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内蒙古高三下学期2月老教材老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内蒙古高三下学期2月老教材老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内蒙古高三下学期2月老教材老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内蒙古高三下学期2月老教材老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内蒙古高三下学期2月老教材老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内蒙古高三下学期2月老教材老高考模拟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迁移体是由我国俞立团队发现的一种细胞器,是细胞迁移过程中尾部收缩丝的交叉点或末端形成的囊泡,内含损伤的细胞器、mRNA、蛋白质等。随着细胞的迁移,该囊泡从收缩丝的末端脱落下来形成独立的细胞外囊泡,释放到细胞外或被邻近细胞摄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迁移体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迁移体和中心体的膜结构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C.迁移体可作为一种垃圾处理机制,扔掉细胞不必要的物质和结构D.迁移体中的mRNA被其他细胞摄取后可能在受体细胞内继续发挥作用〖答案〗B〖祥解〗据题意可知,迁移体是细胞向外释放的一种囊泡结构,迁移体能起到细胞间物质传递的作用,细胞在迁移的过程中,迁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详析】A、结合题干“迁移体是细胞迁移过程中尾部收缩丝的交叉点或末端形成的囊泡”,即迁移体是一种囊泡,其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B错误;C、由题意“迁移体内含损伤的细胞器、mRNA、蛋白质等。随着细胞的迁移,该囊泡从收缩丝的末端脱落下来形成独立的细胞外囊泡,释放到细胞外”可知,迁移体可作为一种垃圾处理机制,扔掉细胞不必要的物质和结构,C正确;D、由题意“迁移体内含mRNA等,随着细胞的迁移,该囊泡从收缩丝的末端脱落下来形成独立的细胞外囊泡,或被邻近细胞摄取”可推测,迁移体中的mRNA被其他细胞摄取后可能在受体细胞内继续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2.土壤重金属污染会严重影响和改变土壤生态功能。坡缕石和海泡石两种黏土矿物常作为钝化材料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人员探究了坡缕石和海泡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钝化材料类型和剂量B.重金属可能通过改变酶的构象使CAT的活性下降C.坡缕石处理组和海泡石处理组促进CAT活性的最适剂量相同D.坡缕石和海泡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金属对CAT活性的影响〖答案〗C〖祥解〗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详析】A、该实验探究了不同剂量的坡缕石和海泡石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钝化材料类型和剂量,A正确;B、据图可知,加入不同剂量的坡缕石和海泡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对照组有所增加,说明重金属可能通过改变酶的构象使CAT的活性下降,B正确;C、据图可知,坡缕石处理组剂量I组的CAT活性最高,海泡石处理组剂量II组的CAT活性最高,C错误;D、据图可知,实验组比对照组的CAT活性高,说明坡缕石和海泡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金属对CAT活性的影响,D正确,故选C。3.螺美波纹蛾(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的体色有棕色、灰色和绿色,由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Z染色体上的N/n基因共同控制。已知含有N基因的个体均为棕色,含M基因但不含N基因的个体均为灰色,其余情况为绿色。现有一只棕色个体与一只灰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雌性个体占1/16。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雄性亲本表型为棕色,基因型为MmZNZnB.雌性亲本产生基因型为mZn配子的概率为1/4C.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1/2D.子代中灰色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8〖答案〗D〖祥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由题意可知,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ZNZ-、__ZNW,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_ZnZn、M_ZnW,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mZnZn、mmZnW。一只棕色个体与一只灰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个体占1/16,即1/4×1/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雌性灰色)、MmZNZn(雄性棕色),A正确;B、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产生基因型为mZn的配子的概率为1/4,B正确;C、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__ZNZ-、__ZNW)所占比例为1×1/2=1/2,C正确;D、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子代中灰色雌性个体M_ZnW所占的比例为3/4×1/4=3/16,D错误。故选D。4.研究人员发现,各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原始地雀→分布于不同岛屿→各岛屿地雀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最终产生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地雀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指个体间交配不能产生后代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地雀个体的表型,地雀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答案〗C〖祥解〗本题考查新物种的形成过程。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详析】A、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A正确;B、在各岛屿不同的自然选择下,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出现生殖隔离,B正确;C、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C错误;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地雀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即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选C。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突触间的传递,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图2为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1处,电表①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同B.刺激2处,肌肉会收缩,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C.b点受刺激后,神经元膜外的电位变化对应于图2所示D.分别刺激2、3处,观察电表②指针偏转情况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答案〗D〖祥解〗(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析】A、刺激1处,电表①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A错误;B、反射需要有完整反射弧,刺激2处,肌肉会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超过横轴,变为正值后又变为负值,b点受刺激后,神经元膜内的电位变化对应于图2所示,C错误;D、刺激2,电流表②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刺激3,电流表②指针偏转一次,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D。6.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的面积或体积,并按照营养级的次序进行排列,可得到一个上窄下宽的能量金字塔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B.能量金字塔的塔基只能是利用光能和化学能的自养型生物C.形成能量金字塔的原因是能量随营养级的增加而逐级递减D.通过科学规划可提高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答案〗A〖祥解〗一般而言,能量金字塔营养级别越低,占有的能量就越多;反之,营养级别越高,占有的能量就越少。【详析】A、能量金字塔中不同营养级生物构成的营养结构比较复杂,种间关系也比较多,有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A错误;B、能量金字塔的塔基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包括能利用光能和化学能的自养型生物,B正确;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上窄下宽是由于能量随营养级的增加而逐级递减导致的,C正确;D、通过科学规划和人工设计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D正确。故选A。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7.为探究人工补光对大棚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功率为26W的LED灯作为补光光源,设计了4个补光时段处理:T1:全天补光(05:00-21:00);T2:早晨补光4h(05:00-09:00);T3:傍晚补光4h(17:00-21:00);CK:不补光。下图1为自然条件下棚内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日变化,图2为不同补光处理下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此阶段光能转移到_____中。(2)人工补光的波段是以红光为主波段的红蓝光,原因是_____。据图2分析,16:00后补光对棚栽葡萄的产量_____(填“会”或“不会”)有显著影响,判断依据是_____。(3)图2中12:00到14:00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20:00时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答案〗(1)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ATP和NADPH(2)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②.不会③.与对照组(CK组)相比,16:00后补光,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3)①.棚内温度较高,葡萄叶片为了避免散失大量水分,会关闭部分气孔,导致暗反应所需的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受抑制②.大于〖祥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1详析】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光合作用的酶。光反应阶段光能转移到ATP和NADPH中成为活跃的化学能。【小问2详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人工补光的波段是以红光为主波段的红蓝光,进而提高光合速率。据图2分析,16:00后,与对照组(CK组)相比,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说明16:00后补光对棚栽葡萄的产量不会有显著影响。【小问3详析】根据图1可知,12:00到14:00期间,棚内温度较高,葡萄叶片为了避免散失大量水分,会关闭部分气孔,导致暗反应所需的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受抑制,进而净光合速率下降,因此图2中12:00到14:00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图2中,20:00时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但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8.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图1为CSFV诱导机体产生的多种免疫反应,固有免疫(干扰素和NK细胞参与)在病毒感染早期发挥着干扰病毒复制、限制病毒扩散的作用;适应性免疫在清除病毒(CTL细胞参与)和防止再感染中发挥作用。图2为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抗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2)根据图2简述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CTL细胞的作用可知,CTL细胞属于________细胞。NK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淋巴细胞。与CTL细胞相比,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时所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4)为探究免疫增强剂对猪免疫力的影响,研究人员挑选体重约22.25kg、60日龄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保育猪共120头,分组后按照猪场的免疫注射操作规程注射猪瘟疫苗,同时对实验组猪注射相应的免疫增强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你认为养殖员应选用何种免疫增强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②若要继续探究几种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的效果,还需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增设________组实验。〖答案〗(1)与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细胞的黏附(2)病毒初次侵染细胞后会刺激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干扰素刺激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遗传物质的合成、转录及翻译,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3)①.效应T②.识别性更广泛;杀伤性更广泛;反应速度更快等(4)①.亚硒酸钠维生素E,其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强且稳定,不随免疫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4##四〖祥解〗NK细胞对被病毒入侵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具有广泛杀伤性,实现防卫和监视等基本功能。通过NK细胞实现的免疫类型为非特异性免疫。【小问1详析】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细胞的黏附,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小问2详析】根据图2可知,病毒初次侵染细胞后会刺激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干扰素刺激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遗传物质的合成、转录及翻译,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小问3详析】据图可知,CTL细胞可促进细胞死亡,则CTL细胞属于效应T细胞。NK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无需预先致敏就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淋巴细胞,则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时所具有的优势是识别性更广泛;杀伤的病原体种类多;杀伤速度快。【小问4详析】①据图可知,加入亚硒酸钠维生素E组的的效果稳定,且抗体水平高,所以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养殖员应选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增强猪的免疫力。②若要继续探究几种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的效果,则需要单独使用(3组),两两结合使用(3组),三者一起联合使用(1组)以及空白对照组(1组),所以还需要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增设8-4=4组实验。9.小叶锦鸡儿是一种灌木,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灌丛密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CK为禁牧、LG为轻度放牧、MG为中度放牧、HG为重度放牧)。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与调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选择样方大小时应该_____。(2)据图分析,放牧强度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的影响可描述为_____;据图结果分析,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发展最有利的放牧强度为_____,原因是_____。(3)持续高强度放牧后,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种群得以发展,原因是_____。(4)小叶锦鸡儿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答案〗(1)①.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②.增大(2)①.当放牧强度不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增大,当放牧强度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减小②.中度放牧③.中度放牧强度时,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最大(3)小叶锦鸡儿和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是种间竞争关系,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则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获得的资源更多(4)间接〖祥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小问1详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见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灌木个体较草本植物大,所占面积也大,故取样方时要依据植物个体本身大小,适当调整样方面积大小。草本植物一般取的样方面积大小为1m2

,灌木一般取的样方面积大小为16m2,乔木一般取的样方面积大小为100m2,因此与调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小叶锦鸡儿(一种灌木)种群密度选择样方大小时应该增大。【小问2详析】据图可知,当放牧强度不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增大,当放牧强度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减小。据图结果分析,中度放牧强度时,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最大,故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发展最有利的放牧强度为中度放牧。【小问3详析】小叶锦鸡儿和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持续高强度放牧后,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则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获得的资源更多,因此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种群得以发展。【小问4详析】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小叶锦鸡儿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0.雄性不育(简称不育)甘蓝型油菜LY31AB为高茎,具有高产、抗菌核病的优点。为研究LY31AB的育性和茎高的遗传,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图中甲为LY31AB,乙、丙、丁均为高秆可育。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实验1和杂交实验2的结果分析,不育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2)植物育性有的受母本(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其特点为子代表现型总是和亲代母本一致。杂交实验1中,可排除甘蓝型油菜的育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育性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请写出甲、乙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实验2中,F₂可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4)已知该油菜高秆为隐性,由7号染色体上的r基因控制(育性相关基因都不在7号染色体上)。现将杂交实验1中的F₂高秆不育幼苗诱变处理,获得矮秆(抗倒伏)植株。检测染色体发现,此类矮秆植株只有1条7号染色体(称为7号单体)。这说明在诱变过程中此类植株发生的变异是______。现欲以杂交实验1的]F₂作为亲本之一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矮秆可育品种,请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隐性(2)F₂中出现固定分离比(3)①.甲:aabb、乙:Aabb或aaBb②.1/5##20%(4)①.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②.以该矮秆植株作母本,F₂中可育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子代,从子代中选择矮秆可育的植株连续自交,将不再出现高秆植株的子代留种〖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杂交实验1和杂交实验2中,F1可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不育植株,说明不育为隐性性状,可育为显性性状。【小问2详析】若甘蓝型油菜的育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则子代表型总是和亲代母本一致,而杂交实验1中,甲(母本)为不育,F1既有不育植株又有可育植株,F₂中出现固定分离比,故可排除甘蓝型油菜的育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小问3详析】若育性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根据杂交实验2中F2可育:不育=15:1可知,杂交实验2中F1可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它基因型的植株则为可育,因此甲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杂交实验1中F2可育:不育=3:1可知,杂交实验1中F1可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杂交实验2中,F2可育个体中,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4:2:1:2:1:2:2:1,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小问4详析】将杂交实验1中的F₂高秆不育幼苗诱变处理,获得矮秆(抗倒伏)植株,该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此外检测染色体发现,此类矮秆植株只有1条7号染色体(称为7号单体),这说明在诱变过程中此类植株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现欲以杂交实验1的F2作为亲本之一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矮秆可育品种,即纯合的矮秆可育品种,可让以该矮秆植株作母本,F₂中可育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子代,从子代中选择矮秆可育的植株连续自交,将不再出现高秆植株的子代留种。(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1.甜米酒是我国的传统酒种,某酿酒厂以无核黄皮果(富含维生素、有机酸及特殊的香味)为辅料研制出黄皮甜米酒,该酒具有消食、润肺和清热解毒等功效。制作黄皮甜米酒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传统酒曲的制作过程中,受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因素的影响,酒曲稳定性较差。对酒曲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时,需制备LB(培养细菌)和YPD(培养真菌)培养基。将不同种酒曲稀释液涂布于LB和YPD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长出的单菌落,转移到相对应的新LB和YPD培养基中继续分离纯化培养,此过程中YPD培养基中需加入一定量的四环素和链霉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蒸煮的目的有__________(答一点);主发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简式表示)。(3)在制作黄皮甜米酒的过程中,为确定黄酒高活性干酵母(YWBY)的添加量及发酵时间,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制作黄皮甜米酒时,YWBY的最佳接种量及主发酵时间分别是________。YWBY接种量为0.12%时,酒精含量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4)滤清后需进行杀菌,能否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答案〗(1)①.使用原料、空气温度和湿度、环境微生物②.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2)①.对糯米进行灭菌;使糯米细胞结构破坏,释放糖类等物质,便于酵母菌分解利用等②.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3)①.0.10%、8d②.YWBY接种量过大,酵母菌过量繁殖消耗了反应物中过多的糖分(4)不能,高压蒸汽灭菌温度较高,会破坏甜米酒中的营养物质〖祥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小问1详析】我国传统酒曲的制作过程中,受使用原料、空气温度和湿度、环境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酒曲稳定性较差。环素和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对真菌不起作用。YPD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四环素和链霉素其目的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小问2详析】酿酒过程蒸煮的主要目的是对糯米进行灭菌,使糯米细胞结构破坏,释放糖类等物质,便于酵母菌分解利用等。酿酒的主发酵过程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其化学反应简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小问3详析】据图2左图可知,接种量为0.1%时,达到最大酒精含量时,产酒精量比其它接种量高,因此最佳接种量为0.1%。据图2右图可知,当发酵时间为8天时,还原糖含量几乎不再变化,因此,最佳主发酵时间为8天。图2可知,接种量为0.12%时,酒精含量最低,原因可能是接种量较大,菌数剧增过快导致葡萄糖消耗过多,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葡萄糖减少。【小问4详析】高压蒸汽灭菌温度较高,会破坏甜米酒中的营养物质,因此不能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12.科学家从某植物中提取乙烯受体基因(Ersl),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Ersl反向连接到质粒中并导入该植物细胞,获得了转反义Ersl基因的植株;该植株的果实储藏期将会延长,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PCR扩增时,应先在Ers1基因左右两端分别添加________酶切序列;过程①应将Ers1基因反向连接到质粒的______________之间。(2)进行过程②之前应先用Ca²⁺处理农杆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时,可将其培养在含________________(填抗生素)的培养基上。(3)过程④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包括两个关键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该转基因植株中反义Ersl转录出的mRNA与Ersl转录出的mRNA碱基序列________,抑制了乙烯受体的合成,从而延长果实储藏期;在转基因植物细胞中能否检测到Kanr的表达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①.XhoⅠ和HpaⅠ②.启动子与终止子(2)①.使农杆菌处于感受态②.卡那霉素或潮霉素(卡那霉素和潮霉素)(3)脱分化和再分化(4)①.互补配对②.不能,只有质粒的T—DNA能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而Kanr不在T—DNA上〖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析】依题意,Ers1基因的转录方向由左向右,据图可知,质粒中限制酶HpaI靠近启动子,限制酶XhoI靠近终止子,若要将Ers1基因反向连接到质粒中,则需在Ers1基因左右两端分别添加XhoI、HpaI酶切序列,过程①应将Ers1基因反向连接到质粒的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小问2详析】进行过程②之前应先用Ca²⁺处理农杆菌,目的是使农杆菌处于感受态,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时,由于质粒既含标记基因Kanr抗卡那霉素基因,又含标记基因hyg潮霉素基因,因此可将其培养在含卡那霉素或潮霉素(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培养基上,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可以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小问3详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两个关键步骤即脱分化和再分化。【小问4详析】由于反义Ersl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和Ersl基因的模板链互补,因此该转基因植株中反义Ersl转录出的mRNA与Ersl转录出的mRNA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抑制了乙烯受体的合成,从而延长果实储藏期;在转基因植物细胞中不能检测到Kanr的表达产物,原因是只有质粒的T—DNA能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而Kanr不在T—DNA上。2024届内蒙古高三下学期2月老教材老高考模拟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迁移体是由我国俞立团队发现的一种细胞器,是细胞迁移过程中尾部收缩丝的交叉点或末端形成的囊泡,内含损伤的细胞器、mRNA、蛋白质等。随着细胞的迁移,该囊泡从收缩丝的末端脱落下来形成独立的细胞外囊泡,释放到细胞外或被邻近细胞摄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迁移体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迁移体和中心体的膜结构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C.迁移体可作为一种垃圾处理机制,扔掉细胞不必要的物质和结构D.迁移体中的mRNA被其他细胞摄取后可能在受体细胞内继续发挥作用〖答案〗B〖祥解〗据题意可知,迁移体是细胞向外释放的一种囊泡结构,迁移体能起到细胞间物质传递的作用,细胞在迁移的过程中,迁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详析】A、结合题干“迁移体是细胞迁移过程中尾部收缩丝的交叉点或末端形成的囊泡”,即迁移体是一种囊泡,其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B错误;C、由题意“迁移体内含损伤的细胞器、mRNA、蛋白质等。随着细胞的迁移,该囊泡从收缩丝的末端脱落下来形成独立的细胞外囊泡,释放到细胞外”可知,迁移体可作为一种垃圾处理机制,扔掉细胞不必要的物质和结构,C正确;D、由题意“迁移体内含mRNA等,随着细胞的迁移,该囊泡从收缩丝的末端脱落下来形成独立的细胞外囊泡,或被邻近细胞摄取”可推测,迁移体中的mRNA被其他细胞摄取后可能在受体细胞内继续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2.土壤重金属污染会严重影响和改变土壤生态功能。坡缕石和海泡石两种黏土矿物常作为钝化材料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人员探究了坡缕石和海泡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钝化材料类型和剂量B.重金属可能通过改变酶的构象使CAT的活性下降C.坡缕石处理组和海泡石处理组促进CAT活性的最适剂量相同D.坡缕石和海泡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金属对CAT活性的影响〖答案〗C〖祥解〗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详析】A、该实验探究了不同剂量的坡缕石和海泡石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钝化材料类型和剂量,A正确;B、据图可知,加入不同剂量的坡缕石和海泡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对照组有所增加,说明重金属可能通过改变酶的构象使CAT的活性下降,B正确;C、据图可知,坡缕石处理组剂量I组的CAT活性最高,海泡石处理组剂量II组的CAT活性最高,C错误;D、据图可知,实验组比对照组的CAT活性高,说明坡缕石和海泡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金属对CAT活性的影响,D正确,故选C。3.螺美波纹蛾(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的体色有棕色、灰色和绿色,由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Z染色体上的N/n基因共同控制。已知含有N基因的个体均为棕色,含M基因但不含N基因的个体均为灰色,其余情况为绿色。现有一只棕色个体与一只灰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雌性个体占1/16。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雄性亲本表型为棕色,基因型为MmZNZnB.雌性亲本产生基因型为mZn配子的概率为1/4C.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1/2D.子代中灰色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8〖答案〗D〖祥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由题意可知,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_ZNZ-、__ZNW,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_ZnZn、M_ZnW,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mZnZn、mmZnW。一只棕色个体与一只灰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个体占1/16,即1/4×1/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雌性灰色)、MmZNZn(雄性棕色),A正确;B、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产生基因型为mZn的配子的概率为1/4,B正确;C、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__ZNZ-、__ZNW)所占比例为1×1/2=1/2,C正确;D、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子代中灰色雌性个体M_ZnW所占的比例为3/4×1/4=3/16,D错误。故选D。4.研究人员发现,各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原始地雀→分布于不同岛屿→各岛屿地雀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最终产生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地雀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指个体间交配不能产生后代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地雀个体的表型,地雀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进化〖答案〗C〖祥解〗本题考查新物种的形成过程。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详析】A、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A正确;B、在各岛屿不同的自然选择下,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种群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出现生殖隔离,B正确;C、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作生殖隔离,C错误;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地雀在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即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选C。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突触间的传递,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图2为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1处,电表①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同B.刺激2处,肌肉会收缩,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C.b点受刺激后,神经元膜外的电位变化对应于图2所示D.分别刺激2、3处,观察电表②指针偏转情况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答案〗D〖祥解〗(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析】A、刺激1处,电表①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A错误;B、反射需要有完整反射弧,刺激2处,肌肉会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受刺激后膜内电位上升超过横轴,变为正值后又变为负值,b点受刺激后,神经元膜内的电位变化对应于图2所示,C错误;D、刺激2,电流表②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刺激3,电流表②指针偏转一次,可验证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D。6.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的面积或体积,并按照营养级的次序进行排列,可得到一个上窄下宽的能量金字塔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B.能量金字塔的塔基只能是利用光能和化学能的自养型生物C.形成能量金字塔的原因是能量随营养级的增加而逐级递减D.通过科学规划可提高能量金字塔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答案〗A〖祥解〗一般而言,能量金字塔营养级别越低,占有的能量就越多;反之,营养级别越高,占有的能量就越少。【详析】A、能量金字塔中不同营养级生物构成的营养结构比较复杂,种间关系也比较多,有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A错误;B、能量金字塔的塔基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包括能利用光能和化学能的自养型生物,B正确;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上窄下宽是由于能量随营养级的增加而逐级递减导致的,C正确;D、通过科学规划和人工设计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D正确。故选A。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7.为探究人工补光对大棚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功率为26W的LED灯作为补光光源,设计了4个补光时段处理:T1:全天补光(05:00-21:00);T2:早晨补光4h(05:00-09:00);T3:傍晚补光4h(17:00-21:00);CK:不补光。下图1为自然条件下棚内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日变化,图2为不同补光处理下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此阶段光能转移到_____中。(2)人工补光的波段是以红光为主波段的红蓝光,原因是_____。据图2分析,16:00后补光对棚栽葡萄的产量_____(填“会”或“不会”)有显著影响,判断依据是_____。(3)图2中12:00到14:00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20:00时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答案〗(1)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②.ATP和NADPH(2)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②.不会③.与对照组(CK组)相比,16:00后补光,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3)①.棚内温度较高,葡萄叶片为了避免散失大量水分,会关闭部分气孔,导致暗反应所需的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受抑制②.大于〖祥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1详析】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光合作用的酶。光反应阶段光能转移到ATP和NADPH中成为活跃的化学能。【小问2详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人工补光的波段是以红光为主波段的红蓝光,进而提高光合速率。据图2分析,16:00后,与对照组(CK组)相比,各组的净光合速率差异不大,说明16:00后补光对棚栽葡萄的产量不会有显著影响。【小问3详析】根据图1可知,12:00到14:00期间,棚内温度较高,葡萄叶片为了避免散失大量水分,会关闭部分气孔,导致暗反应所需的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受抑制,进而净光合速率下降,因此图2中12:00到14:00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图2中,20:00时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但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8.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图1为CSFV诱导机体产生的多种免疫反应,固有免疫(干扰素和NK细胞参与)在病毒感染早期发挥着干扰病毒复制、限制病毒扩散的作用;适应性免疫在清除病毒(CTL细胞参与)和防止再感染中发挥作用。图2为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抗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2)根据图2简述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CTL细胞的作用可知,CTL细胞属于________细胞。NK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淋巴细胞。与CTL细胞相比,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时所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4)为探究免疫增强剂对猪免疫力的影响,研究人员挑选体重约22.25kg、60日龄左右,健康状况良好的保育猪共120头,分组后按照猪场的免疫注射操作规程注射猪瘟疫苗,同时对实验组猪注射相应的免疫增强剂,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你认为养殖员应选用何种免疫增强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②若要继续探究几种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的效果,还需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增设________组实验。〖答案〗(1)与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细胞的黏附(2)病毒初次侵染细胞后会刺激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干扰素刺激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遗传物质的合成、转录及翻译,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3)①.效应T②.识别性更广泛;杀伤性更广泛;反应速度更快等(4)①.亚硒酸钠维生素E,其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强且稳定,不随免疫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4##四〖祥解〗NK细胞对被病毒入侵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具有广泛杀伤性,实现防卫和监视等基本功能。通过NK细胞实现的免疫类型为非特异性免疫。【小问1详析】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细胞的黏附,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小问2详析】根据图2可知,病毒初次侵染细胞后会刺激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干扰素刺激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遗传物质的合成、转录及翻译,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小问3详析】据图可知,CTL细胞可促进细胞死亡,则CTL细胞属于效应T细胞。NK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无需预先致敏就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淋巴细胞,则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时所具有的优势是识别性更广泛;杀伤的病原体种类多;杀伤速度快。【小问4详析】①据图可知,加入亚硒酸钠维生素E组的的效果稳定,且抗体水平高,所以在实际的养猪过程中,养殖员应选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增强猪的免疫力。②若要继续探究几种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的效果,则需要单独使用(3组),两两结合使用(3组),三者一起联合使用(1组)以及空白对照组(1组),所以还需要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增设8-4=4组实验。9.小叶锦鸡儿是一种灌木,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叶锦鸡儿的灌丛密度,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CK为禁牧、LG为轻度放牧、MG为中度放牧、HG为重度放牧)。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草原中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与调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选择样方大小时应该_____。(2)据图分析,放牧强度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的影响可描述为_____;据图结果分析,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发展最有利的放牧强度为_____,原因是_____。(3)持续高强度放牧后,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种群得以发展,原因是_____。(4)小叶锦鸡儿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答案〗(1)①.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②.增大(2)①.当放牧强度不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增大,当放牧强度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减小②.中度放牧③.中度放牧强度时,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最大(3)小叶锦鸡儿和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是种间竞争关系,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则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获得的资源更多(4)间接〖祥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小问1详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见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灌木个体较草本植物大,所占面积也大,故取样方时要依据植物个体本身大小,适当调整样方面积大小。草本植物一般取的样方面积大小为1m2

,灌木一般取的样方面积大小为16m2,乔木一般取的样方面积大小为100m2,因此与调查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相比,调查小叶锦鸡儿(一种灌木)种群密度选择样方大小时应该增大。【小问2详析】据图可知,当放牧强度不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增大,当放牧强度超过中度放牧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减小。据图结果分析,中度放牧强度时,小叶锦鸡儿种群密度最大,故对小叶锦鸡儿种群发展最有利的放牧强度为中度放牧。【小问3详析】小叶锦鸡儿和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持续高强度放牧后,小叶锦鸡儿种群退化,则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获得的资源更多,因此牛羊不喜食的其他劣质牧草种群得以发展。【小问4详析】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小叶锦鸡儿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0.雄性不育(简称不育)甘蓝型油菜LY31AB为高茎,具有高产、抗菌核病的优点。为研究LY31AB的育性和茎高的遗传,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图中甲为LY31AB,乙、丙、丁均为高秆可育。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实验1和杂交实验2的结果分析,不育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2)植物育性有的受母本(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其特点为子代表现型总是和亲代母本一致。杂交实验1中,可排除甘蓝型油菜的育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育性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请写出甲、乙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实验2中,F₂可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4)已知该油菜高秆为隐性,由7号染色体上的r基因控制(育性相关基因都不在7号染色体上)。现将杂交实验1中的F₂高秆不育幼苗诱变处理,获得矮秆(抗倒伏)植株。检测染色体发现,此类矮秆植株只有1条7号染色体(称为7号单体)。这说明在诱变过程中此类植株发生的变异是______。现欲以杂交实验1的]F₂作为亲本之一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矮秆可育品种,请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隐性(2)F₂中出现固定分离比(3)①.甲:aabb、乙:Aabb或aaBb②.1/5##20%(4)①.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②.以该矮秆植株作母本,F₂中可育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子代,从子代中选择矮秆可育的植株连续自交,将不再出现高秆植株的子代留种〖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杂交实验1和杂交实验2中,F1可育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不育植株,说明不育为隐性性状,可育为显性性状。【小问2详析】若甘蓝型油菜的育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则子代表型总是和亲代母本一致,而杂交实验1中,甲(母本)为不育,F1既有不育植株又有可育植株,F₂中出现固定分离比,故可排除甘蓝型油菜的育性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小问3详析】若育性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根据杂交实验2中F2可育:不育=15:1可知,杂交实验2中F1可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不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它基因型的植株则为可育,因此甲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杂交实验1中F2可育:不育=3:1可知,杂交实验1中F1可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杂交实验2中,F2可育个体中,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4:2:1:2:1:2:2:1,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5。【小问4详析】将杂交实验1中的F₂高秆不育幼苗诱变处理,获得矮秆(抗倒伏)植株,该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此外检测染色体发现,此类矮秆植株只有1条7号染色体(称为7号单体),这说明在诱变过程中此类植株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现欲以杂交实验1的F2作为亲本之一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矮秆可育品种,即纯合的矮秆可育品种,可让以该矮秆植株作母本,F₂中可育植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子代,从子代中选择矮秆可育的植株连续自交,将不再出现高秆植株的子代留种。(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1.甜米酒是我国的传统酒种,某酿酒厂以无核黄皮果(富含维生素、有机酸及特殊的香味)为辅料研制出黄皮甜米酒,该酒具有消食、润肺和清热解毒等功效。制作黄皮甜米酒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传统酒曲的制作过程中,受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因素的影响,酒曲稳定性较差。对酒曲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时,需制备LB(培养细菌)和YPD(培养真菌)培养基。将不同种酒曲稀释液涂布于LB和YPD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长出的单菌落,转移到相对应的新LB和YPD培养基中继续分离纯化培养,此过程中YPD培养基中需加入一定量的四环素和链霉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蒸煮的目的有__________(答一点);主发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简式表示)。(3)在制作黄皮甜米酒的过程中,为确定黄酒高活性干酵母(YWBY)的添加量及发酵时间,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制作黄皮甜米酒时,YWBY的最佳接种量及主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