安全员应负责检查本标准执行情况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作业。特殊危险动火、一级动火,安全员必须到现场。动火作业的审查批准人各级动火作业的审查批准人审批动火作业时必须亲自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确定是否需作动火分析,审查并明确动火等级,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审查《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 4.2要求。在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作业。设备内作业安全要求安全隔绝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5.1.1.2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清洗和置换: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氧含量 18%-21%。有毒气体浓度应符合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可燃气体浓度应符合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通风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流通。打开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机械通风。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向设备内充氧气或富氧空气。定时监测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应在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后,方可进入设备进行作业。采样点应有代表性。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经作业现场处理后,取样分析合格方可继续作业。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工具材料带出设备,不准留在设备内。涂刷具有挥发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照明和防火措施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带长管隔离式防毒面具。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 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灯具要有护罩。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械。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线路绝缘保证良好。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安全措施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设备内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设备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监护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险情重大的设备内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或交出设备单位负责办理。作业单位接到《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后,由该项目的负责人填写作业证上作业单位应填写的各项内容。《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应由交出单位和作业单位的领导共同确认、审批签字后方为有效。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分级与分类高处作业的分级高处作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高处作业的分类高处作业分为特殊高处作业、化工工况高处作业、一般高处作业三大类。特殊高处作业a在阵风风力为6级(风速10.8m/S)及以上情况下进行的强风高处作业b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异温高处作业。c在降雪进进行的雪天高处作业。d在降雨时进行的雨天高处作业。e在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进行的夜间高处作业。f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带电高处作业。g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悬空高处作业。化工工况高处作业a在坡度大于 45°的斜坡上进行的高处作业。b在升降(吊装)口、坑、井、池、沟、洞等上面或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c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伤的区域或转动设备附近进行的高处作系信号填入《高处安全作业证》备注栏内。系信号填入《高处安全作业证》备注栏内。系信号填入《高处安全作业证》备注栏内。系信号填入《高处安全作业证》备注栏内。d在无平台、无护栏的塔、釜、炉、罐等化工容器、设备及架空管道上进行的高处作业。e在塔、釜、炉、罐等设备内进行的高处作业。一般高处作业除特殊高处作业和化工工况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安全要求与防护从事高处作业的单位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高处安全作业证》审批人员应赴高处作业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施工安全要求。对患有职业禁忌证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及酒后人员等,不准进行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应查验《高处安全作业证》,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否则有权拒绝施工作业。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前要检查,作业中应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品与登高器具、设备。高处作业应设监护人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岗位。高处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措施并填入《高处安全作业证》内。不符合高处作业安全要求的材料、器具、设备不得使用。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不准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坠落。在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或附近有放空管线的位置作业时,应事先与车间负责人或工段长(值班主任)取得联系,建立联系信号,并将联6.2.116.2.11登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作业时,必须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7.1.57.1.5单位应负责绘制盲板位置图,对盲板进行编号。6.2.116.2.11登石棉瓦、瓦棱板等轻型材料作业时,必须铺设牢固的脚手板,并7.1.57.1.5单位应负责绘制盲板位置图,对盲板进行编号。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高处作业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必须按指定的路线上下,禁止上下垂直作业,若必须垂直进行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高处作业应与地面保持联系,根据现场情况配备必要的联络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高处安全作业证》的管理一级高处作业及 6.1.2.2a.b规定的高处作业由车间主任审查后,报生产部审批。二级、三级高处作业及 6.1.2.2a.b规定的化工工况高处作业由车间审查后,报安全管理员审批。特级、特殊高处作业及 6.1.2.2e规定的高处作业由安全管理员审核后,报主管经理审批。施工负责人必须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级和类别向审批单位提出申请,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高处安全作业证》一式二份,一份交作业人员,一份交安全管理员留存。对施工期较长的项目,施工负责人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盲板抽堵安全要求盲板抽堵作业必须办理《盲板抽堵作业作业证》,否则,不准进行盲板抽堵作业。严禁涂改、转借《盲板抽堵作业作业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时,应重新办理《盲板抽堵作业作业证》。对作业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在有毒气体的管道、设备上抽堵盲板时,非刺激性气体的压力应小于26.66KPa,刺激性气体白压力应小于 6.67KPa,气体温度应小于60C。8.1.15.98.1.15.9重物越人头。8.1.15.98.1.15.9重物越人头。8.1.68.1.6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作业人员应经过气体防护训练,并做好气体防护。作业应专人监护,作业结束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作业复杂、危险性大的场所,除监护人外,还应有消防队、医务人员等到场。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时,作业地点30米内不得有动火作业;工作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具;并使用防爆工具,禁止用铁器敲打管线、法兰等。高处抽堵盲板作业应按照高处作业的规定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严禁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两处以上抽堵盲板作业。每个抽堵盲板处应标牌表明盲板位置。《盲板抽堵作业作业证》的管理《盲板抽堵作业作业证》有生产部办理、审批、管理。《盲板抽堵作业作业证》应明确盲板位置、安全措施、审批人员等。吊装作业安全要求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殊工种作业证。吊装质量大于 10t的物体应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吊装质量大于等于 40t的物体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应编制吊装施工方案。吊物虽不足 40t,但形状复杂、强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施工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施工方案。吊装施工方案经施工主管部门和安全技术部门审查,报主管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各种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大雪、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高处作业时应遵守高处作业的规定。各种机具进行检查,必须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严禁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做吊装锚点。未经技术开发部审查核算,不得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以及吊具、索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吊装设备的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吊装前必须试吊,确认无误方可作业。任何人不得随同吊装重物或吊装机械升降。在特殊情况下,必须随之升降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过现场指挥人员批准。吊装作业现场如须动火时,应遵守动火作业的规定。吊装作业现场的吊绳索、揽风绳、拖拉绳等应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用定型起重吊装机械(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机械的操作规程。吊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在吊装作业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吊装。指挥信号不明。超负荷或物体质量不明。斜拉重物。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重物下站人。重物埋在地下。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安全装置失灵。对吊装作业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票证的管理《吊装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申请,设备管理部门审查安全管理员签批。更换吊装地点应重新办理《吊装安全作业证》。必须按《吊装安全作业证》上填报的内容进行作业,严禁涂改、转借《吊装安全作业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使用外单位吊车吊装时,应按施工单位规程执行,如发生事故有责任方承担。断路作业安全要求凡在站内进行断路作业必须办理《断路安全作业证》。断路申请单位负责管理施工现场。企业应在断路路口设立断路标志,为来往的车辆提示绕行线路。站内安全管理员审批《断路安全作业证》后,应立即通知等相关部门作好准备。施工作业人员接到《断路安全作业证》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断路作业。断路时,施工单位应负责在路口设置交通挡杆、断路标识。断路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栏、交通警告牌,夜间应悬挂红灯。断路作业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清理现场,撤除现场和路口设置的挡杆、断路标识、围栏、警告牌、红灯。经申请断路单位检查核实后,负责报告安全管理员,然后由安全管理员通知各有关单位断路工作结束恢复交通。断路作业应按《断路安全作业证》的内容进行,严禁涂改、转借《断路安全作业证》,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部位。对《断路安全作业证》。审批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票证的管理《断路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申请,由安全环保签批,抄送保安部。在《断路安全作业证》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断路作业时,由断路申请单位重新办理《断路安全作业证》。动土作业安全要求动土作业必须办理《动土安全作业证》(附表7),没有《动土安全作业证》不准动土作业。动土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负责人对安全措施进行现场交底,并督促落实。动土作业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护栏、盖板和警告标志,夜间应悬挂红灯示警。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回填土,并恢复地面设施。动土作业必须按《动土安全作业证》的内容进行,对审核手续不全、安全措施不落实的,施工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严禁涂改、转借《动土安全作业证》,不得擅自变更动土作业内容、扩大作业范围或转移作业地点。动土中如暴露出电缆、管线以及不能辩认的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轻轻挖掘,禁止使用铁棒、铁镐或抓斗等机械工具。挖掘坑、槽、井、沟等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采用挖底脚的办法挖掘,挖出的土石不准堵塞水道和阴井。在挖较深的坑、槽、沟时,严禁在土壁上挖沿攀登,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坑、槽、井、沟上端边沿不准人员站立、行走。10.2.410.2.4安全管理员从施工单位收到《动土安全作业证》后,交技术开发10.2.410.2.4安全管理员从施工单位收到《动土安全作业证》后,交技术开发要视土壤性质、湿度和挖掘深度设置安全边坡和固壁支架。挖出的泥土堆放处所和堆放的材料至少应距坑、槽、井、沟边0.8m,高度不得超过1.5m。对坑、槽、井、沟边工固壁支撑架应随时检查,特别是雨雪后和解冻时期,如发现边坡有裂缝、松疏或支撑有折断、走位等异常危险征兆,应立即停止工作,并采取措施。4作业时应注意对有毒有害物质有检测,保持通风良好。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时,应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5在坑、槽、井、沟的边缘,不能安放机械、辅设轨道及通行车辆。如必须时,应采取有效的固壁措施。6在拆除固壁支撑时,应从下而上进行。更换支撑时,应先装新的,后拆旧的。7所有人员不准在坑、槽、井、沟内休息。上下交叉作业应戴安全帽,多人同时挖土应相距在 2米以上,防止工具伤人。作业人员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撤离作业现场。在化工危险场所动土时,应与有关操作人员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