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周测试1.31.5解析卷_第1页
第2周测试1.31.5解析卷_第2页
第2周测试1.31.5解析卷_第3页
第2周测试1.31.5解析卷_第4页
第2周测试1.31.5解析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周测试卷第2周1.31.5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2小题。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S32Cl35.5Ca404.g取10牛/千克。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如表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序号出库凭证号77011﹣01出库日期领用前质量(克)领用后质量(克)教学使用质量(克)1448.5448.40.12443.0443.003442.5325116.5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镁条【答案】A【解析】由表格中可知,药品在保存过程中,质量慢慢变小,由数据(序号3)可知,该药品领用前后的质量差大于教学使用的质量,说明该药品具有挥发性。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挥发出来氯化氢气体而造成质量减少,符合题意;B、浓硫酸具有吸附性,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质量增大,不合题意;C、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能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而质量增大,不合题意;D、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镁薄膜而质量增大,不合题意。故选:A。2.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答案】B【解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所以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故选:B。3.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①苛性钠②碳酸钠晶体③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生石灰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④⑤【答案】C【解析】根据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结合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①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质量增加。②碳酸钠晶体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失去结晶水,质量会减少,发生的是化学变化。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使其质量减少。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⑤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导致质量增加。故①⑤中的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故选:C。4.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下列所加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A.①酚酞试剂B.②铜C.③氧化铁 D.④氢氧化钡或硝酸钡【答案】D【解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A、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①应为紫色石蕊溶液,故A不正确;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溶液不是浅绿色,故B不正确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生成的硫酸铁溶液显黄色,不可能是氧化铁,故C不正确;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两种物质与稀硫酸反应都有生成白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D。5.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质的是()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大理石【答案】B【解析】根据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而变质,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A、氯化钠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会变质,故选项错误。B、NaOH具有吸水性,容易吸收水分使质量增加;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会变质,故选项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会变质,故选项错误。D、大理石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会变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稀硫酸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A.NaOH B.Ba(NO3)2 C.Fe粉 D.CuO粉末【答案】B【解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体现了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Ba(NO3)2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其它酸,如盐酸、硝酸和Ba(NO3)2不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体现了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体现了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7.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合理利用三者关系,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性质一用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A.能与某些碱反应 B.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盐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答案】D【解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利用的是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利用其化学性质中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8.自嗨锅是一种方便操作、即时食用的自热火锅。加热时只要将发热包放入下层盒子中,加入适量的冷水,使水刚好没过发热包即可。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制作发热包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固体C.氢氧化钠固体D.生石灰【答案】D【解析】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故A错误;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故B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但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制作发热包,故C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用于制作发热包,故D正确。故选:D。9.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黄色溶液、红褐色沉淀 B.无色溶液、红褐色沉淀 C.黄色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蓝色沉淀【答案】B【解析】根据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所得溶液为无色。10.小科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下列现象和结论描述错误的是()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AZn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一定有MgCl2BCuO粉末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可能有NaOHD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答案】B【解析】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据此分析。A.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应,故一定含有氯化镁,故A正确;B.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现象,说明不含有盐酸,则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若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反应,则不含有氯化镁,只含有氯化钠,故B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则氯化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若是剩余则含有氢氧化钠,故C正确;D.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氢氧化钠,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故一定是两种溶质,故正确。故选:B。11.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有明显现象,但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A、饱和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选项错误。B、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也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会产生红褐色沉淀,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选项错误。12.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放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段时间后,天平()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平衡 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开瓶口会出现白雾;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和强的氧化性,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过一段时间后会变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过一段时间质量会增加,因此过段时间后,天平右端下沉。故选:B。13.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选择疏散路线(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疏散路线的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A、属镁、铁、锌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B、盐酸不能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该疏散路线正确,故选项正确。C、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等均属于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均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B。14.向硫酸镁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 B.B点时溶液的pH=7 C.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7.5%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4%【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A、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故错误;B、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的pH>7,故错误;C、设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2NaOH+MgSO4═Na2SO4+Mg(OH)2↓801201425840g×20%80gxyzx=15%y=14.2gz=5.8g,故错误;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故正确。故选:D。15.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M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B.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C.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有气泡产生 D.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为2种【答案】B【解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来分析。A、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M中一定不含碳酸钠,因为硫酸与碳酸钠会反应,二者不能共存,故A不正确;B、图中ab间(不含a、b两点)是过量的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过程,过程中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故B正确;C、当杂质为氯化镁时,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故C不正确;D、d点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钡、被盐酸溶解的沉淀形成的氯化物盐、氯化氢等溶质,故D不正确;故选:B。卷Ⅱ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批判性思维推动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进步,在学习中我们要贯穿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九上科学教材中有如图所示材料,有学生提出图片展示的某个实验与标题“稀硫酸酸性的实验”不符,该实验是(填字母)。请描述C实验的现象。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答案】E;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H2SO4+Cu(OH)2=CuSO4+2H2O【解析】稀硫酸显酸性,能和某些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反应。稀硫酸也能和某些盐反应,但是不能体现稀硫酸显酸性。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标题“稀硫酸酸性的实验”不符,该实验是E,是因为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不能体现稀硫酸的酸性。C中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实验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D中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H2SO4+Cu(OH)2=CuSO4+2H2O。17.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氧化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填字母)。A.氧化铁B.氢氧化钠C.氧化铜D.氯化钡(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答案】(1)C;(2)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若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溶质是硫酸钠;若石蕊溶液为蓝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解析】(1)根据加入固体之前,溶液中只有稀硫酸,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是2:1,所以灰色的是硫酸根离子,白色的是氢离子,加入固体后溶液中的微粒种类变成了三种,且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不变,氢离子的个数减小,且引入的两种个数为1进行分析;(2)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显浅绿色;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显蓝色;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为无色,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硫酸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进行分析。(1)加入固体之前,溶液中只有稀硫酸,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是2:1,所以灰色的是硫酸根离子,白色的是氢离子,加入固体后溶液中的微粒种类变成了三种,且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不变,氢离子的个数减小,且引入的两种个数为1,A、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氢离子个数减少,硫酸根离子不变,故A不正确;B、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且引入2个钠离子,故B错误;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且引入1个铜离子,故C正确;D、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减少,故D错误。(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及判断方法为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若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溶质是硫酸钠;若石蕊溶液为蓝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的试剂及判断方法为: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若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溶质是硫酸钠;若石蕊溶液为蓝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18.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金、铜、铁、锌等金属,这些金属中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有(写化学式)。(2)古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配平:4Ag+2H2S+O2=2+2H2O(3)我国是最早应用湿法冶铜的国家:用铁与“胆水”(含CuSO4的溶液)反应获得铜,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Zn、Fe;(2)Ag2S;(3)Fe+CuSO4═FeSO4+Cu。【解析】(1)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解答。(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解答。(1)金、铜、铁、锌等金属中,铁、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化学式为Zn、Fe。(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19.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1)小柯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内,观察到,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2)小妍认为上述实验存在缺陷,于是对图甲装置进行了改进,添加了胶头滴管A(如图乙所示)。滴管A中应盛放的液体是,操作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滴入顺序为。【答案】(1)气球膨胀;(2)水;先滴加水,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1)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观察到气球膨胀,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2)小妍认为上述实验存在缺陷,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要排除水的影响,对图甲装置进行了改进,添加了胶头滴管A,滴管A中应盛放的液体是水,操作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滴入顺序为先滴加水,会观察到气球膨胀;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观察到气球膨胀的程度更大。20.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酸(填写物质类别)。(3)写一个符号②反应化学方程式。【答案】(1)氢氧根离子;(2)酸。(3)2NaOH+CO2=Na2CO3+H2O【解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1)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碱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则X为酸。(3)符号②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21.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D段气球体积增大的原因是。【答案】(1)稀盐酸;(2)NaOH+HCl═NaCl+H2O。(3)CO2+2NaOH=Na2CO3+H2O。【解析】(1)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至B点前,气球的体积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回答;(3)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1)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至B点前,气球的体积不变,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若先滴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膨胀。(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气体参加反应,瓶内的压强不变,所以BC段气球体积不变,反应的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3)稀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的作用下气球体积增大,反应的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22.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的可溶性碱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同时挤压图甲中A、B装置的胶头滴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是。(2)为了验证氢氧化钠能与盐反应,可选择的物质是(可多选)。A.碳酸钙B.氯化铁C.硝酸钡D.硫酸铜(3)为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用如图乙所示的A,B,C三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溶液),其中可行的方案是。【答案】(1)A中气球大于B中气球;(2)BD;(3)方案A【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两个原因引起的锥形瓶内气压变化肯定大于一个原因引起的,那么A中气球的体积肯定大于B中气体的体积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3)方案A、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方案B、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是都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方案C、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时碱,滴入酚酞试液都变成红色进行分析。(1)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这两个原因引起的锥形瓶内气压变化肯定大于一个原因引起的,那么A中气球的体积肯定大于B中气体的体积;同时挤压图甲中、B装置的胶头滴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是:A中气球大于B中气球;故答案为:A中气球大于B中气球;(2)AC、碳酸钙、硝酸钡与氢氧化钠都不反应,故A、C不合题意;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B符合题意;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D符合题意;故选:BD;(3)方案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可以区分二者,故A方案正确;方案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是都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故方案B不可行;方案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滴入酚酞试液都变成红色,无法区分,故方案C不可行;故选:A。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23.浓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1)浓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原因是。(2)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3)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4)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答案】(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3)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4)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解析】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解答。(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2)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3)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故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4)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可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24.小温利用图甲装置研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pH变化,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利用传感器及时测量不同时刻烧瓶中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表:反应时间(s)0255075100125150175200体积(毫升)048121620242832pH13.213.012.712.412.17.02.01.61.3温度(℃)36.937.538.038.538.839.239.038.838.6(1)结合图甲与表格数据可知,注射器中的a溶液为。当加入12mLa溶液充分反应,此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3)为直观表示表格数据,小温利用图像表示溶液的pH随加入a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同学小外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小的a溶液(b溶液不变)同样做了该实验,则下列图中符合小外所得pH﹣体积变化图像(虚线)的是。ABCD【答案】(1)稀盐酸;NaOH和NaCl(2)NaOH与HCl反应放热升温,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HCl,起到了降温的作用;(3)C。【解析】(1)根据溶液的pH变化来分析;(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以及反应结束后滴加到稀盐酸起到了降温作用来分析;(3)根据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pH的变化。(1)由图乙可知,未滴加溶液a时,烧杯中溶液的pH大于,显碱性,说明烧杯内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随着a的滴加,溶液的pH变小,说明a溶液是稀盐酸;故答案为:稀盐酸;当加入12mLa溶液充分反应,此时烧杯中溶液pH大于7,此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NaOH和NaCl。(2)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盐酸量的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多,溶液温度上升;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所以温度又会下降;故答案为:NaOH与HCl反应放热升温,反应结束后继续加入HCl,起到了降温的作用;(3)为直观表示表格数据,小温利用图像表示溶液的pH随加入a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同学小外利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小的a溶液(b溶液不变)同样做了该实验,溶液的pH变小的程度变小,即滴加相同体积a溶液时,pH的变化程度减小,故C图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5.小明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图)。(1)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是。(2)探究过程如下:[建立猜想]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猜想三:有K2SO4和KOH[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选用Fe2O3,KOH粉末、BaCl2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

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H2SO4,猜想二正确①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②对方案二的结论进行评价:。[表达交流](3)方案一中的Fe2O3粉末可以用下列的某些物质代替。也能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填序号)。A.MgBCuOC.NaClD.Na2CO3【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不正确,是因为硫酸钾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ABD。【解析】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1)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即氢氧化钾消失。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①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②方案二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硫酸钾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不正确,是因为硫酸钾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3)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镁(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过程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程中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故答案为:ABD。26.细心的灵灵同学观察到老师演示的“酸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向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他对此进行了科学探究:[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②两种酸溶液中的不同。[实验过程]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如下:次数试剂实验条件实验现象1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盐酸常温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2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常温无明显现象3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0.35克NaCl常温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40.2克CuO粉末+6毫升pH=2的硫酸+0.35克硫酸钠。常温无明显现象第4次实验中空格处该填什么。[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Cl﹣促进了反应的进行。[实验拓展]pH相同,等体积的稀盐酸与稀硫酸的溶质质量比为。【答案】[建立猜想]阴离子;[实验过程]硫酸钠;[实验结论]Cl﹣[实验拓展]73:98。【解析】根据对比实验1中,加入稀盐酸时,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实验2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3、4需要控制阴离子不同,所以实验4中需要加入硫酸钠进行分析。[建立猜想]酸溶液中均含有阳离子H+,但阴离子不一样,实验中产生这种差异,可能是两种酸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故答案为:阴离子;[实验过程]对比实验1中,加入稀盐酸时,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实验2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3、4需要控制阴离子不同,所以实验4中需要加入硫酸钠;故答案为:硫酸钠;[实验结论]由表格中的实验过程分析可知,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Cl﹣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故答案为:Cl﹣。[实验拓展]pH相同,等体积的稀盐酸与稀硫酸的溶质分子数目比为2:1,质量比为73:98。27.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实验一】科学小组用压强传感器装置(如图1),测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喷泉的实验过程中,三颈烧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2)。实验过程:室温下,将装满二氧化碳的三颈烧瓶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单孔塞(插有装水的注射器)塞紧瓶口a,数据采集器采集起始气压。将注射器内水压入瓶内,打开止水夹b,烧杯内的NaOH溶液喷到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1)试分析图1中形成喷泉的原因:。(2)图2中A、B、C、D、E哪点时喷泉现象最剧烈:。【实验二】科学小组利用喷泉原理设计连锁反应装置(如图3)。实验过程:圆底烧瓶内有收集满的二氧化碳,如图3组装装置。用注射器缓缓注入3毫升NaOH溶液,轻轻振荡烧瓶,打开止水夹,玻璃导管尖嘴处很快产生喷泉,与此同时,试管C、E中发生连锁反应。(3)实验中,试管C中的现象是。(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C、E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废液缸内蓝色絮状沉淀消失溶液呈蓝色。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的溶质为。【答案】(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气体体积减小,导致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内的NaOH溶液沿导管压入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2)C;(3)红色消失;(4)NaCl、CuCl2、Na2SO4。【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气体体积减小,导致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内的NaOH溶液沿导管压入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来分析解答;(2)根据C点时瓶内压强最小来分析解答;(3)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来分析解答;(4)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1)将注射器内水压入瓶内,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气体体积减小,导致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内的NaOH溶液沿导管压入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2)由图2可知,C点时瓶内压强最小,所以此时喷泉现象最剧烈;(3)连锁反应后,C试管中进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颜色的变化为红色消失;(4)C试管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C试管中含有物质可能为氯化钠,氯化钠和稀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钠,E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E试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为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钠和硫酸铜,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钠和氢氧化钠,试管C、E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废液缸内蓝色絮状沉淀消失溶液呈蓝色,说明C试管中有盐酸,E试管中没有氢氧化钠,蓝色絮状沉淀消失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废液缸中一定含的溶质为NaCl、CuCl2、Na2SO4。四、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35分)28.(6分)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科学”。请回答:(1)若X是稀盐酸,B是红色的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2)若X是稀硫酸,C是单质,X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Fe2O3;(2)Fe+H2SO4═FeSO4+H2↑;(3)H2SO4+Cu(OH)2=CuSO4+2H2O。【解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结合黄色溶液是铁盐的溶液,浅绿色的溶液是亚铁盐的溶液,蓝色溶液是铜盐的溶液,进行分析解答。(1)若X是稀盐酸,B是红色的氧化物,两者反应生成黄色溶液,氧化铁是一种红色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则B的化学式为Fe2O3。(2)若X是稀硫酸,C是单质,生成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的水溶液显浅绿色,则C是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3)若X是稀硫酸,D是碱,与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则D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29.(7分)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50克19.6%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2)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答案】(1)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2)5.68%;(3)。【解析】(1)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实质是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2)49克20%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为50g×19.6%=9.8g;酸碱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981429.8gx98:142=9.8g:x,x=14.2g;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2g/(50g+200g)×100%=5.68%;(3)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pH是8.2,此时溶液呈弱碱性,溶液中钠离子数量=硫酸根离子数量×2+氢氧根数量,图示关系如下::。30.(8分)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时(填化学式)(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5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4)乙组的中和反应试验设计存在的不足是.【答案】(1)CaCl2;(2)22.2%;(3)(4)无法验证是否恰好中和.【解析】(1)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化学式为:Ca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