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下马渡镇第一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简答题(二选一)(5分)只见宝玉回来,进门就嗐声跺脚。……麝月瞧时,果见有指头大的烧眼,……(麝月)说着便用包袱包了,交与一个妈妈送出去。说:“赶天亮就有才好。千万别给老太太、太太知道。”婆子去了半日,仍旧拿回来。《红楼梦·第五十二回》(1)贾宝玉遇到了什么麻烦,让他“嗐声跺脚”?最后如何解决?请简述。(2)简述秋爽斋宴席上凤姐作弄刘姥姥时众人的不同笑态。《红楼梦·第四十回》参考答案:(1)宝玉的的孔雀毛大衣被烧了一个洞。宝玉怕老太太知道不高兴,就连夜去找匠人织补,但却无人胜任。(2分)晴雯虽在病中,仍挣命坐起来,用孔雀金线织补。宝玉虽然怕她添病,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只有她一人会界线。(2分)晴雯到凌晨四点才补好,但她的病情加重了。(1分)(2)湘云把含在嘴里来不及咽下的“一口饭都喷出来”;(1分)黛玉连气都笑岔了,伏着桌子只叫“嗳嗳”;(1分)年幼的惜春,跑过去拉着奶母的手叫“揉揉肠子”;(1分)宝玉早滚到贾母的怀里;(1分)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1分)王夫人笑着指着凤姐。(1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一17题。(9分)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在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15.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7.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15、D.
“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
16、C.
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D“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7.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等等。(3分)分析:结合文章第三四五段分别进行概括。关键句为“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3.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百年萧红的寂寞唐宝民电影《萧红》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这位苦难的女作家的关注。与近年来大红大紫的那些新潮女作家相比,我喜欢依然寂寞的萧红。虽然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70多年了,但她依然在感动着我,不时引发我对她长久的怀念。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其经历最为悲苦也最具传奇色彩,无论是幼年丧母的惨痛,还是长大后逃婚出走的凄惶,漂泊流浪的苦楚与艰辛,玉殒香江的凄凉结局,都让人为之浩叹欷歔。她颠沛流离短促而悲凉的一生,虽饱含放逐的寂寞与孤独,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命运强加给自己的一切,勇敢地与命运做着最顽强的抗争,以不屈的精神让生命充满了壮美的情怀,完成了对于苦难的壮丽超越。她的文字没有时尚华丽的成分,也没有感伤沉沦的色彩,没有受过完整教育的她,用平实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去书写黑土地、呼兰河,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真性情。她是用血泪在写作,记录了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悲歌,最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就如胡风在为《生死场》作的后记中所概括的那样:“蚁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存,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威力下面”,这种来自底层体验所产生的痛感,使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博大而深沉的文化意蕴及丰厚的文化内涵。她渴望着生命中能拥有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爱,然而,每一次爱的经历,于她而言都几乎是一场灾难,都以遍体鳞伤而告终。她与萧军在离乱中相识相恋,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六年幸福的时光,然而却没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端木蕻良短暂的感情使萧红越发寂寞,她带着一颗残破的心远走香港。萧红病倒在香港,曾经爱过她的人都不在身边,年仅31岁便玉殒香江,孤独地葬在浅水湾,可谓“叶落他乡情难酬”。1942年1月12日,一个美丽而孤独的灵魂凄惨地死去,“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作为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已经不存在了,但她的文字和精神却向死而生,洗尽铅华,万古长存,诚如作家刘烨所说的那样:“在多灾多难的现代文学史上,我最敬重的是鲁迅,最感动伤怀的是萧红。有着为奴隶的萧红,我才感到心原来还未被生活、意志、理性熬炼成石头。”(选自2013年1月22日《福建日报》,题目为选编者所加,原文有删改)19.萧红离世70多年,依然感动作者、让作者长久地怀念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
▲
20.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理解。(4分)
▲
▲
21.作者认为为什么说萧红是“寂寞”的?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19.(4分)①萧红历经磨难却依然满怀不屈的信念;②萧红作品真实呈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③萧红对爱无限钟情,始终执著地追求一份真爱。(每点,1分,意对即可;三点,4分。)20.(4分)①萧红一生漂泊,命途多舛,情路坎坷,内心孤独寂寞,有如“奴隶”般地生活着;②而面对种种磨难,萧红内心依旧满怀不屈的信念,并没有像“石头”那样冰冷、坚硬;③表明萧红文字、精神对“我”的影响,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感动与热爱。(每点,1分,意对即可;三点,4分。)21.(4分)①萧红身世悲苦,人生寂寞;②痴情的萧红多次被人遗弃,情感寂寞;③萧红生前不为人们理解,内心寂寞;④萧红去世时孤身一人,葬于异乡,境况寂寞;⑤萧红身后多年无人问津,境遇寂寞。(每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增数目项王
数:shuò屡次B.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班人。若,你们C.刑人如恐不胜
刑:用刑D.还军霸上
军:驻扎,驻军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最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C.鸿门宴会上,范增反复提醒项羽控制刘邦未果,紧急招呼项庄进帐舞剑,寻机杀掉刘邦。D.樊哙闯帐引起了项羽的警觉,他手握剑柄跪直身子,头发直坚起来,瞪眼看着樊哙,眼眶都要裂开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参考答案:4.D(部队,军队)(3分)
5.A(3分)
6.D(对象搞错了)(3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的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2)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时常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展开翅膀一样地掩护刘邦,项庄终究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略5.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6题。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B.然后卑事夫差
事,事情。C.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亲,亲人。D.寡人请更
更,更改,改变。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勾践“争取民心”的一组是(1)此则寡人之罪也
(2)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3)其身亲为夫差前马(4)送往者,迎来者(5)与大国执仇A.(1)(2)(4)
B.(2)(3)(4)C.(1)(2)(5)
D.(3)(4)(5)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践被赦归国后从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改变了以前的做法。B.勾践战败归国后埋葬那些战死者,并派三百人去吴国做下等官吏。C.勾践对国人说话的目的是为了向百姓请罪,并表明自己下一步的做法。D.勾践总结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国家弱小却与大国对抗。参考答案:14、D
15、C
16、D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延赏,中书令嘉贞之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数年,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朏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为根本。贞元元年①,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延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②,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三年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滉来朝,滉尝有德于晟,因会讌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贞元三年七月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选自《旧唐书》)注释:①贞元元年:公元785年②大历末:公元779年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寇剑南
寇:入侵B.赙礼加等
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C.晟颇衔之
衔:怀恨D.因会讌说晟使释憾
憾:遗憾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B.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C.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D.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生活安定。B.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朏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朏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皇帝的依靠。C.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最初,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再度升级,势同水火。D.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滉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10.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词语。(1)乃具舟楫而遣之,俾吏修其庐室,已其逋债,百姓遂安。(2)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参考答案:7.D
8.B
9.C
10.(1)(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们就安定了。(2)文人难以触犯,虽然(或“即使”)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却在内心积蓄着怒火。现在不答应婚事,是还没有忘记嫌隙(仇隙)啊。【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D项,“因会宴说晟使释憾”,从文中来看,该句源自倒数第二段开头,结合倒数第三段“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和倒数第二段“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可知,这地方是说韩滉趁相聚宴饮的机会劝说李晟,让他消除对张延赏的怨恨,由此可知,选项中加点字“憾”应解释为“怨恨”。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人有亡去他境者”是定语后置,不应该断开,据此直接选B。当然也根据“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是一个判断句;食物,是人所依赖生存的东西。在“食”的后面断开,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故还是选B。“得存吾人”是说能够使我们的百姓存活,是一个整体,在它之前或之后断开。综上,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C项,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李晟携官妓回师引发的冲突是二人不睦的起因,后来李晟对张延赏的不满表奏使二人势同水火。(关注文中提及的时间:当初、三年正月、大历末)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具”,准备;“俾”,让;“已”,停止;“逋”,欠下的。(2)中“犯”,触犯;“修睦于外”、“蓄怒于内”,介宾后置,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却在内心积蓄着怒火;“衅未忘也”,宾语前置,没有忘记嫌隙啊。【参考译文】张延赏是中书令张嘉贞的儿子。大历二年,被任命为河南尹,充任各道的营田副使。张延赏为官勤恳,是下级的表率,为政崇尚简明,疏通河渠,修筑宫庙,于是流民多来归附,辖地又逐渐恢复完整。这一年天旱歉收,百姓有逃荒到其他地方去的,有的官吏就把他们抓起来。张延赏说:“食物,是人所依赖生存的东西,到那里去可以生存,能够使我们的百姓存活,又为什么要限制他们到那里去呢?”(张延赏)就(让人)准备了船只送他们回去,并让官吏为他们修葺房屋,停止追收他们欠下的债务,百姓们就安定了。因此,虽然年成不好却没有抱怨的百姓。几年后,改任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fěi)率兵攻入成都作乱,张延赏奔赴汉州,督率戍守的将领讨伐张朏。这个月里,斩杀张朏和跟他一起为恶的党羽。在这之前,兵乱多次侵扰蜀地百姓,自从天宝末年杨国忠在南方蛮地主政以来,三蜀地方疲弱破败。此后崔宁又奢侈靡乱,所以蜀地更加残败困乏。张延赏减收税赋,简明政事,行事遵守法度,蜀地几近繁华富庶了。建中末年,圣驾在梁州,把剑南蜀地当作国家可以依仗的根本。贞元元年,因为宰相刘从一得了病,朝廷征召张延赏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延赏和李晟(shèng)关系不好,李晟就向朝廷上表述说张延赏的过失和错误,朝廷改授张延赏为左仆射。当初,大历末年,吐蕃人入侵剑南,李晟带领神策军戍守蜀地,回师的时候,带着成都官妓高氏回去。张延赏听到后很生气,立即派遣军官,让他们把高氏追了回去。李晟因此非常恨他,愤怒之情表现在语言和神色上。贞元三年正月,正赶上浙西观察使韩滉(huàng)入朝,韩滉曾经对李晟有恩德,于是趁相聚宴饮的机会劝说李晟,让他消除怨恨,于是李晟跟张延赏一起饮宴,极其欢愉,韩滉请李晟上表推荐张延赏做宰相,李晟同意了这件事,于是朝廷重新加封张延赏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到张延赏执掌国事之后,李晟请求让自己的一个儿子娶张延赏的女儿,张延赏拒绝了。李晟对人说:“我们武人性情爽快,如果说在酒宴上消除旧怨,欢宴结束就可以消解。文人难以触犯,虽然在表面上修好和睦,却在内心积蓄着怒火。现在不答应婚事,是还没有忘记嫌隙(仇隙)啊。”时间不久,张延赏果然谋划罢免了李晟的兵权,当时的议论认为张延赏做的不对。贞元三年七月死去,时年六十一岁,被追赠太保,丧仪加等赏赐,赐谥号成肃。史官说:张延赏广博地涉猎经史,政事上练达通晓,但是因为私情而损害公事,罢免了李晟的兵权,不是恪守正道、立身中正的人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①_____:从一桌丰盛的“网络年夜饭”到各色“网购年货”,从微信红包到“淘宝众筹”的年画,从“拼车回家”到“视频拜年”……很多人在为这些新的过年方式欢呼时,②______,认为互联网让传统盼“年味儿”变淡了。这也提醒我们,在利用互联网丰富传统年俗形式的同时,③______。参考答案:
①催生出各种新的过年方式
②也有人对此感到忧虑
③应坚守我们传统“年味儿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很多人在为这些新的过年方式欢呼时”可知应该填写“催生出各种新的过年方式”,第②空根据后面的“互联网让传统盼‘年味儿’变淡”可知应该填写“也有人对此感到忧虑”;第③空根据前文“‘年味儿’变淡”可知应该填写“应坚守我们传统‘年味儿’”。8.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古代文学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孔子、屈原、李白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60字左右)(6分)参考答案:李白:你是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文人,你是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游子,你是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志士。你的诗,色彩浓烈,灵动飘逸;你的人,豪迈奔放,傲岸不驯。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你却如一颗明珠,永远绽放在盛唐的夜空。李白:壮志凌云,誓要乘风破浪上九霄;风骨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你自信的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你豪迈的誓言。你走出腐败的官场,却迈进了文学的至高殿堂。满纸的浪漫,你倾诉于山水之间;内心的郁结,你交付于美酒之中。灵动的文字,酿成了月光,啸成了剑气,在历史的天空熠熠发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你精辟的教学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你一以贯之的处世准则,你用“德不孤,必有邻”呼吁我们重视道德的培养,你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指导我们要有开阔的胸怀。你所代表的儒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修身养性、健全人格的知识宝库,更是无与伦比的文化经典。【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句子型扩展注意两次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话题扩展性,注意题干的要求。9.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5分)多少个世纪以来,豆浆一直是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但很少为美国消费者接受。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近些年来,豆浆被美国人刮目相看了,正成为他们喜爱的食品,豆浆消费群正从华人扩大到其他族裔的美国人。美国海思食品集团天然和特种食品部经理雅各布森说,这是10年前或15年前想不到的事情。参考答案:“美国人开始喜欢中国豆浆”或“中国豆浆进入美国市场”。【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新闻类题目答题要点:拟写新闻标题:人物+事件;补写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一句话新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更简洁);概括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结果。不管做何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有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加入一些其他要素。这样,答案就比较完美了。另外,在答题时,要注意新闻材料的导语。导语部分已经讲清了主要的新闻事实。因此,在材料给出导语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从导语中来提炼答案。如果没有导语,我们就要从材料中寻找新闻要素,然后再根据要求提炼要点,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本题属于第三类考查方式。10.下面是我校校徽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的构图要素(不超过30字)及其丰富意蕴(至少两种,不超过60字),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1)构图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丰富意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构图要素:校徽由学校中英文校名、校训、建校时间、君子兰、内外圆和绥带组成。
(2).丰富意蕴:校徽主体图案是君子兰,象征知识分子的气质和中华民族好德谦逊的内敛风华。寓意君子修德,青出于蓝,修德明礼,志学力行;1922为建校时间,象征着尚德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徽标转换的能力,属于图文转换的范畴。解答本题,要注意看清要求。题干要求“请写出该标志中的构图要素(不超过30字)及其丰富意蕴(至少两种,不超过60字),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对于构图要素,可以观察徽标,看其由几个部分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哪些,要注意细节,然后按照顺序描述出来即可。比如中间背景隐含“尚德”二字,当是尚德中学的创办理念和宗旨。其他有建校时间和校训,还有君子兰、内外圆和绶带图标等,要逐一表述清楚。对于意蕴,应结合徽标使用的场合进行答题,注意“君子兰”的象征意义,1922年应该代表什么,要和校训结合起来表达。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品购销合同细则
- 企事业单位合同签订环节防诈骗标语展示
- 商业变压器租赁合同标准格式
- 废弃矿山治理与修复工程承包合同
- 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1 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 Module 4 Unit 1 Did you read them(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制造业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度钢管供应合同范本
- 10《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第二单元整体研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能力分析报告
- 病理科科科内会诊记录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PPT
- 小学生分享ppt课件-景区介绍《牛首山》
- 小学生主题班会 弘扬航天精神 课件 (27张PPT)
- 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教案
- 一、二年级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课件
- 采矿学课程设计砚北煤矿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 大型储罐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