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二 第一节 小说阅读配套课件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二 第一节 小说阅读配套课件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二 第一节 小说阅读配套课件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二 第一节 小说阅读配套课件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二 第一节 小说阅读配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Ⅱ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探究考向分析1.从体裁上看,新高考对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均有涉及。2021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卞之琳的小说《石门阵》,新高考Ⅱ卷选用了《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两个文本,前者为散文,后者为小说。2022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新高考Ⅱ卷考查了李广田的散文《到橘子林去》。2023年新高考Ⅰ卷、Ⅱ卷分别考查了陈村的小说《给儿子》和沈从文的小说《社戏》。整体来看,新高考略微侧重于小说,尤其是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外国小说尚未涉及2.从选材上看,文学类文本一般直接选用原作,或者删改原作,或者选用体裁不同的双文本,题材多样,选材更趋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考向分析3.从命题角度上看,2023年新高考两套试卷选择题的考查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两个方面(新高考Ⅰ卷第二道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主观题考查点有所不同,2023年新高考Ⅰ卷考查的是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新高考Ⅱ卷考查的是鉴赏小说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分析词语含义、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另外,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拟考试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模块曾选用一首现代诗歌作为命题材料,这一命题方向要引起重视题型分布不论是小说、散文或诗歌,新高考卷考查形式为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主观题的分值略有变化:近三年新高考Ⅰ卷的两道主观题分别为4分和6分、6分和6分、4分和6分;新高考Ⅱ卷分别为4分和6分、4分和6分、6分和6分(续表)第一节小说阅读高考演练一、(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给儿子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衍。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

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②你会爱的。

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

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1984.8.5(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 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 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 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B项“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错误。由“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可知,父亲是想让儿子观察人生百态,并告诉儿子他们没有坏意,并不是教儿子如何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故选B。答案:B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与鉴赏重要句子的能力。C项“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错误。由“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分析可知,此处的“飘”指的是因不懂生活的意义而产生不切实际的生活态度,不是“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故选C。答案:C3.“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由“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分析可知,作者写出了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由此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尽力而为,要能承受生活之重。结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可以感悟到有些农活我们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做事要量力而行。结合“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它们也是扔不了的”分析可知,作者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无法被取代的、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结合“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可以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①写出干农活的劳累和辛苦,感悟到我们有可以干很多事的潜能,人生要能承受生活之重;②由有些农活我们可能干不了,体悟到我们的局限,我们并非全能;③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能丢的,需要一直传承和延续;④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大地的仁慈,感悟到对生活的热爱。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甲组围绕“未来、回忆、成长”三个词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未来:由“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分析可知,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回忆:由“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等内容分析可知,本文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成长:由“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分析可知,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本文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用心感悟生活,在其中找到自我。乙组围绕“河流”选取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评析。由“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等内容可知,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作者的许多记忆和生活感悟都和河流有关。由“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等内容分析可知,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由“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等内容分析可知,从主题上看,河流既是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是自然风景,它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对生活、生命的思索。

答案:(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这是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二、(2022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江上①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条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觉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同样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条船越走越远,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他再看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把剑。

(有删改)

【注释】①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至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以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B项“只有……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错误。此时的伍子胥是在享受渔夫带给他的“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故选B。答案:B2.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个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D项“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错误。“渔夫的泛舟江上”只是渔人的客观生活状态,不是隐逸的表现。故选D。答案:D3.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变化。解答本题,首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然后分析。“一走上船……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宁静”这一段景物描写,表现伍子胥登舟之后宁静平和的心态。“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这几句写江水引发的联想,伍子胥想到父兄的遭遇,父兄被杀的家仇,他的心情又难以平静。“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一段,写由渔夫引发的思考。伍子胥把渔夫当作恩人,看作最亲密的朋友,是因为渔夫的歌唱出了他的悲痛,也让他受到了启发。“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伍子胥从渔夫摇橹的姿态,体验到了平和与柔情,并希望自己能从仇恨中走出来。

答案:①江上的风景使伍子胥心态平和宁静;②想到父亲和哥哥被杀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胀起来;③渔夫平坦豁达的心境,纾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使他逐渐从血海深仇中解脱出来。

4.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的身份而冒死渡他过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题干简要介绍了“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作答时首先要比较原故事和本文的差别,再分析,谈体会。注意题干中的“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重点要以关键词“普通”作为切入点分析;“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提示我们要从文学效果的角度分析。本题为开放性探究题,答案不唯一,可充分打开思路,从主题、人物塑造等多个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①渔夫拒剑并自杀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渔夫的侠肝义胆,与普通人的生活较远,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②作者通过写渔夫的歌声、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对伍子胥的影响,表现了伍子胥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③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伍子胥和渔夫,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④渔夫不仅渡伍子胥过江,还让他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储备】小说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1.小说的“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多重在写人物,“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2.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指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贯串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明确小说的主题。知识拓展小说的“三要素”与主题关系图分类阐释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3.小说的分类

小说可以按篇幅、题材、体制、表现手法、语言形式进行分类。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分类阐释按题材分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等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续表)4.小说线索的两种形式(1)单线形式。具体来说,小说的线索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以“我”——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②以事物为线索,即“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项链”等。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④以空间、时间或人物心理为线索。(2)双线形式。

有的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为明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为暗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双线形式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要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林冲被逼上梁山,暗线是陆虞候设计陷害,明暗线交汇地点是在山神庙。类别特点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5.常见的情节手法(1)情节叙述手法。①叙述人称。类别阐释特点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叙述方式。类别阐释特点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入的事件叙述完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续表)类别阐释特点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文所叙述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充另一个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续表)类别阐释特点平叙又称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被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分叙条理清楚,便于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续表)结构手法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悬念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紧张与期待的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2)情节结构手法。结构手法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续表)结构手法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衬托指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续表)结构手法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续表)考点一小说选择题解题指津小说选择题解答“四步走”第一步,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类和评价赏析类两类。

第二步,圈画出重点信息,如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

第三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处。筛选信息类的选项应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应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四步,判断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排除,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典题示例(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

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

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

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在德贵肩上“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

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在河里。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

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在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德贵、牛,还有那张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但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这迹象是几缕混浊的泥丝,曲曲折折隐在河边的水里摇曳流过。这几缕混浊的泥丝就是上游山水下来的前兆,就像暴风雨过来之前的一阵凉风。

牛饮饱水抬起头,润湿的嘴像涂过油似的又黑又亮。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贵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不知怎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

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暄暄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

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就这么河水淹过种,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

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没牵牛,没扯犁,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的。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

德贵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又加上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气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

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在床上睡下了。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年里多次耕种都颗粒无收的事实开篇,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 B.面对村人与家人的不理解,德贵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那种深厚感情。 C.小说最后以德贵梦见地里长出了好荞麦结尾,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照应了标题,也增强了小说的温情意味与向上的力量。 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忍执着性格的体现。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错误。原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据此看出不是埋下伏笔,而是烘托德贵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而且德贵的形象并不是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出来的。故选A。答案:A考点二赏析小说情节一、小说情节类简答解题指津(一)概括小说情节“三步走”第一步,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

(1)事物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等一系列情节都与此有关。(2)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3)人物心理、情感行为变化线索。第二步,理,就是理清小说的叙述顺序和结构。我们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文章结构。第三步,抓,就是抓住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抓住场面,全文的基本情节也就清楚了。(二)小说情节的鉴赏

鉴赏小说情节重点在于分析其作用,有单从情节本身分析的,也有进行综合分析的。无论哪一种角度,都离不开对情节内在关联性(因果链)的把握。角度作用情节结构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③跌宕起伏,前后照应;④做铺垫,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⑤总结上文,点明题意;⑥起线索作用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或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凸显人物性格,或发展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1.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角度角度作用环境描写描写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使环境更有典型性内容主题点题,或丰富、突出、深化了主题作者构思、 读者阅读行文有节奏感,制造波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深思,等等(续表)开头作用一般开头一般叙述或议论等方式开头。作用: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设疑法

(悬念)提出疑问,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写景法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暗示故事的结局2.小说首尾段落作用分析(1)小说开头及其作用。结局作用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⑤突出故事的结局(2)小说结局及其作用。结局作用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从读者情感体验上看,结局令人感动,让人回味,引人思考(续表)结局作用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续表)结局作用留白式结局耐人寻味,留下的空白让读者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写景式结局①营造意境,感染读者;②烘托人物形象;③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文章主题(续表)3.答题模板

(1)……情节(描写、记叙等)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提供线索、设置伏笔或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

(2)表现了某某的何种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某某的何种人物形象。(3)揭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三)解答情节手法类题目“三步走”第一步,认识、熟悉常见的情节手法。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手法的类型,判断是叙述手法,还是结构手法。第三步,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①点出所用的情节手法;②结合文本对用此情节手法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③明确叙述这种情节手法的作用(效果)。典题示例(2021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秦琼卖马谈歌

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车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车,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我找韩定宝先生。”

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

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

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件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件瓷盘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

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

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件瓷盘。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

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真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有删改)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安排、语段设置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小说文本,理解王超杰当时卖瓷器以求生计,希望杨成岳能出手相助的处境,还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知晓秦琼卖马的典故,联系二人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相同点来作答。了解王超杰壮气不足的原因,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读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要联系王超杰当时的处境综合理解作答。

答案:①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②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③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二、小说情节类探究解题指津“四看”探究情节合理性

小说情节类探究题是基于小说情节方面的探究,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性。虽说是情节探究题,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探究:(1)看情节自身前后的关联性。(2)看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3)看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4)看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典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它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它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它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打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它的咖啡碗里(它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它,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它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它没有太痛苦。我把它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有删改)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题是探究题,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应主要结合小说的要素分析,从情节发展、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分析。如:呼应开头;给作品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了小说的张力;等等。

答案: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给“我的朋友”辞世这件事带上感伤的色彩。③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了小说的张力。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考点三人物

一、人物形象类简答 解题指津

(一)概括人物形象

1.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抓手”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时最需要关注的一点。(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的人物个性。(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的鲜明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如鲁迅小说《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和依托。(5)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评论、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2.答题模板

(1)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常用的答题模板为“某某是一个……(思想性格特征)+……(身份地位)的人”。

(2)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回答“某某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概括人物形象题要针对具体试题设题的角度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1.从三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1)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须注意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2)对主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要考虑其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3)对社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入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2.从五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视角里能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在情节方面起线索作用。(2)增加小说的真实性的作用。

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能起到叙述和承担见证人身份的作用。以他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内容,使小说更具真实感,能见证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历程。(3)正面或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这表现在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跌宕起伏,凸显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丰富主要人物的形象内涵。(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的作用。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5)揭示主题,增添魅力的作用。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交替时期精神上的种种矛盾。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

①如果次要人物是“我”(第一人称),则能增加小说的真实感,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借助“我”的思考来揭示主题。 ②从作者方面来说,这样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③这样有一定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3.答题模板

这类试题一般可用如下方式作答:①某某(人物)起到了……的作用;②突出了……主题;③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角度作用人物塑造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如梅、玉、竹等情节安排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环境烘托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呈现主题表达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三)分析小说物象的作用1.准确把握物象作用“四角度”2.答题模板

这类试题一般可用以下方式作答:①某某(事物)起到了……的作用;②突出了……主题;③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典题示例1.(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一定!”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就干啥?”“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他该不是叫伤口疼得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

“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棵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掠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把我绑起来!”“来,使劲挤它!”“帮我挤挤就好了”可知,老胡腿部受伤化脓,影响行动,且从后文“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可知,后面还有追兵,在这种情况之下,老胡果断让人帮他把腿部的脓血挤出,体现出他处事的果断。由“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没关系,你,你别管我!”“他猛地抖了一下”“他又是一阵猛抖”“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可知,当时没有器械,也没有麻药,是生生挤出腿部的脓血,甚至挤出了两片碎骨片,这些内容体现出老胡意志的坚强。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老胡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只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之下用土法疗伤,为了说服战友,他和“我”说理,如“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小林下命令,如“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等,说明老胡善于做思想工作。

答案:①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②处事果断。一旦决定做“手术”,坚决实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2.(2021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石门阵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扬扬,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节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