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1 说“木叶”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1 说“木叶”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1 说“木叶”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1 说“木叶”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1 说“木叶”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1说“木叶”教案部编版必修下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1说“木叶”》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或具体班级名称)

3.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第X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或1课时

【课程导入】

-引入诗词中对“木叶”的描绘,激发学生对“木叶”意象的兴趣。

【新课内容呈现】

-讲解“木叶”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说“木叶”》文本,解读作者观点及用意。

【课堂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探讨“木叶”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变化。

-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包含“木叶”意象的古诗词。

【知识拓展】

-介绍相关的文学理论,如意象、象征等。

【课后作业布置】

-搜集含有“木叶”意象的古诗词,分析并比较其情感表达。

-写一篇关于“木叶”意象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课程总结】

-强调“木叶”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艺术价值。

【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列出关键词语、主要观点和课后作业。核心素养目标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本中“木叶”的意象,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诗词中的象征手法,增强文学审美能力。

2.增强文化认同感:使学生了解“木叶”在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木叶”的象征意义,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提升信息整合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提升表达交流技巧: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写作,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阅读技巧,能理解诗词大意,但对意象、象征等文学理论概念的认识尚浅,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在《说“木叶”》这一课中,学生对“木叶”的象征意义可能仅停留在表面理解,难以深入挖掘其内涵。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分析、解读古诗词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对于本节课涉及的“木叶”意象分析,学生可能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启示,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素质层面: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词兴趣不足,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投入。此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积极发言,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而部分学生可能较为内向,课堂表现不活跃,影响课堂互动效果。

1.影响知识理解:针对学生对文学理论概念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木叶”的象征意义。

2.影响能力提升: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木叶”意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3.影响素质培养:针对学生对古诗词兴趣不足的问题,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4.影响课堂氛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内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

-投影仪

-电脑

-白板

-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

-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Keynote)

-电子教材

3.课程平台:

-学校课程管理系统(如校园网教学平台)

-课堂互动平台(如雨课堂)

4.信息化资源:

-电子版课文

-古诗词鉴赏音频、视频资料

-相关文学理论知识电子文档

5.教学手段: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

-互动提问法

-课后网络自主学习指导

6.辅助材料:

-古诗词选集

-文学鉴赏相关书籍

-相关意象分析的学术文章

7.教学工具:

-笔记本

-彩色笔

-小组讨论记录板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对“木叶”意象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过程:教师以一首描绘“木叶”的古诗词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木叶”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新课内容呈现(10分钟)

目标:使学生了解“木叶”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

过程:教师详细讲解《说“木叶”》文本,分析“木叶”的象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文学鉴赏方法,如关注意象、语境等。

3.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2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木叶”意象的理解。

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木叶”在不同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并在纸上记录自己的观点。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课堂互动。

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观点,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对“木叶”意象的分析。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检验学生对“木叶”意象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木叶”的象征意义,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兴趣。

过程: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木叶”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古诗词中的艺术价值,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下一课的学习期待。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古诗词选集: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古诗词选集,了解“木叶”在其他古诗词作品中的运用,深入感受其象征意义。

-文学评论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木叶”意象分析的学术文章,帮助学生从专业角度理解“木叶”在古诗词中的艺术价值。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庐山谣》等,这些作品中也有丰富的“木叶”意象描绘,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木叶”的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欣赏以“木叶”为主题的中国画、摄影作品等,从视觉艺术角度感受“木叶”的意象美。

-文化纪录片:观看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纪录片,了解古诗词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和传承,以及“木叶”等意象在诗词中的地位。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古诗词选集,摘录包含“木叶”意象的诗句,并尝试分析其象征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评论文章的阅读,提高学生对文学理论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感受“木叶”的美学价值,提升审美情趣。

-建议学生观看文化纪录片,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拓展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建议学生尝试创作以“木叶”为题材的诗词或散文,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重点题型整理1.分析题型:请结合《说“木叶”》课文,分析“木叶”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在古诗词中,“木叶”多象征着凄凉、孤独、离别等情感。例如,在课文中所举的例子中,“木叶”象征着秋天的萧瑟、凄美,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

举例: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绿肥红瘦”中的“红瘦”可以理解为“木叶”的象征,寓意着青春易逝,美好时光不再。

2.比较题型:比较《说“木叶”》中提到的诗词,分析“木叶”在不同诗句中的情感表达。

答案:在不同诗句中,“木叶”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有的诗句强调离别的哀愁,有的诗句突显秋天的凄美,有的诗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举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的“星如雨”与“木叶”的象征意义相似,都寓意着繁华背后的孤独和无奈。

3.阐述题型:阐述“木叶”在古诗词中的艺术价值。

答案:“木叶”在古诗词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能够丰富诗人的情感表达,增强诗歌的意境美。同时,“木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举例: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诗中的“原上草”与“木叶”具有相似的象征意义,都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离别的悲伤,展现了古诗词中的艺术价值。

4.应用题型:请运用“木叶”意象,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

-秋风起,木叶飞,

-寂寞庭院,凄凉意。

-时光流转,离人去,

-红尘如梦,忆往昔。

5.评价题型:评价《说“木叶”》一文中作者对“木叶”意象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说“木叶”》一文中,作者对“木叶”意象的分析深入浅出,既揭示了“木叶”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又拓展了“木叶”的文化内涵。然而,个人认为作者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木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以展现“木叶”意象的传承与发展。

举例:

-郭沫若《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的“岷山千里雪”与“木叶”意象相似,都寓意着艰难困苦中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教学反思与改进在完成《说“木叶”》这一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古诗词引发学生对“木叶”意象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热情。但在新课内容呈现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木叶”象征意义的理解仍显不足,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可能没有做到充分深入,需要在这方面加以改进。

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对新课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解读,通过列举更多实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木叶”的象征意义。同时,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小组讨论的主题设置不够明确,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