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成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好人用榜样的力量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不断审视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炅,追求美好,就能献出爱心,让整个社会变得更温暖、更和渚、更文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②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③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因此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
②符合题意,好人用榜样的力量让整个社会变得更温暖、更和渚、更文明体现了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③符合题意,好人榜样的力量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关系.
故本题选C
习近平反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看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安身立命的根本”,比喻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些论述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②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理想信念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取决于文化水平的高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符合题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牢牢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②符合题意,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
③说法错误,判断一种价值观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要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理想信念不能作为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
④说法错误,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理想信念坚定的程度,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故本题选A.
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提到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从哲学上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能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也就是说,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矛盾的特殊性的情形之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①正确,入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正确,入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③说法错误,排除;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
“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诚信并不遥远,诚信就在身边:实践每一句诺言,不迟到,不说空话,不作弊,让诚信融人我们的学习,让诚信渗入我们的生活。培育和践行诚信意识的哲学依据是()
①诚信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径
②正确的价值观规定个人沿正确人生道路前进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
④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错误,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径,故排除①;
②说法有误,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个人沿正确人生道路前进,说“规定”不妥,故排除②;
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二者都是培育和践行诚信意识的哲学依据,故③④入选.
故选:D.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一个人与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平台中价值也不一样。”这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
③物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一定客观条件。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①说法错误,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②③符合题意,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出现不一样的价值,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物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④说法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故本题选C.
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①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②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表述错误,“互联网思维”属于社会意识,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是因为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③表述错误,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是看社会意识是否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强化互联网思维可“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原因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故选C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春秋《管子•九守》)下列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与上述古语相一致的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王安石《登飞来峰》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朱熹《观书有感》
D.“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赵翼《论诗•其二》【答案】B【解析】“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的意思是: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不合题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的哲理;
B符合题意,“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不合题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不合题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体现世界是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故本题选B.
中国自古就有“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的说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爱民”就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爱民”就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③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④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故选:A.
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题为《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亩》的研究进展,称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亩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做包括文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任意致命性病毒的疫亩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亩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亩的重犬突破。这一重大突破()
①告诉我们探素事物真相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
②说明病毒和疫亩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①推翻了已有认识创造性地揭示了活性疫亩的本质
④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C【解析】①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学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探索事物真相,而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②符合题意,中国科学家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苗的技术,体现了病毒和疫苗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③不合题意,中国科学家的发现,颠覆了病毒疫苗研发的理念,推翻了已有的认识,实现了对活病毒疫苗的新认识,但并没有揭示活性疫苗的本质.
④符合题意,中国科学家的新发现实现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故本题选C.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据是()
①创新意识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创新意识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符合题意,之所以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因为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④符合题意,“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推动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故本题选C.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符合题意,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说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认识的反复性;
②说法错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可以达到真理性认识,只不过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同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符合题意,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故本题选B.
在古希腊时期,由
QUOTE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答案】C【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说法错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但不能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符合题意,“毕达哥拉斯悖论”和“芝诺悖论”都属于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扩大,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与主要矛盾无关.
故本题选C.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质的变化 B.要积极推动事物的创新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D【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质的变化;
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要创新;
C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发展的观点;
D符合题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强调植物的种植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故本题选D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引用古语名句,这些古语名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对古语名句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以细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重视量的积累
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树立正确的意识。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理解错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以细”强调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而不是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②理解正确,“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理解正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理解错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强调要抓主要矛盾,而不是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故本题选C.
同一片天空,紧邻的区域,空气会发生相互传输、渗透和影响。立足一地一时治理雾霾还远远不够,京津冀联防联控破解区域性环境污染势在必行。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了()A.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C.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
D.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决定事物的发展【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系统优化,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着眼于事物整体,尊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体现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B符合题意;题干不强调关键部分的作用,故排除A;只有把要素有序结合并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发挥最大功能,C错误;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影响事物的发展而不是决定,D错误。故选B。
习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看,这体现了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对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
D.哲学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先导作用,故B正确;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对社会变革起促进作用,故ACD说法错误。故选B。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C【解析】朱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这理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是绝对的高高在上的,它决定着万事万物的有无存废,理生万物,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陆有句名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既是吾心″,万事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心里,都是有我的心决定的,离开了我的心一切都是虚无,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正确.A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题中没有唯物主义的信息,故B、D与题干无关.故选C.
此题考察的是客观、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此题中考生容易把朱的观点混同与唯物主义,应注意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
2016年l1周24日的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天文学家最新勘测发现迄今最圆的天体,这颗接近完美球形的巨型恒星距离地球5000光年。从哲学上说()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④科学家的发现使这种物质成了真实的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①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无关;
②③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材料中“天文学家最新勘测发现迄今最圆的天体,这颗接近完美球形的巨型恒星距离地球5000光年”体现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说明了世界是可知的,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说法错误,物质世界是客观的,与科学家发现与否无关;
故本题选D.
《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这启示我们()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答案】C【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B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改造规律;
C符合题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启示我们要尊重规律,因为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D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故本题选C.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三地必须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这告诉我们()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②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③要牺牲局部,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三地必须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把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体现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不合题意,材料是强调整体的作用;
③表述错误,不是要牺牲局部,而是要搞好局部,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故本题选B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会致人死亡。材料三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则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1)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3)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答案】(1)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③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决定了社会变革;⑤人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
(2)①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只有正确的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体现了人类的某些错误思想;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人们没有尊重规律的结果;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起来,人们只有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3)①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在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又推动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不断发展。【解析】(1)此题考查生活与哲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生活的本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在实践中创造价值等,考查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本题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要求考生能结合材料运用课本中有关实践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作答,需要充分检索教,,查找有关实践作用的论断,并结合材料进行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深刻结论”,这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幸福靠劳动来创造”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资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实干才能兴邦、益民、益天下”,说明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2)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从意识能动作用角度,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空气质量的恶化,是在错误意识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启示我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客观规律的角度,造成上述恶果是不尊重客观规律造成的,启示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此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分析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也就是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这一探索过程。解题时,要解读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并用唯物论和认识的知分析说明。材料提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可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是建立在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材料提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可见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总结材料的主旨,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又推动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风起云涌,互联网日益与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创意街区发展趋势-洞察分析
- 2024年柳州工程机械集团职工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关于车库安装充电桩的协议书(2篇)
- 专题09 阅读理解(应用文记叙文)【考题猜想】-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沪教版2024)(解析版)
- 2025年牛津上海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如何支持成本管理》课件
- 2024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风力发电设备运输协议
- 创业指导教练员招聘协议样本
- 供应链ESG管理策略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纳税筹划》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 纸巾合同范本
- 四川省德阳市2025届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平面设计师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高考真题-英语(新高考Ⅰ卷) 含解析
- 2023-2024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生物考试及答案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220507141239
- 植物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矿山开采与生产管理
- 大学体育与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