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镇化_第1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镇化_第2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镇化_第3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镇化_第4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城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一城镇化

(2024•湖北荆州•三模)城镇化是区域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

究从城乡人口变动的视角划分城镇化地域类型(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并发现中国的城镇

化实现路径存在较强的时空动态性。结合我国城乡人口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镇人口变化量(Z\u)

△u=-Ar

城乡扩张A,A,

城镇吸引型城镇化△1"-△次0

•­..型城镇化

乡村流失

型城镇化乡村人口变

化量(△»

城乡收缩..---'b

型城镇

注:轴线上0点的右侧和上侧为正值,左侧和下侧为负值;

u。和r0分别为一地区城镇和乡村的初始常住人口。

时期(年)城镇人口年增量(万人)乡村人口年增量(万人)城镇化率年增量(%)

1982-19901120.0462.20.70

1990-20001625.9-504.81.07

2000-20102112.3-1210.41.34

2010-20202319.9-1530.21.36

1.若处于图中阴影区间,反映区域()

A.城镇化速度提升B.城镇化速度降低

C.城镇化水平提升D.城镇化水平降低

2.近三十年来,我国各地最主要的城镇化地域类型为()

A.城乡扩张型城镇化B.城镇吸引型城镇化

0.乡村流失型城镇化D.城乡收缩型城镇化

3.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可能使西南地区城镇化()

A.从乡村流失型转为城镇吸引型B.从乡村流失型转为城乡扩张型

C.从城镇吸引型转为乡村流失型D.从城镇吸引型转为城乡收缩型

(2024•山西吕梁•三模)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非正规就业做出了不可或缺的

贡献。非正规就业主要指从各种各样的非正规经济活动中获取收入,包括各类日结工和临时

工等,具有工作时间灵活、岗位更换快、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各城镇有关部

门加大力度对非正规就业群体权益进行保护。下图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非正规就业关系图。

完成下面小题。

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城市地区

车标镇花-美的城镇化

村佚地农用空间

H规

转移市民化

门体业剩余门业

(劳动力,门

口部门就业U)就业人口一人口流动

-城镇化—户口坝

4.新型城镇化中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镇庞大的劳动力需求B.城镇严格的落户政策

C.波动而高起的房产价格D.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5.下列关于我国对非正规就业群体权益进行保护的意义包括()

①有利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②促进城镇化进程

③有利于提升城镇宜居性④有利于社会安定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河北保定•二模)职住比是指某一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就业人口数量

的比值。该比值可以表示地区就业和居住之间的平衡状态。研究认为,发育成熟的大都市区

以老城中心为原点,按照半径5km、15km、30km,可划分为四个圈层。下图分别示意四大都

市区不同圈层职住比变化、国际大都市区分圈层职住组织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东京职住比—巴黎职住比

0.45W职住比WO.50.45住比」o4

(职住比>0.5)

----------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大小

6.四大都市区第一圈层职住比反映出()

A.居住高度集聚,就业供给较少B.就业高度集聚,居住供给较多

C.就业高度分散,居住供给较少D.就业高度集聚,居住供给较少

7.四大都市区中,通过培育外围次中心能显著降低对中心城区就业岗位依赖的是()

A.伦敦B.纽约C.东京D.巴黎

8.巴黎圈层职住组织模式产生的影响是()

A.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长B.公共交通通勤分担率低

C.城市职住分离现象较弱D.公共交通建设投资较少

(2024•山东聊城•三模)2022年日本的城镇化率达到94%,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

了3627万人,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9.1%。下图为1960年以来,日本城镇人口和总人口的统

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1960年以来持续缓慢增长B.1960年以来呈阶梯式负增长

0.1966年至1974年增长迅速D.2000年至2022年呈负增长

10.据材料推测,2000年至2010年日本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B.乡村老年人口的死亡

C.国外人口的大量迁入D.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2024•浙江温州•三模)职住关系是指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位置关系,下图为城

11.极化型职住关系主要反映了轨道交通沿线()

A.交通方式多样B,逆城市化严重C.生产要素集中D.居住用地短缺

12.与极化型相比,平衡型职住关系的突出优点是()

①减缓就业型站点的拥堵②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地位

③缩短职工平均通勤时间④人口趋向轨道沿线集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福建龙岩•三模)近年来,随着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自然

环境破坏与人地矛盾加剧。各地积极促进山、水、城协调发展,打造丰富多元的“山-水-

城”空间格局(下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山-水-城”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是()

A.城乡差异化加剧B.城镇化水平较低

C.城市辐射作用弱D.城镇化问题突出

14.对“山-水-城”空间格局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城市外部形态B.城市居民诉求C.城币功能布局D.山水生态网络

15.打造“山-水-城”空间格局的主要意义是()

A.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B.降低生产活动碳排放

0.增加历史文化保护区D.提高生态环境安全性

(2024•山东淄博•二模)日本的城镇化经历了城镇化、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日本的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从非大都市圈向大都市圈的迁移,且年轻人占比高。

如图表示1960-2022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完成下面小题。

4

1003,0O

903.5O

802,O0

702,50

601.OO

501.5O

400.OM0

3003

20

10--O.5O

-I.OO

16.日本经历再城镇化的时期是()

A.19604—1975-fB.1975年—2000年

0.2000年—2010年D.2010年—2022年

17.城镇化过程中,日本人口迁移可能导致()

A.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加剧B.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减小

C.非大都市圈就业机会减少D.大都市圈内交通压力缓解

18.2010年之后,日本城镇人口增长率特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国际人口迁移B.人口自然增长C.国内人口迁移D.逆城镇化

(2024•山东潍坊•二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左图示

意1981年以来我国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的增长趋势。右图示意1981年以来我国平均

城市人口密度(城区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672.5

Y5

Z・

/KY

D/R

Y三)

B的

凶W

一城区常住人口醐Y

--建成区面积

t^e

99次O

809000201

年份

19.1981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

A.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均逐年增长B.目前城区土地扩展依然快于人口的增

C.1990年~2000年城区人口增长速度更快D.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始于1990

20.影响近年来我国建成区面积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城区人口增大B.生态环境保护0.国家政策引导D.经济发展速度

21.推测我国未来10年平均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宏观演变趋势是()

A.缓慢降低B.缓慢上升C.维持不变D.先升后降

(2024•山西太原•二模)口袋公园是指将城市的废弃地、闲置地改造成规模小巧、

环境友好的开放空间,一般由街角路边的小型绿地配套一定的休憩娱乐设施构成。如今,利

用绿道(专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慢行的连续通道)将多个口袋公园串连,已成为城市规划

的新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近年来,我国城市口袋公园的改造工程多集中在()

A.近郊区B.老城区C.局新区D.旅游景区

23.与大型综合公园相比,口袋公园能有效()

A.缓解热岛效应B.改善旅游环境C.提升居住品质D.划分功能区域

24.在“绿道+口袋公园”的周边适宜布局()

A.商业网点B.高级住宅C.行政部门D.中小学校

(2024•天津河西•二模)随着城市空间加速扩张,远郊区得到快速发展,其功能的

复合性、完善性使之具备城市特性,形成新城、新区等“类城市体”,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后

郊区化。上海正逐步进入后郊区化阶段,图为“1949年至今上海市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模式

围”。完成下面小题。

上生产要素流动------+居住要素流动.......A消费要素流动

注:粗细反应流通强度

25.关于上海后郊区化空间发育演变阶段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政策来引导生产要素郊区化

B.生活、消费要素开始在郊区集聚

C.多区多园强化郊区空间生活属性

D.产城融合使郊区空间更复合多元

26.与近郊区相比,上海市远郊区更易成为功能复合完善的“类城市体”,主要原因是

()

A.对周边城市辐射更强B.生产成本低廉

C.受中心城区辐射较小D.劳动力数量多

参考答案:

1.D2.B3.A

【解析】1.读图可知,U0(位于图中右上角)代表城镇的初始常住人口,图中阴影区城镇

人口从U0之后该值不断变小后变为负值,说明城镇人口不断减少,属于城乡收缩型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和图表可知,近30年来,城镇人口增量△»-△r,属于城镇吸引型城镇化,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会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尽管还有乡村人口迁出,但是

迁出人口减少,并出现部分人口回流,这部分回流人口主要就近城镇化,也就是说这个城镇

化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回归的乡村人口就近城镇化导致的,体现为乡村人口变化量-减少,

但城镇人口△口变大,所以是由从乡村流失型转为城镇吸引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A5.D

【解析】4.经济增长使得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吸引大批农民工来城镇务工,但他

们的户籍还留在乡村,成为半城镇化人口,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A正确;较完善的城

镇基础设施应该是人口城镇化的拉力,但不是形成半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目前我国

除了少数大城市外,整体上城镇落户政策是趋于宽松的,虽然半城镇化人口大多是在城镇务

工而没有城镇户籍的农民工,但这主要与大部分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有关,排除B;

我国的房产价格呈现波动变化,总体上价格偏高,但这与人口半城镇化关系不大,排除C。

故选A。

5.结合材料可知:非正规就业群体权益得到保护有利于丰富城镇就业形式,缓解城镇化发

展过程中就业紧张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紧张的问题,①错误;非正规就业群体权

益得到保护后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环境得以改善,利于吸引人口迁人和常住,促进城镇化进

程,②正确;非正规就业群体权益得到保护,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员的收入并能合理安排个人

时间,提升了城镇宜居性,③正确;非正规就业群体权益得到保护,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

城镇和谐发展等,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D。

6.D7.B8.C

【解析】6.读图可知,四大都市区第一圈层职住比高,说明就业岗位数量相对居民就业人

口数量多,即就业高度集聚,而职住比比值高意味着居住人口相对较少,即居住供给较少,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从图中可以看出,纽约的第三、四圈层职住比比较高,说明其外围次中心就业岗位较多,

通过培育外围次中心能显著降低对中心城区就业岗位的依赖,B正确;伦敦、东京、巴黎在

外围职住比的数值低于纽约,ACD错误。故选B。

8.巴黎的职住组织模式中,各圈层职住比较为均衡,说明城市职住分离现象较弱,C正确;

这种模式一般居民上下班通勤时间较短;也可能公共交通通勤分担率较高,但不能说明公共

交通建设投资较少,ABD错误。故选C。

9.C10.B

【解析】9.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高低,由图可知,日本城镇化

水平自1960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AB错误;1966年至1974年,城镇人口站总人口的比

重增长最多,城镇化水平增长迅速,C正确;2000年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长,2010

年到2022年城镇化增速放缓,但都是正增长,D错误。故选C。

10.城镇化水平是指本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国外人口迁入关系不大,C错误;由

图可知,2000年到2010年,日本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长,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会使得人口迁

移到农村,降低城镇化水平,D错误;日本的经济发展已处在较高水平,不是2000年至2010

年日本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原因,A错误;2000年到2010年,总人口数增长缓慢且有下降趋

势,说明总人口在减小,而城镇化率快速上升,说明乡村老年死亡人口增多,导致城镇化水

平升高,B正确。故选B。

11.C12.A

【解析】11.读图,极化型职住关系中,生产要素集中在就业型站点附近,轨道交通沿线交

通方式主要依赖轨道交通,交通方式较单一,A错,C正确。极化型职住关系不能表明人口

从城市向乡村迁移,不能反映逆城市化问题,B错。极化型职住关系中居住型站点较多,居

住用地较多,D错。故选C。

12.与极化型相比,平衡型职住关系中就业型站点分布在居住型站点之间,职工平均通勤时

间和通勤距离缩短,也避免大量人流向一个就业型站点集聚,减缓了就业型站点的拥堵,①

③正确。平衡型职住关系就业站点分散,弱化了中心城区核心地位,②错。平衡型职住关系

中,各类型站点之间的通勤联系方式更为多样,有利于缓解人口向轨道沿线集聚,④错。故

选A。

13.D14.B15.D

【解析】13.根据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破坏与

人地矛盾加剧。各地积极促进山、水、城协调发展,打造丰富多元的“山-水-城”空间格局,

所以出现这种格局是因为城镇化的发展,D正确;故选D。

14.有山-有水-有城市,山水体现城市的外部形态对城市结构的影响影响,A错误;这种城

市结构对城市发展是有利,不会投诉,影响小,B正确;不同的功能分局会影响城市结构,

C错误;为了周围生态平衡,城市空间结构要考虑生态,D错误;故选B。

15.根据材料出现“山-水-城”空间格局是因为自然环境破坏与人地矛盾加剧。所以打造“山

-水-城”空间格局的主要意义是主要与生态有关,故选D。

16.C17.A18.B

【解析】16.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以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读图可知,1960年-1975

年城镇化水平提高,属于城镇化阶段;1975年-2000年城镇化水平保持稳定;2000年-2010

年再一次经历了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为再城镇化阶段;2010年-2022年城镇化水平又保

持稳定。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城镇化过程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加剧,A正确,

B错误;城镇化过程往往伴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非大都市圈就业机会并不会减少,C错误;

随着大都市圈城镇人口增加,交通压力加大,D错误。故选A。

18.2010年之后,日本城镇人口增长率很低,甚至降为负值,主要是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

人口自然增长率小,B正确;日本经济发达,吸引国际人口迁入,不会导致城镇人口增长率

为负值,A错误;2010年之后日本城镇化水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明显逆城镇化现象,国内

人口迁移对城镇人口增长率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19.D20.C21.B

【解析】19.读图可知,1981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城区常住人口在波动中增长,建成区面

积均逐年增长,A错误。从目前来看,城区面积的扩展趋于放缓趋于停滞,城区人口增长速

度加快,B错误。2010年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更快,1990-2000年城区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C错误。由图可知,城区人口密度自1990年开始下降,说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

镇化,D正确。故选D。

20.据图可判断,近年来建成区面积速度明显趋缓,国家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

作用,所以这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密切相关,C正确。城区人口增大,城镇化水平提高,会促

进建成区面积增加,A错误。控制建成区面积,对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不大,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