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画面描述(3大陷阱:景物特点抓不住+诗歌意境不了解+描述语言不生动)-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解析版)_第1页
诗歌鉴赏之画面描述(3大陷阱:景物特点抓不住+诗歌意境不了解+描述语言不生动)-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解析版)_第2页
诗歌鉴赏之画面描述(3大陷阱:景物特点抓不住+诗歌意境不了解+描述语言不生动)-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解析版)_第3页
诗歌鉴赏之画面描述(3大陷阱:景物特点抓不住+诗歌意境不了解+描述语言不生动)-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解析版)_第4页
诗歌鉴赏之画面描述(3大陷阱:景物特点抓不住+诗歌意境不了解+描述语言不生动)-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5诗歌鉴赏之画面描述

目录

01易借陷阱(3大陷阱)

02举一反三

【易错点提能一】景物特点抓不住

【易错点提醒二】诗歌意境不了解

【易错点提醒三】描述语言不生动

03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

易错陷阱1:抓不住景物特点

【分析】

要整体感知写景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从诗句中找出能突出表现所写景

物特点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来概括。

【避坑技巧】

1.看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1)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2)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

月共潮生。

C3)高山、广漠、长江、大海等有大气魄的景物,可再用“雄”或“壮”字形容。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山林、幽谷的描写往往用“幽深”“深邃”来概括其特点。

2.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红色、橙色、黄

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

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3.听声响

(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生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嘴黄鹏。

(3)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感冷暖,暖阳春风带来温暖,西风秋雨送来寒冷。日光温暖,月光清冷。朝阳充满蓬勃

生气,落日则带着苍凉伤感。苔群生于阴湿之地,竹林之中感到凉爽,霜露冰雪无不是寒冷的

象征。

5.察物象,诗人所选景物往往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很多景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概

括画面特点时应注意到这一点。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青松、清泉、翠竹、莲花都有

高洁的特点,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共同营造了清幽脱俗的境界。

易错陷阱2:不了解诗歌意境

【分析】

品析诗歌意境,应注意“景、境、情”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即要求答出“写了什么景,营

造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什么情感”。

【避坑技巧】

①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易错陷阱3:描述语言不生动

【分析】

描述画面不生动,主要是没有领会诗意,不懂诗歌表达,生搬硬套,语言出现匮乏。

【避坑技巧】

1、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孤立的意象

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例如,“古”“西”和“瘦”三个定语赋予“道”“风”“马”

一萧瑟凄凉的特点。

2、使用修饰语。在描述画面时,可以添加修饰语,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例如,用“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

萧瑟凄凉”等双音节词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3、使用四字句。在描述动态的画面时,可以用四字句来概括。例如,“孤月当空,清辉

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

【易错点提醒一】抓不住景物特点

【例1】(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卷。

【解析】本题考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意思来分析。

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

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这里描绘了傍晚的景色,飞鸟回巢的恬静美好画面。

【易错点提醒二】不了解诗歌意境

【例2】(2023•湖南•中考真题)

辆川①闲居赠裴秀才迪②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泼久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久

(《唐诗三百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注释】①柳川:水名。②裴迪:诗人,王维好友。③潺漫:指水缓缓流淌。④接舆:指

楚国人陆通,这里比裴迪。五柳:指晋陶渊明,这里比自己。

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泉水不停地潺潺

作响。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秋景图。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句子赏析能力。

首联写山中秋景。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

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

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漫”,就是日日潺漫,每日每时都在声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

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声音,动静结合的山水田园秋景画面。

【易错点提醒三】描述语言不生动

【例3】(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②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③,微躯④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

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②堂上:一作"梁上"。③禄米:

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④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

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

好去江边钓鱼玩。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解答此类试题,要在反复阅读诗歌、把握诗句大意的基础

上,根据诗中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意思是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

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颈联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一家人短暂的安定和祥和状态。"画纸为

棋局〃,信手而为,表现的是生活的片刻悠闲;"敲针作钓钩〃表现的是小儿的聪明伶俐。上下

句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抒发的正是饱受离乱之苦的诗人得到片刻的安宁的欣喜和

满足之情。据此进行描绘即可。

示例:门前大树的余荫下,老伴和孩子正在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走近一看,老伴在纸上画着

棋局,小儿子在埋头敲着钢针,想必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去江边钓鱼。

A组中考真题

(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

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

2.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答案】1.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

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2.示例:诗的结尾运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

贤士的典故,抒发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雁门太守行》全诗

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所展现的画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结合主题和氛围,合理想象,运用细腻

的语言描绘,突出色彩性。首联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可抓住“黑、金”等颜色和景物“云、光”等描绘。

描绘时,可以加上想象,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使得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示例:敌军好像乌云一般压城袭来,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峰中挤出的金色光线,如金

色的鳞片,闪闪发光。

2.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诗文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

愿为君王血战到死!"黄金台''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

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后用来指招揽贤士的地方。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不畏

生死,面对战争毫不畏缩,将士们愿意为了国家统一,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报效国家)的英

雄气概,同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愿以死报国(立志报国)的决心。

(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甲诗】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诗】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

【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

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

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

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

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4.相同点: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沦丧的悲伤、担忧、痛苦之情和强烈的爱

国热情。

不同点:

甲: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

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

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乙:这首诗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表达了决心饿死殉国,

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解析】3.本题考查意境描绘。

根据《南安军》首联“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可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

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

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

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

相同点:

根据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知,其意思是:国家沦陷只有

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沦丧的担忧、悲伤之情;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根据乙"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可知,其意思是: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

落入敌手。表达了对国家沦丧的悲哀、痛苦之情;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由此可知,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沦丧的悲伤、担忧、痛苦之情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不同点:

甲:

根据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意境图:山河依旧,可是国都

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

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

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

烈的黍离之悲;

根据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知,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

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

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根据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知,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

然没有结束。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

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

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

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根据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知,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

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

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

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

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

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知,甲诗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

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反映了同

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乙:

根据“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可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

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

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

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根据“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可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

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

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

声情激荡起来;

根据“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可知,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

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

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

是人民非";

根据“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知,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

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

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从广东

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就在文天祥写

《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

壮烈牺牲。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由此可知,这首诗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表达了决心饿

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点睛】参考译文

【甲诗】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乙诗】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5.(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在“品经典"环节,你们小组准备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参

加品诗分享会。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⑴上图是小俊读诗后画的一幅画,请你从诗中选一联为画题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联诗的

画面。

所选诗句:_____________

描绘画面:_____________

⑵小丽准备从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角度分享品诗感悟,请为她写出分享内容。

【答案】⑴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在嘶吼,吹的两岸的叶子瑟瑟发抖,不禁

发出了凄凉的悲鸣;清冷的月光挥洒在江面上,照出一叶小舟,孤独的随波摇荡。

⑵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

②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表达诗人失落飘零、迷惘悲苦、孤寂

无依心绪。“还将两行泪,遥客海西头”两句含蕴深情。将思乡怀友之情表达得极其诚挚动人。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由这幅画中的河流、月亮、小船,可知与“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关联最紧密。这两句诗的

意思是: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描绘画面,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修饰、想象,要富有文采。如:两岸风吹树动,

枝叶沙沙作响,似乎发出哀鸣声,让人顿感秋意萧瑟;一轮明月高悬,清冷的月光如水,映照

江畔一叶随波摇荡的孤舟。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分析。

表现手法。可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本诗前四句写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写了诗

人在山中黄昏时听见猿鸣,颇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感;"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

趋向自然平缓了。"猿愁""风鸣"都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月照一孤舟”,月光所照,惟沧江中

之一叶孤舟,这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思想感情。全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

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

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建德非吾土,维

扬忆旧游”一方面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还将两行泪,遥寄海

西头”突出思乡伤感,无可奈何的人生之感。该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

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

苦。

6.(2023・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饯别王十一①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

【注释】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⑴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⑵古诗词中“泪”的意蕴丰富,请分析本诗中的“泪”与下列诗句中的“泪”所表达的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答案】①烟波浩渺的江水上一叶孤帆正在渐渐远行消失在视线中,朦胧的落日余晖下你将欣

赏着五湖春色的美好。

⑵本诗诗人看着友人离开,"挥手泪沾巾"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惆怅。《春望》中诗人看到国破

山河的景象,触景生情,采用拟人的手法,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

悲凉与伤痛,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逢入京使》中诗人看到“故园"渐渐远去"泪不干",

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

这是一首律诗,整首诗歌可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故颈联是"长江一帆远,落日五

湖春。"发挥想象,描绘所写的画面,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离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畔后休止,你肯定正在夕阳灿照的太

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啊。

(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

本诗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

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

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

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与惆怅的心情。

《春望》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

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

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

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

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逢入京使》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

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

远,“路漫漫"三字就起到很好的修饰。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已

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

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故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7.(2023・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比赛中,

主持人已经给出了两条线索: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27岁匆匆离世,被后人称为“诗

鬼”;这首诗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场激烈、悲壮的战争。请你从下面的线索中再选择一条,让

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这句诗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

B.这句诗从听觉、视觉的角度烘托了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这句诗运用了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

D.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⑵本诗中诗人运用了多个表现色彩的词语,描绘了特别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

首联所呈现的画面。

【答案】⑴C

⑵示例:敌军的力量象黑云压迫过来,城似乎要被压跨了。忽然,太阳光投射在战士鱼鳞般的

铠甲上金光闪闪。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

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故选C。

(2)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发挥想象,描绘画面即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

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示例: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

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B组最新模拟题

1.(2023•四川广安•一模)古诗词鉴赏。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⑴狂风突起整个楼宇顿时被凄风笼罩,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⑵这首诗中,诗人用高楼、兼葭、杨柳、绿芜等景色,营造出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

的荒废,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的感慨。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

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情感。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意思是:溪上云起,夕阳返照楼阁;楼头风狂,预示

着山雨将至。根据诗句意思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浓云涌动、山雨将至〃的画面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

《咸阳城东楼》是登临之作。本诗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中的“愁"字总领全文,为全诗奠定了

感情基调。前两句写愁,后六句则交代愁的原因。中间两联写景,颔联写云、日、雨、风,在

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云起日落,风来欲雨。颈联写绿芜黄叶,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

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尾联中“故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家国衰败的无限

感慨,情因景起,景衬情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

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

(2023•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请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示的画面。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示例: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凄凉悲壮。层峦叠嶂间,暮霭沉沉,残阳如血,一

座驻军孤城,城门紧闭。3.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杀敌报国、成就功业。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

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

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

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边声""角""千嶂""长烟、落日、

孤城",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

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

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

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

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

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这个典故委婉的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

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

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

(2023•四川德阳•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注释】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一身主张收复失地。生逢北宋(960-1127

年)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阅读全诗,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结合诗人所处时代,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府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积极收复失地,建

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国梦的喜悦之情。

B.诗歌有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四种,该诗是乐景写哀情。

C.末句中“身是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人人都是太平之人,忘掉了家仇国恨。表现出作者

对现实的无奈。

D.北宋灭亡,南宋政权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时代混乱,

诗人却说“身是太平人”,可见该诗最后两句是对南宋政权屈膝求和行为的讽刺和愤怒。

【答案】4.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布谷鸟儿声声鸣叫,迎来夏天这个新的季节。意思

对即可5.A

【解析】4.本题考查诗中画面。在尊重诗句原意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中画面

即可。如:婉紫嫣红的花儿纷纷落下,已化作了尘埃,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夏天已悄悄的到来。

这两句作者用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夏天悄然而至的情景。

5.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A.联系写作背景可知,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他的其

他诗作多是慷慨悲歌,体现浓浓的壮怀爱国情怀。也只有当诗人看到这样一个闲适的画面,才

觉得自己是一个太平人,由此可见此时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安了,这一首写得清新恬淡,我们能

够感觉到当年诗人对太平环境的期望,同时也能感觉到诗人身上浓浓的爱国情怀。故选A。

(2023・湖南娄底•模拟预测)送丰城王少府①

杨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