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三河市第三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后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复而引起的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Dd)形成的两种配子(D和d)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F1体细胞中各遗传因子表达的机会相等⑥一对遗传因子间是完全的显隐性关系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3.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C.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D.图中④上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4.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了明显差异且两者间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该事例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5.下表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乙为生产者(注:能量单位:102kJ·m-2·a-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5.913.1乙870.7501.3丙0.90.6丁148.079.1戊150.580.5A.表中所有的成分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为1371.3kJ·m-2·a-1C.丁和戊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6.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接种卡介苗可激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显著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浆细胞并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结核杆菌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由效应T细胞裂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研究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取两种玉米幼苗(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和野生型)各若干株,移栽到缺水环境中培养,测量茎的长度,结果如下图1所示。(1)将幼苗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需定期测量各株幼苗茎长度增加值,并计算各组_______。(2)由图1可知,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野生型茎长度增加值比相同时间的突变型_______,这表明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_______玉米茎的生长。(3)若要证明脱落酸的上述调节作用是由环境缺水导致的,需在上述实验方案基础上补充两组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环境缺水时,相比于野生型,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请在图2中补充画出野生型根长与茎长的比值的变化趋势线_______(移栽时,野生型的根长与茎长的比值为1.2),并分析说明脱落酸对于玉米在缺水环境中生存的意义:_______。8.(10分)饥饿素是胃黏膜分泌的一种脑肠肽,有研究表明人的肥胖症与肠道微生物引发饥饿素分泌有关,下图表示其作用机理。请回答:(1)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物质A可引起神经兴奋,神经细胞分泌____________作用于胃黏膜细胞,使之产生饥饿素。(2)饥饿素可以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一是增加动物的营养物质摄入量,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增多会促使肠道微生物产生更多物质A,进而产生更多饥饿素,上述过程说明①为____________调节;二是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激素减少,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代谢水平;三是促进胰岛分泌物质B,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通过促使____________,引起肥胖。(3)从图示的作用机理可见,肠道微生物引起肥胖症是_____________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9.(10分)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DNA是_______空间结构,4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碱基通过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_________________原则。(3)若该DNA分子中,其中的一条链的A+G/T+C为0.4,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T+C应为_________。10.(10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因为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所以在发挥作用时会因_________、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浓度________时促进生长。(2)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3)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________作用。根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________点。(4)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长颈鹿的长颈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作用一样,都是控制颈长度的,每一对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却较小,是微效的,但多个基因加起来,就可形成明显的累加效应,使长颈鹿表现为长颈。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进化之初,其控制颈长度的基因为等多对短效基因,因而长颈鹿的颈较短,与一般动物无异;但现今长颈鹿的颈很长,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短效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长期进化产生了今天的长颈鹿。(2)某历史时期,基因型为的长颈鹿与个体的长颈鹿杂交(R与r为显性,10对基因独立遗传),问后代理论上有_________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其中最易被当时环境选择下来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易被沟汰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3)长颈鹿原产于非洲,现各大洲都已经引入。若澳洲引入长颈鹿后,假设之后上千万年澳洲的草原环境没有变化,也无高大树木,则千万年之后,澳洲长颈鹿的颈将_________________(填“变短”、“更长”或“不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分析题意可知,着色性干皮症因为DNA损伤,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说明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BCD错误,A正确。故选A。2、B【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能使实验结果更接近3∶1的分离比,可以避免偶然性,①正确;②F1(Dd)形成的两种配子(D和d)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能够保证3∶1分离比的出现,②正确;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也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③正确;④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也是3∶1分离比出现的必备条件,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④正确;⑤F1体细胞中各遗传因子表达的机会不会相等,与3∶1分离比出现无关,⑤错误;⑥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⑥正确。故选B。3、D【解析】由题意可知,图中①表示基因,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tRNA。【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真核生物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少部分不以染色体为载体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正确;B、从基因到RNA是转录的过程,该过程的原料为A、U、C、G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存在A-U,无A-T,而DNA复制过程的碱基配对则相反,正确;C、mRNA到蛋白质的过程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tRNA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以此该过程离不开tRNA,正确;D、tRNA不含密码子,tRNA的反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错误;故选D。【点睛】考查三种RNA的组成、功能和场所:4、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土壤酸碱度对个体产生的不同变异有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A错误;B、题意显示两种群已经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显然它们之间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即两个种群已经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但由于基因突变时不定向的,故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D错误。故选B。5、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根据题意乙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丁和戊同化量相近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丙是第四营养级。【详解】A、表中所有的成分,即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即乙同化固定的能量为870.7×102kJ·m-2·a-1,B错误;C、丁和戊同化量相近都是第二营养级,二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没有捕食,C错误;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0.9÷15.9×100%,约为5.7%,D正确。故选D。6、B【解析】注射抗原,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详解】A、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不是小分子物质,A错误;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浆细胞释放抗体,淋巴因子不是抗体释放的,C错误;D、入侵的结核杆菌被抗体结合后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平均值②.低③.抑制④.取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及野生型玉米幼苗各若干株,置于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余条件及操作与缺水环境中的两组相同⑤.⑥.在缺水环境中,脱落酸抑制茎的生长、关闭气孔,减少了水分的散失,促进根的生长,利于水分的吸收,因而有利于植物在缺水环境中存活【解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移植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1)将幼苗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需定期测量各株幼苗茎长度增加值,并计算各组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2)由图1可知,移栽到缺水环境后,野生型茎长度增加值比相同时间的突变型低,因为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区别在于脱落酸的有无,野生型有脱落酸,茎长度的增加值低,故可知野生型茎增加值低是含有脱落酸的缘故,可推出在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玉米茎的生长。(3)若要证明脱落酸的上述调节作用是由环境缺水导致的,由实验目的可知缺水环境是另一个单一变量,故需在上述实验方案基础上补充两组实验,即对脱落酸缺失突变体及野生型玉米幼苗各若干株,置于水分充足的环境中培养,其余条件及操作与缺水环境中的两组相同。(4)由于在环境缺水时,相比于野生型,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而在缺水环境中,野生型的根系会更向深处延伸,故野生型根长与茎长的比值应逐渐变大,在图2中绘制如下图:(野生型的根长与茎长的比值起点为1.2)结合脱落酸缺陷型突变体茎长得更快,根长得更慢,气孔开放程度更大。可推出脱落酸在缺水环境中,脱落酸抑制茎的生长、关闭气孔,减少了水分的散失,促进根的生长,利于水分的吸收,因而有利于植物在缺水环境中存活。【点睛】分析图示并结合脱落酸的功能来分析该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实验目的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用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实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①.神经递质②.正反馈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④.胰岛素⑤.血糖转化为脂肪⑥.神经和体液【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详解】(1)结合图示可知,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物质A可引起神经兴奋,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细胞,使之产生饥饿素,进而完成相应的调节作用。(2)饥饿素可以使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兴奋,一是增加动物的营养物质摄入量,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增多会促使肠道微生物产生更多物质A,进而产生更多饥饿素,上述过程说明①为正反馈调节;结合图示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图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激素减少,进而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代谢水平;三是促进胰岛分泌物质B,物质B是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进而使血糖下降它可以通过促使血糖转化为脂肪(非糖物质),引起肥胖。(3)从图示的作用机理可见,肠道微生物引起肥胖症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点睛】熟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类型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解读题中的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血糖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9、(1)①.双螺旋②.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①.氢键②.碱基互补配对(3)2.5【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腺嘌呤),4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之一。【小问1详解】DNA的空间结构是双螺旋;图中4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小问2详解】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小问3详解】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若该DNA分子中,其中的一条链的(A+G)/(T+C)为0.4,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G)/(T+C)应为2.5。【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浓度②.器官的种类③.较低(2)①.Ⅱ②.d(3)①.抑制②.B(4)①.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解析】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Ⅰ代表双子叶植物、Ⅱ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据图乙分析:加入CaCl2溶液后,生长速率下降,说明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从B点开始,植物生长速率加快,所以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B点。据图丙分析:①③组的单一变量是有无顶芽,有顶芽时,侧芽不生长,没有顶芽时侧芽生长,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具有细胞分裂素,可见,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小问1详解】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表现为具有两重性,其在发挥作用时会因其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小问2详解】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Ⅱ,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