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经度和纬度的判读 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经度和纬度的判读 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经度和纬度的判读 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经度和纬度的判读 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 经度和纬度的判读 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经度和纬度的判读教学设计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思路本节课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1节“地球和地球仪”的第三课时“经度和纬度的判读”为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直观演示、互动探究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经纬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球仪上的应用。课程首先通过引入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经纬网的结构,然后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读经度和纬度。最后,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地理实践素养: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识别并判读经度和纬度。

2.地理信息系统素养:使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坐标概念,初步具备在地图上定位和解读坐标信息的能力。

3.地理视角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球空间结构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对地理空间关系的认识。

4.地理思维素养: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纬度和经度对地球表面特征的影响,发展学生的地理比较和推理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经纬度的定义与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经度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纬度是与赤道平行的圆,以及它们在地球仪上的表示方式。

-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的应用:通过实例,如定位城市、地标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地球仪上使用经纬度进行定位。

-经纬度与地球表面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经纬度对应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等。

举例: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几个重要经纬度线(如0度经线、180度经线、赤道、北极圈等),让学生直观理解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2.教学难点

-经纬度的判读与转换:学生可能难以快速准确地在地球仪上找到特定经纬度,以及将其转换为实际地理坐标。

-经纬度的方向判定:学生可能混淆经度和纬度的方向,特别是在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和南北纬时。

-经纬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经纬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举例: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大致经纬度,并讨论该地区的地理特征,以此来帮助学生突破判读和实际应用的难点。同时,通过模拟情景,如旅行规划,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使用经纬度定位。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经纬度的定义、判读方法和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实际操作,寻找并标注特定经纬度,增强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经纬度对应的地理特征,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使用PPT展示经纬度知识,增强视觉效果,帮助学生理解。

2.互动教学软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地球仪上练习判读经纬度。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地图服务,查找和验证经纬度信息。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地球仪的经纬度分布图和判读方法视频,要求学生预习并理解经纬度的基本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的经纬度?”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反馈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观看视频,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经纬度的定义和判读方法。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尝试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的位置,并思考如何确定其经纬度。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通过在线平台提交自己的预习笔记和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情况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为学生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上不同经纬度对应的地理特征,引发学生对经纬度重要性的思考。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经纬度的判读方法,结合地球仪上的实例进行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寻找隐藏城市”游戏,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标注特定经纬度的城市。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如何在实际地球仪上应用所学知识。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寻找城市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在预习和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经纬度知识,确保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经纬度的判读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作用与目的:加深学生对经纬度的理解,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绘制地球仪上主要经纬线的作业,要求学生标出重要城市的位置。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网站和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绘制和城市定位作业。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探索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巩固知识点,拓展知识视野,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经度和纬度的判读”的学习后,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经度和纬度的定义,理解它们在地球仪上的表示方式。

-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识别并标注出主要的经纬度线,如0度经线、赤道等。

-学生能够使用经纬度定位地球上的特定地点,如首都、著名地标等。

-学生理解了不同经纬度对应的地理特征,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划分。

2.技能提升方面:

-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地球仪和地图来判读经纬度,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维发展方面:

-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地点的经纬度,能够推理出这些地点的地理差异,如气候、文化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从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生能够将经纬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如旅行规划、灾害预警等。

4.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得到了提升,对地球仪和地图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体验到了学习成果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5.应用与创新方面: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经纬度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如数学、物理等,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经纬度信息,如设计旅游路线、分析城市布局等。

-学生通过拓展资源的学习,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为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基础。

总体来看,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经纬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思维发展、情感态度以及应用创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些学习效果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地理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为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中,我尝试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上实际寻找和标注经纬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和多媒体演示,使得抽象的经纬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监控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预习和复习效果不佳。

2.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活动虽然多样,但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活动匆忙结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3.在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作业和考试成绩,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我计划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增加互动环节,如在线问答、小测验等,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对于课堂活动的组织,我将在活动设计时更加注重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计划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活动成果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我还将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以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内容逻辑关系①经纬度概念的理解

-重点知识点:经度的定义、纬度的定义、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重点词汇: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赤道。

-重点句子:经度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纬度是与赤道平行的圆。

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重点知识点:在地球仪上如何判读经纬度、经纬度的方向判定。

-重点词汇:东经、西经、南纬、北纬、度分秒。

-重点句子:在地球仪上,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向西递增为西经;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向南递增为南纬。

③经纬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知识点:经纬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经纬度在定位和导航中的重要性。

-重点词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

-重点句子:经纬度信息是现代导航系统的基础,对于旅行、航海和航空等活动至关重要。课后作业1.请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地点的经纬度,并标注在纸上:(答案:伦敦:0°N,51°W;东京:35°N,139°E;开罗:30°N,31°E;悉尼:33°S,151°E)

2.请解释为什么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弯曲的?(答案:因为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所以在地球仪上绘制的经纬线会随着地球的曲率而弯曲。)

3.请解释为什么在地球仪上,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答案:因为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所以在地球仪上,所有经线都会相交于南北两极。)

4.请解释为什么在地球仪上,纬线都是平行于赤道的圆?(答案:因为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所以在地球仪上,所有纬线都是平行于赤道的圆。)

5.请解释为什么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可以用来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答案:因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形成了经纬网,任何一点都可以通过其所在的经纬度来确定位置。)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对经纬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成果展示,包括讨论的深入程度、观点的多样性、表达清晰度等。通过评估小组讨论成果,可以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他们对经纬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经纬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测试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涵盖经纬度的定义、判读方法、应用场景等内容。通过随堂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经纬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课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