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一元思辨型作文审题指津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1页
2025届高考一元思辨型作文审题指津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2页
2025届高考一元思辨型作文审题指津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3页
2025届高考一元思辨型作文审题指津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4页
2025届高考一元思辨型作文审题指津高考语文写作技巧实战分析与素材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之一元思辨型作文审题迷津——议论文写作应对策略一元思辨类材料审题对于类一元作文,也就是作文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分析。要进行辩证分析,体现思辨性,最主要的是学会一分为二地和发展地看问题。根据具体材料内容,有的还需要借助因果关系进行探因溯果地分析,有的需要从内因外因角度分析。简言之,对于类一元概念作文的辩证写作,我们要学会拆解概念,让概念自我“分裂”,从拆解分裂出的不同侧面或不同阶段来更为全面地分析概念意义。对学生来说,教会他们能从一个概念中看出不同侧面,就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和认识分析能力。对很多作文题来说,其实800字的作文只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就足够了。单纯的一元思辨型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在题干中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画。明确材料讨论的核心概念为屏蔽力,材料的第一句给出了屏蔽力的定义(是什么)及屏蔽力的好处——抵抗外界干扰(为什么)。采用一分为二法对此核心概念进行拆分,得到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向的立意:积极:我们需要具有屏蔽力,以抵抗外界的干扰,使自己更为专注。消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屏蔽一切,不能固步自封陷入信息茧房。【优秀标题】(1)屏蔽杂音,窥见真我(2)屏外界杂语,得自律人生(3)屏蔽负面信息,抵抗外界干扰

(4)屏蔽杂音,行稳致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文阅读1《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告诉我们,“鸿沟”是界线,是隔阂,也创造着对话的可能与沟通的途径。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1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核心关键词“鸿沟”鸿沟是主语,是核心概念,考生第一是要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这个长句意在阐释鸿沟的内涵和作用,第二是要吃透内涵、作用,挖掘其中的思辨性。内涵如下:给出了三点解释,界线、隔阂、对话的可能与沟通的途径。一方面,内涵“是界线,是隔阂”,鸿沟意味着双方存在区别、距离,或者对立、矛盾、阻隔、不通、误解等,强调了差异性、阻隔性。注意:(1)它不是一个人内心的底线、原则。(2)界线、隔阂是可以当作一个方面去分析,因为材料用“也”这个关联词,隔开了前后两个方面。也可以分开,即界线强调独立与差异性,与隔阂存在不同。另一方面,其意义在于“也创造着对话的可能与沟通的途径”,所以可以用对话和沟通来跨越、联通、甚至消弭鸿沟。所以,自然就可以找到文章立意:正视鸿沟的存在,用对话与沟通可以更好地跨越其界线与隔阂。写作指导:如何让内涵深刻?(1)要重视思辨性。这是比较典型的一元思辨作文。表面看,“也”字是并列的,但从内容上看,其内涵和作用有递进纵深(是界线、隔阂,更可以创造出沟对话的可能与沟通的途径),或者存在转折(虽然是……,但……)。也可以是对立统一的。这句话对鸿沟做出了一分为二的分析,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是存在内在关联的,也就是鸿沟带来的隔阂也能提供对话沟通的契机、方向,对话沟通可以弥合隔阂,跨越鸿沟。注意:这里不能说隔阂是对话沟通的基础、前提、条件,这样不合逻辑,因为基础前提是必需,而这里不需要创造、深挖鸿沟去进行沟通。这完全忽略了鸿沟内涵的负面性。

(2)分析问题时以关键词为出发点,多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鸿沟意味着界线、隔阂?比如存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知的不同,会带来误会甚至对立。为什么这种界限隔阂又会带来对话沟通的可能和途径?因为认识到差异性后,反而给沟通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最后可以强调怎样用对话沟通去消弭鸿沟。比如和而不同等。以上两点,殊途同归,意在使一元思辨文章的说理更为深刻。(3)可以兼顾广度,考生写作时可以发散思维。不仅仅局限于相对浅层次的比如人和人之间,还有更为抽象、层次更高一些的,比如代际之间、阶层之间、文化之间、地域之间、国家之间等。总之,要围绕“鸿沟”这一核心概念,抓住“界线”“隔阂”、“对话”“沟通”关键词,从材料出发,辩证地理解“鸿沟”,阐发“正视鸿沟的存在,用对话与沟通可以更好地消除界线与隔阂”这一立意。

(一)一元多维思辨型作文1.【2022年北京卷作文题】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分析】“学习”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在当代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意义。题目给出了“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的提示,引导考生多角度关注今人与古人对学习认识的异同,做到常谈常新。而材料中提到“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有老师和学生看到这里就会认为这是一个“多元作文”。材料中确实是有很多“核心”。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提到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都是统摄在“学习”这个概念下的,它属于题目中提供的讨论学习这个核心的几个维度,所以,这类作文,可以叫“一元多维型作文”。

2.【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材料里提到“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好像是多元的,但是它们都是统摄在“理想”这个概念之下,所以,它也是“一元多维”。要素的解读必须紧扣“理想”的关键词来进行:(1)修身:是实现理想的基础,修身包括做人做事能屈能伸,顺境平和,逆境积蓄力量。也包括不断尝试,增加人生的“拉力”,和“耐力”为挑战更大的难度做好准备,挖掘人生的潜能,储能修行。(2)矫思:在追求理想的过程,还要不断矫正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思想端正。也使自己追求理想的信念一直像箭矢一样“直”,不改变,不动摇,前后一样,保持初心。(3)立义: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这个目标要符合伦理与社会道义。人有正义感,便会努力实现种种可达到平等的社会理想,甚至以牺牲生命来表现仁义。还要注意,中国文化中的“义”的内涵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考生还需论述新时代的“义”的内涵。(4)行动:就是为了实现理想,要矢志不渝,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人由红船开始的奋斗历程,中航天人从一无所有到“天问一号”,袁隆平等从都是为理想奋斗一生的典范。

3.【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主题是“跨越,再跨越”,但是这道题有隐含的维度。(1)“跨越,再跨越”的核心为“不断跨越”之意。就好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说的不是走几步的问题,而是不断前进的问题。这样就解决了一元作文还是二元作文的矛盾。(2)“跨越,再跨越”其实隐含着几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材料中的跨越再跨越是先从体育领域引出,然后提到科技、交通、经济诸领域,最后是综合国力的跨越再跨越(材料原文是“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写作中至少应该体现体育到综合国力的跨越再跨越这个维度。第二个维度:材料中说:“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又说:“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那么,也就是说,这里说的跨越再跨越必须蕴含三个层面:国家的跨越再跨越,个人的跨越再跨越,以及二者的关系。也可做如下解读:写作任务:主题:跨越,再跨越感受与思考:1.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的感受2.你对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的感受3.个人跨越与国家跨越的关系思考4.一起向未来的行程中,你的个人跨越如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的思考?三个维度:时间维度:讲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重点分析现在“跨越”,展望未来“再跨越”。社会维度:讲了中国体育、综合国力与从童年到青年等方面的跨越。思维维度:个人跨越,国家跨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实现再跨越。

以上三个维度在材料中虽未明确规定,但却是隐含的要求,我们的写作必须考虑到。

小结:一元多维型作文是最不像一元作文的一元作文,很多时候容易被误认为二元或者多元作文。这类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那些所谓的“核心”能不能统摄到一个概念下,如果可以,我们就有理由把它认定为一元多维型作文。这类作文的特点是审题难,构思简单。为何呢?因为它涉及到的概念多,我们有时候比较难理清他们的关系。还有像跨越再跨越这类的作文,有些维度是隐藏的,审题的难度就更大一些。但是,一旦审清题意后,因为它的维度都已给出,构思起来是不难的,只需按照维度去写即可。这类作文考生发挥的空间不大,多数是在认可材料的基础上稍作发挥即可。切记,不要反驳材料给定的立场。

有限制的一元思辨型作文核心概念是复合词的,或者核心是一个问题的,这类一元作文跟“理想”这类“单纯的一元作文”相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限制因素”。限制即方向。也就是说,顺着这些“限制”,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写作维度。【202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这里的核心概念是“中国面孔”,显然只有一个,可是,它和“理想”不尽相同,它还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中国和面孔。“中国”是修饰(限制)“面孔”的。【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这道题的核心词是由自己填充的,但是,它的前面有限定成分——“带你走近”,这是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带你走近”既是限制又是写作维度。“带你”指明了写作对象,“走近”指明了写作目的。【2020年全国I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这道题目的核心是一个问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核心概念就是“画像”。“画像”是写作讨论的主要对象,这里是指“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哪些方面呢?材料中有提示:“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对于“画像”这个核心概念,题目中是有限定的。第一重限定是“如何”。如何就是怎么办,它提示我们,写作的时候必须突出怎样审视自我、认识自我这个维度。它涉及到认识的方法、认识的路径以及认识需要借助的工具等几个二级维度。第二重限定是“为自己”。它强调认识的对象是我们自己,这时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的话,就可以觉察到问题所在。我们自己是无法看到自己的,那我们该如何为自己画像呢?毫无疑问,需要借助镜子这类的工具。所以,它其实启示我们,人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熟悉自己的,人要认识自己往往要借助一些方法和工具。第三重限定是“好”。这里的断句应该是“画好/像”,而不是“画/好像”,“好”是修饰“画”的,属于程度副词,它强调这个像要真实地反应我们的本来面貌,而不是说,一定要把这“像”画得很美丽。也就是说,这里的审视自我更多的是深层次的、精神上的认知,而不是对我们的容貌、服饰等表层现象的认知。单概念型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一、概念型作文题含义及类型作文命题材料中有一个明显的核心概念,材料围绕这个核心概念叙事,说理。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核心概念,考生自己可以提炼出核心概念,转化成“概念型”作文题。试题形式示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年九省联考题)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Ⅰ提到自然带边缘交错地带较为敏感,当环境出现波动时,它们会最先发生改变,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产生变化,其实,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请以“交错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7年高考北京题)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23高考新1卷)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24年高考上海卷)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5届山东百师联盟)盲点,通常指的是在视野中看不到的区域,是视觉的盲区。然而,盲点并不仅仅存在于视觉领域,在我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也都可能存在着盲点。盲点的存在,显示了我们的偏见和局限,也可能带来新的突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单概念作文就是指概念单一的作文。其文题大致有如下几种:①文/话题是一个词:如“交错带”“续航”“屏蔽力”“认可度”等。这类文题在写作范围“大”“宽”“虚”的特点,写这类命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将“宽”变“窄”,使“虚”变“实”。②文/话题是一个短语:如“说纽带”“学习新说”“好的故事”等。写这类作文,要注意题目的中心语及其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写作的重点。③文/话题是一个判断句式或是观点句:如:“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我们要当好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等。这类文题,规定性较强,题目本身就告诉了我们文章应写的内容和范围。单概念材料作文不是传统的话题作文,也不同于传统的材料+话题作文(那种材料一般是引子式的,引出话题),单概念话题作文的材料和概念本身紧密相关,是写作的审题参照,也是基本论据,还是行文角度。考生不能只扣住话题,漫无边际地写。而是要抓住单概念本身,以之为行文的中心,且诠释这个概念的内涵,应参照并提炼作文材料。所以,审题时要逐句解读材料,从中得出有用信息,梳理角度,加速构思,储备素材,一举多得。二、解题思维流程与方法①确定核心概念。②对核心概念作判断,即得到中心论点。③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诠释核心概念,得到核心概念的构成要素。④分别对概念构成要素作分析、判断,即得到若干分论点。⑤研究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作出逻辑性的排列,组成文章结构骨架。⑥运用相似、相反思维,联想论据,丰富文章内容血肉。“单概念”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厘清概念→辩证思维→横联纵深→整合思维三、高考示例:(一)(2023年北京卷)“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请以“续航”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概念】续航:连续航行【中心论点】在千禧年的当代,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应当让续航为青春助力,使得我们更好地报效祖国,助国家民族的航船驶向兴盛的彼方。【内涵】坚毅不移,自强不息。【作用】在困境里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现实针对性】续航成为精神上引领方向的长庚星,成为青春岁月里的不懈追求。(二)【2023年高考新高考1卷】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简析】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围绕“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一主旨,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关于“什么是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它们或是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或是思想深刻、励志动人。“好的故事”所具有的力量,除了材料所列的两点,还可以根据经验展开思考,如:好的故事可以极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好的故事可以激发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好的故事可以开阔视野,赋予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选材时,可以从古今中国故事中精选能够表现崇高精神品质的故事,通过对其深入理解,挖掘出丰富的思想意蕴。写作时,考生可以立足微观角度,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表达“好的故事”对个人的影响;还可以立足宏观角度,以能表现时代精神的故事为切入点,表达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不管是立足于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都可以围绕“什么是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有怎样的力量”“如何讲好好的故事”等展开论述。行文框架: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开篇: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永远需要好的故事。小至个人的心灵成长,大至民族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好的故事引领,注入坚实力量。[引材+评材]故事的力量,不仅止于触动人心,更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形象。[中心论点]分论点⑴聆听好故事,丰富内心,让我们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好故事对个人的意义,37字]分论点⑵好故事是文化的瑰宝,它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具有塑造民族形象的力量。[好故事对国家的意义,34字]分论点⑶中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助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怎么做+会怎么样,38字]结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从种种中国好故事中汲取养分助力成长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更重要的是,永远的“中国青年”应脚踏实地,耳闻故事之音,胸怀报国之志,从好的故事的听众一步步成长为故事的主人公。(三)【2024年高考上海卷】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简析:写作时,学生可以聚焦“认可度”的概念本身,从解析复杂概念从而解释什么是“认可度”;同时,还可思考“认可度”形成的基础和过程,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还可阐释“认可度”在判断外界人、事、物的过程中究竟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进而对“认可度”的公信力和合理性进行思考,反思自己对外界以及外界对自己的判断、认可是否合理等。参考立意:1.“认可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审慎对待。2.不应过分依赖“认可度”来做决策。3.“认可度”可以激励进步,但非最终目标。4.在追求“认可度”中保持独立思考。5.“认可度”与社会趋势、个人选择的关系探讨。6.理性看待““认可度””,注重自我主体体验,不随大流。7.警惕““认可度””背后的陷阱8.不用““认可度””判断事物,我们要有理性的判别力范文荐读:善用“认可度”这把双刃剑在信息如海浪般汹涌的时代,“认可度”成为了我们判别事物高低优劣的一把无形之尺。然而,这把尺并非总是准确无误,它既能指引我们找到真理,也可能误导我们走向歧途。因此,我们要善用“认可度”这把双刃剑,方可丰盈人生。“认可度”是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大众的共同认知。俗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恰恰说明了集体智慧的力量。“认可度”,正是这种集体智慧的体现。那些历经时间洗礼、被广大群众认可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普世的价值观。比如,“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是农民们根据多年的耕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它告诉我们雪对农作物的重要性,这种“认可度”背后是无数劳动人民的实践和总结。然而“认可度”也可能成为误导的罪魁祸首,需要我们保持警惕。“认可度”并非万能。网络时代,信息纷繁复杂,虚假评价、刷单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商家为了追求高“认可度”,不惜雇佣水军、制造虚假数据,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这种行为严重扭曲了“认可度”的真实性,使其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相信“认可度”,而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判断。实践是检验“认可度”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勇于探索真相,不迷信“认可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