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代木刻对刀味与木味的强调是其着重阐释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核心指向是对现实主义审美观的坚守。无论凹、凸、平、漏四大版种的创作方式,还是三角刀、斜口刀、圆口刀等工具的使用,以及木刻家们发展出的寻求刀味与木味的多种技法,其实质都是现实主义审美观的外化。一方面追求木刻图式的秩序感,另一方面寻求将复杂纹理融入其中,促成材与质对画面内容恰如其分的表现。创作者以刀代笔,在各类版材中寻找灵感,力求打造细腻、分明、流畅、有力的木刻作品。(1)__________。(2)__________。黑白木刻中“墨”无浓淡之分,全靠点与线的疏密聚散构成不同色值的灰色,从而创造出其特有的黑白意境。它提倡汲取水墨韵味,重视色块冲击,尝试将现实主义审美观风格化地表现出来。木刻家们追求形象与神韵的和谐统一,其中黑白关系、疏密节奏等成为具体的考量维度。他们运用点、线、面编织图案,以刀笔深浅彰显层次,推崇刀法清劲,强调明暗有序,为黑白木刻的“色彩表现”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总之,既要追求水墨般的灵动隽永,也要突出刚劲锋利的力量感。“墨”与“木”相得益彰,“黑”与“白”刚柔并济,开辟了现实主义木刻创作的审美新内涵。(3)__________。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致力于发掘传统艺术精髓,推动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地方木刻艺术的再度兴起,让诸如“饾版”“拱花”等技艺得到传承,推出了一批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本土套色木刻佳作。如云南木刻色彩鲜艳、淳朴厚重、温润饱满,因颇具现实气息而大放异彩。《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中的古代木刻同样为当代创作者所重视,虚实有致、层次分明是他们关注的现实主义美学基因。而唐宋时期的灵动舒畅,元代的质朴浑厚,明代的柔和隽永,皆被视为当代现实主义木刻创作的审美底色。除了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对海外艺术的镜鉴亦使当代现实主义木刻创作转益多师。当代木刻还重视对创作者内心感受的呈现,将意象化表达纳入现实主义美学内涵,寻求来自心灵层面的现实追问。总之,在广泛接纳和包容中,当代木刻艺术正在形成新的创作方向。(摘编自夏羿《刀木之间见精神——当代现实主义木刻美学探析》)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革命风起云涌,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结束,木刻版画作为新兴艺术媒介的突出代表,不仅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起到支援抗战、提振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还以强悍的美学语言,成为当时极具号召、鼓舞与宣传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新兴木刻开始朝着更加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向发展,无论画面叙事还是形象塑造,都强调一种现实主义质地的朴素表达,体现了解放区的文艺政策感召下充满朝气的美学转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众多经典木刻版画构筑起一道启蒙民众、凝聚民心的艺术风景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诚如鲁迅所言,木刻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艺术,它本来就是民间的、大众的,雕版工匠严格遵照刻制工艺,纵然能刻出纤秀细致的线条,但由于其复制印刷原有版式的特点,印出来的画面缺乏视觉冲击力,削弱了艺术性。这意味着中国木刻版画若要独立出来,仅依赖传统的刀刻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木刻之所以要重获新生、介入时代,其充分且必要的理由也在于它可以大量印刷、传播的实用功能,这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假如将木刻艺术加以改进,便能够在兼顾美术作品图像魅力的同时,发挥自身先进的传播属性,占据报纸杂志、街头墙面等公共视觉领地。如此一来,那些承载着炽热革命思想的文字虽然无法深入大众的理性认知,却可以依托木刻版画“看图识字”般的实用功能,将蕴含在图像中的精神编码传达出来,以美的感染力深入心灵,承担起视觉艺术在思想启蒙方面的社会职责。鲁迅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破题”思路,于是开设木刻讲习班,培养木刻青年,并在观念上颠覆木刻刀法的应用规范,提出“以刀代笔”“单刀直入”“放刀直干”等言简意赅的创作方法论,这就与源自欧洲的表现主义木刻拉开距离,(4)__________。以胡一川创作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为例,画面中那些大开大合、勇猛爽利的布白,都是刻刀在艺术家坚定专注的状态下有效运用的刻痕。艺术家似乎根本不去考虑技法是否精熟,抑或来不及等待提升技巧,就迫不及待地抒发胸中激愤,希望作品以最快的速度引发心灵共鸣,号召和鼓舞全民族一致抗日。(摘编自黄洋《刀木碰撞的历史之声——探索藏在新兴木刻版画中的精神编码》)附图:(德)珂勒惠支《牺牲》胡一川《到前线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黑白”“水墨”,但材料一是对这种黑白水墨意境的欣赏,材料二则是否定这种黑白水墨的艺术功能。B.材料一中指出既要追求木刻图式的秩序感,又要促成画面内容恰如其分的表达,这是木刻创作中现实主义审美观的外化表现。C.材料一中的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地方木刻艺术再度兴起,是传统技艺传承和本土特色结合的典范。D.材料二指出新兴木刻从形象塑造到画面内容都强调朴素反映现实、摒弃形式追求,这正是启蒙大众、凝聚民心的时代需要。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兴木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朝着更加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向发展,这种现实主义的表达体现了文艺的时代性。B.鲁迅先生认为严格遵照刻制工艺,复制印刷原有版式,会削弱作品的艺术性,所以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刀刻法。C.木刻版画除了自身的图像魅力外,还具有先进的传播属性,适合在公共视觉领地宣传,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D.鲁迅先生提出与欧洲表现主义木刻有所区别的创作方法论,有利于发挥木刻艺术的感召、鼓舞和宣传作用。3.下列论述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木刻版画以黑白反差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衬托所要表现的主题。(《黑白木刻的艺术特点与语言特点》)B.充分利用手中有限种类的刀具,通过精心地组织排列,创造出各种丰富的灰色层次,以达到与色彩表现等值的效果。(《刀木之音——黑白木刻艺术语言随想》)C.木刻版画有两条主线:一是物性,包括材质技能对语言的意义性;一是人性,人性左右了表现内涵的精神品质。(《有一种力量叫版画》)D.四川绵竹木版年画继承唐宋时期的画线传统和上色技艺,具有鲜艳明亮、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四大年画》)4.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在横线处填写的句子不恰当的一项是()A.(1)处为:刀味之刚毅、木味之朴拙,共同确立了木刻艺术的现实主义基调B.(2)处为:创造黑白意境是当代木刻着重阐释的另一特征C.(3)处为:当代木刻艺术渐趋形成兼容并蓄的创作方向D.(4)处为:表现出具有哲理意味的美学气质5.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而在《写于深夜里》一文中,他写到:“许多人都明白他已不在人世里,……只有他那双目失明的母亲,我知道一定还以为她的爱子仍在上海翻译和校对……”请结合材料一、二和课文内容,探究鲁迅先生选择《牺牲》这幅木刻的原因。〖答案〗1.B2.B3.C4.D5.①《牺牲》中用粗犷的线条和黑白明暗的强烈对比,刻画了一位母亲饱含痛苦地将自己的孩子奉献出去的情景,令人震撼。②鲁迅借助木刻版画“看图识字”般的实用功能,将柔石等“左联”烈士及其亲人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蕴含其中,以达到思想启蒙的社会目的。③鲁迅先生借《牺牲》不仅抒发自己胸中的激愤,还以刚劲锋利、言简意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木刻作品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否定这种黑白水墨的艺术功能”错,原文为“削弱了艺术性”,可见材料二否定的是印刷功能对木刻艺术性的削弱。C.“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地方木刻艺术”移花接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是修饰“本土套色木刻佳作”的,而非形容“地方木刻艺术”。D.“摒弃形式追求”曲解文意,从原文看新兴木刻艺术强调反映现实、通俗易懂,只是美学风格的变化,并不等于“摒弃”形式追求。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鲁迅先生认为……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刀刻法”张冠李戴,“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刀刻法”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先生的观点。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木刻版画的两条主线的“另一条”“人性左右了表现内涵的精神品质”,与材料一“当代木刻还重视对创作者内心感受的呈现”的美学观点不一致。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此处前面讲的是“当代木刻对刀味与木味的强调是其着重阐释的一个重要特征”“木刻家们发展出的寻求刀味与木味的多种技法”,此处为总结句,“共同确立了木刻艺术的现实主义基调”与此处内容相符。B.此句为第二段总领句,后面上讲是木刻中的“黑”与“白”;句式上与第一段“当代木刻对刀味与木味的强调是其着重阐释的一个重要特征”照应,可用“另一特征”这种表达。此项符合要求。C.此句为第三段总领句,后面讲的是“除了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对海外艺术的镜鉴亦使当代现实主义木刻创作转益多师”“在广泛接纳和包容中,当代木刻艺术正在形成新的创作方向”,可见是说中国木版画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上借鉴海外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此项符合要求。D.前面介绍了鲁迅的创作手法,“这就与源自欧洲的表现主义木刻拉开距离”,后面应该是说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化的现代版画艺术语汇。此项表述与语境不合。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牺牲》是木刻《战争》七幅中之一,刻画了一位母亲含悲让她的儿子去做无谓的牺牲。这时正值欧洲大战,她的两个幼子都死在战线上。从艺术手法上看,《牺牲》刻画了一位母亲饱含痛苦地将自己的孩子奉献出去的情景,画面中间是一位母亲忍受了痛苦将手中的婴儿献出去,母子两个的背景是大片的黑色,黑色的边缘又有白色的光晕,线条粗犷,运用黑白明暗的对比,有着震撼人心的效果。②鲁迅先生选择《牺牲》这幅木刻的原因。当时正值左联五烈士牺牲之时,鲁迅要选择能够表达自己悲愤心情和鞭挞黑暗社会、启迪民众思想的艺术作品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而木刻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启蒙价值,“假如将木刻艺术加以改进,便能够在兼顾美术作品图像魅力的同时,发挥自身先进的传播属性,占据报纸杂志、街头墙面等公共视觉领地。如此一来,那些承载着炽热革命思想的文字虽然无法深入大众的理性认知,却可以依托木刻版画‘看图识字’般的实用功能,将蕴含在图像中的精神编码传达出来,以美的感染力深入心灵,承担起视觉艺术在思想启蒙方面的社会职责”,鲁迅借助木刻版画“看图识字”般的实用功能,将柔石等“左联”烈士及其亲人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蕴含其中,以达到思想启蒙的社会目的。③这幅版画的发表在鲁迅而言,意义非常。因为它是对不久前遇害的柔石等进步青年的“无言的纪念”。柔石的牺牲让鲁迅非常震惊和悲痛,因为这个极具才华和热情的年轻人,不仅是鲁迅的追随者,更是“左联”斗争中值得信赖的战友。因为鲁迅对于柔石等进步青年所寄与的希望以及对于他们牺牲的震悼,《牺牲》中交织着因深沉的爱被剥夺而生出的压抑和悲哀,无疑最能诠释鲁迅当时的复杂心理。鲁迅先生借《牺牲》不仅抒发自己胸中的激愤,还以刚劲锋利、言简意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木刻作品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鸢尾管弦我对鸢尾的关注,源于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样的诗,分明就是一幅明朗生动的画儿呀。沉浸在诗画中,鸢,也早就跳进了我的脑海。鸢即老鹰,纸鸢则泛指风筝,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尾开出的花儿,就很像老鹰的尾,这也是她被称为鸢尾的原因。她有白、紫、蓝、黄等各色,花瓣常为六瓣,三瓣上长有浅浅淡淡的与主色调不一样的花纹,与没有花纹的三瓣相间排列着,花儿由此展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微风过处,花瓣儿也有一丝微微的颤动,真像一只鹰,盈盈欲飞。我常常在春天的草丛中,目不转睛地注视她。有时,一滴清润的露珠寻上花瓣,抖一下,摇一下,又无声地滑入泥土;有时,一只小飞虫扑上茎叶,静一下,动一下,又张开小翅飞走了。我闭上眼睛,想象着他们与鸢尾亲吻相拥的感觉,是不是透着光与影缠绕交织的欢愉呢?再睁开眼睛,鸢尾也静悄悄地看着我呢。我迎向她的目光,却不敢将她拥入怀中,因为我知道,她有毒。性味辛、苦、寒的鸢尾,全株都有毒,毒性最大的部分是根茎和种子,尤其以新鲜的根茎更甚,根茎和花儿的汁液也都有毒,她对每一类生命都有影响。牛和猪误食了她,会出现泻下、呕吐、消化器官及肝脏炎症等。人类服用鸢尾中毒的症状则是恶心、呕吐、腹泻等,孕妇可致流产,心、肺、肝、肾、脑功能不全者及妊娠期妇女是必须禁用鸢尾的。理所当然地,鸢尾成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的“下品”。中药上品为君,主养命;下品为佐使,主治病,多毒,不可久服,但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痼疾。鸢尾也确实上能清利咽喉,下可消积通便,清解热毒之力颇胜,临床上多将她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食积胀满、便秘等症,她还具化瘀止痛之功,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当然,用药须严格掌握剂量。《贵州民间药草》把剂量控制得很精确:“成人不能超过一钱,小儿不超过三分。”采摘鸢尾,最好穿戴专业防护用具。这么美,这么毒,却又这么有用,鸢尾的风格便有了孤寂冷峻的炫目,也让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邪毒惧怕。在古代,她是驱鬼祛邪的法宝之一,《神农本草经》说她主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中国历代医家陆续汇集而成的医药学著作《名医别录》说她可以“杀鬼魅,疗头眩”。她的治疗形式,也比较奇特,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有记载:“飞尸游蛊着喉中,气欲绝者,鸢尾根削去皮,纳喉中,摩病处,令血出为佳。”把削去皮的鸢尾根,放在喉中病处摩擦至出血,便可取得消除蛊毒邪气的效果,也确实是很神奇啊。不过,这种治疗方法也是让人感觉比较难受的,咽喉部本来娇嫩,要摩擦至出血,也是很疼痛的,出血后可能会带来黏膜溃烂等新的不适,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据说,古人做这些疗法时,都小心翼翼地把持着。他们会选中一处好地方的鸢尾,穿上特殊的服装,戴上特殊的手套,轻摘轻放,精心制作,用心地把她们用到患者身上,唯恐有一丝闪失。这样谨慎周全的做派,除了防毒治毒的需要,也饱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敬畏。而鸢尾,也没有辜负古人。在向阳生长的娇美柔弱中,在如同老鹰俯身啄食一般的尖锐生猛中,她慢慢衍生出独特的力量。鸢尾,仿佛是黑暗中的孤独舞者,展示出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洋溢出新鲜的活力与动感。这样想着,我的眼前,似乎有一道金光闪过,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鸢尾花》和《插在瓶中的鸢尾花》赫然出现,那挣动的花朵、浓密的花叶、蓝紫色与亚白色的馥郁芬芳、在旷野或瓶中的傲然盛放,无一不以精彩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细致多变的线条,迸发出强烈而深厚的情感,融合在清新和谐与律动激昂的画面里,饱绽着永恒的生命力。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爱啊,这样的爱,已经足够我们保持对每一个日子的热烈而长久的渴望与向往。光明,已经从黑暗中闪射出来了,磅礴澄澈,深邃放达。再一转头,我与《村居》里那散学归来的孩童遥遥相遇,他们小巧而灵动的身影,奔跑在春风里,手中牵着风筝的线,任风筝飘到最高最远。那么多的欢声笑语,随着美丽的纸鸢,都飞上了理想的蓝天。看着,想着,我也渴望放风筝了。(选自《湘江文艺》2021年第3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借助生动的想象,描写其与鸢尾花亲吻相拥而不得的情景,表现了她的矛盾心理。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选用一系列的动词精准描写,意在表现古人用药治病时的谨慎态度。C.因为鸢尾性味辛、苦、寒,其根、茎、花、种等都有毒,所以她对每一类生命都有影响。D.中药“上品”为君,主养命;“下品”为佐使,主治病。鸢尾因其多毒,主治病,而为下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六段引用多篇中医学著作以说明鸢尾花驱鬼祛邪的神奇功效,增强了说服力。B.文中作者用荷兰画家梵高的画作与中国药典中鸢尾的形象作对比,突出其独特的力量。C.文中把鸢尾比喻成“黑暗中的孤独舞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它带给人们的复杂感受。D.文章由《村居》中的纸鸢开篇,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再回到纸鸢,首尾遥相呼应。8.结合文本,如何理解“鸢尾的风格便有了孤寂冷峻的炫目”这句话?9.优秀的散文“总会给我们一种‘随性’的审美感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随性”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答案〗6.D7.B8.①“孤寂冷峻”,是说鸢尾毒性大,导致大家不敢接近,使其看似孤独寂寞。“炫目”,突出了鸢尾外形美丽,多姿多彩,同时又可驱毒辟邪,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②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共同构成了鸢尾的完整风格。9.①“随性”,即作家看似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娓娓道来:作者由纸鸢联想到鸢、鸢尾,详细介绍了鸢尾花的外在形象、特点效用及其独特的生命力量,最后以对神奇的大自然之爱激发人们对理想的渴望和向往,联想丰富,转接灵活。②这种“随性”虽看似不见经营痕迹,却有浑然天成的境界:全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始终,由起初对鸢尾花形象的欢喜赞美,到了解其特性后的畏惧,再到因其具有神奇功效而生发的敬畏景仰,最后写自己将爱转化为对理想人格和美好精神的向往渴望,实现了爱的主题升华,富有内蕴,引人入胜。〖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描写其与鸢尾花亲吻相拥而不得的情景”错误。根据原文“我闭上眼睛,想象着他们与鸢尾亲吻相拥的感觉,是不是透着光与影缠绕交织的欢愉呢”,可知文中借助生动的想象描写的是“露珠和小飞虫”与鸢尾花亲吻相拥的情景。选项说法属于张冠李戴。B.“意在表现古人用药治病时的谨慎态度”错误。根据原文“这样谨慎周全的做派,除了防毒治毒的需要,也饱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可知画线句中的动作描写不仅表现古人用药治病时的谨慎态度,也饱含着用药治病者对生命的敬畏态度。C.“因为……所以她对每一类生命都有影响”错误。根据原文“性味辛、苦、寒的鸢尾,全株都有毒,毒性最大的部分是根茎和种子,尤其以新鲜的根茎更甚,根茎和花儿的汁液也都有毒,她对每一类生命都有影响”,可知鸢尾对每一类生命都有影响和性味辛、苦、寒,其根、茎、花、种等都有毒都是鸢尾的特征,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作对比”错误。根据原文“鸢尾,仿佛是黑暗中的孤独舞者,展示出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洋溢出新鲜的活力与动感。这样想着,我的眼前,似乎有一道金光闪过,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的《鸢尾花》和《插在瓶中的鸢尾花》赫然出现……迸发出强烈而深厚的情感,融合在清新和谐与律动激昂的画面里,饱绽着永恒的生命力”,可知作者因鸢尾充满活力和动感,而联想到梵高画作中的鸢尾花,赞美了鸢尾花的永恒生命力。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根据原文“这么美,这么毒,却又这么有用,鸢尾的风格便有了孤寂冷峻的炫目”,可知鸢尾“孤寂冷峻的炫目”与其“美”“毒”“有用”有关。“孤寂冷峻”是指其因“毒”而孤独寂寞;“炫目”是指其因“美”的外形、“有用”的价值而备受喜爱和敬畏。两者体现了鸢尾的“外在”和“内在”的特征,共同构成了鸢尾的完整风格。根据原文“我迎向她的目光,却不敢将她拥入怀中,因为我知道,她有毒”,可知鸢尾毒性大,导致大家与她相拥而不得,表现了她的孤寂冷峻。根据原文“她有白、紫、蓝、黄等各色,花瓣常为六瓣,三瓣上长有浅浅淡淡的与主色调不一样的花纹,与没有花纹的三瓣相间排列着,花儿由此展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微风过处,花瓣儿也有一丝微微的颤动,真像一只鹰,盈盈欲飞”,可知鸢尾花色彩斑斓,造型独特,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外形美丽“炫目”。根据原文“鸢尾也确实上能清利咽喉,下可消积通便,清解热毒之力颇胜,临床上多将她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食积胀满、便秘等症,她还具化瘀止痛之功,可以治疗跌打损伤”“也让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邪毒惧怕。在古代,她是驱鬼祛邪的法宝之一,《神农本草经》说她主治‘蛊毒邪气,鬼疰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可知鸢尾清利咽喉,消积通便,清解热毒,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也是驱鬼祛邪的法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题干“优秀的散文‘总会给我们一种‘随性’的审美感受’”,可知“随性”的艺术特征是指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从“形”的角度分析,联想丰富,转接灵活。文章由《村居》中的纸鸢开篇,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鸢,也早就跳进了我的脑海”,“鸢尾开出的花儿,就很像老鹰的尾,这也是她被称为鸢尾的原因”,由纸鸢联想到鸢、鸢尾,结尾再回到纸鸢,首尾遥相呼应。第二段从鸢尾花的颜色、花瓣、外形,详写鸢尾花的极具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外在形象。第四段介绍了鸢尾性味辛、苦、寒,其根、茎、花、种等都有毒的特点,第五、六段介绍了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同时又可驱毒辟邪,第七段介绍了鸢尾“洋溢出新鲜的活力与动感”“饱绽着永恒的生命力”,最后用“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爱啊,这样的爱,已经足够我们保持对每一个日子的热烈而长久的渴望与向往”,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的渴望和向往。从“神”的角度分析,根据“她有白、紫、蓝、黄等各色,花瓣常为六瓣,三瓣上长有浅浅淡淡的与主色调不一样的花纹,与没有花纹的三瓣相间排列着,花儿由此展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微风过处,花瓣儿也有一丝微微的颤动,真像一只鹰,盈盈欲飞”,可知鸢尾花色彩斑斓,造型独特,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外形美丽,表达了作者对鸢尾花形象的欢喜赞美。“性味辛、苦、寒的鸢尾,全株都有毒”“采摘鸢尾,最好穿戴专业防护用具”,鸢尾全株有毒,对每一类生命都有影响,让人心生敬畏。“临床上多将她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食积胀满、便秘等症,她还具化瘀止痛之功,可以治疗跌打损伤”“也让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邪毒惧怕”“饱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作者因鸢尾可驱毒辟邪,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而生发敬畏景仰。“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爱啊,这样的爱,已经足够我们保持对每一个日子的热烈而长久的渴望与向往”,写自己将爱转化为对理想人格和美好精神的向往渴望,实现了爱的主题升华。全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始终,富有内蕴,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德九年七月,颉利自将十万骑袭武功,遣谋臣执失思力入朝以觇我,因夸说曰:“可汗兵百万,今至矣!”帝乃与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驰六骑出玄武门,幸渭上,与可汗隔水语。群酋见帝,皆惊,下马拜。俄而众军至,旗铠光明,部队静严,虏大骇。颉利请和,许之。翌日,刑白马,与颉利盟便桥上,突厥引还。萧瑀曰:“颉利之来,诸将多请与战,陛下不听,既而虏自退,其策奈何?”帝曰:“突厥众而不整,君臣惟利是视,可汗在水西,而酋帅皆来谒我,我醉而缚之,其势易甚。又我敕长孙无忌、李靖潜师幽州以须。若大军蹑其后,伏邀诸前,取之反覆掌耳。然我新即位为国者要在安静一与虏校杀伤必多。今仆械卷铠,啖以玉帛,虏志必骄,骄则亡之端也,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瑀再拜曰:“非臣愚所逮也!”(摘编自《新唐书·列传一百四十》)材料二:天下之势在强弱。有能强者,有不能强者。有能弱者,有不能弱者。有强而示之以弱者,有弱而示之以强者。能强能弱者王,不能强不能弱者亡。强而示之以弱者,其兵多旺;弱而示之强者,亦能以全其国。故秦以虎狼之威,据关中金城之固,蚕食诸侯,卒灭六国而并天下,此能强者也。太王居豳,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币珠玉犬马而不得免;去居岐山之下,而从之者如归市,此能弱者也。突厥颉利寇长安,饮马渭水,太宗倾府库以与之和,而使李靖邀击,大破之,卒犁其庭而擒颉利,此强而示之以弱者也。诸葛孔明相先主以取蜀,崎岖山谷之间而无岁不出师,以扰关中,此弱而示之以强者也。晋平吴而失中原,隋平陈而终江都,此不能强者也。燕以匕首而激秦,息(侯)以违言而拒楚,此不能弱者也。夫天下无常势,能用之则弱可以强,不能用之则强反以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审强弱之势,而善用之天下,庶几乎可定。(选自李纲《论天下强弱之势》)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然我A新B即位C为国者D要在E安静F一与G虏校H杀伤必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幸”是动词,指帝王到某地,与《阿房宫赋》中“而望幸焉”的“幸”用法相同。B.“邀”在文中的意思是“拦截”,这个意思今天依然存在于“邀功”等少数词语中。C.“犁其庭”指犁平他们的庭院,比喻彻底扫荡消灭敌人的势力,又如“犁庭扫闾”。D.“违言”指语言不合而失和,这里指息侯因为和楚王言语不合而与楚国对抗。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厥十万人进犯武功,并夸口说有百万之多;唐太宗仅以六骑在渭水边与颉利会面,却能使其主动请和。B.在与突厥颉利的对峙中,为减少战争带来的伤亡,唐太宗选择了隐忍不发,主动示弱以使对方骄傲麻痹。C.太王遭受狄人侵犯,在以财物侍奉对方而不能幸免的境况下,带领百姓迁居到岐山下,这是“能弱”的表现。D.李纲认为,三国时期诸葛亮之所以能以弱小的国力与曹魏周旋,是因为正确采取了“弱而示之以强”的策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我敕长孙无忌、李靖潜师幽州以须。(2)审强弱之势,而善用之天下,庶几乎可定。14.唐太宗战胜突厥颉利,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答案〗10.CFH11.B12.A13.(1)另外,我已经下令让长孙无忌和李靖暗中行军到幽州来等待(准备迎击敌人)。(2)清楚地了解当时强弱的形势,而且将它很好地运用到整个天下,差不多就可以安定国家了。14.①唐太宗胆识过人,指挥若定;②唐军军纪整肃,士气旺盛;③唐太宗部署周密,战术高超;④唐太宗主动示弱,颉利骄傲轻敌。〖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不过,我刚刚即位,治理国家的人关键是要安定平静。一旦与突厥较量,杀伤必多。“我新即位”,主谓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为国者要在安静”,“为国者”为主语,后面为谓语,句意完整,F处断开;“一与虏校”,“一与虏”修饰谓语动词“校”,句意完整,H处断开。故CFH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太宗)来到渭水边。/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这里。B.错误。“邀功”的“邀”是“求取”的意思。句意:伏军在前截击。/求取功劳。C.正确。句意:最终彻底消灭他的势力,擒获了颉利。/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比喻彻底摧毁敌方。D.正确。句意:息侯以无礼的话对抗楚国。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唐太宗仅以六骑在渭水边与颉利会面,却能使其主动请和”错误,原文为“俄而众军至,旗铠光明,部队静严,虏大骇。颉利请和”,突厥颉利主动请和是在“俄而众军至”之后。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敕”,下令;“潜”,暗中;“须”,等待。(2)“审”,清楚;“善”,很好地;“庶几”,差不多。【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帝乃与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驰六骑出玄武门,幸渭上”可概括出,唐太宗胆识过人,指挥若定;结合“众军至,旗铠光明,部队静严”可概括出,唐军军纪整肃,士气旺盛;结合“突厥众而不整,君臣惟利是视,可汗在水西,而酋帅皆来谒我,我醉而缚之,其势易甚。又我敕长孙无忌、李靖潜师幽州以须。若大军蹑其后,伏邀诸前,取之反覆掌耳”可概括出,唐太宗部署周密,战术高超;结合“今仆械卷铠,啖以玉帛,虏志必骄,骄则亡之端也,故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可概括出,唐太宗主动示弱,颉利骄傲轻敌。参考译文:材料一:武德九年七月,颉利自率十万人马袭击武功,派谋臣执失思力入朝来窥测虚实,趁机夸口说:“可汗有百万大军,现在已经来了。”太宗于是与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等六人骑马出玄武门,来到渭水边,与颉利可汗隔水说话。众头领见到皇帝来了,都很吃惊,下马遥拜。随即唐军大队人马到达,旌旗鲜亮,兵甲闪耀,部队整肃。突厥兵十分惊骇。颉利请求和解,皇帝答应了他。第二天,杀白马,与颉利在便桥盟誓,颉利引兵退走。萧瑀说:“颉利当初入侵,各将大多请战,而陛下不听。后来他们自行退却,是用了什么计策?”皇帝说:“突厥兵多,但军容不整,君臣只贪求利益,可汗在渭水西边,可是他的将帅都来拜谒我,我若将他们灌醉后拿下,那形势是很容易的。另外,我已经下令让长孙无忌和李靖暗中行军到幽州来准备迎击敌人。假若让大军在后追赶,伏军在前截击,易如反掌。不过,我刚刚即位,治理国家的人关键是要安定平静。一旦与突厥较量,杀伤必多。如今(如果)我们放下军械,卷起铠甲,给他们金玉布帛,敌人的心里一定骄傲。骄傲就是灭亡的开端,所以说‘要想得到,一定先给予’。”萧瑀拜了两拜说:“这真不是我们这些愚臣所能比得上的。”材料二:天下大势在于强弱。有能表现自己的强大的,有不能表现自己强大的。有能显示自己弱小的,有不能显示自己弱小的。有虽然强大却向别人显示自己弱小的,有实力弱小但是却向别人显示自己强大的。能(根据情况)示强或示弱的人最终能成王,不能(在适当的时候)示强或示弱的人会灭亡。虽然强大,但是向别人示弱的,他的兵马众多士气旺盛;虽然实力弱小但是表现得很强大的,也能因此保全自己的国家。所以秦国凭借如狼似虎的威势,据有关中坚固的城防,侵蚀诸侯的土地,最终消灭了六国兼并了天下,这是能示强的例子。太王古公亶父生活在豳地,狄人来进攻他,古公亶父用皮毛珠玉犬马等各种财物来侍奉却仍不能免(于被侵扰)。古公亶父离开豳地居住在岐山之下,跟随他的人多得像去赶集,这是能主动示弱的例子。突厥颉利进犯长安,一直打到渭水边,太宗拿出国库中所有的财物与他讲和,同时派李靖截击,大败颉利,最终彻底消灭他的势力,擒获了颉利,这是实力强大却能主动向对方示弱的例子。诸葛亮辅佐先主取得了蜀地,在崎岖的山路间行军,没有哪一年不出师北伐,来袭扰关中,这是实力弱小却向对方显示自己强大的例子。晋国能够平定吴国却丢失了中原,隋朝平定了南朝陈却在江都亡国,这是不能表现出自身强大的例子。燕国凭一把匕首激怒了秦国,息侯以无礼的话对抗楚国,这是不能主动示弱的例子。天下没有恒常不变的形势,能正确运用强弱的技巧则实力弱小的国家也可以变得强大,不能正确运用强弱技巧则实力强大的国家也可以变得弱小,(这种变化)会在转瞬间发生。清楚地了解当时强弱的形势,而且将之很好地运用到整个下,差不多就可以安定国家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讽五首(其五)李贺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凄凉栀子落,山璺①泣清漏。下有张仲蔚②,披书案将朽。〖备注〗①璺:音wèn,器物上的裂纹。这里指山石上的裂缝。②张仲蔚,东汉隐士,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而穷困不堪,所居之处蓬蒿没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山石,突出的却是秋水澄明、秋草枯黄的景物特征,色调明丽。B.第三句以一个“侵”字写野竹香味渗入衣袖,使静态的竹林富有了动态美。C.三、四句写竹,以下四句写月,视线由低到高,调动多种感官,变化莫测。D.“案将朽”三字极沉痛,诗人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书案将朽却一事无成。16.“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与《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15.A16.相同点:①两者都具有诡异怪特的风格。两首诗都以奇幻而变化多姿的意象,渲染了迷濛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觉和情绪,表现出鲜明的创作风格。②两者都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佳句。前者“凄凉”和“泣”既是写景,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后者既是写箜篌的乐音,也是写李凭弹奏箜篌带给诗人复杂多变的主观感受。不同点:①前者是实写诗人山中所见之景;后者运用联想与想象,虚写箜篌的乐音之美妙多变,感染力强。②前者调动视觉和听觉等,以动(声)衬静;后者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出发,展现箜篌的独特音效。〖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色调明丽”理解不准确。秋水澄明带给人的是凄清之感,秋草枯瘦带给人的是萧索之感,这两句色调冷寂,而非明丽。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相同点:①两者都具有诡异怪特的风格。“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在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落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发出幽咽的声响,仿佛伤心人的啜泣。写到这里,前面繁星闪烁,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凄清的场景。场景的急剧变化,奇异的景物,正是作者当时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描摹乐声,“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乐声多变,意境也是忽而清新忽而悲伤迷蒙。总之,两首诗都以奇幻而变化多姿的意象,渲染了迷濛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觉和情绪,表现出鲜明的创作风格。②两者都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佳句。“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中的“凄凉”既是写栀子花飘落的氛围,也是诗人内心的感受;而“泣”既是描摹泉水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乐声时而清脆时而重浊,情感也是忽喜忽悲,既是写箜篌的乐音,也是写李凭弹奏箜篌带给诗人复杂多变的主观感受。不同点:①《感讽五首(其五)》诗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写景,也包括“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是实写诗人山中所见之景;《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写音乐,运用联想,以想象的画面虚写箜篌的乐音之美妙多变,感染力强。②“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前句是视觉描写,后句是听觉描写,调动视觉和听觉等,以动(声)衬静,表现幽冷凄清的场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前句是听觉,后句是视觉,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出发,展现箜篌的独特音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一句以蝉为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__________”一句以日月为喻,颂扬屈原志趣的高洁。(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写思乡怀人的作品中常常运用“对写法”,以增强感情表达的力量,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蝉蜕于浊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__________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__________。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风依然是寒冷的。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乡下人,破毡帽护着脑门儿,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萝卜,有气无力地呼唤着买主。唉,城市在这样的日子里完全丧失了生气,变得没有一点可爱之处了。只有在半山腰县立高中的大院坝里,此刻却自有一番热闹景象。午饭铃声刚刚响过,从一排排高低错落的石窑洞里,就跑出来了一群一伙的男男女女。他们把碗筷敲得震天价响,踏泥带水、叫叫嚷嚷地跑过院坝,向南面总务处那一排窑洞的墙根下蜂拥而去。偌大一个院子,霎时就被这纷乱的人群踩踏成了一片烂泥滩。与此同时,那些家在本城的走读生们,也正三三两两涌出东面学校的大门。他们撑着雨伞,一路说说笑笑,通过一段早年间用横石片插起的长长的下坡路,不多时便纷纷消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有三个重叠词语“平平常常、男男女女、叫叫嚷嚷”,说说它们和“平常、男女、叫嚷”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答案〗18.无踪无影(无影无踪)足不出户(闭门不出)19.①“平平常常”表示事物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值得注意;“平常”表示普通,不特别。二者程度不同,前者程度更重,有强调之意。②“男男女女”通常用于描述一群人,其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而“男女”表示男性和女性。前者比后者更能突出人数多。③“叫叫嚷嚷”强调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多用于描述群体性嘈杂的场景;“叫嚷”通常指的是大声地、激动地说话或喊叫。前者比后者更能突出群体性,表现场景化。〖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语境可知,时令惊蛰,天气转暖,所以雪下下来就融化了,此处需要填写雪“消失”的补语,故可填“无踪无影(无影无踪)”。无踪无影(无影无踪):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因为雨雪交加,人们“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基本上不出门,故此处可填“足不出户(闭门不出)”。足不出户(闭门不出):意思是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平平常常:意思为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平常:普通,一般,不特别。二者从程度上比较,“平平常常”程度更重,更能突出作者描写的这一天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实在是没什么特别之处。②男男女女:男女混杂的一群人。男女:表示男性和女性。二者从数量上比较,“男男女女”强调人数多,和前面的“一群一伙”更搭配。③叫叫嚷嚷: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多用于描述群体性嘈杂的场景。叫嚷:声地乱叫乱喊。二者从场景上比较,“叫叫嚷嚷”更能突出群体性,更能表现学生们打饭时喧哗热闹的场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萤火虫又名夜光、流萤、宵烛等,古人认为它们生于腐草之间,却“()”,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晋书·车胤传》记载:“胤恭勤不倦,……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夜读,所以后人也把书房称“萤窗”。①__________?因为它有专门的发光细胞,里面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两种物质。其中,荧光素在荧光素酶催化下,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光子发光,这个反应中的能量95%都转化成光,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发出热量,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烫到,它发出来的光也被称为“冷光”。萤火虫发光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发信号,通过一闪一闪不同节律的“光语”,来传达相互之间的求偶信号;②__________,蜥蜴误食萤火虫会死亡,证明萤火虫发光还有警告其他生物的作用。萤火虫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种。凡是有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③__________。水质污染,植被破坏则会严重制约萤火虫的生存和繁殖。最近几十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药化肥滥用,导致萤火虫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很多地方已难觅其踪影。为保护“夏夜精灵”,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选择低碳出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翡翠培训资料》课件
- 《证券买卖技巧教案》课件
- 《证券基金销售培训》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汇编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人力资源管理篇】
- 《社区工作实务》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合集职工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人事管理】十篇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课件 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2课时 油气资源的开发
- 山里的夜(2022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 基于PLC的食品包装机控制系统设计
- 保密协议简单合同范本
- 机械设计作业集
- 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要求
- 冬季心血管病预防知识
- DB36-T 720-2013 汽车加油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铁路护路巡防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奥数试题(试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