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5/wKhkGWcIRp2AaKh4AAI6uTLN3r4643.jp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5/wKhkGWcIRp2AaKh4AAI6uTLN3r46432.jp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5/wKhkGWcIRp2AaKh4AAI6uTLN3r46433.jp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5/wKhkGWcIRp2AaKh4AAI6uTLN3r46434.jp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5/wKhkGWcIRp2AaKh4AAI6uTLN3r464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短文两篇》
学习设计: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刘禹锡”和“周敦颐”或“莲花”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
《陋室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
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
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
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爱莲说》:
周敦颐(1017—1073年),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他从小喜
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称赞他说:“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因他世
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
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
写作背景:
《陋室铭》:
本文作于刘禹锡和州任上。《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
铭,柳公权书碑。”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
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
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
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
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
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
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
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
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
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
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
立在门前。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爱莲说》: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
泊,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
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假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
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解题:
《陋室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颂功德与昭申鉴戒,
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爱莲说》: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
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认定目标:
《陋室铭》:
L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4.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爱莲说》: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
在()他室()德髻()苔浪()
鸿便()胞素琴()案族()西翼()
《爱莲说》:
周藜吸()()甚善()竺丹()予()
港泥()暹清淮()()不募不枝()袤()
鲤()
四、整体感知:
1.熟读全文:
(1)朗读指导:点拨节奏和语气。
(2)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疏通文意:
■看注释讲解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
■全班交流(分段进行)
3.词句小测:
1)解词(加线):
《陋室铭》:
陋室:铭: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斯:惟:吾:馨:
鸿儒:鸿:儒:白丁
调素琴:调:素琴:金经
丝竹:案牍:劳形:形:
《爱莲说》:
蕃:李唐:淤泥:染:
濯:清涟:妖: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亭亭:植:亵玩:
亵:焉:隐逸:君子:
噫:菊之爱:宜:
2)释句:
《陋室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莲,花之君子者也。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再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陋室铭》:
L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2.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
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那么
1)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来比什么?
2)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什么?
3)用仙和龙来比什么?
4)用名和灵来比什么?
3.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对一对:“苔痕”对;“阶绿”对;''上"对o体会最后
一组的修辞妙用。
5.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6.室主人德才兼备,高雅脱俗。且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据此,我们推想他们过着
怎样的生活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7.再读第二层思考:
1)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
2)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
3)“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
4)“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
《爱莲说》:
1.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
2.“世人甚爱牡丹”一句中的“甚”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3.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4.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了什么思想?
5.本文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
6.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7.具体地说说作者写了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成哪三种人?
二、把握主旨:
《陋室铭》:
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
之实,表现了室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赞美了作者高洁
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爱莲说》:
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表明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
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从而表现出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
的胸襟。
三、拓展延伸:
《陋室铭》:
1.典故探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
在说明陋室不陋吗?为什么?
2.填字游戏:
刘禹锡《陋室铭》:
山水比兴陋室
对偶拟人环境
衬托对仗朋友
虚实对比生活
类比暗含志向
引经据典态度
《爱莲说》:
1.继续收集有关描写莲花的诗词名句。
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写一篇"爱说",要求有思想,
有知识,有文采。
教学反思:
《22.短文两篇》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
在(zcii)陋室(血)德馨苔痕(hen)
鸿保(ru)调素琴(tido)案感(改)西蜀(触口)
《爱莲说》
周敖颐(dOn)(£)甚董(姓)牡丹(讪)予
淤泥(祖)濯清游(硝后)(超5!)不蔓不枝《m&n〉
1—J-'1A亵(凝)
四、整体感知:
3.词句小测:
1)解词(加线):
参考答案:
《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有仙则
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斯:这。惟:
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
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素
琴:这里指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公事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
形体、身体。
《爱莲说》:
番:〈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李唐:指唐朝。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0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姨;美丽而不端
庄。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亭亭净植:等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
高耸的样子。植: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隐逸:
指隐居的人。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嚎:吸词,这里表示叹息。菊之爱:对于
菊花的喜爱。宜:应当。,
2>辞句:P
《陋室铭》P
①昕是陋室,惟吾德薯。“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
妖媚。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贴近
去玩弄它啊。
⑤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再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陋室铭》
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一惟吾德磐”):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童主旨。
第二层(“昔痕上阶掾一一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
第三层(“南阳诸葛底一一孔子云:何陋之有?”):运用类比,指出31!浩古代名贤的
居室比美。总结说明陋室不陋。
《爱莲说》
第一部分(1):描绘了莲花高贵的品质(高洁的形象)。
第二部分(2);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生涅三疣,并以莲自双,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陋室铭》:
L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从山水写起。
2.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
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那么
1)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来比什么?
“室”。
2)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什么?
“陋工
3)用仙和龙来比什么?
“德工
4)用名和灵来比什么?
“馨工
3.赏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一一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已经长满了青草一一可
见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作者这是在写陋室的环境,采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4.对一对:“苔痕”对;“阶绿”对;“上”对o体会最后
一组的修辞妙用。
依次为“草色”“帘青”“入”。上、入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葬、草
色以人的灵性,既有精神又有韵味,让人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
生机盎然。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5.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
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可见,在这个陋室里与主人谈笑风生,高谈阔论的都是些学识渊博、才
华出众的鸿儒。
6.室主人德才兼备,高雅脱俗。且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据此,我们推想他们过着
怎样的生活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再读第二层思考:
1)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正面描写,
是实写。
2)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
“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
3)“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
与“无丝竹之乱耳。”相呼应。
4)“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
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爱莲说》:
L周敦须爱不爱菊花?为什么?
不爰。理由是;
(I)他自己说“独爱莲•…“"O
(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思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
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里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3)队他和陶渊明的两个“独”字中可以看出,二者之意都减表现出自己决不随'波逐流
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并不是要突出建更爱菊花。
2.“世人甚爱牡丹”一句中的“甚”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删去。因为“甚''字棚爱牡丹的人很多,目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
3.莲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Q
主要象征自己在污浊的社会里要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4.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了什么思想?
<1)城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喜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限,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
的生活态度6
5.本文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一一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一一表
面上是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在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6.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7.具体地说说作者写了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美好形象一:纯洁质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美好形象二:正直芳香: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体态气味)
美好形象三:清高坚贞: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形象风度)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做正衬和反衬,惋惜隐逸者的消极避世,鄙视富贵者的争名夺利,
赞赏了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成哪三种人?
“菊”比喻隐士;“牡丹”比喻富贵的人;“莲”比喻君子。
二、把握主旨: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文化宣传合同范例
- 农村装修贷款合同范本
- 2021-2026年中国电力维护合板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中医私承合同范本
- 一租房合同范本个人
- 兽药代加工合同范本
- 上海汽车租车合同范本
- 保洁补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酒水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解决合同范本
- 劳务公司之间合同范本
- 带式输送机计算
- 《排球正面双手传球》课件
- 五官科眼耳鼻咽喉科医疗常用器械的认识
-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 浅谈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技术运用论文
-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练习题(一课一练+单元+期中+期末)
- 《字体设计》模块五 装饰性变化设计技巧的训练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PPT
- meyer压裂模拟及功能培训
- FRENIC 5000G11S、P11S富士变频器操作说明书
- 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的报告范文(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