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市松潘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阿坝市松潘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阿坝市松潘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阿坝市松潘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阿坝市松潘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阿坝市松潘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参考答案:D选官制度。从材料中“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民主和平等”判断。2.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ˊ……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也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家庭纺织业已被淘汰殆尽”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D项。A、B和C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主要标志。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解体。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参考答案:C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华北事变以后不久

B.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参考答案:D5.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参考答案:A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依据所学可知,“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是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故应选A。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是(

)A.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参考答案: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明确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并进行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故选C。7.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参考答案:A8.“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梁启超曾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B.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C.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D.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参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了中日甲午战争。我国闭关锁国的状态是被鸦片战争打破的,而不是民众挣脱的,故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政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甲午中日战争加重了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方向开始转向政治制度,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故选C。9.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在《毛泽东》一书中把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划分为下表中的四个阶段。下列相关表时期阶段关键词重大事件五四运动以前探索时期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形成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成熟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至1976年曲折时期无产阶级文化文化大革命A.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毛泽东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D.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在文化领域的大革命参考答案:A毛泽东思想。根据所学知识,B是错误的,五四运动后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C是错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D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是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所以答案选A。10.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参考答案:B1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参考答案:C12.“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战争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参考答案:C13.观察下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1981年2005年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67岁73岁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5%99%A.人们对政治和教育的重视B.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建立C.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完善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表中“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岁增加到2005年的73岁,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巨大的发展;“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81年95%到2005年99%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所以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14.2013年8月29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政府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动议。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议会反对向叙利亚动武,政府将“采取相应的行动”。这表明(

)A.英国首相不再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仅是政府首脑B.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其权力高于政府首脑C.如果卡梅伦首相坚持对叙利亚动武,议会也只能同意D.政府可以进一步否决下议院的决议,从而对叙动武参考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掌握。从材料中看到,英国议会下院反对首相为首的政府的动议,结合所学,英国首相是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故A项错误;英国议会权力高于首相,故B项正确;议会可以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故C项错误;首相也可以选择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但不能保证自己是否依旧担任首相和新议会是否通过议案,故D项错误。1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上面材料引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等,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相关内容——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均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宣政院

④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A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依据所学,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刺史制度,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清朝军机处为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构,③④不属于监察机关。所以应选A。17.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参考答案:D18.有一些古代帝王在位期间,如果出现一些政令上的失误,特别是迭加灾害频繁发生的时候,便会起草一份“罪己诏”诏告天下,用天人感应理论来告诫自己的过失。这表明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迷信思想日益强化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皇权与儒学冲突不断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天人感应的内容包括如果天子无道,上天就会降下灾异。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材料中如果出现一些政令上的失误,特别是迭加灾害频繁发生的时候,皇帝便会起草“罪己诏”诏告天下,用天人感应理论来告诫自己的过失。这正说明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理论虽然体现了一定的神学迷信色彩,但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皇权与儒学的冲突,故D项错误。19.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参考答案:C20.《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进化论C.爱因斯坦相对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参考答案:D近代西方科学。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科学依附或受制于基督教神学,人们不能科学地认识与把握物体运动的相关问题,直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才破解这一问题。牛顿建立了近代科学。故选D。B项属于生物科学;C项是现代物理学,是20世纪后;A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21.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说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材料中“新的力量”是指

①西欧的联合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③日本的重新崛起

④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2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参考答案:C23.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参考答案:知识考点:科技成就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所述现象是士大夫家藏书多,时间出现在宋朝,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才有题干中所述现象的存在,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故选A。24.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之际,欧美民主、自由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所以在本题中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25.“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A.孝文帝改革

B.1861年改革

C.梭伦改革

D.明治维新

参考答案:A26.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参考答案:D27.《新唐书·食货志》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栗。……节级转运,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据此判断我国古代史书“食货志”记述的重要内容是(

)A.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

B.京城的迁移和变化C.社会经济状况及经济政策的演变

D.山川河流的走向参考答案:C28.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参考答案:A29.下面对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B.是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果C.在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对革命产生重大影响D.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参考答案:A30.“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2分)

材料二:明末“异端”思想家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2)依据材料二,概括其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3分)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2分)参考答案: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7分)参考答案:答案:(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3分)眼观八方:学习西方,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3分)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分)(2)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4分)结果不同: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3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二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材料三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界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额外的军事开支。——引自1939年1月5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材料四……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1940年和1941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引自1939年3月8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五……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引自1939年8月22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在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8分)(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其中哪一材料给了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以最好的回答?另一材料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6分)(3)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一,材料五说明了什么?(6分)参考答案:(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一,对该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第二,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的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第三,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2)材料四。因为它是希特勒的内部重要讲话,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讲话。材料三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