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輮以为轮。虽有槁暴。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始皇既没。而倔起阡陌之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赢粮而景从。或师焉,或不焉。

二、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弃甲曳兵而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流血漂橹。以为桂林、象郡。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小学而大遗。弟子不必不如师三、说明以下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假设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翻开〕

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放射〕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气〕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成功〕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特别〕乃自强步,日三四里牵强〕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渴望、渴望〕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限制、制伏〕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锐利〕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稳固〕试使山东之国及陈涉度长絜大〔计算〕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越过〕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原来〕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说明经书的著作〕夫庸知其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圣人之所以为圣〔……的缘由〕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吾师道也〔学习〕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师必退〔军队〕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状况并说明。填然鼓之〔鼓:树之以桑〔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谨庠序之教〔谨:然而不王者〔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非能水也〔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日:輮以为轮〔輮:专心一也〔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内立法度〔内: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绳、枢: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尊贤而重土〔重:天下云集响应〔云、响:赢粮而景从〔景: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外连衡而斗诸侯〔外:斗:流血漂橹〔漂:吞二周而亡诸侯〔亡: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以愚黔首〔愚: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会盟而谋弱秦〔弱:约从离衡〔离:以弱天下之民〔弱:吾师道也〔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惑:是故圣益圣〔圣:愚益愚〔愚:则耻师焉〔耻:吾从而师之〔师:孔子师郯子〔师:五、指出以下句子的文言句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不必贤于弟子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六、课文要点分析

1、孟子: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擅长雄辩,气概磅礴。

2、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缘由,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展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见,劝告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写作特色:构造严谨:每局部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局部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表达了各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局部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方:全文从设喻开场,又以设喻完毕,前后照应,所用的比方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超群。气概雄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概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3、荀子:战国时闻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人物,及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见“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化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方妥当,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概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

4、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看法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方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化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索。〔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及“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及说理结合严密,形式特别敏捷: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方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方进一步论证。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方,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2〕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方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缺乏,并得出结论:君子天赋及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擅长利用学习的扶植来弥补自己的缺乏。〔3〕从学习的方法和看法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方,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的要专心致志。

5、贾谊,西汉初期闻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他的政论文如论积贮疏过秦论等,分析形势,切中时弊,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的辞赋也很出名,以鹏鸟赋吊屈原赋为代表。

6、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缘由,渴望汉王朝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这样做,是渴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缘由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作者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者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及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

7、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后世又称韩文公,中唐精彩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主要提倡“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明丽浮夸的文风,主见“唯陈言之务去〞。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他又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宋诗影响颇大。

8、师说:“说〞是古代一种争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外表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事实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说明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应实行的看法,对我们今日仍有借鉴作用。第二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1、所守或匪亲。二、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

以手抚膺坐长叹〔古义:今义:〕丛菊两开他日泪〔古义:今义:〕

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义:今义:〕明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今义:〕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今义:〕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今义:〕三、说明以下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言:感斯人言〔话语〕为:因为长句〔写〕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为君翻作琵琶行〔为,替〕

命:遂命酒〔叮嘱〕暂:凝觉不通声暂歇〔短暂〕

命曰琵琶行〔取名〕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突然〕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转: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厚〕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隐晦,不畅达〕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野芳发而清香〔清幽幽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可:畏途巉岩不可攀〔可以〕此情可待成追忆〔莫非,哪能〕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状况并说明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名词用作动词,冲击。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

闻舟中夜谈琵琶声(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指出以下句子的文言句式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六、要点选析

1、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歌九百多首,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妙,风格雄健奔放,色调奇丽,语言清爽自然,是继屈原之后的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赞扬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大约作于742。诗歌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秀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对蜀中军阀可能割据叛乱的隐忧,意在戒备当局者在形式险要之处应当好好地用人防守。诗歌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

3、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因仕途失意,遭受坎坷,历经战乱,因而能体念和怜悯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严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后世称〔“诗史〞〕,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其诗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4、秋兴八首〔其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萧瑟的秋景的描写,引发对国家盛衰和个人身世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和孤独孤独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旁边有遗迹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受为材料,开掘古人的情愫,抒发自己的感慨。本诗借昭君当惦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予自己惦念故土的心情,诗人借咏昭君村、思念王昭君来书写自己的情怀。

登高:诗人在垂暮之,在深秋季节,单独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猛烈,大方悲歌。诗中有对漂泊生涯的感慨,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此诗被后人推崇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特地“刺美见事〞,“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乐府50首全都列入“讽喻诗〞,这些诗歌广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反对穷兵黩武,为妇女鸣不平,具有猛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叙事诗。诗歌借表达琵琶女的超群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写作上,虽为叙事诗,但具有相当深厚的抒情成分。特殊是琵琶女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