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电和磁

1、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极,当磁体被分割几段后,每段磁体上仍

然都有N、S极;而且两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为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3、每一磁体周围都存在着磁场。磁场中某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在该

点小磁针才N极所指的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的磁感线从磁体的N

极出发回到S极。

4、地球也是一个磁体,因此存在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5、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线这一模

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电能生磁。

7、通电导体周围也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直线

电流磁场的分布为以导线上的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分布的

面与导线垂直。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

场的极性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关系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有:是否带铁芯、线圈匝数、电流大

小。

10、电磁铁的磁性主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来控制,主要应用如电铃、

电磁选矿机、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11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

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

1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

线方向有关;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转动,但转到平衡位置就不动

了。

13.直流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

机的一个关键、重要的部件,它使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能不停的转

动。

14.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动力设备。

1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从

而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16、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

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路不闭合,当导体做切割

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但在导体两端会有感应

电压。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可用右

手定则。

17、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18、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我国交流电的周期为0.02秒,

频率为50赫兹,即每秒出现50周期,方向改变100次。

19、家庭电路组成:进户线(火线、零线)、电能表、断路器、插座、

灯座、开关。进户线的电压值为220伏,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测电

笔。

20、家用电器的插座和电灯之间是并联的,这样连接好处是一个用电

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电器。

21.保险丝一般由熔点低的金属合金制成,选用保险丝原则,应使保

险丝的电流等于或稍打于电路中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2、为了防止触电事故,一般家用电器必须有接地线。

23、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家庭电路中触电是

人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

高压带电体。

第二章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

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

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

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

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与稀有气体

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

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

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

“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

电子嵌在中间。一一发现电子3.卢瑟福一一“卢瑟福模型”:电子

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一一“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

“电子云模型

j质子(带正电)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备(不带电)夸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4)

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

素原子。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一一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现象:

钠原子失去电子一一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

——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

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纯净物分

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

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

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海水中含量多到

少:氧、氢、氯、钠。

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组成

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3)表物

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元素周期表:横称为周期(原子序数也是质子数自左向右增加)

纵换为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

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双原子分子、多原

子分子。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稀有气体(氯气、锐气、筑气)、固态

非金属(除碘外)、金属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

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

子个数。

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

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

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

元素写在右边。

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

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⑶表示某种物质

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该物质的相对

分子质量是多少

6.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

带的电荷数。海水中所含的部分离子:Cl-、Na+、Ca2+、Mg2+

7、C厂表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Na+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

荷的钠离子;

Ca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Mg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

荷的镁离子。

2Na+表示二个钠离子:

8、常见的原子团

离子的名称离子的符号离子所带

的电荷数

氢氧根离子OH--1

硫馥根离子so『--2

硝酸根离子NO3--1

碳酸根离子CO产-2

碳酸氢根离子HCOg--1

镶根离子NV+1

9、原子之间相

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化合价表示如+1

Na

10、常见化合价: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

规律:钾钠银氢+1价,

钙镁钢锌铜为+2价,氟氯澳碘负一价,通常氧是一2价,三铝

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

单质元素为零价。

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和原子团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

11.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

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9、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

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如23HNa:钠原子有11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中子数为

12

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3.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已知,H—10—16S—32

求:H2S04(硫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lX2+32+16X4==98

4、化学式的含义:(1)表示该种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2)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

(3)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CO2分子由碳

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5)表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5.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例:水的化学式为H20,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H:O=-1X2:16X1==1:8答:

6、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一个分子中某元素的原子个数X该元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中煤一元一素一质一量一分一觐==

X100%

相对分子质量

第3章

一、知识要点:

二、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2、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⑴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Y「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d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

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三、氧气和氧化

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r密度比空气大

I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1)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

具有氧化性。

硫在氧气中燃烧:

(3)(2)S+02===S0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

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02====Fe30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

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

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3、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镒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

二氧化镒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02====2H20+02f

2KMnO4=-==K2MnO4+Mn02+02f

2KC103=======2KC1+302f

①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②y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

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

大)

5、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6、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7、灭火和火灾自救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与措施(看课本)

四、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C

2、(2)分解反应:AB+C

3、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V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4、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3)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亶’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

质量和已知量

一列出方程求解*写出简明答案

五、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鼻腔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咽:通道

呼吸道喉:

气管、支气管

<部分支气管

肺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

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2)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

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

肺泡

(3)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动物的呼吸: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

气,呼出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

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

碳。

六、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

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f有机物(淀粉)+氧气

(2)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2、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

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光合作

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3、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

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

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④三态变化,

其固体称干冰。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能供呼吸

②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与水反应:C02+H20=H2C03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02+Ca(0H)2=CaC03+H20

(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有无光都能进行

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

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

互相依存和对立。

三、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4、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5、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6、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7、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

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8、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煌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9、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燃的制冷剂、发泡剂、

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10、温室效应。

⑴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

于动植物的生存。

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

升等。

四、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

③车辆尾气的排放

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

5、空气污染的种类: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

S02④酸雨

6、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

监测和预防④植树造林。

附加:实验室用高锦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查装置

的气密性。

第二步:将高锯酸钾加入试管中。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

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

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

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例题:16克氧气和10克碳完全燃烧是否一定生成26克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请列试计算。

第4章知识点提要

1.土壤的成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矿物质

(无机物)、腐殖质(有机物)、空气、水分等非生物成

分。土壤中的有机物包括死亡的生物提(遗体)和生

物的排泄物(遗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

菌等。

2.土壤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风化形成的。

3.影响土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土壤中

矿物质颗粒根据大小分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种。根据土壤

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砂土

类土壤,最弱的是黏土类土壤;透水性最强的是砂土类土

壤,最弱的是黏土类土壤;保水性最强的是黏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砂土类土壤。三种土壤中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是壤土

类土壤,因为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该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

接近1:1,而在砂土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大于水分,黏土

类土壤中,空气的比例远远小于水分。黏土类土壤最容易搓成

条,因为其粉粒、黏粒多,黏性强,这样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强,但通气透水能力弱。

4.一棵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根系,其中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

叫直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叫须根系。植物的根系往往

比地上部分的分布范围要略大,这有利于固定植物体和从

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结构、肥

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

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一般是须根系。

5.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上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植物的根尖分为四个部分,分别

是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其作用分别是吸收水

分和无机盐、使根伸长、细胞分裂和保护根尖。

6.根毛是根尖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其作用是扩大了

根尖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毛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尖之所以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因为根尖根毛区细

胞液泡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移栽时要带土是为了保护根尖根

毛。

7、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

的浓度。盐碱地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大

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植物

脱水而死,一次性施过量的化肥导致作物“烧苗”是土壤溶液浓

度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植物脱水而死。在探究细胞吸水的原理的实验中,加浓盐水的玻璃

管中液面上升,而加清水的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N、P和K,其中主要针对叶

起作用的是N,对茎和根起作用的是K,对花、果实和种子起作

用的是P0合理施肥的其中一个要求是针对不同作物应适当多施

不同种类的化肥,如叶菜类可适当多施N肥(青菜、包心菜等),对

根茎类可适当多施K肥(番薯、芋芳、马铃薯、甘蔗等),对食

用花果类作物可适当多施P肥。

9、过量施放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长期

过量施放N肥会导致土壤发生板结,从而破坏土壤结构;过量施

放P肥,会导致土壤缺铁、锌和磷。

10、水体中N、P元素过多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该种

污染发生在淡水中称为水花(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则叫赤潮。

其污染进程如下:水体中N、P元素过多一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一藻类等生物死亡后,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上升一好氧性细菌大

量繁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一水体中溶解氧下降一水生动植物

缺氧死亡一水体中有机物进一步增加一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

有机物一水体变黑发臭。从污染进程可知,水体中的有机物过多,

也会导致该污染;在该污染进程中,导致水中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

是溶解氧下降。N、P元素主要来自生活污水、过量施用化肥和

含N、P的工业废水。

11.植物的茎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

茎和缠绕茎四种,生长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使叶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