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2《归园田居》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7.2《归园田居》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7.2《归园田居》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7.2《归园田居》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7.2《归园田居》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归园田居》深度解读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一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7周第2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感悟《归园田居》的文学意境;

(2)掌握作品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人文素养。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解读《归园田居》,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学生将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理解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及其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对自然美和人文价值的感知与欣赏。同时,通过对比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能够理解并分析诗词的韵律、意象等基本元素。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中大多数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古文有较浓的兴趣,善于发现文本中的细节,而部分学生则可能对古文阅读感到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归园田居》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诗中的田园生活理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此外,对于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解析才能充分领会。学习风格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分析抽象概念时感到吃力。教学方法与策略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解读《归园田居》时,教师通过生动讲述,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词意境;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中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诗词朗诵、角色扮演(扮演陶渊明或其他诗人),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文学的魅力。通过对比现代生活的讨论,帮助学生将诗词中的理念与现实相结合。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播放配乐朗诵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5分钟)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同时播放古风音乐,为学生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田园氛围。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你们觉得诗人和我们现代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看法有什么不同?”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求知欲。

【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情境。

2.逐句解读《归园田居》诗句,分析其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强调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文价值。

3.指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韵律、对仗等语言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同时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各小组选取一句诗句进行角色扮演,扮演陶渊明或其他诗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针对诗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解读和分析。

【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归园田居》的理解程度。

2.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彼此的疑惑,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以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魅力。

2.学生针对诗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观点进行辩论,如“陶渊明的归隐思想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中的田园生活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生活质量。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田园生活为主题的现代诗,发挥创意,锻炼写作能力。

【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田园诗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陶渊明的诗歌创作特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全文,掌握其基本的文学常识。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类似的古诗文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创作现代诗,锻炼写作技巧,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学生学会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工具,辅助文学学习,拓展知识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产生兴趣,增强对自然美和人文价值的尊重和欣赏。

-学生通过学习陶渊明的作品,培养对简单生活、内心平和的追求,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4.核心素养能力:

-学生提高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学生增强审美鉴赏能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提升生活品质。

-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不同的生活观念进行思考和评价。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多媒体资源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通过图片和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美。这种创新的情境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引入角色扮演和创作现代诗的环节,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文阅读的兴趣不足或者准备不够充分。

2.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诗句,我可能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改进措施

1.针对部分学生对古文阅读兴趣不足的问题,我计划在课前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和趣味性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

2.对于课堂讨论,我将尝试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同时增加课堂互动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在讲解难懂的诗句时,我会更加注意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通过设置问题链或提供辅助材料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我也会在课后提供额外的辅导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题型整理1.简答题:请分析《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田园中采摘菊花,抬头望向远方的南山,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2.文本分析题:请从语言、情感、哲理三个方面分析《归园田居》的特点。

答案:

语言:诗句韵律优美,对仗工整,用词朴实自然。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哲理:倡导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3.创作题:请以《归园田居》的意境为基础,创作一首现代诗。

答案:

(示例)

在喧嚣的城市之外,

我有一方宁静的田园。

晨曦中,鸟鸣唤醒梦乡,

傍晚时,稻香弥漫乡间。

不问世事纷扰,

只愿悠然见南山。

4.比较分析题:比较《归园田居》与《桃花源记》中的田园生活理念,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自然和谐。但《归园田居》更侧重于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强调超脱世俗、回归自然;而《桃花源记》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实践题:请结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理念,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归园田居”的情怀。

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归园田居”的情怀:

-倡导低碳生活,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简单的快乐,关注内心的平静;

-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种植、徒步等,体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在精神层面上,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解读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分析诗句的意境、情感和哲理,理解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我们探讨了如何将诗中的田园生活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生活品质。希望同学们能够从陶渊明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当堂检测】

1.请简要概括《归园田居》的主题思想。

(答案: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倡导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2.分析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意象和情感。

(答案:意象:在东篱下采菊,望向远方的南山。情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3.请举例说明《归园田居》中的语言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