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4/33/wKhkGWcHDkmANS_YAANI97B9XMg552.jpg)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4/33/wKhkGWcHDkmANS_YAANI97B9XMg5522.jpg)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4/33/wKhkGWcHDkmANS_YAANI97B9XMg5523.jpg)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4/33/wKhkGWcHDkmANS_YAANI97B9XMg5524.jpg)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4/33/wKhkGWcHDkmANS_YAANI97B9XMg55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①对传统社会的女子来说,女性意识就是对知心人的爱情追求、对理想生命状态的追求、对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这样的追求与向往,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也出现了。②《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特别讲到林黛玉读了《西厢记》,触动了懵懂的少女情怀之后又听到了《牡丹亭·惊梦》的唱曲,引动了情思这一段情节描绘得非常细致,不但篇幅很长,而且作者刻意描写了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呈现她潜藏在心底的情思,如何成为唤醒了自我渴求的意识。作为青春少女的代表,林黛玉开始思考她的芳华岁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就在此时,她听到了《牡丹亭·惊梦》里杜丽娘的唱词,感同身受:每一句《牡丹亭》唱词,都让她感慨万千;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就自思自叹;听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就心动神摇;听到后来,联想到自己的将来会是怎么一个情况,就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③由此可以看到,曹雪芹对林黛玉情窦初开的描绘,跟汤显祖刻画杜丽娘的心境如出一辙,涉及发掘女性意识的探索,与晚明对于女性意识的认识与关注是连在一起的。可以说,到了十八世纪的曹雪芹,他对女性意识的关注,是继承了十六世纪以来,文人学者对于女性处境特别突出的关怀。沿着这个脉络,我们发现《红楼梦》里面,写到林黛玉表达自我内心情愫的诗词,都清楚地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深刻感受到自己掌握不了生命的走向。比如《葬花词》,就最能显示出现实环境的残酷与惨烈,让深闺女子感到身不由己的,不仅是芳华虚度,还有更可怕的悲惨命运等待在将来。在曹雪芹的笔下,这也不是林黛玉一个人的命运,书中大多数女子都会陷入类似的命运深渊,甚至更为凄惨,如有了自我本体意识的晴雯,而林黛玉只是作者聚焦的范例。④“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的不仅是林黛玉的感伤,也是杜丽娘早殇的感伤,甚至可以说是传统社会女子有了女性意识,必定会触动的感伤。《红楼梦》二十七回有脂砚斋回末总评,说:“埋香冢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脂砚斋很清楚地知道曹雪芹拟写《葬花词》让林黛玉吟咏的普遍意义是,纯洁美丽的女子一旦认识了人生处境,有了自我意识,就会发现自己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要遭到龌龊现实的践踏,以至于埋香葬玉,魂归离恨天。⑤《葬花词》的结尾:“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明确显示出,《红楼梦》里面的女性,对于自身的命运完全不能掌握,同时清楚意识到这种际遇的悲惨下场。《葬花词》让林黛玉本人发此哀吟,除了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感喟,当然是曹雪芹创造这个角色的特写,让她作为女性意识的代表,展现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与悲怆。(摘自《<红楼梦>的女性意识》,有删改)材料二:①女性意识,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天然就要借助对爱情的追求来表现。《红楼梦》就塑造了不止一位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青年女性形象。②提到主动追求爱情的“勇士”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身为婢女的司棋。司棋与表弟潘又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两人互相爱慕,胆大包天地买嘱大观园中的婆子,在园中私会,海誓山盟,私传表记。作为奴仆,不经主人同意,私订终身,这在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更何况还在大观园中私会。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无疑需要极大勇气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抄检大观园时,司棋收藏的潘又安对她表白心意的帖子被搜出来,却“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可见她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脂砚斋也不禁为她留下“余为司棋心动”的批语。这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又是多么叛逆的想法!在胆小怕事、事败马上逃走的潘又安的衬托下,司棋这个勇敢追求自己爱情的人物是多么光彩夺目!③值得一提的还有身份更为卑微的女戏子龄官。在封建时代,戏子比奴婢更卑贱,作为贾府“买”进来表演的女戏子,龄官的身份简直就如泥土一样,可以想见她对爱情的追求会更加艰难。但是,她在爱情面前却表现出自尊的一面。当贾蔷为了安慰病中的龄官而买了会杂耍的雀儿来哄她开心时,她责怪贾蔷说,贾府买了她来逗乐,自己看见雀儿如此,触景生情,并不高兴。这番话表现出这个女孩子的自我价值意识:她渴望爱,但绝不卑微乞求。甚至宝玉要求其唱曲,她都敢当面拒绝,蒙侧批说“诚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之意。”④《红楼梦》中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女性形象远不止这些,她们不同于以往的才子佳人题材的作品中千篇一律痴情柔弱的女性形象,性格鲜明,形象立体,在封建礼教下表现出难得的勇气与自信,焕发出独有的魅力。(摘自《闺阁的英豪:<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出现了对知心人的爱情追求,以及对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等。B.曹雪芹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活动,篇幅长、描绘非常细致,是为了呈现其潜藏心底的情思。C.曹雪芹对林黛玉情窦初开的描绘和汤显祖对杜丽娘心境的刻画一致,都涉及女性意识。D.《葬花词》写的是个人的感伤,也是传统社会中有了女性意识的女子必会触动的感伤。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将《红楼梦》和《牡丹亭》对比,论述二者有相似的内容。B.材料一对脂砚斋的评论进行了具体阐释,使论证更充分、更有力。C.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述,中间两个段落构成并列关系。D.以上两则材料都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来进行相关论述。3.《红楼梦》中下列相关人物的行为,不能体现材料中“女性意识”内涵的一项是()A.薛宝琴见多识广,作《怀古绝句十首》,其中《马嵬怀古》一诗跟传统的女色亡国的观念大唱反调,肯定了杨贵妃的爱情追求。B.香菱幼年不幸走失,后沦落为薛蟠妾室,可她并未沉沦,一心想学作诗,拜黛玉为师,专心致志,终于写出了比较像样的诗来。C.小红是贾府家生子,生而为婢、两代为奴,初见贾芸便被吸引,于是以丢帕子为手段试探对方,在一丢一还之间确定彼此心意。D.薛宝钗重视礼教,经常劝诫贾宝玉要多读有关“仕途经济”的书籍,能在大观园上下周旋,正确应对各种关系,后来嫁给宝玉。4.以上两则材料均在探究《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5.《祝福》中祥林嫂面对困境,数次主动抗争,她的抗争是不是材料中所说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请结合两则材料和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B2.A3.D4.①材料一主要是探究小说中林黛玉的女性意识,并通过分析林黛玉有感于《牡丹亭》唱词和写作《葬花词》来明确曹雪芹创作这一角色的目的是展现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与悲怆。②材料二以司棋和龄官为例,论述青年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且懂得自尊,也是女性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5.不是。①材料中所讲的女性意识包含对爱情和理想生命状态的追求,对自我追求的向往。②祥林嫂逃到鲁镇、撞桌案等,是不想再嫁,她的这些反抗,是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自觉践行封建贞节观,并非对爱情和理想生命状态的追求,自然谈不上女性意识的觉醒。③捐门槛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反抗方式错误,屈从于封建迷信思想(或封建神权),以图为自己换来一个普通女佣的合理地位,即参与准备祝福的福礼,这只是其陷入绝境前的最后挣扎,也不能算作对自我追求的向往,故也不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为了呈现其潜藏心底的情思”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活动”重点是为了表现其潜藏的情思“如何成为唤醒了自我渴求的意识”。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对比”错,材料一中《红楼梦》和《牡丹亭》并无对比,二者有相似的内容也只是为了论述曹雪芹的描写涉及女性意识。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女性意识:就是对知心人的爱情追求、对理想生命状态的追求、对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D.薛宝钗的种种表现是在实践封建社会的文化规范,使自我变成了封建男权文化的“代言人”,压抑了女性自主意识,虽然获得了婚姻和名分,却输掉了爱情和个性。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材料一,结合“作为青春少女的代表,林黛玉开始思考她的芳华岁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就在此时,她听到了《牡丹亭·惊梦》里杜丽娘的唱词,感同身受”“《葬花词》让林黛玉本人发此哀吟,除了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感喟,当然是曹雪芹创造这个角色的特写,让她作为女性意识的代表,展现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与悲怆”可知,主要是探究小说中林黛玉的女性意识,并通过分析林黛玉有感于《牡丹亭》唱词和写作《葬花词》来明确曹雪芹创作这一角色的目的是展现女性生命追求的挫折与悲怆。②材料二,结合“提到主动追求爱情的‘勇士’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身为婢女的司棋”“值得一提的还有身份更为卑微的女戏子龄官”可知,以司棋和龄官为例,论述青年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下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且懂得自尊,也是女性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要明确给出结论:不是。然后归纳出材料中“女性意识”的内涵。要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①结合材料一“对传统社会的女子来说,女性意识就是对知心人的爱情追求、对理想生命状态的追求、对完成自我追求的向往”和材料二“女性意识,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天然就要借助对爱情的追求来表现”可知,材料中所讲的女性意识包含对爱情和理想生命状态的追求,对自我追求的向往。②《祝福》讲述了祥林嫂在丈夫死后她偷偷离家出走,逃到鲁镇谋生,结果被婆婆捆绑回去,卖到了山里。她认命地和第二任丈夫好好过日子,结果丈夫得伤寒而死,儿子被狼吃了,她被大伯赶出了家门,再次到鲁镇做女工。她为了赎罪,用全部的积蓄去庙里捐门槛,结果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祥林嫂的反抗,凭借的是封建礼教的贞操观念,并非对爱情和理想生命状态的追求,自然谈不上女性意识的觉醒。③她面对人们的践踏,用全部的积蓄捐给庙里,祈求换得人间温暖,捐门槛虽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反抗方式错误,屈从于封建迷信思想(或封建神权),以图为自己换来一个普通女佣的合理地位,即参与准备祝福的福礼,这只是其陷入绝境前的最后挣扎,也不能算作对自我追求的向往,故也不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花脸郑俊甫鬼子的铁蹄踏进窑镇时,四爷正在庆乙戏楼唱戏,唱的是《捉放曹》。四爷唱花脸,扮年轻气盛的曹操,水白脸,脸谱高位勾画,哇呀呀一嗓子,声似洪钟。四爷打小喜欢看戏,小时候家住庆乙戏楼旁边,没事就跟着大人泡戏园子。别的孩子也有看戏的,男孩子都喜欢看武生——一杆枪舞得虎虎生风,要不就是翻筋斗,孙猴子似的,好看;女孩子呢,多喜欢书生小姐的故事,如《西厢记》之类。四爷不。四爷喜欢花脸:曹操呀,李逵呀,还有“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的关云长,等等。有一回,庆乙戏楼的花脸卸罢了妆,见四爷还跷着两只脚趴在戏台边,痴愣愣地看,一时兴起,便抱了他,到后台,仔仔细细地给四爷画了张脸谱。四爷得了宝似的,一口气跑回家,对着镜子左瞧右照。四爷的小脸上是一张拼接的脸谱,一片红忠,一片水白,还有的地方画成了金银妖怪。四爷不在乎,哪一片他都欢喜,一连几天舍不得洗,恨不能一直在脸上留着。后来,父母骂得急了,他便哭丧着脸去洗。没承想,拿肥皂也搓不下去,家人只好动用了豆油,才算让一张脸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四爷就是凭着一股子痴劲儿进了戏班。先是跑龙套,但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了庆乙戏楼的当家花脸,方圆百里无人不知。鬼子进了窑镇,消停了没几天,一位少佐就带着翻译进了庆乙戏楼。少佐也是喜欢京戏的,尤喜花脸,还能哼上几句。听说四爷花脸唱得好,他就寻上了门,不光想听,还想学几句,最好能登台演唱。四爷自然是拒绝的。别看在舞台上什么角色都唱过,也演过老奸巨猾的反派,可下了台,四爷却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少佐很有耐心,看上去比三顾茅庐的刘玄德还有诚意。聊了几次花脸,碰了几次壁,少佐便换了话题,开始聊四爷的家庭——先是四爷的父母寿辰,继而是家居摆设,甚至于孩子念的学堂都聊,熟悉得像是在聊自己。四爷的心开始打鼓,身上冷汗直冒。四爷说:“想学什么?”少佐顿时眉开眼笑,说:“花脸吧。”四爷说:“想唱哪出?”少佐转了转眼珠,两只手比画着说:“就是那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四爷摇了摇头:“关羽太费嗓子了,你初入门,唱不了。”少佐愣了一下:“你看我能唱哪出?”四爷说:“《捉放曹》吧。你可以试试曹操,那时候曹操春秋正盛,与你年龄相合。”少佐侧过脸,盯着翻译。翻译立马解释说:“曹操,三国时的英雄,很厉害的。”少佐微笑着点点头,就唱这个吧。四爷教得很认真,少佐学得也很认真。一个月后,少佐能完整地唱上一段了,有模有样。少佐提出想上舞台,四爷想了想,点了头。那天观众很多,坐满了整个戏楼。观众是四爷花钱雇来的。要说庆乙戏楼从不缺观众,尤其是四爷的场子。可那天还要上台的,是一个日本人,是带着兵扛着枪一路烧杀抢掠的鬼子。教鬼子唱戏,还要他登台表演,这不是汉奸卖国贼吗?四爷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好多人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早都骂上娘了。四爷赔上自己的老脸,花钱请了庆乙戏楼的铁杆戏迷。戏园子不能空呀,别看少佐在四爷面前一副谦恭的样子,四爷明白,每一个谦恭的细胞下都藏着利刃。那天的戏唱得很热闹,该有掌声的地方、不该有掌声的地方,掌声都有了。散场的时候,一个个冲着四爷伸大拇哥。少佐很开心,他学着窑镇人的样子,冲四爷一拱手,鞠了一躬。打那天起,少佐不再光顾庆乙戏楼了,他又恢复了侵略者的本性,拿起了枪。不再光顾庆乙戏楼的,还有四爷。据说,少佐的那场戏唱罢,就再也没有人在窑镇见过四爷。窑镇的上空起了一阵风,先是在戏迷们之间刮,后来越来越盛,很快就席卷了窑镇的角角落落。少佐也听说了,问了懂戏的人,才知道那不是空穴来风,是嘲弄,是羞辱,是诅咒。少佐派了很多人,去寻四爷的下落。可是,四爷,连同他的家人,隐了身似的,再也寻不着了。日本人投降后,那阵风成了窑镇的一个传说,有鼻子有眼的。就连街头说书的,也拿它作保留节目,说起来眉飞色舞,唾沫星乱溅。您瞧瞧,明明是担着汉奸的名声,教鬼子唱戏的,最后却成了英雄。为什么?《捉放曹》中,是青年曹操,脸谱该高位勾画,眉毛和眼部的线条勾得直且淡,两颊皱纹一对,线条细长,以显其年轻气盛。可是四爷呢,给少佐画的是《阳平关》里曹操的脸谱。眉毛、眼部和脸上的皱纹,着色重,线条粗,浓墨重彩,着力渲染,不再讲究虚实,面部的皱纹也多,行话叫“水白奸邪”。怎么个意思?《阳平关》里的曹操可是暮年,不光仗打得一败涂地,阳寿也只余了不到三年……这个四爷呀。啧啧……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四爷跟着大人泡戏园子,对画的脸谱视若珍宝舍不得洗掉,后来进戏班学戏,都表现了四爷对戏曲的痴迷。B.小说写少佐想唱关羽,四爷却建议他唱曹操且在脸谱上动了手脚,可见四爷内心并不真心想教对方,只是迫于无奈。C.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少佐终于能完整地唱上一段了,二人正式演出后,观众都冲四爷伸大拇哥,称赞四爷唱得更好。D.小说中两人教戏、学戏、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人物内心的博弈与交锋,双方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使作品引人入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写四爷唱《捉放曹》,与结尾二人合演《捉放曹》相照应。B.小说着力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对人物进行了充分刻画。C.小说最后一段实际上是对四爷的评价,“啧啧”一词暗含惊叹赞美。D.“哇呀呀一嗓子”“四爷的心开始打鼓”等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8.四爷为何说少佐“每一个谦恭的细胞下都藏着利刃”?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9.本篇小说入选了“第21届中国年度微型小说50强”,假设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写出3点推荐理由。〖答案〗6.C7.B8.①从身份上看,少佐表面是一个戏迷,喜爱京剧,实则是一个侵略者。教一个侵略者登台表演中华传统剧目,本身是被唾弃的行为,但“戏园子不能空”、四爷请来许多戏迷捧场,可见其深知少佐作为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本性。②从行为上看,少佐看似诚意十足、很有耐心,实则从其对四爷家庭的熟悉程度、貌似关心等内容可见,他是以此来威胁四爷就范。③从动机上看,四爷明白,少佐学戏的动机居心叵测。从他最开始想学“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到后来提出要登台表演,貌似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实则想借贬损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击溃民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大侵略深度的目的。9.①情节构思巧妙。从被迫教少佐学戏,再到登台表演,作者运用了设置悬念(四爷从拒绝到答应)、埋伏笔(四爷建议少佐学《捉放曹》)等多种情节设置巧妙,让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吸引力强。②叙事别具特色。有插叙,回忆四爷从小对戏剧的痴迷;有补叙,倒数第二段补充交代四爷利用给少佐画脸谱的机会,巧妙地对其进行嘲弄、羞辱、诅咒。叙事方式多样,也让内容更饱满充实。(两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学生任答其一即可)③人物形象鲜明。小说着力塑造了四爷和少佐这两个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四爷痴迷戏曲、沉着从容、机智勇敢、心怀家国的英雄形象,少佐笑里藏刀、自作聪明终受羞辱诅咒的侵略者形象均跃然纸上。④主题深刻突出。作者选择以戏曲作为切入口,通过叙写四爷与少佐斗智斗勇,最终机智地捍卫了传统文化的尊严,进而维护了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故事,既赞美了四爷的家国大义,突出小说的抗日主题,同时也提醒我们捍卫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称赞四爷唱得更好”错,根据前文四爷花钱雇观众听戏,知道大家伙“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早都骂上娘了”,再到唱戏时“该有掌声的地方、不该有掌声的地方,掌声都有了”的反常情况,可知“冲四爷伸大拇哥”的观众并不都是赞赏他唱得好,其中有一部分是带有讽刺戏谑的意味。但前文又说到四爷请来了“铁杆戏迷”,这些人应该能看出少佐脸上所画脸谱的秘密,则还有一部分“冲四爷伸大拇哥”的观众应该是赞赏其这一举动。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心理等角度对人物进行了充分刻画”错,小说有语言描写“关羽太费嗓子了,你初入门,唱不了”,有“跷着两只脚趴在戏台边”“冲着四爷伸大拇哥”动作描写,有“痴愣愣地看”“微笑着点点头”神态描写,几乎没有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尤其是对少佐。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从身份上看,鬼子进了窑镇,少佐是喜欢京戏的,尤喜花脸,可见,少佐表面是一个戏迷,喜爱京剧,实则是一个侵略者。“听说四爷花脸唱得好,他就寻上了门,不光想听,还想学几句,最好能登台演唱”教一个侵略者登台表演中华传统剧目,本身是被唾弃的行为,四爷却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不愿意教他,但少佐对四爷家人情况的熟悉暗示了他侵略的本性,“戏园子不能空”、四爷请来许多戏迷捧场,可见其深知少佐作为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本性。②从行为上看,少佐看似诚意十足、很有耐心,“聊了几次花脸,碰了几次壁,少佐便换了话题,开始聊四爷的家庭……熟悉得像是在聊自己”四爷听了,心开始打鼓,身上冷汗直冒,可见他对四爷家庭的熟悉程度、貌似关心等内容,实际上是以此来威胁四爷就范。③从动机上看,四爷明白,少佐学戏的动机居心叵测。他最开始想学“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的形象,四爷不想教他,到后来提出要登台表演,一个侵略者登上中国舞台表演中国传统戏剧,貌似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实则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想借贬损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击溃民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大侵略深度的目的。【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技巧、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能力。①情节构思巧妙。作者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少佐学戏,四爷一开始拒绝,后来少佐便换了话题,开始聊四爷的家庭,再后来问“想学什么?”,答应少佐教戏,让读者起疑,有设置悬念的效果;运用埋伏笔的手法,四爷教少佐学戏,四爷说“《捉放曹》吧。你可以试试曹操,那时候曹操春秋正盛,与你年龄相合”,建议少佐学《捉放曹》,为揭示四爷下文给少佐画脸谱的情节埋下伏笔,情节设置巧妙。②叙事别具特色。小说主要情节是四爷从被迫教少佐学戏,再到登台表演。开头先叙述鬼子的铁蹄踏进窑镇时,四爷正在庆乙戏楼唱戏,然后“四爷打小喜欢看戏”插叙回忆四爷从小对戏剧的痴迷;后文叙述那场戏唱罢,就再也没有人在窑镇见过四爷,再写窑镇的一个传说,倒数第二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四爷利用给少佐画脸谱的机会,巧妙地对其进行嘲弄、羞辱、诅咒。在顺叙过程中加入插叙和补叙,叙事方式多样,也让内容更饱满充实。③人物形象鲜明。小说着力塑造了四爷和少佐这两个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四爷是唱花脸的行家,少佐是日本侵略者,少佐想唱关羽,四爷却建议他唱曹操且在脸谱上动了手脚,小说中两人教戏、学戏、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人物内心的博弈与交锋。四爷是英雄形象,他沉着从容、机智勇敢、心怀家国的英雄形象,少佐是侵略者形象,他笑里藏刀、自作聪明终受羞辱诅咒,两个形象跃然纸上,对比鲜明。④主题深刻突出。作者选择以戏曲作为切入口,四爷教戏,少佐学戏,四爷明白,少佐学戏的动机居心叵测,貌似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实则想借贬损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击溃民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大侵略深度的目的。这样在二者之间上演了一场真正的戏剧,四爷表面上教少佐学戏、上台表演,实际上建议他唱曹操且在脸谱上动了手脚,对少佐“是嘲弄,是羞辱,是诅咒”,最终机智地捍卫了传统文化的尊严,进而维护了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小说既赞美了四爷的家国大义,突出小说的抗日主题,同时也提醒我们捍卫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毒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未闻身治而国乱者。”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昔尧舜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工之徒,不能塞也,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则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唐贞观,太宗以英武之资,能用贤良之士,时若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诸人,布列左右,得用贤纳谏之美名。君臣相得益彰,以成“贞观之治”。(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材料二:太宗即位,拜魏征谏议大夫。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显其德,君臣共治、国以富强;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按循法度,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多病,辞职,帝不肯。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帝亲见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帝使A温彦博B按讯C非是D然俾彦博E让征F征见G帝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表原因。与《谏逐客书》中“所以饰后宫”的“所以”意思相同。B.明,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何必劳神苦思”的“苦”用法相同。C.“以英武之资”的“以”与《六国论》中“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以”意思不同。D.见,见面、探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的“见”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善于通过反思来警诫自己,他认为能够伤到自身的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因为“嗜欲”而造成了灾祸。B.魏征指出古代圣明的君主治国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开始,进而推及外物,自身治理好了,国家就不会发生动乱。C.魏征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处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虽不熟悉法律条文,但尽力遵照法规判决,众人心悦诚服。D.魏征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病重,太宗为其修建正屋,并亲自前去探望、询问病情,可见君臣情感深厚。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人君兼听,则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4.魏征选择作“良臣”,他是如何按“良臣”的要求行事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CDF11.A12.C13.(1)因此君主(只有)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使大臣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情况就一定能向上通达。
(2)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14.①直言进谏,得到了太宗的肯定;②依法断案,使众人心悦试服;③与太宗默契配合,使各自的能力更好地彰显出来,成就了“贞观之治”。〖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帝使温彦博按讯”中,“温彦博”既是“使”的宾语,又是“按讯”的主语,为兼语,中间不能断开,其后C处断开;“非是”为动宾结构,“然”表转折,一般居于句首,D处断开;第一个“征”作宾语,第二个“征”作主语,中间F处断开。故选C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所以饰后宫”的“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句意:君主贤明的原因。/用来装饰后宫。B.正确。句意:使四目明亮(广开视听)。/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C.正确。凭借;因为。句意:唐太宗凭借自己英明勇武的能力。/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D.正确。“冀君实或见恕”的“见”意思是“我”。句意:太宗亲自去见他并询问病情。/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虽不熟悉法律条文”无中生有,由原文“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按循法度,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可知,“虽不熟悉法律条文”于文无据。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故”,因此;“壅蔽”,堵塞蒙蔽,译为“蒙蔽”亦可;“上”,向上。(2)“为”,治理;“为……所”,被;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征曰:‘……是故人君兼听,则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可知,直言进谏,得到了太宗的肯定;②由原文“征按循法度,人人悦服”可知,依法断案,使众人心悦试服;③由原文“君臣相得益彰,以成‘贞观之治’”可知,与太宗默契配合,使各自的能力更好地彰显出来,成就了“贞观之治”。【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作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让百姓存活。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填饱肚子,肚子是填饱了,人也就死了。我时常在想,能够伤到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己追求贪欲才造成灾祸。假如总是喜欢贪恋美味,沉溺于声色,欲望越多,害处就会越大,既耽误政事又扰害百姓。假如再说出一些不合乎事理的话来,就会使人心更加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征说:“古代贤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从未听说将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贞观二年,太宗皇帝问魏征:“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征回答道:“君主贤明的原因,在于能够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君主昏聩的原因,在于偏听偏信。过去尧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才纳贤,使四目明亮(广开视听),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因此贤明的君主能够知晓所有的事情,所以像共工这样的人不能蒙蔽,迷惑他们。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能的臣子,疏远百姓,只偏信赵高,直到天下大乱、百姓叛离,他还没听说。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不知道。因此君主(只有)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使大臣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情况就一定能向上通达。”太宗很赞赏他的这番话。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凭借自己英明勇武的能力,任用贤能优良的人才,当时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等人,他们围绕在他的身边,唐太宗得到善于任用贤能之人、善于纳谏的美名。君臣彼此相互配合,使各自的能力更好地彰显出来,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材料二:太宗登基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彰显美好的德行,君臣共同治理天下,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遵循法度,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厅(正屋),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太宗亲自去见他并询问病情。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备注〗①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②拳毛:拳曲的马毛。③眄(miǎn):斜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秋风和诗人的对话,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含蓄别致。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点。C.颔联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写。上句点明“始闻秋风”,下句由此生发对衰老的感慨。D.颈联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侧面表现秋风的强劲萧索,让人深感冷清凄凉。16.本诗与杜甫的《登高》都写到了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借秋风表达的情志有何异同。〖答案〗15.D16.同:两首诗都借秋风抒发了对自己年老多病的感慨惆怅之情。
异:①刘诗最后两联写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自己虽年老多病但仍然豪情不减,登上高台。以对强劲肃爽秋风的喜爱和赞美,反映自己自强不息、老而弥坚的精神品格。②杜诗借劲疾萧瑟的秋风,既抒发了对自己年老多病、万里漂泊、孤苦无依的悲叹,也进一步引发出诗人的家国之忧。〖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让人深感冷清凄凉”错误。是借对强劲肃爽秋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振奋昂扬的精神面貌。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刘诗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颈联,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睁开眼睛,顾盼着万里青云。正是秋风,使骏马心动,使大雕睁眼。不仅写出了骏马和大雕内心驰骋疆场和搏击长空的渴望,还显示了一种潜藏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描绘了秋风的魅力,展现了自己振奋昂扬的精神面貌。尾联,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杜诗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伤身世,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根据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分析概括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认为战国时燕国的灭亡与其采用的刺秦策略有很大关系,他在《六国论》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浩瀚壮阔,千古传诵。(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广告收入对于一部影视剧的重要性,是①的。绝大多数观众也默认:既然选择了追剧,就难免会遇到广告。然而,最近随着《庆余年2》的热播,除了对剧情的讨论,很多人吐槽得最厉害的就是广告太多。据媒体报道,《庆余年2》平均每集9个广告,时长达136秒。这不禁让人思考:热播剧加入那么多广告,观众还能买账吗?纵观近年来的影视剧市场,观众并非完全不能接受影视剧广告,一些有创意、有趣味的广告,不仅不会让人厌烦,反而能给人②之感,甚至为影视剧增添好的效果。比如,有的广告与剧情内容深度绑定,以“小剧场”的形式来展现广告,甚至广告内容与剧中人物还有关联,剧中角色还来“出演”广告,实现了“一箭双雕”的传播效果。尽量保持观众感受和广告营收的平衡,是一门学问。一则,需要了解观众的喜好,让广告成为影视剧热播的“催化剂”,而不是让影视剧的口碑被广告干扰;另一方面,固然广告收入重要,但也不能什么样的广告都往里塞。与其增加令人不悦的广告,不如多策划一些与影视剧相关的营销活动,比如与观众加强互动,让观众通过多元渠道来表达意见,乃至让观众成为影视作品的“自来水”①,实现双方的有效互动和互信。种种举措,并非③,可根据创作规律和市场规律来灵活应对。〖备注〗①自来水:网络用语,指因为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欣赏,去义务宣传某项活动的粉丝团体。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表达不够顺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上文加点处“自来水”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的一生就在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C.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D.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亡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答案〗18.①不言而喻/毋庸赘述/可想而知;②耳目一新/焕然一新;③一成不变/千篇一律。19.一方面,需要了解观众的喜好,让广告成为影视剧热播的“催化剂”,而不是让广告干扰影视剧的口碑;另一方面,广告收入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什么样的广告都往里塞。20.A〖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从全文来看,热播剧中是可以有广告的,且文中提到观众默认这一点。由此推知第一处可填写“不言而喻/毋庸赘述/可想而知”之类表示大家都很明白的成语。不言而喻: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毋庸赘述:意思是不需要啰唆地陈述,即用不着多说。/可想而知:意思是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②由横线前“不仅……反而……”可知此处应表转折,与前文“让人厌烦”意思相反。结合该处广告应为视频广告,具备视听两方面效果,故可填写“耳目一新/焕然一新”之类的成语。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焕然一新: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③由后文“灵活应对”可知,前面说的是合理处理广告的举措不是死板的教条,故可填入“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之类的成语。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千篇一律: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呆板无变化、无新意。【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关联词搭配不当,句中两层内容构成并列关系,根据后文“另一方面”,可将前面的“一则”改为“一方面”;②根据前后文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可将“而不是让影视剧的口碑被广告干扰”的被动句改为主动句“而不是让广告干扰影视剧的口碑”;③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固然广告收入重要”应改为“广告收入固然重要”。【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示特殊含义,指人们的平常生活与环境,作用与“自来水”相同;B.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着重强调;D.直接引用。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保护好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在“文”与“旅”的相得益彰中,深挖自己的故事,走出自己的特色。近期,火爆全网的文旅这场“泼天富贵”就降临到新疆阿勒泰的头上。从“我的阿勒泰”,到各地自己的“阿勒泰”,不少地方的文旅部门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天上从不会掉馅饼,兼具天时地利人和,①。在电视剧播出前,阿勒泰其实早就是“新疆会客厅”,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家底很厚。比如,自然景观方面,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一直是当地热门景点。有“人类滑雪起源地”之称的阿勒泰地区,其区域内的阿尔泰山脉地处世界滑雪“黄金纬度”,积雪期更是长达134天,是“中国雪都”,更别说区域内有国家级旅游资源122处,仅5A级景区就有3家。在人文方面,阿勒泰地区在新疆最北部,区域内居住着36个少数民族。阿依特斯、刁羊、邹鲁节、姑娘追等民俗精彩纷呈,不胜枚举。再说说把阿勒泰写火的作家李娟。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在兵团出生的孩子,②,其阿勒泰系列作品更是在读者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我的阿勒泰》火之前,她在文坛已是传奇人物。最后③,能将作家的散文拍成好看、耐看的电视剧,离不开好导演、好团队,该剧还成为首部入围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的长篇华语剧集,又给阿勒泰文旅“上了大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阿勒泰地区文旅事业的走红,生动地诠释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自己的故事,走出自己的特色”的理念。近期,南充市文广旅局计划拍摄一部宣传片,作为家乡的一份子,请你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饮食娱乐中,任选一个角度,为南充旅游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答案〗21.①阿勒泰的幸运绝非偶然/阿勒泰的走红并非意外;②其作品大多源自在疆生活/其作品大多书写真实生活;③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R 18228-5:2025 EN Design using geosynthetics - Part 5: Stabilization
- 2025年度废电池无害化处理承包服务
- 2025年度皮草产品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The 2025 Optimove Insights消费者营销疲劳报告
- 2025年度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评估合同
- 2025年图形、图象处理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度二手车交易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商权益转让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安全协管员岗位职责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后债务分配与财产分割协议书
- 酒店长包房租赁协议书范本
- 2 找春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几内亚水泥厂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
- 2025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道法】开学第一课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口腔门诊分诊流程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课件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2第1课时Startu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讲座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