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卷(一)(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期末冲刺卷(一)(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期末冲刺卷(一)(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期末冲刺卷(一)(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期末冲刺卷(一)(新高考卷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期末冲刺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材料二: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B.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D.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中,诗人的第四种态度无疑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因此这一类作品便有了新的风貌。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B.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3.(3分)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

)A.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B.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D.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4.(4分)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4分)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答案】1.A2.D3.C4.首先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新思潮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写了“人的觉醒”在当时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影响)。5.①《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②诗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③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如果……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错。根据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可知,如果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就不会诞生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并不等同于对生死存亡的思考;根据材料一的第五段中也有原文“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可知,生死存亡的思考古往今来都有,只是审美魅力和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一样。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以东晋玄言诗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而不是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A.出自《驱车上东门行》,意思是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是感叹人生过于短暂,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B.出自郭璞的《游仙诗》,意思是富贵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借游仙也表达了归隐的向往。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C.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超越态度,属于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D.出自《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主题,对应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先提出问题,“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然后第二段回答“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这是论点。接着第三、四、五三段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先分析它们发出的感喟“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然后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弥漫着这种情绪,“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并将其上升为时代特征,“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然后进一步分析这种核心的实质,“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而这种觉醒对于文艺和审美有着很大影响。最后第六段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以及积极意义,“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看画线句的观点,“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意思是表明是颓废、悲观、消极,实际上暗含着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如对人生的留恋,建功立业的渴望等。再看《短歌行》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一特点。如诗歌开头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朝露”,极言人生短暂;“去日苦多”,在这短暂人生中,自己也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此句更加剧了人生短暂的伤感;在这苦闷之中,只好借酒消愁。这几句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然后诗人却并不就此颓废下去,他渴望得到贤才,建立一番功业。诗中多次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及对“人才难得”的忧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想象贤才到来的愉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广纳贤才的渴望。这看似矛盾的心理和表现,其实质是统一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才懂得人生的可贵,才知道应当珍惜时光,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由此可见,《短歌行》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也恰好能够体现画线句的观点。(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色的布包伍延秀在偏僻的山城的旁边,有一间破烂的房子,歪斜的站在泥泞和荒草中间。房子的前半部快塌了,用几根树干撑着。在离房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路,穿过草丛伸入山中去。这里不是引人注意的地方,但偶尔路过这里的人,总禁不住说道:“这是谁家的房子呀?为什么这样凄凉?”十三岁的时候,我流浪到这里来,因为没有钱,天又下着雨,黑夜中我爬出了城,找到了这间黑黝黝的房子。起初,我以为这是绝了香火的人家,我大胆的把门推开,想走进去。当我的右脚,刚跨过腐蚀的门槛,一个老妇人惊愕地叫了起来:“呶呀?”这使我感到又高兴又惊奇,赶快用使话轻轻地说:“伯妈!是我,落难人。想在你这里住一夜,可以吗?伯妈!我没有钱。”我说着,慢慢地摸进去。“好娃娃!你来吧!”她说,将我抱住,坐在炉边的木桩上。我走了一天,没有吃饭,衣服也汗湿透了,很疲倦,就躺在她的怀中。她因为我是僮族,很高兴问了我许多事情,也说了她自己的身世。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姓唐的,六十多岁的寡妇。她丈夫在的时候,靠卖柴草过活。生了个孩子,叫刚宁。刚宁刚刚四岁,她丈夫就患疟疾死了。她就在给人缝针线、卖柴草的饥饿日子里,把孩子养大。她满想靠着孩子度过晚年:但是孩子刚刚十八岁,就被县上抓去,用来堵击当时北上抗日的红军。这样,就永远地埋葬了她的希望。为了不使他们受红军的影响,她也被强迫地集中在这一个偏僻的山谷里。从此以后,她就常常关着门,流着泪,动也不动、悄悄地坐到深夜。有时候,她也常常站在窗前,好像盼望着什么似的,从破烂的窗框中,眺望着荒芜的旷野……后来,我朦胧的睡着了,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突然,我觉得她离开了我,便惊醒了。朦胧中,我看见她自己正从火炉中,扒出一颗火,吹燃着松香;房子亮了起来。一对哭红了的眼睛,黄瘦的、皱纹满面的脸,和那披在肩膀上的灰白的长头发,使我很自然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遭受苦难折磨的不幸的老人。她慢慢地,从玄色的破烂衣服中,掏出一个小红布包来,正要把它打开,突然发现我已经醒来,正好奇地看着她,又急忙把小包包收起来,只是看着我微笑着。一种孩子的好奇心,使我走过去抱着她说:“伯妈!给我看看是什么!我不要你的。”她甩脱我的手,哄着我说:“小娃娃看不得,看了会瞎眼哩!”“不,你哄我,你哄我。”我顿着脚向她要,几乎爬到她的身上。而她很快把拿着小包包的那只手,高高地举起来。后来,我和她讲好:不弄坏,不要她的,不告诉旁人,才给我了。我接过小红布包包,一层一层地解开。当我快要解到最后一层的时候,她突然走到门口,用身将门板堵住,嘴唇微微地颤动着。显然的,她怕我拿走这个东西。“慢点呀!慢点呀!狗崽儿,不要弄坏啦!”她见我解得很快,就喊起来。我性急,很快地把七八层布包解完了,最后现出一个鲜红的纸包,看见了一张很平整的红军用的一元钞票,钞票的后面;摺放着一张红纸条。纸条上面,横写着歪歪斜斜的汉字:亲爱的苗、瑶、僮、侗的同胞:你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人吧?让我告诉你们,我们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是你们民族的真正的兄弟。为了你们,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打倒日本鬼子!打倒压迫我们的敌人……现在,我们北上抗日去,昨天在你们这里住,用了你们柴草二十斤。谢谢你们!此致亲爱的敬礼!中国红×方面军士兵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我刚刚看完这字条,她又忙着从我的手中抢过去。向我说:“懂了吧?我的好娃娃,你讲一讲!”于是,我把钞票和我所知道的红军的情形告诉她。她听了后,紧紧地抱着我,兴奋地说:“要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根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我的好娃娃,告诉我吧,他们在哪里?”“在——北——方!”我想了一会,快乐地伸出一个小指头,指着北边,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但是,她还是很不满足,又张着没有牙齿的嘴巴问:“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没有办法回答她。等了一会,我钻进她的怀里说:“伯妈!刚……刚宁哥哥,跟他们去就好罗!”她沉默了一会,突然眼睛里充满了泪……夜深了。狂风扫着窗外的旷野、发出呼呼的啸声。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拍着翅膀“呦呦”的嘶叫着、好像在渴望着黎明的到来。(有删改)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相关“我”的民族介绍和纸条上的称呼推测,故事极可能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B.老妇人同意“我”这个落难人借住一夜,并唤“我”“好娃娃”,表明老妇人慈爱善良。C.丈夫病逝,儿子也被县上抓去了,老妇人希望全无,躲在这偏僻的山谷等红军回来。D.从战士留下的纸条可看出,红军和《百合花》中解放军一样纪律严明,不乱拿群众物品。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巧妙地设置了“红色的布包”这一物象,通过对其设疑、解疑的过程,不动声色地揭示出了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怀念。B.小说开篇详细描写老妇人所处环境的残破荒芜,深刻表现了老妇人生活的孤苦凄凉,同时也为“我”流浪来到此地作铺垫。C.小说中老妇人向“我”讲述她的身世,这避免在解“红色的布包”这个“疑”的过程中插入过多的补叙,使情节更集中自然。D.小说通过描写老妇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表现她对“红色的布包”的珍惜,同时也反映红军在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8.(6分)小说中画线句子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6分)某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拥军爱民·鱼水情深。假如你加入该小组,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6.C7.D8.①描写了伯妈与“我”谈话后夜深人寂、风起鹰叫的凄凉的自然环境。②具有象征意义,“黑夜之中的狂风啸叫”象征了社会的黑暗,“老鹰嘶叫”象征着人民的痛苦,“渴望着黎明的到来”象征着人民对胜利和光明的热烈期盼。③从侧面反映了红军关爱人民,深得民心,赢得了人民的拥护。9.①小说借助红布包这个道具,写出了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并歌颂抗日红军的严谨、廉正,及其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情深。②红军为伯妈修理房子,用了她的柴草也要付钱,体现了革命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军纪,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他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军纪严明,关心少数民族群众,歌颂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全心全意“爱民”才会得到百姓全身心地“拥军”。③从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以及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中,可见“爱民拥军”的关键在“真情”。【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躲在这偏僻的山谷等红军回来”错误。结合上下文分析,伯妈是“被迫集中在这个偏僻的山谷里”的,伯妈是想念自己的儿子刚宁,怀念红军,并非在此等红军回来。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小说通过描写老妇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错误,小说没有对老人的心理描写。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这是在“我”和老人交谈了关于红军的内容后,“夜深了”后的一段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老人所居环境“这样凄凉”,与开头也形成照应。“狂风扫着窗外的旷野,发出呼呼的啸叫声”,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具有象征意义,根据后文的时间“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再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理解本句话的象征意义,“狂风”啸叫,象征着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恶劣;“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拍着翅膀‘呦吻’地嘶叫着,好像在渴望着黎明的到来”中,“一只老鹰”在古老的枫树上,既象征着期盼儿子和红军的老人,也象征着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人民大众,期盼“渴望着黎明的到来”,希望这种战争和黑暗的统治尽快结束,迎来光明和胜利。联系上文“她听了后,紧紧地抱着我,兴奋地说:‘要是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个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可知,红军到来时对老百姓是非常的关心爱护,老百姓从红军那里得到了帮助,老百姓期盼红军到来,侧面写出了红军“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和老百姓对红军的拥护。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短评思路的能力。题干要求以“拥军爱民·鱼水情深”为主题的文学短评。文学短评首先民却评论对象为文学作品——《红色的布包》这篇小小说;评论重点即为题干要求的主题——“拥军爱民·鱼水情深”。短评思路示例:第一部分(一段),引入话题“拥军爱民·鱼水情深”,明确观点。在概述小说内容基础上简要议论,明确观点。小说借助红布包这个道具,写出了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歌颂抗日红军的严谨、廉正,及其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第二部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拥军爱民”的关系:通过写红布包,引出了红军为伯妈修理房子,“‘要是没有他们,我这小窝窝,早就倒下啦。’说完,她拿着灯,拉我到窗前,指着窗外的撑着房子的几个大树干说:‘是红军给我撑的呀!’”;用了她的柴草也要付钱,“现在,我们北上抗日去。昨天在你们这里住,用了你们柴草二十斤。谢谢你们!敬礼”,体现了革命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军纪,从而塑造了红军的光辉形象。同时,通过伯妈对红布包如此重视,写出了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再次,通过红布包的来历揭示了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他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军纪严明,关心少数民族群众。所以,红布包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歌颂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全心全意“爱民”才会得到百姓全身心地“拥军”。第三部分,伯妈对于红军的敬重、感恩和思念之情,抗日红军与少数民族兄弟的鱼水关系,强调“爱民拥军”的关键在“真情”。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

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长史

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退备宫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瑜少精

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瑜子胤,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

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夫折冲捍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

存,爰及苗裔’。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为胤归诉,乞丐余罪。”(节选自《三国志•吴书》)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B.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C.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D.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与本名有一定关系的别名,如在周瑜的名与字中,“瑜”与“瑾”都指的是美玉。B.“得蜀而并张鲁”的“并”意思是吞并,与成语“并驾齐驱”中的“并”意思不相同。C.爵,指爵位,《礼记》记载爵位有五等,文中“三爵”是说周瑜被授予第三等爵位。D.“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的“匹夫”指平民,与成语“匹夫之勇”中的“匹夫”意思不同。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高大健壮,容貌俊美,为人性情气度宽宏阔大,大体上很得人心。此外,他还精研音乐,在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B.周瑜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他的指挥下,孙瑜等人先征讨麻、保二屯,收获颇丰,后来又追击攻打黄祖的大将邓龙并将其俘虏。C.周瑜受到孙氏兄弟器重。孙策曾经极为高兴地认为有了周瑜之后,就一切顺利了;孙策去世之后,周瑜与张昭共同掌管诸项事务。D.周瑜有远见,有谋略。他能够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在张鲁入侵刘璋时,他能够给孙权分析当时的形势,得到孙权认可。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2)夫折冲捍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14.(3分)诸葛瑾、步骘心目中的周瑜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形象是否一致?请简要说明。【答案】10.C11.C12.B13.(1)袁术打算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担任居巢县令,想要借路回到东吴,袁术听从了他。(2)对于能够抵御强敌、解除国难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珍视、敬重的。14.不一致。诸葛瑾、步骘眼中的周瑜是身先士卒的勇猛武将形象;周瑜是从容淡定地指挥作战的儒将形象。【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周瑜收到孙策友待,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待他。这时,孙权职位是将军,众位将领宾客待他的礼节很简单,而周瑜独自先竭尽恭敬,就对他遵循臣下的礼仪。“权位”作主语,“为”作谓语,“将军”作宾语,“将军”为固定词语,表示官职,中间不断开,排除BD;“便”是副词“就”,引出下文,表承接关系;“执”作谓语,“便臣节”作宾语,故应在“便”前断开,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并”:吞并/并排。句意:得到蜀地之后再吞并张鲁。/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C.“文中‘三爵’是说周瑜被授予第三等爵位”理解错误,文中的爵指一种酒器,“三爵”理解为喝了很多酒。D.“匹夫”:平民/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句意:而他的儿子周胤就沦为普通平民。/指毫无智谋,单凭一己之力蛮干的勇气。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孙瑜等人先……后来……”错。根据原文第一段“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可知,追击攻打邓龙并将其俘虏的是周瑜。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观”,看出;“故”,所以;“为”,担任;“假涂”,借路,“涂”,同“途”,道路。(2)“折冲”,抵御强敌;“捍难”,解除国难、抵御外侮;“贵重”,珍视、敬重。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回答“不一致”,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不一样的表现。根据原文“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分析,“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等词语,是从诸葛瑾、步骘的角度,塑造了周瑜是身先士卒的勇猛的武将形象。根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的描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分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等词语,塑造了周瑜是一位潇洒的儒者形象;再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知,周瑜是一位从容淡定地指挥作战的将领形象。参考译文: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周瑜身体高大健壮、相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义兵讨伐董卓,将家迁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友好。周瑜的叔父周尚担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往看望。正好赶上孙策准备东渡,到达历阳,写信急速通知周瑜,周瑜领兵迎接孙策。孙策十分高兴地说:“我得到了你,就一切顺利了。”于是周瑜跟随孙策攻打横江、当利,全部攻克。不久,袁术派自己的堂弟袁胤替代周尚为丹杨太守,于是周瑜和周尚都回到寿春。袁术打算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担任居巢县令,想要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周瑜于是从居巢回到吴郡。这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建威中郎将。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建安十一年,督率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杀死其首领,俘虏一万多人,返回守卫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带兵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了邓龙送到吴郡。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这时,刘璋任益州牧,外有张鲁入侵。周瑜于是到京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受挫折,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对阵作战。请允许我和奋威将军一起进军攻取蜀地,得到蜀地之后再吞并张鲁,然后留奋威在那里固守。我再回来与将军您一起占据襄阳进攻曹操,北方就能够谋取了。”孙权答应了他。周瑜回到江陵,准备行装,路途上在巴丘病道,当时年纪三十六岁。当初周瑜收到孙策友待,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待他,这时孙权职位是将军,众位将领宾客待他的礼节很简单,而周瑜独自先竭尽恭敬,就对他遵循臣下的礼仪。周瑜性情气度宽宏阔大,大体很得人心、周瑜年轻时精研音乐,即使喝了很多酒之后,乐曲如有缺误,周瑜一定知道,知道后一定回头看,所以当时人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周瑜的儿子周胤,在黄龙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后因罪被流放到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奏疏说:“臣等私下认为周瑜从前受到宠爱信任,受命出征,身挡箭石,尽忠献身,视死如归。对于能够抵御强敌、解除国难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珍视、敬重的。所以汉高帝封爵的誓词说‘即使黄河变得如同衣带,泰山变得就像磨刀石,封国永远保存,传及子孙后代’。何况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儿子周胤就沦为普通平民,更加让人哀痛伤心。私下希望陛下圣明,遵依古义,臣等为周胤诉情,恳求赦免他余下的罪行。”(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①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5.(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16.(6分)“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悲叹和报国无门的愤懑。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了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A.“庆祝端午节”错误,“酬”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万事一身伤老矣”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自己和廉颇当年在赵国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由此可见,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忧虑和痛恨。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希望贤才越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尊驾车来问候自己,并且设想了大家在一起“,”的温馨场景。(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3)在《师说》一文中,韩愈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的名句是:“,。”【答案】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契、阔、讌、跬、至。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希季是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发展,尤其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①。年轻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学院。王希季之所以留学的原因,是因为其初心是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在1950年初春,虽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②,但决心要报效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③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18.(4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3分)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0.(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功勋卓著(或劳苦功高)②满目疮痍(或百废待兴)③壮志满怀(或雄心勃勃)19.C20.王希季之所以留学,其初心是为了学成归来建起一所大电厂为家乡造福,以改变当时昆明电力缺乏的问题,避免因电力缺乏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形容王希季在卫星返回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故填“功勋卓著”。功勋卓著:形容人功劳,贡献很大。第二空,写在1950年初春,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残破景象,故填“满目疮痍”。满目疮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第三空,语境修饰年轻、满怀壮志的王希季,故填“雄心勃勃”。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划线句是比喻。把“我”比作“太空的铺路石”。A.是对偶和拟人。“红杏”对“绿杨”,“枝头”对“烟外”,“春意闹”对“晓寒轻”;“闹”,把“杏花”人格化,写出杏花盛开的热烈和春天的活泼生机。B.是对偶和借代。沙鸥翔集”和“锦鳞游泳”都是四个字的名词+动词的主谓结构,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锦鳞”指鲜明美丽的鱼鳞片,在这里用来代指有着美丽鳞片的鱼。C.是比喻。把“澄江”比作“白练”,把“翠峰”比作“箭簇”。D.是互文和借代。“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管弦”是借代,代“音乐”。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可改为“……之所以……,是为了……”或改为“……的原因,是……”;二是成分残缺,谓语“改变”缺少宾语,可改为“改变……的问题(现状/情况)”。(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就此基本结束。谷雨时节,杨花飞舞,柳絮飘扬,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时至暮春,姹紫嫣红早已开遍,人间锦绣尽收眼底。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可是,①?中国是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事实上,谷雨时节我国大体上只有华南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依然是现代生活重要坐标,对当前生产生活还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关于谷雨,②,如“谷雨打苞,立夏龇牙”“谷雨下秧,大致无妨”“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等。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好时节。③。为什么呢?据传说,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上苍因仓颉造字而感动,为其降下一场谷子雨,这就是“谷雨”的由来。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是为了纪念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21.(3分)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场雨下得是时候,我不用到菜地里浇水了。B.诗是一首好诗,只可惜长了点儿。C.散文《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D.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跑得满身是汗。22.(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C22.①为什么春季雨水偏少呢②还有很多农业谚语③谷雨当天是联合国中文日【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原句:“是”起到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者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A.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B.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C.起到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者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D.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句:由标点可知,此处是一个问句,后文“中国是东亚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揭示的是春季降水少的原因,因此问句应填“为什么春季雨水偏少呢?”第二句:后文“‘谷雨打苞,立夏龇牙’‘谷雨下秧,大致无妨’‘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等”列举的是农业谚语,因此前一句的概括句可填“还有很多农业谚语”。第三句:后文解释的是为什么谷雨被定为联合国中文日,因此前一句可填“谷雨当天是联合国中文日”。四、作文(共60分)23.(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用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