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开阔明朗而又轻松愉快亲切、平易,切忌夸张朗读指导首联写的是草堂外的一幅怎样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思考写景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呢?“但见”是什么意思?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有人来,只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哥看的不是风景,是寂寞“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不曾”“今始”体现出作者什么心情?是说没人光顾
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倒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
【诗文赏析】
诗人叙述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坦率的性格和宴客的喜悦,也表现出两人之间诚挚的友情。全诗描写细腻传神,充满人情味,富有生活情趣。皆春水、但见不曾、今始为无兼味、只旧醅相对饮、尽余杯寂寞惊喜诚挚兴奋清新明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疾病缠身,不时发作。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首联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个人怎样的情感?首联写了六种景物:草、风、岸、樯、夜、舟,将这些景物描摹出神韵的定语是别具匠心的,纤细的草,微风吹拂的江岸,高高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渲染出一片凄凉的景象,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承首联的“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如何?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上句写天地之广大,下句以江流暗示岁月的流逝。天地虽大,而诗人不过是沧海一粟,这景况又何等凄凉;更何况岁月不停流逝,此时他已到垂暮之年,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可见,此联虽写景,却又寄托了诗人的身世凄凉之感。寓情于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真正含义是什么?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受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名声因文章而著,这虽可喜但却非其心愿。此时的作者,确实是既老又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
由此可知,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反语),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这里表现出诗人的不平,同时也提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尾联采用什么修辞表达怎样的感情?比喻,直抒胸臆
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杜甫好以鸥自况,其形象相同吗?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英锋俊彩恬静幸福隐逸孤寂飘泊无依旅夜书怀(关键词句)(鉴赏要点)(风格)微风岸、独夜舟垂、阔、涌、流寓情于景岂、著、应、休飘飘、一沙鸥直抒胸臆凄凉沉郁(感伤身世之作)探究学习: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各有特色,能否以孰优孰劣来评判?
杜诗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杜诗沉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李诗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杜诗此联与整首诗顿挫苍雄的风格一致;而李诗此联也与整首诗的明快清雄一致。应该说两人各有特色,各尽其妙。所以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大历三年春(768),杜甫举家离夔州,乘舟出峡,暮春抵江陵,晚秋又由江陵去公安。在江陵和公安,他都过得不舒畅,人情淡薄,贫困潦倒。这年暮冬,他终于离开公安。岁暮,来到岳阳,泊舟岳阳城下。衰病漂泊,战火未息,感叹身世、伤悼家国,他登上岳阳楼,写下这千古绝唱。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文解释】: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是涕泪交流。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要理解这一深意所在,必须明确“昔”指什么时候?为什么?(1)“昔”指:(2)原因: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明确:“昔闻”即慕名已久,于此可见洞庭之美,于此可见对山河一片热爱。今上:夙愿得偿,一件乐事。但是反观现实,国运艰难,哪里有这番赏景之心!这乐与悲、喜与愁,交错纠结这一“昔”一“今”,何其痛也!一“昔”一“今”如何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阔景象。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1)杜甫的心情是:(2)曹操的心情是:漂泊无依,壮志未酬豪情满怀
3.颈联:一身病痛,只有孤舟相伴,何其衰也!此联言登楼所引个人身世之感,跟上两句,一景一情,一大一小,一阔一狭,似极不相称,极不相干,你认为呢?因为境界空阔,在一定情况下,往往能引起或加强人们的飘零孤独之感。因上联之阔,托起了此联之狭,如两镜相照,互辉互映。4、“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诗中哪一句?
答:“今上岳阳楼”
作者由个人的无所依傍、年老多病到展望国家社稷支离破碎,诗人的悲痛之情终于难以克制,不禁老泪纵横。小结:作者借律诗这一抒情诗体,用炼字传情、选用古时题材和创设意境等方法,使其诗囊括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形成唐衰落时期特别的沉郁风格。杜甫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与深刻看,杜甫赋予了中国诗歌的写实传统以全新的内涵,把它的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的创作标志着唐代诗歌创作倾向的巨大转变。从艺术上看,他上集盛唐诗歌,以至唐前诗歌艺术成就之大成;而下开众多的诗派,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总体评价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内容感知: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江。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啊。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初离乡土,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离开故土深深依恋;另一方面,踌躇满志,冀望遍游四海以实现远大理想。因此,外在的画面之优美与内在感情之深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问: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者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明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
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月”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诵读提示:
这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表达了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内容感知:
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折杨柳》曲,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
第一句“谁家玉笛暗飞声”,“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谈谈你对“暗”的含意的理解。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夜深人静,笛声悠扬,所以说是暗中飞出。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这就是“暗”所包含的意味。
“散入东风满洛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散入东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也为下两句做了铺垫。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002全国高考题)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这首诗是诗人客居洛阳时所作,描写的是夜深人静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1.在内容上,两诗都写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写的是一般的离乡之感;《黄鹤楼闻笛》写的是去国之情。“西望长安不见家”,实际上是眷恋朝廷之意,也就是所谓去国之情,因为这时李白的家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管理培训课程设计
- 素描教学课程设计
- 杯盖冲模课程设计
- 2024年离婚子女抚养协议
- 2024年中国PVC介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种植养殖课程设计思路
- 2024年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咨询合同2篇
- 2025年度绿色能源基站施工合同2篇
- 2025版钢材出口合同范本详述及注意事项3篇
- 2025版智能仓储物流中心投资合作协议3篇
- 物业接管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
- 土石坝沉降及其实测数据分析计算
- plc--病床呼叫系统
- 永煤集团顺和煤矿液压销齿弯道推车机技术规格书
- 九型人格测试之180题(完整版)和答案解析
- 口内病例分析
- LS-MASTER-K-指令手册
- 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附表详解PPT课件
- 光刻胶知识简介
- 乌兹别克语字母表
- 微机室学生上机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